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物细无声的女性主义。以女性编剧视角,讲述二战期间英国一部关于敦刻尔克的主旋律电影的诞生。前面挺欢快的,最后一下子戳痛了。Bill Nighy这样的老戏骨真是国宝~ |
|
二战的阴霾为背景,能拍出火药味这么淡的英伦小清新,看得让人格外舒服。要不是末了那一抹狗血,绝对让人更舒服。 |
|
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这是一部去回忆和纪念二战中的女性的电影,表现她们在战争面前的勇敢与坚强。情节如Catrin在坐上火车之前,勇敢决绝的向倒垃圾一样丢了戒指、最后坐上编剧室主桌挥洒文彩,都得我频频感动。但还是必须承认Bill Nighy一个人似乎抢走了所有的光芒,哪怕有很多帅哥美女。 |
|
排演室飘荡歌声,你红着眼识破了我的托词,一字一顿说我是骗子。摄影棚一片嘈杂,你说想留我几个小时,结果你成了骗子。战争年代的死亡,竟是因电车事故或拍摄意外,你的离去如此荒诞。你曾说生活不是电影,处处都有荒诞,所以当电影里拍下我扔了你的薯条,忽然想起那晚唱百里香的歌声,和你红着的眼。 |
|
BBC出品差也差不到哪去 一个放之四海皆不错的价值观和保守俗套的爱情故事 Sam Claflin太帅了 可我万万没想到还是会俗套地彼此钟意再更俗套地才在一起就阴阳相隔 |
|
一部好电影是观众值得拿出生命中的一个半小时 |
|
這部戲裡滿滿的對於電影的愛,並相信電影最終能夠撫慰傷痕累累的心。感謝在這個時候讓我看到這樣一部電影。 |
|
bjiff。女性视角+元电影要素。最大趣味在于展示了一部电影从构想到成片中如何调节制片方合作方演员导演乃至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各种离奇无理的要求)的。以及影片如何引导观众情感。最后一场戏,片中观众看得又哭又笑,而片外我们也看得又哭又笑。被控制了?但这不正是我们喜爱电影的原因? |
|
細膩真摯的女性電影,向戰時的倫敦人致敬,向戰爭中的女性致敬,向電影人致敬。苦難、戰爭摧毀生命,卻也能賦權於人;愛情、電影讓人沉醉,也能賦權於人。去想像、抗爭、樂觀而能動地去改寫、創造未來。 |
|
时代、女权、情怀再加上对于制片过程的展现,很BBC,很温暖又很感人的片子。 |
|
怎么这么平这么闷,实在看不进去……一边开着一边刷淘宝,甚至嫌弃它让我无法专心刷淘宝 |
|
最喜欢片中关于现实生活和虚构电影中的“意义”的讨论,很巧但又很适合的,电影及其戏中戏刚好解答了最近几部大争议电影战狼2(虚构度最高)敦刻尔克(戏剧化史实)明月几时有(最写实)引发的一些相关问题(关于叙事关于政治宣传)其实以上都是废话,实话是最后我被煽到哭,年度十佳! |
|
@balmes 有几处转折未免过于狗血,但大家都好可爱!喜欢!bill太棒了实力真男主!那个朝生暮死的年代,电影作为折射现实同时让人逃离现实的途径,带来的希望与慰藉,和如今身处另一种黑暗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何其相似。(看完dunkirk之后更觉得这里他们拍的片好看多了! |
|
已買了電影節的票, 不愧是女導作品, 細膩感人, 十分幽默, 標先生演出太離譜的好!! 與諾蘭大師的敦刻爾克一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戲中戲絕對要拍出來, 戲中戲結局致敬相見恨晚, 有留下經典對白, 沒有她的世界, 我不想在那里, 說出我的心聲, 長髪沒少女快要離開我了.....暗黑中內牛滿面.... |
|
又是战争,又是爱情,又是女性,又是元电影的……有些太刻意了 |
|
时不时就是一次轰炸,摄影棚也被炸得七零八落,但电影的拍摄没有终止,编剧在各方的需求下绞尽脑汁,兼具真实与乐观,符合道德,又要足够浪漫,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战争中的女性主义,表现为女导演让一个女编剧的角色在剧本中加入更多的女性元素。 |
|
关于拍电影的电影都是萌萌哒 |
|
虽然又是电影人深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我非常喜欢这部。它非常英式,敢于用许多轻松和幽默来处理些沉重的地方。另外始终感觉言之有物,讲战争,讲女性,发力点都很巧妙。 |
|
如此平淡,让我暴躁。 |
|
我超级超级超级爱这部!!!!真的强推!! |
|
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在「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
|
三星半 中规中矩 内容符合英国人的口味 身边的老头看的津津有味 Sam造型颇似法鲨在危险方法里面 还是不错的片子 |
|
好背景设定也有趣,拍得一般,铁叔客串是惊喜。 |
|
记一下印象深刻的点吧。 Bill Nighy 的演技,女主优雅知性又坚韧的呈现,战时女性解放运动的侧写,中规中矩的戏中戏的调度。 温吞的英伦风温情片,果然是很难让人失望的呢~ |
|
Lone Scherfig很擅長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從戰時拍愛國勵志電影這一個切口,映照出時代劇烈變動的感受。也拍出"電影"的力量。拍得挺整齊流暢,幽默混合著感傷。Gemma Arterton的女主拿捏穩重,Claflin也稱職。還有亮爆鏡的Bill Nighy! |
|
电影永远关于离别与重逢。倘若还有谁单纯地以为电影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娱乐,那么TA或许需要了解那些政治情报(意识形态)都是如何“混”进剧本里的。显而易见,虚实交织的《他们最好的结局》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罗勒莎菲这部《成长教育》式的女性主义作品除了向《至暗时刻》中的绅士们贯彻“真实性与乐观主义”的大局观之外,核心点则落脚在性别平等的“现实意义”层面。正身处于生死存亡《敦刻尔克》背景下的英国,到处都是男性面向女性发起的歧视与战争。尽管要求思想进步和经济独立的女主不得不“屈从”于男性化的内阁之下,但将真实(过去)搬进银幕(未来)里的她却最终推动和主导了历史意义上的变革。换句话说,只有温润如玉的感性暴力能够摧毁落寞的保守主义。 |
|
不错看 幽默风趣的风格在电影节挺讨喜的 bill nighy演喜剧不费吹灰之力 |
|
温柔的表现女性力量,非常喜欢! |
|
细腻感人又幽默 |
|
刚开始振奋人心,看到结局好难过啊…… |
|
讲女性的片子,插入了太多不必要的男性,结尾如此无语,这片真的狗尾续貂。 |
|
编剧长这么帅还用得着这么cynic腔调吗,女导演选角就是任性乱来。 |
|
Bill Nighy爷爷要长命千岁 |
|
刚看完至暗时刻,紧跟这部又是敦刻尔克,还有丘吉尔,真的呢英国电影们已陆陆续续拼串成了一部完整电视剧!本片节奏有点过“平”,台词太密集打扰了韵味成型,但最终深情厚谊还是一点点汇聚起来,编剧特色道歉技巧可爱,扔薯条第二次出现神来之笔,你瞧电影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终会以它的方式烙印你的一切 #SFM |
|
好看,女性视角展现的不错,不卑不亢。有多场人物对话的戏,剪辑十分凌厉。看之前没看简介,没想到居然是一部带有元电影素质的电影,看到后面联想起了好多影片,最后的放映部分也是,很是动人。 |
|
3.5 Authenticity, optimism and a dog! 演员们都不太认识,没想到还挺不错。 |
|
居然觉得这种一环扣一环的可预测电影好看,恐怕我脑子是老派到要被时代抛弃了 |
|
挺暖心的一个故事。sam小旁友完全摆脱了自己颜的桎梏,成长为出色的演员了啊;gemma的演出一如既往地棒,不过这个角色和她真的不算贴;假面先生果然又演了一次渣男 |
|
杰克莱西能如此精准地诠释出一个素人美国傻大个被硬塞进电影,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他演技神了! |
|
大概之前看dad's army 电影版印象太差,对这个片的期待值很低,于是觉得还能看。。当然可能我实在很讨厌泽塔琼斯,对比之下,这里的主角就还不错,配角自然是不用说了,铁叔出现是惊喜。。虽然有点不高兴不是HE,觉得有用死亡玩深沉的嫌疑。。死亡这种比拉屎还必然的事情一点都没什么深沉的好吗。。 |
|
中规中矩的元电影叙述,加入了战时的宣传语境。又为了解决历史时态下的道德焦虑,作了流俗情节处理和制片场内的转折(好笑的悲剧)。元电影叙述的最后一个环节——放映,有本身的共感,剧场的反应是模式化的有趣,而随机的记录时刻才是超越影片本身的灵气。 |
|
這個題材讓人想起最後一班地鐵。。虽然桥段很俗套,但我很买账,英国人的台词和表演真舒服,尤其男主被拒绝后在办公室离开女主那个表演戳到我了。为最后女主回来工作不是为了什么人的感召,而是电影本身的力量点赞 |
|
愣是拍出了狗血感 |
|
影片中的他们在制作电影,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这一幅画中画,因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情绪波动,当我作为主体去看电影时,其实也只是被电影人算好了的客体。雾蒙蒙的镜头下,许多感情都这么克制,当巴克利倒下的那一刻,我和凯瑟琳一样,太难过以至于没有更多的表达 |
|
两个编剧如何拍拖?电影设计了一个桥段:由女主在打字机打出争执后二人和好的戏份。符合职业特性又浪漫。敢用女主亲笔写下的戏中戏结局来激励她自己,是实打实做了两层故事。为戏中戏女角争取主动性和戏份也呼应女编剧的微渺待遇。她的转变均与男人有关,是女权不彻底还是更自然的女权,值得思考 |
|
来看女主来的,结果这次包的严严实实。
这种小成本,大卡司的英国片儿,很容易沉闷。
上次的老爸上战场就讨了巧儿,不闷。这个嘛,就闷。 |
|
7242224
“她们是女孩,女孩不想当英雄,她们想拥抱英雄,想嫁给英雄。”——直观地展示给观众,看,这就是影视圈的男性话语权,他们以男性视角创作定义了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并潜移默化影响驯化女性观众们的价值观。所以由女性创作者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夺回女性自己的话语权才格外重要。女性创作英雌的故事,女性鼓舞女性。
“大家为什么喜欢电影?因为故事有结构,有自己的框架,有目的和意义,即使有悲剧桥段,也是特意安排的,总会赋予它什么意义,可人生不是。”
“我和你得到这个机会是因为这些年轻人走了或者死去了,如果我们放弃这些机会,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那不就是让死亡笼罩生命吗?”
年轻男人死了,女人和老人才有机会出头。真是太惨了。
“她们那样的女孩,你们这样的女孩,我们这样的女孩。”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
|
三星是以欧洲片的标准,是小清新范式,文艺角度的敦刻尔克。乱世下的人,差了那么一口气,也可能是因为我不太喜欢男猪,调低了半星。 |
|
充满温情的片子
电影与现实的交错
让人想到,要是生活也能像电影编剧一样,在错的地方重写,又会是怎样呢
故事的背景选在战争时期有种别样的韵味
不完满的结局有些意难平,但这才是电影让人无法割舍的原因吧 |
|
导演和演员都很好啊,感觉已经是比较出色的表达了。但导演一直有个问题,包括之前受到好评的one day,都有叙事不集中的问题。男女演员也都充满魅力。只是,这个故事非常无聊啊,有什么要拍出来的必要性吗。#2017BJI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