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开水喇嘛 開水喇嘛 (2019)

    最近更新: 2024-08-06 HD高清
    • 主演:未知
    • 导演:卢彦中 (Adiong Lu)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台湾 
    • 年份:2019 
    • 更新:08.06
    • TAG:纪录片 / 台湾 / 宗教 / 2019 / 盧彥中 / 紀錄片 / 台灣 / 2010s
    • 别名:The Boiling Water LAMA
    • 片长/单集:76分钟
    • 豆瓣评分 6.9 (78票)
    • IMDB评分 4.8 (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台湾电影《开水喇嘛》的免费在线观看,《开水喇嘛》是对白语言为国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9分,有7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中國四川藏區一個叫熊托的小村子,住著一位人們口耳相傳的開水喇嘛。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人們,從各大藏區跋山而來,跪在他的座前,為了尋求自己生命的答案...他們問著:死去的親人哪去了?疼痛的原因是什麼.....此時,爐灶上的水煮開了,屋外等待的信眾一個個脫下上衣,他們即將得到開水喇嘛的獨到「答案」。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80 时长:77.7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2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606 时长:78.5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2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mp4 [2.26GB ] 详情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mp4 [2.26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mp4 [2.26GB ] 详情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mp4 [2.26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115网盘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爱笑聚.mp4 详情
      开水喇嘛.2019.WEB-DL.1080P.无水印.官方中(繁)英字幕.爱笑聚.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中國四川藏區一個叫熊托的小村子,住著一位人們口耳相傳的開水喇嘛。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人們,從各大藏區跋山而來,跪在他的座前,為了尋求自己生命的答案...他們問著:死去的親人哪去了?疼痛的原因是什麼.....此時,爐灶上的水煮開了,屋外等待的信眾一個個脫下上衣,他們即將得到開水喇嘛的獨到「答案」。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高清
      工寮
      2018
      剧情片
      台灣 Taiwan

      工寮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
      • 学人家拍纪录片
      • 蜂巢语法
      • 討論紀錄影像的虛實,還行,但手法不夠高明(或是已經被前人玩太多次)不消幾分鐘就猜到導演想玩什麼把戲;處理移工題材,影片的膚淺只讓人覺得消費,蹭議題蹭熱度。整體看完有感台灣紀錄片衰弱之際當代藝術圈趁虛而入做出更華而不實的作品...
      • 以假乱真的舞台剧,排演的纪录片,还是纪录片吗?
      • 「一場」勞工解放的影像行動。拍攝視角自真實&直接電影中解放出來,內容既是真實的(人物經歷),又是杜撰的(故事的壓縮與編排串接);既是參與的(配合演出真實情況),又是觀察的(與攝影機的距離);既有工寮氛圍的身體感傳達,但又是被幕後的剪輯平台給操作渲染的,一切自由都在這個縫隙中做到「暫時」的解放。此片可以與《臨時工》做到一個對照。
      • 一个个人无端地从门外出现,原因大多相似,躲进来为了吃饭、聊天、睡觉。于是人越来越多,声音变得嘈杂,叙事的个体也抽象化为群体。声音叠加在一起,只感受得到吼叫的鸣声溢出了工寮。
      • 排演纪录
      • 噴漆字卡。無證移工故事。沒有遮臉,原先認為有倫理疑慮,看著看著卻也發現不這麼單純。類劇場空間感,單一場景、大段對話。表演表演、拍攝拍攝與被拍攝。整個過程似乎是移工在台灣處境的一種映照。反身性。巨量的閒聊,索性放棄上字,直接讓這些對話成為一種背景。最後幾分鐘的音量非常磨人,幻境崩塌,走入更虛幻的現實。
      • 有点行为艺术。
      • 助守在异乡的灰暗面。 本来以为是一个客人接一个的入场,没想到最初来了几个后后面突然人爆满…声音又多又杂,又听不懂语言只能看字幕,画面也是几个角度换着转场,大晚上啥都看不清。虽然能够反映部分印尼劳工的现状和绝望,可除了绝望什么都没有了。
      • 镜头从稳定到摇晃,景别从中全到特写,剪辑节奏从慢到快,故事从少到多,语气从平和到激烈,字幕从有到无。试图为经历和情绪寻找一个出口。
      • 本想给3.5星,但居然是搬演的。。。
    • 豆瓣 6.5 IMDB 7.1 正片
      We Hold The Line
      2020
      纪录片
      德国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

      We Hold The Lin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民选政府法外处刑“想做实事必须军管独裁”垄断犯罪毒品线,爱国小将网络死亡威胁电话摸底人肉普通异见市民逼迫搬家,反对派阵营席次归零议员办公室反火箭炮冲击波窗帘,官方雇佣刺客夫妻和连环杀人狂“去数杀了多少人会有碍工作发挥”“我们为了国家的和平而杀人”现场蒙面采访,主编老阿姨遭到无数次国安搜查逮捕牢房过夜大总统亲自放话“我还整不死你”……新闻业说是要为人民把持住公义底线,人民却更倾向“站在胜利者一边”崇拜威权,支持“不惜一切代价繁荣富强”,不愿听到所有站在“代价”角度说话的刺耳声音,如何是好?
      • 你要禁毒,手段就要强硬。本来毒品在菲律宾就根深蒂固,就应该采用这种极端首都来处理。杀鸡儆猴,该杀就一定要杀。强硬的手段,自然也会激起相对应的社会舆论。同时,强硬手段之下问题也随之存在。存不存在错杀?存不存在利用这种制度的买凶杀人?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总统是否牵连其中?牵扯了太多其他社会性问题,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要治毒,我举得独裁算是最合适的政体了,有的时候人多了,嘴也多了,牵扯也多了。
      • 果然任何亲中的 都会被西方放上没有人权的罪名
      • 菲律宾需要杜特尔特
      • 海报冷不丁一看,居然神似维尼。 其实也不奇怪,相由心生嘛,作为大佬的马仔,路线要保持一致,手法可以更加简单粗暴
      • 一边是平定、秩序与发展,一边是人权、民主和自由。不要去嘲笑,只求衣食无忧的大多数,更不要去打击,为了自由而奔走呼号的极少数。毕竟,这个世界值得更美好。
      • 别矫情了!这种行政能力差的小国想要禁毒,就是要把吸毒的都关起来,把贩毒的都毙了。中国凭借对毒贩广泛使用死刑疗法,已经使得集中新型毒品的合成工艺在中国彻底失传,因为玩这个的都毙了。90年代末的时候多少小姑娘在酒吧里被人下药,动不动就见到赤身裸体从酒吧里冲出来的,后面一群痞子笑着走出来。给毒贩人权,就等于不给被毒品祸害的人人权。
      • 题材是绝好的,但挖得真的是太浅了。所有的素材和言辞,全都停留在表面。菲律宾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一半。至于怎么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这两个更重要的问题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出来过。
      • 新闻自由
      • 3.5。
      • 自以为是,比杜猩猩都差远了
      • 7/10
      • 就纪录片本身来说 制作粗制滥造 其次内容东一榔锤西一棒槌 前面讲杀人 采访全是口说无凭 后面却是网络暴力 maria ressa被捕 民主被破坏 不让新闻发声 起这么一个博眼球的名字 却没有深入切实挖到杜特蒂到底杀了什么无辜的人 只是采访有人说家人被杀 有所谓杀手说自己接杀人活 全是虚的 无法让人信服 全程专注于塑造一个民主斗士maria ressa 她之前是CNN特派员 上时代杂志封面 去美国参会 参加国际联合委员会大数据隐私及民主观察会 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 她有没有勾结外部势力 仅从这部黑杜特蒂的片子里也能看出蛛丝马迹 她被菲律宾安全部门怀疑也不奇怪 而且没有全黑杜特蒂哦 还找了人夸他 是个杀手哦 哈哈 这就是西方最擅长的客观把戏 总之记住一个真理 小孩子才分对错 成年人只讲利益
      • 足以解释Mendoza近几年为何一再拍黑警。评论区的分化也是有当下了。
      • 菲律宾还能有这些个独立自营新闻媒体的存在,真值得确幸.
      • 8.1
      • 别以为这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溃败,那要看看你如何评定什么是西方了。当然川普政府是属于西方的!
      • 记者发布会现场总统喷开普勒新闻机构是假新闻,感觉和建国很像,不过杜特尔特更生猛,当着媒体记者直接喷女记者,说你们都该死,你个臭biao子。。。让警察和杀手每晚去杀人,因为对方是或可能是毒贩。杜很不以为然,因为他当选前说过会很血腥,只是说到做到而已
      • 女记者是cnn的人哦,她跑到美国演讲说菲律宾总统民粹,独裁也就算了,还说歧视女性,厌女???全世界就你一个女人吧!听到说厌女基本可以说这人满嘴谎言。禁毒打击确实违反民主那一套,这些妓者们站在高地当然可以张嘴就喷。只要搞强力禁毒就一定会被诟病。总统儿子这个你们妓者可以深挖。问题当然可以提,别一上来就西方那一套扣帽子
      • 我不支持杜特蒂也不支持片中的“正义”人士,只是看问题的角度高度不同,都是有其道理。杀人是不好的,贩毒也是不好的,那么,根治贩毒有没有好办法呢?答案很简单,没有!以暴制暴最彻底,最直接,为何不两全其害取其轻?别跟我说毒贩也有人权,丫贩毒害了多少家庭,被它所害之人的人权你咋不他妈去维护,操。也别说吸毒人的人权,你要么戒毒,天下太平,要么你就只能害人害己,还不如死了。
    • 豆瓣 7.8 IMDB 7.0 正片
      Putin's Witnesses
      2018
      纪录片
      俄罗斯

      普京的见证

      Putin's Witness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普京胜选之夜,叶利钦致电祝贺,普京不在,身边的人说稍后回电。叶利钦等了一个半小时,最终没有等到回电,只能悻悻地去睡觉了。人间有冷暖,而政治,从来都是人走茶凉,只有冷,没有暖。2、叶利钦对拍摄者说,普京当选,会保障新闻自由的,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3、普京的第一个竞选团队,除梅德韦杰夫外,几乎不是变成反对党,就是被撤职,连他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婚。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孤家寡人才能够掌握绝对权力。4、普京改国歌等,重现威权,也从未向提拔他的叶利钦咨询。
      • 每一个日后的独裁者刚开始都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广大平民发声和战斗的伟岸形象呈现,和自己亲密的战友并肩,仿佛光明的未来指日可待。 然后用余生来践踏承诺,践行自己,活成了最讨厌的样子。
      • 沉默的见证就是帮凶
      • #HKIFF# Vitali Mansky作为普京崛起的“证人”,在普京署任及大选之间,获聘为普京拍摄电视纪录片。普京当选后,他再度被邀请拍摄普京的纪录片。事隔多年,Mansky把昔日的片段加上未曝光的片段重新剪辑,有了全新而意味深长的视角。“当一颗苹果掉到地上,它终会腐烂。当它挂在枝头无人采摘,它也终会腐烂。未来是美好的,我们都会死。”
      • Hkiff@香港大会堂 很有价值的第一视角影像 关于symbolism 和一个国家慢慢交出自由 映后谈问 对俄罗斯 对人的未来有什么预测 导演答 未来非常美 我们都会死
      • 非常难得的视角。
      • 極具分量的私人影像,想不到曼斯基會和普京還有過這麽一段Video情誼。紀錄片中有兩組人物互動比較有意思——一是葉利欽和電視裏頭的戈爾巴喬夫的“對峙”,二是曼斯基通過鏡頭觀察和捕捉米哈伊科夫。結尾那些彷徨的眼睛搭配縈繞全片的詭異BGM,真的心頭發毛……
      • TIFF#10, 改朝换代下的家庭影像, at Scotiabank 7
      • 恐怖蜡像馆。
      • 很不幸,你不能说服所有人,这就是最有人情味的谎话
      •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一个时代的史诗 映后导演问答环节 观众问导演以后有什么拍摄计划有什么总体计划 导演说 未来非常美好 就是我们都得死光
      • HKIFF43
      • 恐怖片氛围,无敌的access...看着2000年的普京说:“你必须记得你的任期有结束的一天,我终有可以做回正常人的一天……”感觉真是复杂。看看俄罗斯想想自己,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目测在国内很难放映了
      • 历史的幽灵
      • 曾经同为战友,今朝变成路人
      • 普京纪录片
      • “又灰又瘦像老鼠”的putin不愧是kgb出身,竞选一开始支持率为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装模作样的“走访民间”、策划各种莫斯科城区爆炸案、敏锐地利用了俄国人对苏联时代的怀念心理等来为自己日后的铁腕统治做好铺垫,注意到普京前妻从他竞选开始就全程“满脸写着高兴”。叶利钦全家庆祝打电话给普京祝贺结果打了个寂寞。普京竞选总统的幕僚们在其第一个任期结束后都纷纷后悔了,呵呵呵呵呵呵。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普京开始出现在国际政坛视野,一直记得中媒是怎么报道俄国妇女有多爱他,甚至编成歌曲“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自己选的人活该吃瘪忍着,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我一点也不同情,窥他知己,千年的老套路,不过是历史车轮的来回碾压,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 并未触及实质性问题, 不如回家读施米特.
      • 在这样一个夜晚赶紧看了这部马上要下线的影片。
      • 虽然只拍了任期的第一年,但是和近二十年后的现在对比,可以亲眼看见权利对一个人的改变。然后再看看他们的兄弟,也是非常难以言喻的感觉。导演在映后谈说:我很喜欢戈尔巴乔夫,但是任何人长时间当权都是有负面影响的。@2019 HKIFF
    • 豆瓣 6.3 IMDB 6.8 正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2019
      纪录片
      台湾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ghff56。对采访素材拼凑堆叠的科普片,和我自己瞎剪的片子有得一拼。
      • 期待太高了,没有什么重点,无论是从情与法,还是罪犯与家人都找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什么。不过在亚洲做父母的,孩子犯了事谁都难以逃脱“下跪”。
      • 我發表的短評由於可能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規定的內容,現自行先行移除。
      • 优点在于导演努力去还原与追寻了“死刑犯”作为“人”的那一面,而这就势必牵扯出对于社会、法制、媒体、舆论与官方话语在死刑这件事上给人盖棺定论的合理性探讨(以及其间复杂的关系),虽然只是短短三个案例,但也足以让人窥见一些东西了。尽管它可能并不足够优秀,但在华人社会中这一面向的纪录片(或者说是电影)实在太少,于是就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那些真实存在与发生的人事难免令人唏嘘动容。缺点是,受害者一方的缺席,使得视角有些偏向于一方,专注于情感而多少失了思辨性与客观度。这真的是个非常值得被人们讨论的片子,可惜大陆对这些案件的报道几乎毫无涟漪,捷运随机杀人这么骇人听闻的案件都没听说过…
      • 1.1 标题党不说,影片还是素材的堆砌,没有思考
      • 是简单了些,角度也不够,但看到评论里一些说缺少思考的,纪录片是让你思考,还要让创作者帮你思考吗,自己先学会思考吧
      • 杀人偿命,受害者无法发声,我不会共情杀人犯,我也不是他的律师和家人不会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辩解洗白
      • 好题材,台湾的死刑在台湾民间一直备受讨论和争议,近两年也就一名死刑犯被执行枪决。所以很多台湾民众觉得,台湾的死刑更像一种不能减刑的无期徒刑,这在中国大陆是不可想象的。全片阐述了几个死刑犯的案件审查及判决经过,有判了一直没毙的,有判了最后成功犯案的,还有判了也毙了的,都在展示事实,并没有更多引人深思的部分。
      • 台湾最近对于类似死刑犯探讨的片子前有『我们与恶的距离』后有『噬罪者』本质上只是补充了人性的视角,让社会多一些包容性,他们的边缘有人是冲动、原生家庭、或者只是反社会人格,但作为纪录片,确实不够公允。
      •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反之亦然。
      • 提供了一个视角去了解死刑制度。四星主要是因为很难看到这个主题
      • 题材很好,可以弥补一些忽视死刑犯及家属的角度。但是人很复杂,也许犯人自己也不能够很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更何况是旁人。采访旁人其实意义不大,或者说人云亦云,有些浅。深度剖析死刑犯的心理虽然不一定能避免再次发生,但可以让人们稍稍理解一些些。但其实,理解或者不理解,事情也许都会发生。
      • (三星半)还是当初我看完《我们与恶的距离》以后的感受,对于其他人或公众来说,一死了之是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背后的原因和发生的事情,想办法去规避与帮助。 不过确实,作为纪录片,叫《我的儿子是死刑犯》,但更多的却是律师啊、教务人员啊、帮扶机构这种,倒是家庭这方面比较少。单一角度你可以说这是导演的选择,也可以是有失偏颇。
      • 缺乏受害者视角。思考不够。
      • 2019TGHFF- 雖然映後QA圍繞在[廢死]… 但整部片 打開了更深刻的思索… [生命]/[人類]/[存在的意義]… [一命抵一命]的[自殺方式] 留給家屬(尤其父母)的是無限的問號… [究竟哪一步錯了?究竟什麼時候錯了?究竟錯了什麼?……]
      • 6.5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
      • 11.9 台北金马
      • 从另一个角度
      • “司法应该让他觉得 他不是没有救的人” “你知道家里面发生火灾是什么感觉吗 我每天都感觉家里发生了火灾 一觉醒来 又火灾了”
      • 这是一群在寻找土壤问题的人。
    • 豆瓣 7.2 IMDB 6.8 HD
      還有一些樹
      2019
      考驾照
      台湾

      还有一些树

      還有一些樹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GIFF2019#由见证不同历史事件的树,串起了在马拉西亚马来族对原住民与华族的“迫害”。虽然导演映后说他试图blur掉种族的界限,但是将这两件事拿在一起讨论实际上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站在华族立场上对马来族优先的总控诉。不过片中马来老人说得很对,他年轻时候不会拿种族来给周围人贴标签。包括像中东也是,几十年前各种族宗教也曾经和睦相处,不论你信仰基督还是伊斯、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种族/宗教更多的是被政客人为操纵,从而建立起了对立和仇视的整体情绪的。
      • 大马五一三事件五十周年,材料还是这么稀缺…
      • 马来西亚种族历史问题纪录片。一方面讲述原住民被奴役、被猎奇化的历史及当下面临生存森林环境遭破坏的境况。另一方面则是1969年马来人与华人五一三血腥冲突事件。素材有限,整体中规中矩。五一三事件当事人第一手口述采访很珍贵。马来人父亲的善良真挚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极端民族主义都是可怕的。树、人、影像,共同铭记历史
      • 原来片名是个双关也讲了两个部分,首尾原住民居住的森林被政府砍伐到探访先人的洞穴,五十年前马来西亚那个不能说的历史在街头发生地路边的树也成为目击者。华人的苦难史看完后会很难受,而华裔的年轻导演廖克发映后也说到在马共的审查和阻扰下,只能在这里才能安全的放映。老外做的声效与故事配合的非常不错尤其结尾,以及讲述屠杀经过时用的影像也很有感觉。#金马56#提名最佳纪录片。
      • 这个纪录片前半部和后半部讲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前半部是从原住民视角讲马来人对原住民的屠杀和压迫,后半部则是69年513事件的回顾,讲的是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这片子看得有些压抑,但......这是发生别的国家的关于人家的故事,我们好像只能看着,只能谴责,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不要忘记。从这个角度看,台湾地区拍这个纪录片是有意义的。
      • 3.5。
      • 马来西亚513大屠杀始末,从最后一个原住民奴隶讲起,口述+老照片勾勒出一段血腥残酷的历史往事。拍得非常克制,没有太多血腥照片,大部分都是由亲历者口述,穿插城市景观,或者是月光空镜,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被禁忌的话题,不被忘记的岁月,还有一些树记得,还有一些人也不会忘记。
      • 叩問自身,我是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我可不可以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要將題材擴大成觀眾群的共鳴共同時,似是廖克發現階段的技藝和現實無法越過的難關,有此遠境而無法達成更引起不少盲點(他總是說起來比影像更具誘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原住民現今被視為非公民(奴役般的迫害)與513事件的關連性應從那裡出發,廖克發是知道的,是沒有直線抽擊當權派的馬來人們,作為兩件事的始作俑者,如何令今天在馬來西亞的非馬來人受苦受罪,多元性一直是東南亞國度的寶與苦,或者他要找沒有現身說法的有權者們,或者是在空氣之中的突破天大的禁忌而至打開無法言說的國度。減弱了事件本身對人的痛,而受訪者的勇氣總要比導演為之強大。或者遠離故國被留居地的創作環境所限(是問誰會來關心東南亞國度?),有沒有一種東南亞的目光來觀看自身歷史?如何言說之問
      • 洞穴,永远的东南亚影像好取材地。说实话看完我对马来的印象和对印尼趋同了|@新亚洲影志台湾纪录片展
      • 谢谢汪金卫推荐。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论文电影,以”树的记忆“为线索,通过原住民和华人这两个边缘人群的遭遇,狠狠怼了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特权,揭开了民族国家努力掩盖的伤疤。难得的是摆出了513事件马来和华人两方面的声音,如果“谨防散播谣言”的权力总是把握在国家的手中,那么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将永远被埋没。这正是民间影像存在的重要价值。
      • 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殖民时期和513,两件并不是很相关的事情背后倒是像是由一件事串起来了,那就是马来族为首的种族迫害,但是好歹在结尾的时候由那个有女儿的马来老父亲表达了某种和解的意向,不过看马来西亚对于这件事还是讳莫如深的样子,那估计距离和解还有点远。国家落后也不是没理由的,历史教育反倒是台湾走到了东亚的前头
      • 寓意很好,树会永远记得马来西亚往事,无论是原住民还是舞邀叁,只希望人类越变越好
      • 当革命家成功控制了国家,并且首度能够运用国家权力来推动理想的那一刻,官方民族主义就变得事关紧要。为了保持“官方民族主义”的一贯性从而使其为之所用,这使得领导阶层们不得不爬进陈旧而温暖的座位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扮演起庄园领主的角色。通过一种惊人的回溯运动,领导阶层把那些在“民族主义”产生之前的事物,进行细心的收编,比如把那些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南斯拉夫”、“越南”、“柬埔站”的帝王全变成了民族的同胞。
      • 被迫害的原住民及五一三排华事件始末,树倒下了,我们会忘记吗?
      • 政治纪录片
      • 5/10。大马五一三事件。材料太少了导致力量也小了。在《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之后看,树的寓意已经在那讲清楚了。
      • 生态电影?还是讲政治的电影?最后的音效非常震撼我。非常。但是我很讨厌电影结束放映后面的导演见面会内容,讲政治的电影总是逃不出“自以为是”的怪圈
      • 马来特权的由来,把原住民的遭遇和513放一起,探讨社会结构的恶。采访那段马来中产,导演试图问他,为什么你们需要马来特权,中产把马来特权解释为一种契约精神。同时他也发现了社会的割裂,在给女儿选择高中的时候,选择有华人的学校。映后聊到马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导演的下一部片子计划拍这个题材,期待。
      • 11.14新亚洲影志@深圳
      • 种族主义引发的种族激情永远都是一个怪圈,是文明统治了“不文明”还是利益攫取的有效手段与自命不凡的特殊优越感战胜了人性的谦卑?不知道,历史一直在重演,只不过舞台不同而已。
    • 豆瓣 7.2 IMDB 7.0 BD1280高清中字版
      Ne croyez surtout pas que je hurle
      2019
      纪录片
      法国

      别指望我会尖叫

      Ne croyez surtout pas que je hurl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虽然400部听起来不多,但是涵盖范围巨大,而且全部选用的是不起眼的空镜、局部特写、人物姿势、动作,很少看到演员面部,所以就算用了很多著名电影,观众都很难发现(比如完全没注意到《布莱尔女巫》《山河故人》)。旁白是日记体更是文学,关于导演对社会和对生活的抑郁和焦虑,写得颇具诗意。旁白和400部电影破碎的影像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读书的体验,声音文字赋予了这些影像崭新的意义,有时甚至是双重意义。PS:导演的葡萄牙朋友绝对是João Pedro Rodrigues!
      • 社恐影迷的影像絮语,由作者在7个月时间内看过的400余部影片中的镜头拼贴而成,基本辨识不出几部片名(除了[飞向太空]),不过影片着力点也不在于此,影像与日记式的旁白之间时而无缝贴合,时而有着各异的隐喻距离,文本与影像、声音和画面间的对位关系既包蕴着诗意,又引人遐思。| 电影是镜子,不是窗户(这点个人不同意,二者共存交织)。 | 死在[天空属于你们]之前的父亲 | 电影是发泄,是逃脱,是复苏;电影是止痛药,衍生物,赎罪品,调和物;电影如同绷带,喘息,安养院,诊所,妓院,慈善机构,退休;电影恍若奇迹,绿洲,信号标;电影如同反射,观察,拍打,电击,传动带,支架,盔甲,与时间的竞赛,如同疯狂,湮灭,装饰摆设,稻田毁坏,时钟滴答。(8.5/10)
      • 作为一个经常用电影来逃避现实的人,它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整个文本都在解释一种心境,而这种心境恰好是我看这部电影时的心境。
      • 感觉这部电影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前十分钟因为手法原因一直在想去年柏林的《绿雾》——当然是迥然的。collage竭力做得彻底,mesmerizing,本雅明;还是多亏黑塞拉辛阿拉贡的文本厉害,念白声音也文人傻气式的好听。要是更抽象更有想象力或者干脆摸不着头脑会更喜欢,全篇引言里出现几处显白,会觉得好笑。一种反刍影像企划,想旁观导演工作两天。🎵I see a darkness
      • 音画分隔这种手段,7分钟会让人惊喜,70分钟就会带来厌烦,像婚姻一样。
      • 这是我们在脑海里进行了无数次的梦境试拍,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枕叶皮质成像。
      • 四星半//“是电影拯救了我”//最开始的7m30s简直我的日常一点没错 因为长时间的观影而对除看电影外的大部分事情失去兴趣//关于电影的部分 是我的日记//很多时候我们明白不少但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回避认知中的正确选项 可能是人类补完计划已经启动了//并不太能从空镜中辨认出四百多部电影 而且在这样的氛围里这种辨认有点无聊//具有某种左岸派的气质
      • 独自生活者跟自己内心的对话。
      • 这样的collage作品多多益善啊,消除了偶像崇拜的迷影,只有最内心纯粹的声音,拾取的影像成为了运动的意识。PS:全片就认出了一个《霓虹恶魔》。
      • 自身经历在无数影像种建立起另外的无数个世界来。很多片段挺眼熟的就是记不起来了,《和谐课程》用了几次。
      • 几乎解释了“嗯。”为何存在,通过语音和语调。
      • 独居生活的舒适和孤独 退休后可自由分配的18个小时 因无所事事无法忍受 为了避免感到懒散 把所有事当做工作 我回到屏幕前 那个让我无比着迷的地方 那个让一切平庸看起来无比美妙的地方 捡起400块零碎的镜子碎片 拼凑着自己的臃肿的面庞和充满血丝的眼睛 我用他人的电影割开一扇后窗 悄无声息地思考世界 and then, I see a darkness.
      • 如果偶尔有没有旁白的段落就更好了,这个有点太像DK的工作,我们在剧组里做影像搜集,不都是如此按照剧本拼贴其它电影的素材吗,还没有旁白,旁白是有意思的,但就是这个形式把这件事变得单调了,我不太喜欢,这样的私人化,大概起到了是某种启示,像牌,像卡片,亮出来任人解读,解读多起来后又显得无意义。
      • 看的时候不免在想,这不就是小朋友现在的生活嘛?虽然没有纪录片中那么夸张。迷影之作,独居的无所事事的日子确实比较无聊。 很多地方还蛮好笑的,比如前男友来家中取猫,离别时主人公和前男友拥抱时,两人想的竟然是“分手分得真不错”,笑死。 不过颉取的影片片段和旁白并不算很搭。而且,要不是小朋友现在的日子和电影中差不多无趣,我肯定看不下去这片,别指望我会尖叫,无趣的日子我也要过得精彩。
      • 除了炫耀创作者的观影量之外,这部充满迷影趣味的实验之作没太多现实意义。这种声画分离的拼贴手法已被法国新浪潮的前辈们玩透了,戈达尔的《电影史》《爱的挽歌》《影像之书》、杜拉斯《印度之歌》……导演用“伤感矫情”的口吻自述了一段私人成长经历,包括最近的失恋,勉强支撑了一个小时,耐看程度远远不及匈牙利那部《爱情最终剪》。
      • contre la laideur du monde/i see a darkness/后重看 「Les nuits de la pleine lune」|20190925Reflet AP重看
      • 形式是有趣的,画面与语言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弱引力。但我,或所有不懂法语者只能听见声音、看见文字,所以难以充分浸入,声画随着时间都逐渐失效了。
      • 实验电影,没有一帧自己拍的纯靠几百部电影片段剪辑而成的片子(我只认出了塔可夫斯基拍水草的片段),全篇匀速毫无感情的旁白真可以用絮叨聒噪来形容了,听得人浑身难受,想睡还没法睡...或许单独看打印版台词或者单独看剪辑默片都是更好的选择...
      • 7/10。400多部电影混剪,我很想拥有这个片单。纯靠旁白推动,好在语言是真实的有趣的,可以感受到导演对电影的热爱。这类再加工的电影,影像一般都是功能化的,有时候为了配合素材而更改故事。这是那种看完让人明知不可能也想尝试做一次的电影。
      • 看哭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