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UFF2019 贯穿始终的白噪声交叉浓重的疏离感 放完片子夺出门把12月末的空气猛吸进肺里 脑子里浮现的是“Butcher could be a lamb.” |
|
#2019欧盟影展##百老汇电影中心#外出打工仔被犯罪组织胁迫扣押,这种遭遇不独拉脱维亚公民。只是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在审问比利时社会阴暗面,或者对某个罪恶团伙加以鞭挞,影片着力渲染与表现的,却是男主角善良性格与外在现实世界之间格格不入的矛盾冲突。奥利格的遭遇正是无数心怀信仰的良善纯真青年的遭遇,社会对他们从未手下留情。正如他开篇回忆的那个关于“替罪羊”的离奇故事,奶奶告诉他替罪羊不是终结与悲剧,相反是重生与希望。在逃离出黑暗之后,他在结冰的湖中进行了受洗仪式,洗尽身上的罪恶与诅咒,如同替罪羊的放血完了之后升入天堂。在有信仰的人眼里,这也未必是一种悲哀。 |
|
2019欧盟电影展。用「替罪羊」的主题来反应(非法)移民的困境与心路颇有新意,安杰伊一众狐朋狗友也未尝不是,最后只能回到故乡和宗教的怀抱中自怜自艾。全程手持跟拍的中长镜头摄影令人称道。 |
|
冰冷阴郁东欧风拂掠,拉脱维亚打工仔异国历险记。全程方形画幅和晃动手持跟拍,大量长镜头铺设,欧洲电影再一次精准直戳棘手的移民问题。波兰帅哥Dawid Ogrodnik戾气满溢的恶男角色看得我想锤爆他!!! |
|
室外广角仰拍构建城市环境,孤独青年与民族割裂的互文,今日也是No Country for Young Men的北欧。EUFF2019@资料馆 |
|
害 谁不想带华沙军团欧冠大战巴塞罗那呢! |
|
平庸庸庸庸。。。 |
|
在现实(英国脱欧)和宗教(献祭)的语境下的移民故事,拉脱维亚、波兰、布鲁塞尔、根特,地理自有其隐喻。大量晃动、倾斜的手持镜头既感觉动荡,又似乎充满能量——并悖论般地用来表现男主人公的无力感。许多细节的对应也很巧妙:开头杀牛(资本)和中途杀狼(波兰帮),首尾堕入冰窟的意象和头被安杰伊按入冰水那场戏等等。
结尾基本上是反高潮的:以为会是忍无可忍的爆发,结果只有与橱窗女郎的那一点点温情。 |
|
影像风格讨喜 观感比《同义词》好太多#和爱豆# #euff text# |
|
移民故事一定要用摇摇晃晃的手持吗,真实的晕吐 |
|
【2019第十二届欧盟电影展·奥利格·拉脱维亚·2019】拉脱维亚小屠夫的布鲁塞尔黑工落难记。直白控诉了分裂的东西欧对跌入其巨大冰裂中移民劳工在阶级、国籍、种族、语言、道德上的多重撕裂,情节过于真实,以至于片尾摆脱冰封、上岸受礼的唯美宗教情节都成了飘落在撕裂创口上的浮雪,空空荡荡。 |
|
#31stTrieste#“主竞赛。戛纳双周→釜山→欧盟影展。相当不错,摄影上用广角(大概来自马大仙?)长镜头的变形带来异化感,处理的又是个达内-肯洛奇式的故事;男主角基本上全片都处在被动状态(大概就主动了三次还都失败了),讽刺相当尖刻。但是故事后半段写得有些跑,波兰小哥是疯子还是骗子,男主角是老实还是软弱,其实导演也没拎得特别清,其实从前面看后期几乎会变成一个大杀四方的爽片(至少也是个达内流的强戏剧时刻),导演没走这些套路也是比较清奇,或者说真的奔生活流去了吧…… |
|
粗粝冷峻又真实苦涩,像极了某个在欧洲生活的冬天。#拉脱维亚新浪潮 |
|
导演双周的片子,整体非常惊艳。影片的气氛非常逼仄,这也得益于大量对男主角的长镜跟拍以及中近景及特写的使用,完全令观众喘息不上来。而他的遭遇则反映出了欧盟内部尤其是东西欧的割裂与种种社会问题。 |
|
在殘酷的世界裡當一隻無辜待宰的羔羊,有時確實搞不清小人物的悲劇是偶然,還是必然。 |
|
觥筹交错的剧团庆功会场不属于我,热火朝天的足球游戏客厅不欢迎我,罪恶滔天的欧洲嫌犯监狱不接纳我,我是失去身份的献祭羔羊,只有彻骨的冰面之下可以容身。不是剧团演员,只是一个屠夫,可以娴熟地剥皮剁骨,却发现自己在案板上任人鱼肉。寒冬街头,我与风俗店橱窗里的她对视,原来彼此都无家可归。 |
|
爱锐利冻给窝髮克 |
|
比看的的时候平分又高了,, |
|
镜头太压抑了,树林里那段看得真的焦躁了 |
|
70/100 欧盟内部关系的隐喻,很直给,感觉欧洲有一百个可以拍这种命题作文的导演,而且各个都有两把刷子。 |
|
不会飞的《木星之卫》,没抢劫的《维多利亚》。所以即使广角手持跟人跑,被动的主人公和没有张力的事件,依然索然无味。圣经替罪羊和水下超现实的穿插更是十分生硬。 |
|
这个是恐怖片吧 看的全程警铃大震 no! 全程手持 不错 是我选择的片子 看到了想看的东西 以及一点点之外的东西 还好结局不错 |
|
东欧题材总是忍不住要去看的。片子中规中矩,标准的艺术片做法,对西欧人的傲慢和东欧人自己的混乱都各打五十大板,下手还算留情了。印象最深的是,人家的演员演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不是那么稀奇的事,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屠夫身上的味道,而我们的呢,一个个端着人上人的架子下不来,怎么可能有好的作品交出来。 |
|
三次元够苦了,为什么二次元还要看这种暗黑人性的东西,还tm强行宗教光芒。。男主确实惨,但他的被动全程带着你们不应该侮辱和损害我这样无辜温顺的小羊的委屈,似乎要用这种委屈来凸显人之恶与神之光,大概也是在用生命cos献祭羔羊。。缺乏宗教情结的人恐怕难以共情,更难从他身上或者非常刻意的故事中找到看点。。一小时就疯狂想走,座位太好,怂逼怕影响太多人,硬熬到底,觉得自己也太惨了。。 |
|
2019296 百美汇。为了营造“屠夫”的身份与“羔羊”的本质强大的反差感牺牲了故事本身,太刻意又缺少新鲜感。 |
|
没什么意思 |
|
看到电影里根特大教堂的羊,想起了那天在根特的时光,那个吹泡泡的广场。现如今看到再致郁的片子内心都毫无波澜。毕竟男主还有信仰,还可以被救赎,但没信仰的才是大多数。男主也是因为有信仰有底线才会被救赎的吧。 |
|
算是近几年流行的移民、劳工电影,带入了一些类型化的元素,有一些悬疑和惊悚的设定。这种故事在中国简直是司空见惯的了,可想本国的人权状况 |
|
奥利格是个好人。人人都欺负奥利格。 |
|
真实的懦弱人生,可爱的胆小鬼。奥利格被困在冰下,那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才华没有很多,一直用悲惨情绪积压。不仅是奥利穷途末路,导演也毫无办法。 |
|
手持窄画幅拍摄太适合表现底层厄运从天而降 总有倒霉蛋要承担责任 总有羔羊需要牺牲 再直给不过但却打动人心的无辜者遭遇故事. 邂逅虚荣中产文艺女立马变脸算是一次警醒 重投吸血难民/非法劳工的混混狼窝则是可怜可叹无奈真实 拉脱维亚在布鲁塞尔依旧弱者 华沙军团倒是难得一见波兰凶恶形象 3.5 |
|
2.9 |
|
睡着一会,以为这伙人去了波兰,原来一直还在比利时。外来打工仔成了拉扎罗的奇幻旅行。 |
|
这个故事挺容易令人产生关于“异乡”的感触,因何而“异”,但同时两种意义上的“受困”处境又使地点变得并不重要,可以延伸到难民或其他的话题。社会新闻般的事件并不新鲜,只是由于反派形象的复杂精彩而增加了紧张起伏。影片如片名般紧紧对准主角,很多近距离的跟拍简直要怀疑会不会影响到演员的动作。 |
|
也是一部想看很久了的片子,全程手持的风格算是一大特点,但整个故事走向看得人十分压抑,还有点生气。感觉欧洲这类题材的片子太多了,移民的处境,夹带一点社会政治议题,也是电影节喜欢选的那一类片子。虽然每个导演处理的角度都各有不同,但看多了也会觉得都比较普通,难出彩。(@爱奇艺) |
|
“我与世人格格不入,神啊,你已经准备要牺牲了我吗?又或者是因为我自己的缘故” |
|
【拉脱维亚】接近于2017年一种关注的《远方》,也是对欧洲工人问题与现代奴隶制的持续关注,“有趣、暴躁的男主角”行走在这片土地进行务工。而脱欧之后,那些孤立无援的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前景选择显然也是它想要涉及的主题。在很规整的叙事进程之外,只身跳入冰湖,无从挣脱的窒息感和深海的隐喻,也有些意思,比想象中有趣很多。 |
|
200727@天山 |
|
屠夫这个职业设定很讽刺,全片太压抑,献祭的羔羊最终有家可归,上岸得救,可能是开头奶奶所说的“希望”?这样的话那也太悲凉了 |
|
#EUFF 4th 劳工移民一类的题材太太太多,就算是致郁也审美疲劳了…加上宗教信仰和冰下挣扎的生硬穿插,专门放电影节的套路也别这么明显啊。求求导演们手持镜头别滥用了,头晕 |
|
这个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人 自己的选择就不要怨恨遇到更恶的可以治住你的人 |
|
手持太难看了 |
|
发达世界的另一面,绝望到最后都只能通过信仰救赎。愈发感觉到对社会的感知也是同社交媒体一样,具有选择性。 |
|
拉脱维亚青年Oleg比利时惊悚打工记,影片整体都很冰冷压抑,如男主在冰面下透不过气,欧盟内部回家之间的差距也很大,社会割裂日益严重,缺少身份认同。开场航拍镜头后飞机颠簸着降落,也预示了Oleg颠簸的命运,工友的猫调侃了一把脱欧,但他们依然还要在欧盟中富裕的国家打工,男主被诬陷丢了工作,波兰小哥安杰伊趁机捡漏收留了Oleg并对其进行控制,逼迫他做百白工和犯罪,这段居然看出点PUA那味儿。三星半。#SIFF2020#@白玉兰广场CGV
|
|
重重交织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申根区内的东与西,甚至在东方的家中都是非公民的aliens,他们的归属到底在何方,共产?上帝?故事较压抑,有些略显刻意的穿插。(同样的厅,想起了两年前看Frost的感觉,即便只有一些附会的关联 |
|
天冷了,回家吧 |
|
拍得不错 手持相当有代入感 但个人观感问题真的不喜欢这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故事 几乎没给故事一点出口的余地 反派的设置也太过疯狂疯癫 看得不是很舒服 这种没有缘由有些刻意为之的压抑感观感不是很好 |
|
东欧版骆驼祥子。 |
|
也就有点晕 |
|
比获奖的管道好。但是我在白玉兰影院过敏了,再加上被不舒服的情节和摇晃的镜头影响的,就吐了。有机会补完后20分钟。布鲁塞尔和根特都去过,所以游客的我看到异乡打工仔眼里的比利时,有点惊心。你们以为洞察了导演的“做作”,那真是把残酷当小点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