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边的男人以为她要的是童话婚礼,却不知她想搬离房顶漏水的金都。协议的男人可以向她描绘自由天空,却终要回到需要采购奶粉的福州。她要拿了礼金向宾客表演相爱,签了契约帮老公收拾马虎,打开漫游将自己锁入牢笼,或是下单买下自由。不愿变成因为婚姻不得翻身的龟,只想退化成用脚后跟可以蹲立的鸟。 |
|
永远长不大的废物港男,迟钝但至少觉醒的港女,习惯金钱先行但最终选择务实的内地男子,尽可能地放下地域刻板印象,又尽可能如实地反映了近20年来两地的新关系新矛盾,难得一见,耳目一新。 |
|
男主演的真好,好久没有这么真实烦人的直男角色了。 |
|
導演最妙的地方在於她既是一個站在女性視角、對日常生活有深度思考和探索的作者,同時非常有幽默感。人生的困境和徬徨,兩地之間的差異,被她講的自然真實又俏皮輕盈。
「就算有了自由又怎樣呢?有了自由,你就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嗎?」我想這不僅是導演的追問,也是我們這些還在這裡的人心中的追問吧。/ps,導演把福州拍成了一個農村是因為沒有拍攝許可只能在港村找地方假扮,請大家體諒一下小成本非合拍片的辛酸:) |
|
是仔才舍不得打掉…一句很刺痛的台词 |
|
都市男女无聊的感情生活之下,夹杂着陆港问题的表达。一个为了香港身份假结婚的大陆人问身为香港人的女主:“你去过美国吗?没去过,怪不得你不懂自由。”话未落音全场大笑,但想到此时此刻,笑完就想哭了。 |
|
作为呆够七年能拿永居但根本不想拿的内地人,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我想用脚趾给女主抠个三室一厅。真的很希望香港导演别再扯到内地了。香港人对内地明明不了解,也不关心。台词有点俏皮,但是整体不太行,跟《叔·叔》不相上下。 |
|
我看见Edward走下电梯来求婚,实在好笑,这个调度未免太棒,一是符合金都商场的设置,那台上上下下的电梯真的很有用,二是它拓展了电影要讨论的婚姻关系,没有那么的平等或平行,它好像是上行下行的阶梯,后来莉芳重新遇到杨树伟,也是在电梯上上下下,那都不是摇摆,是一种更像振荡的感觉,也是在那一刻电影进入了更深的婚姻主题的讨论,这是个巧妙的设置,把婚姻中一切冷冰冰的东西都摊在眼前,又令假婚姻拥有了一个时间期限,我好喜欢这样的错位,假的存在久了,一切都有不同的振荡,在这些面前,莉芳所迈出的人生一步,是关掉自己的手机定位,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步。 |
|
螺蛳壳里做道场,太惊艳了 |
|
劇本精彩,演員表現非常出彩,尤其入圍男主角的朱柏康,他的角色難就難在他自然演出一個毫無施力點的普通男子,你不能批評他他是這麼本分,你也不想誇他他又是這麼俗和無聊,更別提長不大沒有任何擔當。電影有一個我覺得值得玩味的地方,莉芳哪兒都能去但不知道去哪和楊樹偉知道自己要去哪但沒有這麼好去,兩個人都感覺不自由,看起來最自由的是Edward,所以自由就是不要想太多嗎?如果電影是以這個暗喻兩岸關係,倒是精準又尖銳。 |
|
同是婚姻和女性话题,好过《82年生的金智英》,甚至也不输《婚姻故事》,鲍姆巴赫在两个顶级演员加持下才完成的效果,新人导演(甚至)不动声色便达到了。 |
|
剧本优秀,写出港女恐婚的种种挣扎,用真假结婚的冲突,反思婚姻与幸福的矛盾、自由与身份的意义。道出男女对感情和婚姻的不同,对两岸的疏离也有港人一贯的调侃,没偏袒任何一方。在对话中不断把玩“自由”的定义,表达都蛮高级的。开放式结尾就像“娜拉出走”一样,让观众来权衡角色的选择。 |
|
比较惊喜,相比同样是女导演处女作的《过春天》更加真实自然。婚庆大楼里的真假结婚,禁锢在小屋内的爱情与婚姻,陆港台甚至美国和创作上到底哪里更自由。真不是黑大陆,也许那就是人家的日常,包括对自己所反映的也很透彻,开玩笑的表现最后也能得到理解,如果都报有这样的心态明天会更好吧。舞台剧出身第一次演男主就获得提名,妈宝男承担了大多数的笑点和悲伤,但邓丽欣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熟表演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提到女主还是很遗憾,那项最佳歌曲她也应该不会出席颁奖礼现场演唱。#金马56# |
|
还没说我允许,你就已经把裙子扔出去。还没说我愿意,你就已经把戒指戴上来。童话也许并不美丽,王子成为母后的棋子,公主化成沉默的影子。远方也许并不自由,结婚成为幸福的标榜,离婚仿佛人生的罪状。对于那些并未做好准备结婚的男女,婚姻的形式是大于内容的,明明感觉如置深渊,还要装作身在天堂。阿芳的第一次结婚是因为无知,这一次她不想结婚是因为开始有所知,结尾没有给出答案,恰恰也是一种答案:或许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样,但至少知道不自由是什么样。先有自知,方有自由。以前常说要二人世界,婚后发觉,二人各有各的世界,才算是二人世界。多次出现的红绿灯听觉暗示很巧妙,我总觉得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是下意识焦虑的,阿芳面对绿灯路口,犹豫着该不该走,导演抓住了这个洞察。轻灵却有力道,许久不见的港片佳作。PS:海报上的囍是四个苦字。 |
|
太棒了👏!题材选的就好,聚焦一个香港女人结婚前后的各种纠结心态,却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糅合进另一个香港社会问题,所以看出剧本实在是太扎实了,第一次看到香港电影对内地部分的戏这样真实,人物也很实在。表演上邓丽欣绝对是影后级的表现,但老实说男朋友、老公两个配角也演得相当不错👍,事实上,每个角色都恰如其分,真是太棒的香港电影了! |
|
你结婚;李洁冰。用微信会被监控;那你不一样被你男友监控?用婚姻故事隐喻港陆关系的变化,其实金都也罢,婚姻也罢,香港对大陆最后优越感的自由也罢,永远都是一座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
另一種政治隱喻的劇作寫法。結婚/不結婚,背後深層的其實是中港關係中的「自由」。一紙契約是否會五十年不變?「我地一直都係這樣。」結婚會失去自由,但問題是,不結婚就會想得到理想的自由?這才是劇本最有趣的地方。最諷刺的是,一個大陸人渴望拿到單程證就會覺得是自由,質問一個香港人不懂得自由,而香港人會反問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微妙的不言而喻。龜的象徵意義,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都是被困住,所以「放生」象徵著的就是女主的歸宿。但結局反而很曖昧,她真的離開了麼?點解仲要買大張的餐桌,這個虛偽的反抗是做給誰看?值得玩味。另外似乎有一條隱藏的女同感情線,其實張麗芳是深櫃?朱柏康奉獻了近年港片最令人深刻難忘的男主角演出! |
|
把一个女人的贫困和出逃的过程拍得非常细腻。陆港关系只是背景,影片要说的还是极尽压抑的传统和年轻人的困顿。尤其是男女主貌合神离的情感状态,看似轻描淡写,其实笔力千钧。“我们会一直这样吗?”“会啊。”完全的鸡同鸭讲。 |
|
从一开始男女主关于那件领口松弛的线衣的种种细节演绎,便可看出这是一部非常细腻的作品;内地人对港人说:你不懂自由;揶揄在香港千尺就是豪宅;男孩才没有打掉;假结婚的假;漏水的房子,似乎预示着未来婚姻的模样。3.5 |
|
一旦男人决定要娶谁,女人唯有立刻夺路而逃才能自救,我所知道的半数婚姻都始于意外怀孕,还有不少婚姻由再要一个孩子来掩饰与修补裂痕, |
|
港片没死,还在吊盐水。 |
|
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算不算假结婚?! |
|
一般般。导演想讲的大概是独立都市女性遭遇冷漠原生家庭、妈宝未婚夫、不尊重隐私的挑剔婆婆、贪婪大陆男,兜兜转转最终寻得内心宁静。我看到的却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为求财务独立不走正道,没钱还想住新房,能力有限非要奢求自由,不关心父母也说不上有多爱身边人的新一代都市女性。最后的“个性”无非是遁入消费主义,一张新桌买来还不知往哪儿放的现代人困境。表演富于香港电影的生动活泼,电影手法未见特色。 |
|
终于在这一届迷影精神赏之前看完了提名的十部影片了哈哈,这部差不多可以排在我的2019港片最佳。毫无疑问,黄绮琳将成为未来香港最值得期待的女性导演。她的视角太舒服啦,不刻意去树立对立,但是又很柔和地将各种处境展现给你看。至于片中抛出的那些问题,也算是当下的一个普遍困境,好在影片并不志在替观众做出解答,而更像是某种善意的提醒。片子拍的举重若轻,小幽默大主题都打磨得很舒服,蛮难得的。三星半入四。 |
|
3.5 能把Edward這麼廢的男人寫得挺可愛還讓人不反感,還是對男性太寬容了哈哈。結果就是朱康比鄧麗欣突出得多,有些許削弱了女性自覺的主調,其實鄧麗欣的演出也不錯。製作一般,但劇作細膩也有趣味,值得一看。 |
|
都是假结婚,哪一种更幸福? |
|
切入点小而精准,藉由「结婚」一事探讨「自由」之可能,无论结婚与否,无论是否有身份证/居住证,无论是拥挤的太子区还是晴天下的洛杉矶,似乎永远有某种困缚住你的东西。要避免联想到时局似乎是不可能的。 |
|
事实证明,成为迷影型导演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有益于自己天赋的启蒙导师。黄绮琳向查理考夫曼「拜师学艺」的结果便是让她写出了香港近些年最好的一个电影剧本。这部《暖暖内含光》的女性主义作品将颇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镶嵌在了前任与现任之间的暧昧关系当中。如果《后翼弃兵》是龟兔赛跑里那只聪明又敏捷的兔,那么《弗莱彻夫人》大概就是那只笨拙又迟缓的龟。较比这只单纯又自由的龟,住在香港《金都》里的女主角则更像是那只泡在婚恋市场里翻了身却又翻不回去的龟。这种脱离原有赛道的困境以及那种将错就错的心理正是造成《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婚姻不幸的原因。这是一个不得不独自面对两难处境的女人,而她的解决方案也相当女性化。她的问题不在离婚或结婚,而是如何才能辨别爱情对象的真假。既然大数据给出的定位不准,那么不如依凭直觉边走边看。 |
|
非常不错的新人导演作。每场戏在观念上其实都很强,对婚恋市场元素、婚恋问题的反复使用,径直切入到香港人的种种现实焦虑和两性关系,并直通大陆与香港关于“自由”的两种矛盾性的反观,同时又引出大陆这边的视角——“自由”是如此缥缈、动荡,却又是我们被约束的生活里仅剩的追求。这一切的内在设计很复杂,但戏剧呈现又并不繁琐沉重,很轻盈、生活流,甚至是轻松幽默与烦闷无解并存,充满了睿智感。 |
|
解读香港的年度最佳文本,从演练过无数次的日常对话中提炼出港人的真实状态,非法移民在前,自由讨论在后,陆港两地华人所捍卫和向往的自由才是最大的伪命题,即便身处在所谓的自由之地,也会受到经济压力,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的多方制约;香港护照的签证自由如装饰品一样,美好却没有大用;海外华人的自由是诱使冒险家远航的海市蜃楼,虚无得经不起风浪。不得不承认,经济认同才是目前全体华人的最大向心力。 |
|
表現平均,清新可喜。特別喜歡中港(對立/矛盾/融合?)關係的處理。微妙糾結,相互出走,每個人都想抵達一個人自己不在的地方,到最後那個地方原來是自己嶄新的內心。 |
|
难得的是香港导演对“自由”的再一次审视。当你已经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更清楚地判断它完整吗?它是好是坏?我需不需要它?影片中看似将陆港两地人同样地置于“人生天地间,无处不牢笼”的困境,但一些细节将他们的态度区分了开来。大陆人对自由的看似幼稚的追求,恰恰唤醒了女主角对这一一直拥有而不自知的财富的渴望。自由和任何常识一样,需要这样反复地回望与除尘。 |
|
看到关于大陆人才能全脚掌蹲的段落,我也跟着邓丽欣试蹲了,能做到。太久没有这种陆港差异和矛盾的作品,而这片也轻巧地没去触碰任何矛盾,只是借着婚姻和自由的关系主题,聪明点了点两地各自不同却也殊途同归的自由向往。 |
|
跟着女主角假结婚的困扰进入故事,看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和即将步入的婚姻,自由和女性意识开始丰富起来,很切合当下年轻人的主流话题。很喜欢这个剧本的框架,女导演的创作意识也挺不错的。 |
|
左手是一眼看见尽头的死路,右手是未知的无人之径,如果反正都是不自由,总不能睁着眼往死得明明白白的结局里跳吧。ps.其实两岸三地对“自由”(抽象和具体的)还有生活空间大小(公共的和私人的)的理解和演绎上,还蛮大对比的。(Stephy演得真好啊。 |
|
人如龟,从一个缸到另一个缸。 |
|
香港金都商场专卖婚娶礼服(团聚),旁边却有一个跨境去内地的巴士站(离别)。连分岔口都给你便利地摆在一处,要么结婚,要么分手,二选一喽。可惜人生大多数时候都像那只浮游在水缸中间的乌龟,无法着陆,也翻不过身,悬在晦明茫然模糊的中间状态找不到答案,最后只好不知所踪。 |
|
福州惠州都搞不清楚,就不要拍大陆(人)了。 |
|
那么小的切口,翻来覆去地写,挺有意思,到后来稍稍有点泄气。 |
|
充满了香港人对大陆的偏见,明明内地已经繁华,福建的农村比元朗要好几百倍。电影里却拍得落败不堪,充满了港人对内地的不削。垃圾片 |
|
3.5。三两句对白就建立起可信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不仅剧作效率极高而且妙笔频出。尽管对内地部分的描绘有刻板之处(反复论述自由的问题),也明显存在编排高于调度的问题,至少是一部不错的影像小说,也是港地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爱情佳作,可一窥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不以狗血的撕扯与腻烦的道理堆叠,却由扎实的铺垫引出对婚姻的绝望态度,观众自然与主人公的生之疲惫共情。 |
|
結婚真係好恐怖好恐怖好恐怖⋯⋯其實拍拖都幾恐怖 |
|
“螺丝壳里做道场”,果然。最喜欢关掉手机定位的细节,自由在nomadland。 |
|
剧情牵强对白尴尬,87年的导演兼编剧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大陆的房间摆设还是70年代的老干部风,“黑户就黑户,过两年人口普查就可以上户口了”“我有朋友的老婆被抓去人工流产了”?!还是四川话,难道某些香港人对四川话有特殊的情结?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偶然发现导演是那所大学毕业的,一切又似乎明白了…… |
|
剧本问题太多了。人家假结婚是为了户口,你为了交房租?大陆仔的角色设定莫名其妙,台词分外尴尬。结尾女主的觉醒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还有男主在厕所拿本大卫波德维尔的简体版《电影诗学》是要搞啥?婚庆摄影师也有电影梦?当然如果把女主隐喻成香港,失真也说得过去,但这样分析就没啥意义了。 |
|
《金都》有点儿《82年生的金智英》“前传”的味道;影片以“喜帖街”为背景、以女性视角展开关于爱情、婚姻与责任的审视。
片中反复出现在屋里的《暖暖内含光》与吉姆贾木许的海报其实就是一个很巧妙的致敬和立意。越是想要掩饰的,越是方枘圆凿;越是想要逃离的,越是难舍难离;越是想要展现的,越是味同嚼蜡。
自由,就是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买自己中意的东西......感情独立,财务自立,不必看人脸色,自甘配角。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底气,永远是那个咬牙前行的自己,而婚姻亦绝不是“亲戚给一千块钱就可以现场看我们表演结婚”。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忘掉种过的花重新的出发放弃理想吧,别再看尘封的喜帖你正在要搬家,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
|
4.5/5 (金馬影展)今年最驚喜的香港電影,繼《淪落人》的陳小娟後又一位香港女導演交出亮眼的執導處女作,劇本相當犀利,生活化的互動道出了現今香港年輕人的處境,房價高的嚇人,只能窩在十幾坪的小空間生活,男方家庭傳統的婚姻價值觀,以及男方我行我素,帶有媽寶特質的推卸責任,都為女主角為往後的婚姻生活,帶來滿滿的遲疑以及不解,逃離中共來到香港是為了追尋自由,殊不知只是換了更大的籠子而已,自由在哪裡?婚姻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這部片用幽默的方式點出了這些問題,導演在映後也說了,她是邊拍邊尋找答案,沒能殺入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實在是大遺珠,但是新導演獎沒意外的話應該是穩了,處女作能有如此優秀的表現,實在不容易,如果有要上院線,絕對要再進戲院看一次! |
|
“结婚就没有自由了。”“没结婚就有自由吗?”“结婚不一定幸福快乐,但不结婚一定不幸福快乐。”金句多多,不过正如导演所言,影片有趣的地方在于她也没有答案。相对于婚姻,我更关心影片中的“身份问题”。假结婚确实一度盛行于陆港两地,但像杨树伟那样为了“自由”的假结婚其实极少,绝大多数的假结婚都有更务实的原因。像爱德华王子那样的连回乡证都没有的香港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local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会限制他们的视野,一如我们去过hk旅游几次就觉得自己了解hk了。张莉芳有点太不港女了,但善良、隐忍之下,她也给自己留了一条“自由”的底线。她出走时让爱德华自己收好指甲刀,这个细节太精彩了,只有耳鬓厮磨若干年的伴侣才能够体会其中意味。爱德华看似妈宝男醋坛子,各种巨婴范和稀泥,但从他的合约论来看,他也算值得托付终身的男 |
|
#FEFF22 用特别小的场景完成了相当纯熟的叙事,莉芳被夹在陆港之间,隐忍、寡言,男性的话语总是强势,几处编剧的闲笔隐喻都显得微妙。杨树伟所代表的语境永远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欺骗,但或许的确喘息到一丝自由,或是香港的年轻人手握自由的身份,自嘲花一千块入场观看婚礼的表演。这种出自香港创作者的,对两地的关怀,显得极为可贵,亦是近年尤为惊喜的女性首作。最为可惜的是戏外,现在的太子金都已不再是这幅面貌,满墙标语涂鸦,政治重新侵袭,是另一种窒息。 |
|
二汶的配樂!初聽仲估係金培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