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馆. 修复版. 故事结构相当完整,真的不容易。本来想说它借鉴了雷诺阿的《大幻影》(越狱部分和废弃寺庙的枪战戏),结果发现它竟然还早一年!结尾草丛躺尸的那一幕很像《穆谢特》。确实可以和《桃李劫》作为姊妹版来研究。 |
|
【2019年9月27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纪念影人·袁牧之先生诞辰110周年」-修复版】
-你怎么一个人吃瓜子?
-你不是不喜欢吃瓜子么,怎么现在又喜欢吃瓜子了呢?
-因为我喜欢你,你喜欢吃瓜子,所以我喜欢吃瓜子。 |
|
36年哪,应云卫已经很注意剪辑手法,连同部分舞美让我恍惚地认为在看德国片,而且观感好于很多欧洲默片。配乐用了船歌,翻他别的作品有人提到了波斯市场,简直时髦的出乎意料。整部片子最大的硬伤是台词,但即使如此也是可以拿到同期世界影坛一比的了。以前虽然知道也看过建国前的一些优秀作品,但总觉得不系统,一定说那个时候有什么镇场子的大师还是说不出口,这个月看了两部应云卫之后,才知道当年中国错过了什么,可能至少毁了一个梅尔维尔。PS袁牧之身上那股子公子劲儿啊,真是绝了,公费恋爱简直看出了一大片柠檬精。 |
|
干干净净的袁牧之真的好俊俏!苦命鸳鸯被卷入时代洪流,“做错事”的革命者最后虽死犹生。(换身份这个点设计得真好啊,有种意识形态进入类型创作的味道) |
|
奇情故事配上革命主张,但只到达了很浅的层面。袁牧之一人分饰两角,并未形成张力,谜底揭开后反而较为乏味,只是相像,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从象征意义上来讲,也许它是想说明,沉沉的黑幕下被冤枉的人是如何被逼着走上革命的路,或者革命者与平民百姓间并无必然鸿沟,然而这样的说明也是表面的。里面的人有着无缘无故的坚定,无缘无故的善良,反派有着无缘无故的、没头没脑的坏,在当时,作为消遣时光,展示革命之必然这个道理的电影,当然有它的意义,可是它不是艺术的。 |
|
为了袁牧之跟陈波儿来看的,还在资料馆意外地遇到了李道新老师。蒙太奇(开场着火戏)、移动摄影、空间调度(尤其是临刑监狱那场)有很多巧思。剧作成熟,将革命性的叙事与悬疑、爱情等商业元素结合得很好,开头的剪接成功把我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电影观众骗到了哈哈。袁牧之的表演不用多说。 |
|
浓浓的南腔可能算是那个年代电影的标配了吧,袁牧之分饰小开和越狱犯都像模像样,不过也要归功于化妆。火车上镜前梳洗一幕迷惑性太大,足见导演匠心。越狱戏配合革命主题,手法稍显稚嫩,但不减影史意义。 |
|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的画质可以,自《桃李劫》后,袁牧之与爱人陈波儿二度合作,“千面人”表演依然无可挑剔,能演文弱的教书匠也能饰演强大的革命者。大部分画风是德国“表现主义”式的黑暗,直至革命高潮段落出现才突然明亮起来。或许受制于时代的限制,电影故事性本身比较弱,也不及《桃李劫》的社会批判性那么强,更多的用力却是在鼓舞大众,打倒北洋军阀与反对压迫的呐喊震撼人心。ps 大导演崔嵬竟然在里面打酱油饰演了一个囚犯。 |
|
该片在B站有完整视频。一人分饰两角完成得毫无破绽,误会巧合增加了剧情的精彩可看,也把原本不关心革命的青年和坚定不移的革命者的命运连在一起。大篇幅表现国民党监狱和迫害革命人士的内容,以及革命人士如何开展地下工作,躲避抓捕,逃狱等画面。要知道当时(1936年)在国统区宣传抗日是非法的,宣扬“赤匪”的进步更是绝对危险行为。主创这些行为实在大胆,值得钦佩。
革命者李涛牺牲后,柳元杰和赵玉华看到他的精神魂魄从地上起来,号召他们拿起枪跟上革命队伍,这种手法的感染力极强,就当时来说是很大的进步。另外一个小细节是,对柳元杰和赵玉华这对情侣的嬉闹表现很有人情味,比1934年袁牧之和陈波儿主演情侣男女主角的《桃李劫》的表演拍摄有很大进步。剧情结构紧密,拍摄手法进步,值得推荐。 |
|
3.5//1936年,主演了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片《生死同心》,陈波儿扮演华侨柳元杰的未婚妻赵玉华,她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发展轨迹,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的女青年的鲜明形象。//在《生死同心》中他(袁牧之)一人塑造了革命志士李淘和归国华侨柳元杰两个经历不同、性格特异的形象,演得各具特色、栩栩如生……//陈浥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p68-69//应云卫的导演也有其有趣之处 虽然阳瀚笙的编剧故事有些奇情 但正好和应云卫的欧化导演风格互相抵消了一些 |
|
陈波儿不张嘴说话的时候真的好漂亮,眼睛圆圆的特别灵动。火车上剃胡子成功骗过我;左翼国防电影。 |
|
结尾“复活”号召男女主跟随革命的队伍前进的画面令人联想到《大路》。剪辑手法确实超越时代。袁牧之太帅了,好爱他,男女主扮演者袁牧之、陈波儿演技也都很好。 |
|
简洁流畅的叙事,曲折的情节,围绕剧情展现的多层次社会图景都令人感到惊喜,也可以感觉到当时的不同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各有着自身的风格。袁牧之的表演很精彩,他和陈波儿堪称金童玉女般的银幕情侣。片中展示的探监情景和后来电影中的常见情景很不同,在一道铁栅栏的两侧,成列排开的囚犯、探监亲人相互拥挤着,面对面地交谈,嘈杂喧闹。李涛找到组织后对同志们说,大家还没有广泛地开展革命宣传,有种跳戏到革命题材电影的错觉。结尾部分的想象将主人公的斗争与牺牲、全片主题进行升华,使得作品的感染力更深一层。 |
|
革命剧结局一定要去延安的传统,原来是从这个年代开始的,只不过现在的大部分人是阿谀奉承,袁牧之写的却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
|
有声技术(音效)的运用、镜头语言的精练、剪辑节奏、蒙太奇和无痕转场、特技,一切完美,唯一让人感到时代痕迹的就是演员的口音(尤其是波儿的广东腔,不过比桃李劫那会要好多了)/监狱栏杆缝中拉出的镜头不知如何实现的,桃李劫中从雕塑马腿缝中的推镜头与之类似,十分有趣,悬念、布光等元素的力重表现,当时左翼真的很创新,与国际接轨,并注重类型化,兼顾商业价值/袁牧之分饰两角并非只凭着化妆的奇观让你看不出来是一个人,而是李涛和柳元杰整个在气质和眼神上就有了差异,实在是演活了,尤其在嗓音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这是胡蝶在姊妹花中所没做到的/李涛第一次在墙上写标语时,贴着的似乎是明星公司20年代苦儿弱女影片的广告,在自己的影片中搞戏中戏式的宣传,联华、民新、大中华百合都有做过/西安事变前,一帮g为kmt宣传政权合法性… |
|
男主角因为革命理想被关入监狱,申诉无门。他的女朋友(女主角)感召社会险恶,在另外一个革命者的引导下加入革命(地下斗争),救出男友。引导者在战斗中牺牲,夫妇二人继承引导者革命遗愿,继续斗争。 |
|
民国十五年的故事,全对白有声片,袁牧之一人饰两角,记得越狱的时候两人同框,中间有个砖头隔着,两人一边一个爬出来,最后李涛死后灵魂出窍随革命军走的时候,柳元杰和赵玉华追了上来,也有一次同框。目前看过最早的法庭戏,法官逻辑感人,把柳元龙气个半死,后来律师也说了,法律没有钱挡用,但是赵玉华用钱也没有把柳元龙就出来,而是最后的集体暴动越狱才出来的,和北伐军的背景对应,只有革命才能推翻这一切。这时候的台词好多了,最起码比《桃李街》《风云儿女》的时候强,不那么尬。多处剪辑有爱森斯坦敖德萨阶梯式剪辑的痕迹,尤其是赵玉华在寺庙醒来的场景。暂时不认为用社会批判来衡量这部电影十分恰当,阳编剧的作品都更多指向的是民族和国家。袁牧之和陈波儿卿卿我我的样子,情话一套一套的。小西天观影。 |
|
4.5相比《桃李劫》在技术上进步很大,不仅在剧本结构和镜头运用都令人惊叹的成熟,应云卫真是早期国片的悍将,袁牧之不仅是天才的导演更是优秀的演员 |
|
- 赢在一些概念的使用:双生主角、灵魂和宗教等等,最佩服的还是复杂精妙的调度、剪辑和道具与空间隐喻。 |
|
如果所有电影都能修复到这种程度就好了,陈波儿好看,真花瓶。 |
|
资料馆修复版,袁牧之一人两角,演的了风度翩翩的公子,也能演满腔热血的革命分子,整体除了表演上有着民国时期拿腔拿调的特有味道,电影质感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应云卫将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与左翼电影的革命浪漫激情充分融合,既是惊心动魄的谍战片又是浓情似水的爱情剧,镜头语言行云流水十分娴熟,破庙里的惊悚气氛、镜头的推拉遥移,乃至最后灵魂出窍都极有创意。 |
|
革命号召题材,有负罪感的革命者死去,像是一种道德洁癖。另,被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瓜子论”甜到。 |
|
袁牧之一人分饰两角,公子哥和革命者,不愧是千面人。监狱的一场戏,李涛和柳元杰敲墙,配上过去形象的剪切镜头,很妙。 |
|
似乎是看过的第一部反映北伐的电影。时间设置在1926年,那时候的政治犯有辩护律师,还有民众旁听 |
|
动,静,动,静,充满韵律,充满美。肉体这样生钝,以至于要灵魂出窍才赶得上那样新兴 |
|
阳翰笙编剧。明星公司出品。叠印和蒙太奇等存在感强。 |
|
拍摄效果感觉和看欧美30年代电影没什么区别,主题也不算太over,袁牧之演技很好的说。 |
|
“千面人”袁牧之1人分饰2角,开始就制造了个大悬念,导演技法也比较成熟,很多镜头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结尾处袁牧之饰演的革命党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再回想本片导演应云卫的命运,让人唏嘘! |
|
从电影名字到内容再到内涵都非常好。袁牧之一人饰演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这一手法经常被使用,蝴蝶的《姊妹花》《啼笑因缘》陈云裳的《洞房花烛夜》和李丽华的《秋海棠》都是女性一人饰性格不同的两角色。袁牧之不愧是千面人。第一次看到男性一人饰演两个角色。李涛脸上的伤疤应该也是他自己化的,(忠于化妆技术)如今在广东看完此片,发现作为广东人的陈波儿真可谓是大美女了。秀气玲珑,和袁牧之很般配。电通倒闭后左翼进步人士基本都汇集明星二厂。在寺庙的群戏应云卫拍的特别好。对于革命问题,往往选择北伐来指涉当时的现实局面。最后安排李涛死去,解开了男女主角两人心中的迷,也是告诉广大观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
|
很好的电影 袁牧之又帅又美 配乐恰到好处欧式风格的 情节把握很好我看了不会走神 就是显得革命党有点蠢 |
|
有趣的人物设定,小船上袁牧之那段戏把我油得鸡皮疙瘩起来了,只看片段谁能想到是一部国防电影呢 |
|
袁牧之一副“有故事的男同学”的样子,尖嘴猴腮倒莫名适合易先生。女主姐姐颜值不错就是有点龅牙,口音过于奇怪,介于女国音和江浙口音之间的不标准国语一张嘴就出戏。所有角色的演技在今天看来都略显尴尬,不过情节设置还是有一些新颖之处。可惜的是,我本来以为这是个爱情片,看到一半意识到是革命主题时莫名失落。 |
|
青年人永远在革命,历史的循环。@小西天,2K修复 |
|
看爷爷奶奶谈恋爱,也是相当甜呐。“我不懂何为革命,何为主义,但我知道我想推翻你”。 |
|
补记资料馆的第一次观影。
我明白自己不能以用现在的审美去观看过去的电影,陈波儿一开口我还是不厚道地笑个不停,尤其是“我喜欢你,你喜欢瓜子,那我也喜欢瓜子”这段没忍住笑出声来。
袁牧之也太全能了!一人分饰二角,且演员中他的表现最佳,至少不怎么让我出戏。 |
|
1936年国民党执政时期拍的。讲革命党(国民党 北伐军)和军阀斗争中的小故事,第二年主演袁牧之就奔向了延安。观于小西天。 |
|
阳翰笙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
|
p34 “国防电影” 关于普通人如何被军阀迫害 被引导(“骗”)踏上革命的道路 |
|
普普通通的明星公司 普普通通的应云卫 |
|
革命对无辜者的伤害,挺有意思 |
|
继王献斋、阮玲玉之后,袁牧之又成为“一道光” |
|
一人双角,爱情加革命的变体,为了拯救被误抓的未婚夫,奔走无果的玉华加入革命的队伍。法庭审判一场挺有意思。 |
|
-“你不是不喜欢吃瓜子的吗?”
-“我喜欢你,你喜欢吃瓜子,我自然也是喜欢吃瓜子了。”
我的妈,太甜了啊你俩,果然是夫妻所以不用演就很甜了吗! |
|
剧情想到完整但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起伏不多,袁牧之的演技放到现在也很自然,身边的好心人还给我一张湿巾,哈哈哈哈哈,很愉快的观影体验。
最神奇的是!看到很多和我同场的友邻来评论,哈哈哈。 |
|
一人分饰两角,烧伤妆,逃狱时同框。恋爱戏十分腻歪。革命。一直没把自己是真身的秘密告诉玉华小姐,有点儿…… |
|
陈波儿好漂亮和袁牧之可太般配了!抱歉 虽然这么说很肤浅 但袁牧之真的痞帅痞帅的😭柳元杰和赵玉华前期嗑死我了!!!柳元杰好会撩🥺 |
|
李涛复活太魔性了… |
|
竟然有法庭审判戏,越狱戏。灵魂出窍戏。袁牧之hin帅。波儿那一头短发,一看就是搞革命的。音乐不错 |
|
实在是一部佳作,它对于一人分饰两角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姊妹花》当中仅是用于展示演技/作为噱头,而是真正地参与到了叙事当中。柳元杰刚出场时在火车上的剃须镜头显然是有意在以这样的“易装”、“流动”的方式模糊两个角色的身份。 |
|
爱情和革命两手抓:)袁牧之一人分饰两角惊艳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