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太会运用色彩与构图来渲染主角无法诉诸他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了。一部难以用文字来表达感受的电影,总之跟随着主演的情绪,我一直不自觉的哭出来。 |
|
#Berlinale20-05 三星半。意大利近两年似乎多有从底层边缘男性角色出发反衬社会浮生百态的影片(比如《犬舍惊魂》)。开头蒙太奇闪回男主从小到大成长经历有些惊艳,而行至后半段则从节奏和人物形象层次刻画上都有些瑕疵。故事线在男主对自然原始的热爱和不被世人称赞时的自暴自弃之间循环往复多次,但缺乏集中戏剧冲突的高潮段落。对于意大利小镇的描摹影像质感很动人。结尾略显仓促。 |
|
男主演真的太好了,让这个太容易就陈词滥调的电影焕发了真实生命力和情感。他近乎疯狂,近乎天真,如此厌恶人类,又如此深情且渴望着爱。 |
|
有些电影在看到第一个镜头时,你就知道它是对的 |
|
一生寒冷、饥饿、被践踏。所以向往温暖、柔软、被尊重。开头和结尾真的是太戳人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
|
影帝?影帝。 |
|
哪怕功成名就,发疯般的孤独依然如影随形。我想同情利加波尔,但我深知恰是那些苦难和不幸,淬炼出了他的惊世才华和伟大作品。老天是公平的,在不朽的身后名和过正常生活之间只能选其一。男主的疯魔演技当得起柏林影帝。 |
|
安东尼奥·利加波尔德的艺术生涯有多么华彩,他的生活就有多么冷寂悲惨。影片的叙事节奏与安东尼奥的境遇骨肉合糜,全世界难寻属于他的平静一隅,可其又是最需要获得关怀的一角。埃利奥·杰曼诺用他倾尽呼吸的表演,让本片得以实现。 |
|
3.5。意大利梵高,影帝应该稳了 |
|
【2020年10月16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Galas」-1号厅-亚洲首映】
意大利“孙悟空”,身穿“虎皮裙”,咆哮翻滚,咳嗽是紧箍咒,遇到雕刻家“唐僧”后,有了“七十二变”,亦痴亦狂;独角戏的表演太精彩了,不愧是戛纳柏林双影帝。
剧作视点选的很好,可惜导演二度创作时的视点混乱,开篇的剪辑很怪,视线匹配、情绪节奏都有问题,一度想给2星;但好在第二幕感觉回来了,节奏也对了,剪辑也顺了。
(7排10座,你个大傻逼,全片几乎每个镜头你都在笑,笑你麻痹呢) |
|
#70th Berlinale#主竞赛+影帝。意大利原始画派/素人艺术的画家安东尼奥·利加布埃(Antonio Ligabue)的传记片,可谓是附体级演技,又是扮演受到精神疾病困扰的艺术家,应该是最佳男演员的热门人选。影片有个极其绚丽的开头,完全模拟精神病人思维的“混乱”剪辑,把人物前史基本交代清楚了(当然要跟上这个叙事需要一点耐心)。同时在影片的调色上也参考了利加布埃画作的高饱和色彩。可惜后面没有坚持这种剪辑风格——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物时好时坏,后半段精神状态稳定的时候比较多……人物渴望爱情和被人嘲笑又被人保护和利用,写得相当细腻,也不乏感人之处。算是今年的一部佳作。 |
|
开头真的很漂亮,但题材上实在是太不讨巧,让人不断想起各种各样的画家影片,每一个画家又都是怪咖。男主很行,可以预定一波最佳男演员。 |
|
一直在身体里有个蓄势待发的火山,不喷发不行的。 |
|
在先后看了2020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金熊奖《无邪》、最佳女演员-葆拉·贝尔《温蒂妮》之后,就对这部最佳男演员-埃利奥·杰曼诺《我想藏起来》产生了看片想法,如今终于观影了。& 在看过的关于绘画/画家的电影作品(包括:《莫娣》《燃烧女子的肖像》《至爱梵高》《无主之作》《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画之国》《弗里达》《阿基里斯与龟》《梵高传》《梵高:画语人生》《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个人观感大致与《透纳先生》差不多,胜过《大眼睛》《永恒之门》。 |
|
未经传统艺术训练,追求原始艺术风格的稚拙派艺术家传记,遇到善意的朋友真是幸运的事 |
|
大爱用色和摄影,结尾美极 |
|
安东可以和罗丹的情人,梵高一起加入致郁艺术家系列。2021SIFF得第一部片选择了他真是太好了。安东画的狐狸狮子老虎隔着银幕也栩栩如生到让人赞叹。借用高分评价:因为一辈子饥寒交迫,穿再多也不热,因为一生被看轻,扛着狮头也不觉得重。困扰他的不是一种叫“我是艺术家”的情绪,而是没有得到爱。如果人人都能在爱里长大该多好。 |
|
里米尼海边Darsena露天电影,今年看的第一部院线影片,Viserba还放了烟花,值回票价。 |
|
埃利奥·杰诺曼的表演秀。 |
|
-他们为什么都在看我?
-你看现在是七月天,只有你将自己裹在大衣里。难道不觉得热吗?
-我这一生常常不得不忍受寒冷。我一点也不觉得热。 |
|
主演表演很好,但都是技巧化的表演,很难让观众共情。
该片对于具象化了解历史上这位画家帮助不大,影片着重表现画家的精神疾病,算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好描写又好拿奖的着墨点,但是意义不大,观众无法从影片中了解他怎么学会作画、如何作画、谁帮助他作画这些一个画家传记电影最该表现的内容,观众最想从画家传记片知道的内容。取而代之的,观众只能从电影中看到一位演员贡献自己的“大袈裟”式的演技,去讲这个“稍微一查资料就知道”的精神疾病一事了,也使得整部电影毫无惊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艺术指导、形式设计方面值得称赞。
换作好莱坞影片,该片就是一部标准的、拿表演奖希望很大的、诚意不大的“冲奥片”。 |
|
#SIFF2021 与动物和自然更接近、疯狂又充满野性的(sometimes naïve) 的原始派艺术家安东尼奥·利加波尔的传记片。平实,但也太规矩。想象了一下若是换Denis Lavant来演会不会更酷。 |
|
3.16 后半部那几个大的剪影很好看,他仰头似乎在质问,而观众俯瞰到他的孤独。 |
|
无疯狂,不艺术 |
|
有保持前作几乎唯一的优点:牢靠地锁住视角。因此,在那些跟角色发生共感的视点镜头里,广角镜头毫不避讳的暗角几乎就是躲藏起来透过孔洞观察时的遮挡。 |
|
我们几乎忘记了是在欣赏一场属于杰曼诺一人的伟大的表演,传记题材惯有的审视特质被银幕上这颗可敬可怜的生命抹去,不再纠结于像与不像,真与不真,观众的遗憾,只在于同“利加波尔”度过的区区两个小时,在他那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是那样短暂的陪伴。 |
|
影20424:安东尼奥·利加波尔!埃利奥·杰曼诺,刚看完他的“玫瑰岛”,这部演技赞! |
|
一生都在受冻,因此穿很多都不觉得热。一直都被看轻,于是背狮头都不觉得重。知道历史不会记得他的丑陋,只会雕塑他的样子,却注定要忍受孤苦的一生。那个目光澄澈的女孩头颅被啃噬,那间充满爱意的婚房马车被涂污。他是不被世人理解的疯子,是爱雕刻动物的艺术家,是忍受痛苦的男人,是藏起来的孩子。 |
|
一种关注,出神的演技 |
|
我不是当演员的料,我是艺术家,我知道我很丑,但我是艺术家, |
|
好喜欢这部,好像看到了Ligabue压抑和郁积的原始生命力,在顺着画布流淌而出。他的“疯”里,一半是极致的绚烂与浪漫,一半是无限的自卑与恐惧,两种力量都在拼命地撞,撞出了这么一个无可复制的天才。虽然电影确实有那么亿点点流水账,但是架不住杰曼诺太会演啊,把个疯子天才演得可爱的让人心疼 |
|
70th Berlinale01# 有趣的是2010年的戛纳杰曼诺和巴登同时夺得戛纳影帝,现在二人又要在柏林正面交锋。看来这次他要让巴登实现不了三大满贯。另外摄影好,配乐也好。(一大早下了飞机然后直奔电影宫 真后悔没买一杯咖啡 状态不佳…) |
|
#2021SIFF# 极强大的表演撑起了全片。痛苦又华彩的灵魂脱离了残破的躯壳和平庸的世界,终获真正的自由。 |
|
65/100,尽管故事上仍旧是基础的传记片架构,但凭借与人物状态极度匹配的视听手法,隐秘的心迹更加外化,让影片水准确实有所提升。 |
|
看过剧情简介之后再看电影,整部片子都没有出乎意料的地方。演的很好。 |
|
意大利著名原始派画家安东尼奥·利加波尔的传记片。他来自瑞士,从小就有精神病,为意大利家庭收养。他未学过绘画,但艺术天赋却让他在疯疯癫癫之中画出让人惊异的画作。他比凡高幸运,一生皆有人关照,死时亦有朋友看望,且有了一定的名气。上帝造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确实如此,只要善待自己的天赋。电影整体不错,但影片开头部分剪辑太零乱,过多表现其疯癫的行为,似无必要且拖沓,只是给演员增添了表演的空间。后面则精采得多。 |
|
画家视角叙事,画面强国剧情 |
|
埃利奥杰曼诺的表演很强大,它的控制力很强但不肆意,在有力量感支撑的同时,还能传递出角色的一种无力,他塑造的形体和眼神,已经十分贴切的表达了这位画家,他的表演先是令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鲜活的人,一个拥有活着的意志的人,才成为一名画家,一名艺术家,他的表演层次大大超越了剧本的层次。许多场景都很美,欧洲拍电影总是这么得天独厚,人工场景里,我最喜欢集市的戏,难得的没有喧嚣,只是舒缓的音乐,人类休闲的面貌。因为主角的特殊性,剧本没有去太多表达情感的一面,这也是一个不太让人满意的失衡,情感这种朴素的东西反而在这样的电影里变成奇观,我最感动是他和养母再次见面,跪地说谢谢女士,镜头不长很快到了下场戏他的主观镜头,坐在车上望着车窗外的风景滑过,阴郁的天气,没有音效,有点好哭。 |
|
很多人将他和梵高类比 |
|
意大利当代对精神病患题材的关注有历史成因(去机构化的先导),精神障碍是精神障碍,艺术家是艺术家,当你是精神病患又是艺术家又没学习过绘画,那么你就成了原生艺术家了。情节平实弱冲突,叙事跳跃和闪回,到了视听就极其精致起来,写意式地运用色调,但全片仍无可值得一提处,虚假地接近疯狂。 |
|
主角的化妆和表演都很了不得,极其抢眼的古怪形象和行为,既吸引了眼球,也让一切荒诞行为有了推动剧情的合理性。或许也因这种初始建立起的癫狂和才华,剧作和编导似乎觉得往后的一切无逻辑跳跃和像色块拼贴一样的胡乱剪辑,都可以被观众原谅吧。 |
|
《无主之作》、《莫娣》、《洛瑞太太和她的儿子》…为什么“画家电影”总是那么迷人又自带(在表演奖评比面前逃不开的)光环,因为置身其中犹如万花筒,得以旁观TA们交织着磨难、艺术、牺牲与激情的非凡一生;就像主人公所说,艺术家死后有雕像,也更有意义,而凡人会没那么重要。影片本身没有太多酷炫高潮的技法,只是极为平实地把Antonio Ligabue的创作与经历配搭精简着讲述,这让主角的诠释好坏成为了好看与否的唯一因素—那么Elio Germano无疑是成功的,拿下柏林影帝实至名归。 |
|
喜欢他的画 |
|
总的来讲比较乏味,这要是梵高,看他各种怪诞行为还能多少共情一下,咱也不知道这哥们在艺术史上啥地位,他的行为也就显得没啥意义。 |
|
SIFF 2021 第16场 想看时写下:“既然国内流媒体有了我就不用抢电影节了”然后又被打脸了,因为淘票票的今年的渣系统搞乱了我所有上海电影节购票计划。现场看完这部证明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了解的画家Antonio Ligabue,还有一位出色男主试验。镜头画面也不错。 |
|
开场十分钟 结尾曲五分钟 可以了 虚化四周 独眼窥视 双线展现 两种摄影手法 然后呢 陷入了 best actor wannabe 时段 b( ̄▽ ̄)d |
|
# Venezia 80th 补课
【D+】过度依赖演员表演的范例,以及为什么近年来的意大利导演都这么追求画面的精致。 |
|
可惜不是所有的疯子都能成为艺术家 |
|
影帝展现了自己为什么是影帝,独角戏诠释的太棒 |
|
影帝当之无愧!表演是全片唯一亮点,靠着男主的表演点亮整部电影,使它的无聊感减少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