|
纪录片的形式作为一个窗口,框住赵德胤内心对本土文化二度求知与对外来知识吸收细化的碰撞冲突,浓缩成一份自我电影美学的创作执念:以外界声音打乱连贯性(且比画面内容更为丰富),间或提示摄像机的存在(打破直接影像研究),承认电影作为社会一环对现实关切与改变的缺席,却又难言割舍。 |
|
佛系拍片,佛系剪辑,佛系放映,佛系座谈 |
|
趙德胤的劇情片像紀錄片;紀錄片像監視器畫面。(趙導說:因社會環境因素,有些畫面是直接請工人拍的,他們拍一個長鏡頭高達四小時。剪輯很難。) |
|
翡翠城的日与夜像土拨鼠之日一般不断重复,挖玉石的人像西西弗斯般永不休止,此处提供了缅甸社会的一个缩影。尽管缅甸拥有富余的自然资源,却因政治和内战等原因,大多数的普通人都难以维生,只能冒着矿难的危险去玉矿区非法淘挖。 |
|
没有玉石,只有工人。长,太长了,花一个多小时看工人一言不发地挖地,挖人。但喜欢伍和家里人通电话的一段。 |
|
观众看着一个接一个的长镜头,情绪上产生焦躁,与之对应的却是缅甸劳工日常经历的苦难。 |
|
素材并非导演本人选择拍摄或是许多人为这部纪录片的冗长与无聊辩解的理由,然而龟井文夫拍摄《上海》时也没有亲临现场,通过给摄影师列清单的方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素材,这不何尝也是一种方式?换言之就算这真的是所能入手的最有趣的素材了,为何不压缩至更合适的长度?一定要又闷又长才够艺术吗?荒谬 |
|
超长镜头下的日常生活,
无所谓深入,
不讲究叙述,
只是在记录,
随性之中透露出着慵懒。 |
|
無調性、日常反覆、直接電影 |
|
感觉导演只是把拍摄的素材累加在一起 没有加入创作的部分。。。显得很冗长难看 |
|
可以从《挖玉石的人》那里获知,赵德胤的悲观主义源于佛学。他大概信仰因果轮回与人的无为,然而却几乎不太相信人可以改变世界。寻找“宝玉” 的工人顺着虚无的隧道最终找到了大观园,结果自然是见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空想家在求而不得的条件下,证明了人生不过是一个磨难的游戏和一场怡红色的梦。因为侯麦的《绿光》所以我敬爱这些风尘仆仆内心恳切的人,马克思终其一生也论证不出人类是拯救还是毁灭。但他却坚信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无作为亦是一种作为。 |
|
我昨天在中文大学看了这部影片。不知道为什么现场没有人吐槽,反而听导演解释得头头是道。104分钟,20个长镜头,看不出任何连贯叙事。只是反应生活状态。既然导演觉得纪录片和故事片没有界线,那么纪录片也至少尊重艺术和观众。本片被认可,我想都是政治和文化原因,跟电影艺术完全无关。 |
|
观感为0,极简过头的无聊感倒是很契合主题。这么不舍得剪素材,除了吃饭那几场和矿难,其他真的让人无法忍受,题材除了跨文化和缅甸境况有特别之处? |
|
HKIFF第一次看赵德胤 是翡翠之城 好感度三星 后来在诚品读到一本关于他的书 好感度四星 今天在中大见到本尊 好感度满格 触顶 爆棚 想嫁! |
|
还是有结构的。 |
|
能理解导演的拍摄意图和叙事框架,但对观众来说还是太不友好了点 |
|
第三世界底层人的生命悲歌。 |
|
才想起来18年上学期,上庄老师的“世界公共事务”,我写作业找资料看过。当时庄老师想让我把那篇小论文写的深一点,但我觉得困难就没继续。真是遗憾。2020了,他不能和我们一起跨入一个新的纪年。 |
|
arte电视台风格的纪录片。 |
|
非叙事性直接观察式纪录片,为了在场而在场,合我胃口的“大闷片”。有趣的是,这片和王兵的《父与子》诞生于同一年。 |
|
大家拍电影都这么刻意,难得赵导这么纯真(单单访谈有感 |
|
说到底还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
看完翡翠之城再扣一星吧,素材是稍早拍的而且是未加修饰大段长镜头的原始记录,只在最后有解释说明的字幕,所以可看度或理解上费劲一些,赵德胤也自嘲法国电视台购买后夜里播放可治疗老年人的失眠,但剪辑还是有叙事规律的。最厉害的随着人物的行走劳作吃饭睡觉休息,观者也会有相关的累困饿饱的感觉。林象朗园。 |
|
缅甸是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
|
全片十几个镜头 |
|
為了過上好日子 |
|
想不加速看很困难,大段的近乎静止的画面,直到最后快结束的一小段矿工与家人的通话才一下子内容充实起来。这么嘈杂的环境下能听清楚人讲缅甸话也是牛了 |
|
最后一幕蛮震撼的 |
|
趙德胤拍紀錄片都像是拍遊記,換句話說就是不需要每部片座談訪談都講一堆有的沒的觀感就會好很多。
第一顆長達十五分鐘的鏡頭真的會有睡死風險 |
|
拍摄的恶劣其实可以用后期挽回一点,不如《翡翠之城》。 |
|
可视为导演在进入一种生活时先熟悉场景的练习。Yoeri真的比我懂镜头(很多):He stood very far and zoom in a LOT |
|
不卖弄滥情 关注他们在世间的身份 |
|
導演 : 對我來說,電影沒有地域性的問題....。 |
|
通过十几个长镜头勾勒出挖玉石的人的生活状态,听了导演的讲解明白了叙事的大体思路,还是挺有想法的。长镜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详细的观察细节。 |
|
这汤没放佐料 |
|
真闷啊~ |
|
这部一般 |
|
过于强调形式化的东西,是对内容的一种伤害。 |
|
重复性太高啊赵导 |
|
朗园看完,全片十几个长镜头,只是影像的素材的叠加呈现 |
|
呵呵,题材难得但没拍好,没剪好就坦白点不丢脸,可偏偏一堆溢美之词在那里扯东扯西 |
|
恩音乐还是有力量的!世界的参差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
|
硬看完了,不愧是深夜电视档(。。。。)
只能说是《翡翠之城》的一个补充,要看还是看《翡翠之城》。 |
|
精神不濟,真的好睏好睏好睏。可是第二天想想,只是記錄日常都把我沉悶得難受,無望裡的希望,倒也是蠻貼切了。 |
|
比起過去更長的鏡頭、畫外音的處理,趙的技術上似乎越來越熟練。挖玉石的人到最後挖被活埋的工人。打電話回家那段跟過去作品的連接。利用類似直接電影的手法,但戲劇性少,信息得靠最後的字卡補述似乎有點可惜。 |
|
还是剧情片更适合赵德胤,这个有点无聊。 |
|
有一種回歸到紀錄本源的感覺,戲劇性直到最後一段才製造出來。而從一開始我就想,這一本需要耐著性子看到最後的影片,大概就跟挖玉石這件事一樣。 |
|
不好看,拍摄方式和剪辑方式也让我觉得很敷衍。但是导演很真诚,他说本来就不会拍纪录片,但是正好有人给他这个钱,给他平台并且没有任何要求,他就拍了。而且拍的时候也很偷懒,就把机器架在那里看都不看。近距离看到了缅甸人在屋里的生活,也算是满足了好奇心 |
|
好像也不止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个意思,也不能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实都是伪君子对吧。 |
|
赵导的阐述直白而真诚,没有延伸的解读,是自信的表现,纯粹的留给纯粹,当然比虚情假意的花拳绣腿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