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开头还以为是个历史纪录片,后面逐步转入双线平行叙事。剧情上和《音乐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富人沉迷音乐导致家道中落,贵族热衷下棋导致国家灭亡(两部电影同样有大段的印度歌舞表演)。选用「国际象棋」这一西方发明的娱乐作为主题,也隐喻着东方文明所受到的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电影以一场棋局开始,以一场棋局结束,只不过地点从宫殿变成了荒郊野外,而结局拿起皇后棋子说「我们该给维多利亚女王让路了」也显得凄凉)。雷伊似乎认为,沉迷享乐不顾世事不仅是贵族的专利,面对咄咄逼人的东印度公司,就连平民也寄情于斗鸡与斗狗。漠然懒散,对世事毫不关心更多是一种民族性的问题。相较于「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印度人民,英国将军倒显得老辣务实(扮演者居然是理查德·阿滕伯勒),用精神鸦片逐步控制了王国君主,讽刺意味非常明显。 |
|
#hkiff47 太无聊了,剧情拖沓毫无悬念,世界各地都有太多相同的故事… |
|
对斯科塞斯创作《好家伙》带来了灵感。 |
|
萨蒂亚吉特雷伊,印度电影大师,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片,诙谐的氛围讲述了一段没有流血的退位和政变。 |
|
對不起我深深地睡了過去 |
|
谢谢浪子的字幕 |
|
3.5 讽刺喜剧加历史伤感。“这个国家只有诗和歌才能让男人哭泣”。末代王朝的国际象棋大概就和清末的蛐蛐差不多,最后的结局意味深长。 |
|
同样是无法磨灭的梦魇式回忆。 |
|
下棋者在棋盘上指点江山
政治家在现实中举棋若定 |
|
对什么事情沉迷,实在是太美丽又太悲剧的一件事。有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觉。继《音乐室》之后的大段歌舞,还有几个镜头好美。小男孩、斗鸡斗羊放风筝的民众生活。两个太太也相当可爱。BTW第一位太太的审美会不会有点问题?首相有点像尼古拉斯凯奇啊~ |
|
棋手 |
|
大师就是强悍。。。 |
|
南地对雷伊在本片中对男性气概的具有殖民意味的描绘有所批评。 |
|
两个贵族朋友爱好下棋,在此期间家庭崩裂,国家易主(英),但是谁也无能为力,只有手中的棋盘游戏还在继续,而这个世界何尝不是一盘大棋呢,想必他们也是某个棋盘的棋子吧。 |
|
(补标3.30)#HKIFF# 差点让我以为在看纪录片的旁白写得好有趣!举重若轻的笑点。不会有战争,不会有对峙,game of chess到底也只是一场游戏。就是老片确实太慢了!夜场看得我中间狂睡,醒来只错过两个场景 |
|
6.3,好无聊,对印度历史不感兴趣,自然对这一堆堆的矮脚大叔戏毫无触动。 |
|
2023 HKIFF 4K digital remastered |
|
通俗历史片,同初期《音乐室》的讽刺角度一致,贵族阶级对职责外之事物的过度执迷,而遭致毁灭。 |
|
体面 |
|
两个勒克瑙贵族天天下棋打发时间,乐在其中殊不知家庭已在慢慢解体,这个看似玩物丧志的故事背后,莫卧尔最后的国王在面对国家将亡的命运,艺术与诗歌并未能解救他,雷伊将历史的戏谑感呈现给观众,平静又幽默,尖锐又悲悯,贵族丢下的尊严不正是现代化洪流下的必然命运么?之后的动荡纷扰就随它去吧 |
|
沉迷下棋的贵族不问世事,一如鸦片之于满清,背后的操控者同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入侵者的殖民号角已经吹响,帝国不约而同走向衰落最终亡国,印度少见的政治讽刺题材。 |
|
提供的信息很有趣,可惜全片很无聊 |
|
玩物丧志 纸上谈兵 |
|
7.5/10。嗯这个隐喻关系……格雷泽应该是深受启发过……;ppt和旁白好多,雷伊这也拍得太偷懒了吧喂! |
|
有点无聊,但值得回味 |
|
115.31 |
|
竟然是雷伊拍的...感觉这是在召唤我去看看他老的三部曲... |
|
自毁城墙的故事 |
|
印度新电影的代表作,Satyajit Ray的大师级作品。真可惜不懂乌尔都语,一定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对话。 |
|
充满吸引力的故事,厚重的历史感,大师级别的摄影和构图。四星。 |
|
嚯!除了音乐,完全看不出来是雷伊的电影啊! |
|
political ambiguity / 又是一个用sexual impotence来暗喻political impotence的电影 |
|
诵诗曼妙、乐音流转、舞步翩跹中,印度勒克瑙地区自治国的亡国之耻在艺术的繁荣面前仿佛被削弱了。英国这样的侵略掠夺居然也没有刺痛到对弈的贵族,他们血性尽失、逃避大义。棋盘上的谋略和厮杀尽管热闹,但“虎狼屯于阶陛,尚谈棋艺输赢”的亡国奴又能有什么样的未来!一出殖民历史的讽刺剧。 |
|
@premier element 印度沦陷小史。两条线:爱下棋的小贵族和爱音乐剧的国王。大家都仗着国家有钱而不问国是。敢在棋盘上撕扯,但只敢远观英国白皮。实在应该沙头! |
|
Satyajit Ray入门 完全不一样的印度电影 |
|
12.以小见大,这必是作为电影大师,在生命后半程所探究超越现实的社会意义 |
|
《帝国游戏》倒模,前半段光影绝佳,后面为了戏谑式的叙事牺牲了太多 |
|
和平攻占;策略象棋纸上谈兵玩上瘾,家事国事不闻不问难逃责;居安不思危,拱手必相让,殖民不流血,躺赢继续下; |
|
7/10。开场是空无一物的国王宝座的特写,随后镜头切换到纯黑的布景中国王瓦吉德表演歌舞的情形,国王不理朝政,整日沉浸在音乐和寻欢作乐中,影片的另一条线索是热爱下棋的贵族棋友密尔和米扎尔,他们沉迷下棋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对于英国占领奥德土邦的事浑然不知,叙事将印度贵族和殖民者这两条线索工整布局,他们都在各自的棋盘上与对手博弈。瓦吉德屈服于英国的实力,被迫将精美的皇冠送去博览会展出,面对殖民者侵吞国土的贪婪(以樱桃和蛋糕的动画作为形象比喻),只能用唱诗歌的方式表达谴责,当宰相汇报东印度公司将逼迫他交出王位的消息,委屈愤怒的瓦吉德进行了辩白,他不过是被国家选择的棋子,没有个人的意志,而奥特拉姆请医生来诊断胃病时,他怀疑东印度公司的行为是否光彩,但作为政权的一颗棋子,他唯有遵命。历史从不给个体掌局的权力。 |
|
《音乐室》讲的是一个贵族乐痴为听音乐散尽家财的故事,这片是讲俩贵族棋迷。之所以都是贵族,我估计是老百姓没有条件痴迷。国王观歌舞那场戏之后就是百姓斗山羊。各有娱乐方式。那国王带着一顶小绿帽子,每到关键时刻就清唱几句。 |
|
为自己的王死总比为大家的王死好 |
|
3.5 |
|
★★★☆,讽刺 |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前夕,文恬武嬉的政治现状和醉心艺术的国王也并没能遮盖住严重的民族矛盾,而矛盾的表面,却又如此淡然安详,感觉很有印度民族特质。 |
|
在雷伊以后置的角度分别审视封建主义与殖民主义时,二者也借象棋的"公平"视角进行着相互的比较,而片末雷伊用一场朋友间的和解带出了个人的态度。
回头想,虽然雷伊的片子总被当做纪录片对待,但他很少有不带视角的时候。 |
|
1977年的印度人想要一个macho领导,不想要一个娘娘腔领导,真的很怪……明明你们刚经历过英吉拉甘地啊,不懂导演咋想的 |
|
整体比较沉闷,视角也杂,开头的那段动画算是小惊喜吧 |
|
典型的印度电影风格,人物浮夸,不过政治题材倒是不多见 |
|
第一部雷伊,下棋与英印势力抗衡间的平行叙事虽有点直白,但这种对称性用来讽刺当时贵族的堕落是很到位 |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