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主怎么瘦成这样了,本来就分不清她和Alba Rohrwacher,这下儿更晕了……脸盲苦。 |
|
时刻两年补标,20年疫情后的第一场电影院观影,也是上影节第一场。久违的上海影城,座位还有少许灰尘,空气也有尘埃的味道,但丝毫不影响睡眠的质量。疫情唯一的好处是座位都是隔开的,不会影响旁边的影迷观影。好像那场也没有坐满,散场时瞟了眼身边的影迷也都是两眼惺忪。到底从哪开始睡着的?好像是一段莫名邂逅从头到尾居然没有几个埃及风光大片的镜头,当初被片名骗进电影院结果就这?气死了气死了。 |
|
世界动荡的时候就会有超自然力量在波动,就像我们在卢克索重遇的爱情。你在酒店的泳池里穿着四角内裤,我在酒店的员工通道打着怀旧的电话。有人会因为周围力量太强而晕倒,我们也会因为波动的力量重浴爱河。据说有个孩子拥有前世记忆,来到埃及就知道遗址在哪里。重走卢克索,便也熟稔哪里是爱情遗迹。 |
|
影片制作也就那样了,氛围还可以。本就是一个放空的梦,梦中极目上望icon时的眩晕也很熟悉,比如我的纽约…就是那种,可能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吧,但也许未来还会有很多美好,的感觉。 |
|
SIFF 2020
I really miss Egypt, ever since the day I left. It’s always complex when a blonde is trapped in old days romance and the mystery of exoticism.
She’s always out of the scene, like wearing a big coat in hot weather. Here’s the place to come back.
筆記:Freud, The grateful dead, Winter palace hotel, Revolution, bones and potteries. |
|
一分给电影,一分给埃及,一分给我们,一分给电影节 |
|
历历在目 |
|
m2241:女主瘦削的身形配以阴郁的表情,在卢克索神庙里默行,很灵性。 |
|
太粗糙了,体验到了上影节观影结束没有掌声 |
|
《爱情遗迹》这个译名倒是翻得比较吸引人 看之前以为会是罗西里尼和褒曼拍的那三部讨论爱情的电影的当下仿拟 但看完觉得有些期待过高//漂漂亮亮的公路电影 旅途中的陌生景观似乎才能够促使人从习惯的思考模式中跳脱出来凝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听到片中比较清晰的中文台词时确实有一秒晃神 奇怪耳朵和大脑突然同步了 |
|
视听满分,风格独特,感情真挚热烈。女主的衣服好漂亮 |
|
古迹磁场与超然之力对自然人的感官影响,这种感知及感性奇奥地左右着置身者的行为决定,人很难不被环境跟氛围感染。设想一种情况,一段时间内的一段行程,就像尼罗河面渡行,在流淌着历史的长河里,船体和渡客都只能在往昔中游走回顾。一样的,记忆作河流,被困的人生如渡舟,回旋往来,搭乘的人也无法登陆。逗留在回忆里的人怎样出离牵制自己的东西,如何真正的步履向前去往将来的生活,这取决于何时上岸,并再次行走于新的土地之上。 * 理应是一部兼具神学和哲学美感的作品,但显然,导演的创作笔迹还不够深厚有力。 |
|
在Amsterdam Central运河旁的露天影院看得这场电影,单调冗长的剧情让我昏昏欲睡,秋天夜晚河边的冷风又让我清醒。 |
|
什么玩意 |
|
Lost in Loxor。安德麗婭凝視鏡頭那一下子好戳中我。儘管有宣傳片意味,但跟大多這類旅行電影的主旋雞湯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它敘述了一些關於這個地方的神秘力量去和人物內心的困頓情緒結合。直視的鏡頭雞皮疙瘩,像在和她眼神交流,feel her pain。獨舞太美了。#SIFF2020 |
|
最后一次敲门,真害怕开门的是个女人…… |
|
The virtual tour I need right now. |
|
#SIFF 安妮宝贝小说影像版,aka埃及风情画。情绪的推进因为故事的薄弱而大打折扣。电影里的Andrea过于迷人,褪去了辛普森夫人的美艳,在埃及的炙热阳光下总是透出疏离而脆弱的美。 |
|
没意思的爱情片。 |
|
女主哈娜是名在约旦和叙利亚边境工作的医护人员,独自前往埃及的古城卢克索休假。在那里,她偶然遇到了旧情人,一名考古学家。这次相遇,让哈娜在古城的游览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逐渐剖开她的内心世界,剧情发展舒缓,并无激烈的情节推进。伴随古城遗迹的意象,女主和旧情人打开彼此心结。尽管故事略显单薄,但它如同游记一般,在人与环境之间架构了一座桥梁,帮助理解一个人的境遇。 |
|
在卢克索呆过几天,电影中的场景都非常熟悉,基本都去过,也是冲着“卢克索”来看这部电影的。女主有些苦相,不是喜欢的类型,故事也很一般,不过喜欢影片的摄影与画面,有些镜头颇有点象征意味,有些情调还有点意思。 |
|
嗯,小标题使得大电影有了专栏感 |
|
大型埃及宣传片。 |
|
本片表面上很像《开罗时光》:西方女与埃及男的情感纠葛+漂亮的人文自然景观。但两片有细微不同:埃及对《开罗时光》的女主是陌生的,她面向当下埃及的冲击。对本片的Hana则是五味杂陈的回忆,她熟悉埃及的过去(不论是考古工作还是与男主在此曾经的生活),从导游、游客到古迹本身,仿佛是Hana内心世界的外化。本片几乎没怎么涉及埃及现状,因为Hana的卢克索旅程实质是她私人回忆过程,现实无论如何干预回忆,终究不是回忆本身;从而卢克索就被彻底的背景化了。那位讲中文的导游让我想起我妈提到的埃及导游趣事,可惜不知何时有机会造访,世界变化很大,就如本片男主哀叹冬宫酒店的变化 |
|
找爱情
虽然背景在埃及,但是埃及特殊的感觉没有很出来 |
|
基调大体流畅,但表达过于含糊,过去与考古的背景本是很吸引人的,就当半风光片
2022-01-28 22:51 |
|
【埃及】人与一片地理区域的联系,将她放置在这里,又重新找寻探究。留下记忆又从中迷失,拥有痛苦却又载满情感。影片其实表达得很含蓄和克制,既没有走上“白人救赎片”的老路,也未曾真正把政经背景大写加粗填满于整个故事;但或许是这种缺乏信息,也仅剩古城的美景来戳入人心。Andrea Riseborough真是劳模,同单元坐拥两部入围;只要她一出现,就莫名有种“这故事没那么好懂”的错觉。 |
|
對於未曾去過埃及的觀眾如我自己,觀影過程猶如一次古埃及神廟、帝王谷的導覽。尼羅河畔的Luxor,一顆迷失的靈魂,在前往未知的道路上,遇見了舊情人,展開她入境隨俗的各種儀式感。作為世界遺產、城市導覽,Luxor是極為成功的;但作為劇情片,導演給的敘事過於破碎。也或許,電影即是一趟旅程;Luxor則有最美的風景。 |
|
#2020上海电影节第四部# 感觉导演想拍出爱在这样的二人对话场景,却因为安妮宝贝式的无病呻吟和刻意,根本没撑起来。很多场景也莫名其妙,恕我不懂欣赏。 |
|
能高清看看卡纳克是欣喜的,但是主线里名曰“灵性”实为跳大神的种种描绘让人反感,以主角的背景本可以塑造更好的线索和故事细节来让主角的选择令人信服(让体验过黑暗的人重新获得爱与关系的美好)。摄影有不少让人质疑的取舍,不少留白毫无意义。女主的空灵感到后期也是一大弱项。个人情绪扣分点:整部电影都在说去阿拜多斯,一个我当年因为包车太远没能去的地方,非常想看看,最后果然一个镜头都没有! |
|
#36th Sundance#世界剧情 迷失卢克索 重遇的爱情与找寻的自己 |
|
卢克索滤镜,回忆让我加分。这就是旅行时的节奏啊。 |
|
出来听见有人说没看懂,就真的很想冲上去说哪里没看懂我给你讲讲 |
|
无聊透顶像是导演吸了大麻女主吸了大麻都在自high |
|
All for Egypt |
|
感觉像埃及旅游宣传片,还是不太到位的那种。全片最勾起我对阿拉伯世界回忆的是片尾曲的一句哈比比。话说女主老的真快,当年遗落战境还挺水嫩的来着 |
|
欣赏不来,但勾起了一些回忆,卢克索(底比斯)确实是埃及很有特色的一个小城 |
|
若即若离。 |
|
有很多场景都在winter palace,主人公一天三次穿越尼罗河,可我却既没去到对岸,也没能抵达阿拜多斯,甚至连酒店的后花园也没有认真游览过。下次再去的话,我会挑一间对着花园的房间,也许就是261。结局我不是很喜欢,哪儿有那么多旧梦重圆的事儿,痛苦倒是更加真实一点。想见不如怀念。但卢克索还是要再去的。 |
|
SIFF 23 |
|
2020年已看259。 |
|
Lost in Luxsor. |
|
电影只有景色吸引人,所以我也就只专注去看了埃及的风景 |
|
光看人去了……Andrea的一生挚爱确实很性感… |
|
虽然剧情没啥意思,也看完了。 |
|
没意思 |
|
重温旧梦 |
|
搞半天是旅游加前任片。。。 |
|
卢克索风光片.白人女主去阿拉伯老妇人家里睡了一觉看星空突然就醒悟人生从五星级酒店搬去和考古学家男主同居了(黑人问号脸)不过演技还是在的.最关键里面大部分外景(冬宫酒店,国王谷,尼罗河轮渡,卢克索神庙)我都去过!希望能故地重游
|
|
情绪、场景、格调比较突出,隐喻画面很多,但情节性太弱,没有足够的解释。只展现说主人公有着很多的过往,但最终也没说是怎样的过往。所以,为着前面,值得一看;为着后面,又给不出4星。主要是说中年人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吧?这一点来说,《迷失东京》是男版的,而本片是女版的。(要保持生命力,不要自我束缚,否则就会成为这两部片中压抑无望的中年男女!/鬼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