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达这个人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她旺盛的好奇心。她对一切风土人情的巨大热情某些情况下让她的电影显得泛而不深,故而她对下层人民总有些浪漫主义的幻想。她像古巴人致意的这部电影正是她这种工作方法的最佳表现:重点不是实际生活,而是静态照片下的瞬间,她的旁白则是唯一创建意义的东西。影片对古巴的描绘摆脱不了左翼的浪漫,但你能听出来她较之政治更关心的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在著名的三段“歌舞”戏里,她对声画关系的探索获得了巨大成功。 |
|
http://tv.sohu.com/20120331/n339536057.shtml;音乐帅,全片竟然都是静态照片拼接,和音乐旁白配合得相得益彰;照片特写,移动,对比都有;类似定格动画的舞蹈,歌唱,收割甘蔗剪辑得也挺逗趣鲜活的;古巴人有来自法国非洲和西班牙 |
|
当年奶奶应邀访问古巴电影学校期间拍下的古巴风情照片,后来居然剪接成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有热情有趣味,很喜欢奶奶的视角,这种照片变成电影的方式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奶奶自己对片子的介绍请看相关视频http://site.douban.com/widget/videos/286549/vi |
|
不乏摄影精品,上世纪中叶以来的古巴是多少艺术家灵感源泉呢?//瓦尔达可能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就有了明显的思路,那些定格动画式的场景展现——跳舞、唱歌、游行,某种意义上把电影还原到了“帧”的本质,据说用了1500张照片,拍了半年之久,影片开头字幕的最后,定格在Leica M3,看到这台相机我就知道这部片子不简单了(信仰围笑) |
|
靠照片和画外音组成的小片。视觉残留都带出运动了。 |
|
上千张照片组合 很好玩 瓦尔达真能拍啊 |
|
都是静态照片,还成,就是有点长,旁白有点多。A half-hour photo montage made up of 1500 out of over 4000 pictures Agnes Varda took while vacationing in Cuba. It deals with the revolution of Fidel Castro and his crew, its effects on the people and the island's cultural history. |
|
照片拼接产生了比影像更强的跃动感,也得以容纳翻倍的信息量。政治宣传,戈达尔那种咄咄逼人太笨了,瓦尔达奶奶这种春风化雨的散文诗才是真文章。可以想见当时的欧洲知识分子看了这部短片,想不爱古巴都不可能。 |
|
瓦尔达能把一切形式都纳入电影的范畴,又那么自然随意,不会让人关注到形式的实验性。 |
|
节奏太棒了 |
|
7.8 @MUBI |
|
5.0。令人赞叹。全然是静态的照片,却如此流动与美妙。画外音的讲解,男女声的配合,影像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跳动。革命时期的古巴,美好而热烈。 |
|
摄影与电影的姻缘关系:两者同属于截获并捕捉时间的艺术表达。由瓦尔达在古巴拍摄的一些照片进行回忆叙事。电影把定格的时间重新流逝了。古巴之于男人是一个雪茄型的岛屿,之于女人则是鳄鱼型的。古巴女人,在雪茄和胡子之间。在展览馆中,男人都喜欢把手搭在女人肩上参观。艺术、历史、人文是瓦尔达的记录使命。画家(艺术家)都是革命者。瓦尔达被博物馆的清洁员用护士般的温柔给雅典雕塑掸尘所感动。 |
|
这是PPT片儿的最高境界了!不过一部讲古巴革命的片儿怎么只有切格瓦拉一个镜头啊,这尼玛太坑爹了好吗? |
|
横切面比较独特罢了 |
|
非常迷人! |
|
@UCCA |
|
首先是天才摄影师的瓦尔达。满是人和物和故事的照片。超喜欢脸庞村庄式一人一句的可爱旁白。20171224@广州奇遇书店通宵放映瓦尔达合辑光碟之16短片合集 |
|
没想到1500张照片能带来这样的节奏和韵律!古巴音乐真的是天菜,而瓦尔达真的是天才。 |
|
这个片名翻译太意识形态了吧。chris marker的《堤》异曲同工。 |
|
but we have the music. |
|
将近两千张鲜活的照片组成,完整的浪漫又自由的瓦尔达“跃然纸上”。 |
|
楚浮,安妮華達,克里斯馬克,他們真的牢牢把電影握在手中,沒有被牽著走 |
|
男女声和音乐的交织,照片组成的动态影像构成的美丽电影语言 |
|
视听驾驭出神入化,与古巴革命相得益彰。20240820二刷。 |
|
这是古巴的节奏、生活的节奏、革命的节奏,舞蹈的节奏、音乐的节奏、视觉的节奏! |
|
完美的摄影照片,精彩的解说,独特的电影。革命刚刚结束后的古巴,从政治、经济、艺术、风俗、服装等角度,通过对上千幅黑白照片的剪辑予以呈现,太酷了! |
|
导演Agnès怠工,摄影师Varda出来显摆了,音乐太赞了!板着面孔革命,不如载歌载舞生活吧❤ |
|
静态摄影组成的纪录片佳作。 |
|
présentés par Agnès Varda ,前看Agnès de ci de là Varda, ép. 1, chap. 4 : Paris. Atelier de Chris Marker, 2011, extrait de 9’特别加赠版 “CM专门造了关于我的两个大笑话~~” |
|
照片变电影~1964年还有一部我是古巴;电影中瓦尔达说她想在古巴拍一部电影,然后被电影文化局告知已经拍了一部了,不知是不是我是古巴。 |
|
神品。 |
|
4.5 |
|
可能一来是手头上的素材只有静态照片,二来也是受到了两年前克里斯·马克的那部《堤》的启发,瓦尔达干脆就用照片“拍”出了一部电影。如何纯粹靠旁白、音乐和静态图片构建起完整的电影感?瓦尔达给出了完美的示范,尤其那些伴着音乐翩翩起舞的照片,太奇妙了,而且瓦尔达本就是摄影师出身,那些照片本身也是非常棒的摄影作品。 |
|
音乐 / 韵律 / 革命 / 热情 / 叙述升华PPT / 1800 |
|
01/13/2023, @ The Criterion Channel. 他们的眼神。在那一刻,整片土地与岛屿充满阳光的气味,革命也可以是抒情或浪漫的吗?在此刻回看,半个多世纪以来,黑暗与痛楚在这个国度盘旋不去。 |
|
仅仅用一堆照片就剪出了如此富有古巴风情和节奏的片子,雪茄和胡子,革命性满大街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
|
瓦尔达最早在政治上直接表态的一部影片。 |
|
CC; 古巴摄影集 |
|
[堤]的笔法,各式各样的笑脸,还有雀跃的节奏;看到了举着摄影机的雷乃 |
|
她为什么只需要拍照片都让人觉得灵动又可爱 |
|
2000张照片拍出来的纪录片 |
|
难以想象是一部完全由图片和声音拼接的影片,如此生动,充满活力。 |
|
不一样的古巴🇨🇺,浪漫主义基调的革命色彩 |
|
Cuba si ! Yankee no ! |
|
#AIFF2M-12# 本次“麦穗”单元的最后一部短片。由静态图片和漫画表现形式来剪辑出动态活动,劳作、舞蹈、歌唱……展示革命中丰富的社会剖面图景,摆脱了刻板学说约束的自如被直接裸露。声画匹配剪辑足够表达热忱,对韵律的捕捉也感染力十足。 |
|
1963古巴照片流(数目巨大,其实都比较像定格动画了),相对主题来说还是小情小调了点 |
|
用照片剪出一部纪录片 一张照片zoom in 两张照片gif√ 学习了 |
|
少有的直抵电影本质的作品,恢弘的诗意与舞踏的剪辑。 |
|
观自Cinévardaphoto (2004),古巴独特的政治色彩、音乐基因所带来的新视角,是时代下“革命精神”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