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杀完哥哥,做好不在场证明,胡安和神父走出电影院,神父说:“好像所有电影都在说我们俩。”电影院的墙上贴着三张海报,分别是《衣冠禽兽》、《双重赔偿》和《悲哀的桃乐丝》,它们无一不是纠缠在原配与第三者之间的故事。 |
|
阿莫多瓦用重重迷宫般的情节将人一步步带入人性的黑地。无可挽回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忏悔。在一片窒息的黑暗中我不停的回想那个唱歌有如天籁、会静静流泪的男孩,悲哀突然以一种尖锐的形态直戳心脏——那一刻的Moonriver就像满地溅碎的月光。 |
|
情中情 计中计 戏中戏 |
|
3.5,歌真好听,球场那幕估计会导致我以后看比赛,球员射门把球踢飞是因为对门将的爱。。。。 |
|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 |
|
每看一部阿莫的电影,总得重复一句,太会讲故事了。 |
|
所有权力倾轧换取的性体验都将是宿命的梦魇。身体是灵魂的圣器,玷污的他者是可见的撒旦。还有几天就是林奕含离世一周年,看这部“房思琪男孩的绝恋舞台”,超级想她。 |
|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非线性嵌套,自传的自传——阿莫用十年时间亲身书写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接近自我的男性内心世界。在成功的下一秒钟死去,在死后的九十公里飞驰。R级戛纳开幕影片 |
|
阿莫多瓦的半自传作品。1.阿莫多瓦永远能将奇情异事与诚挚情感交相融合。在拿手的倒叙回溯叙事之外,本片还将部分片断打乱了时序,并与多层嵌套的复合文本一道让观者体会到恍悟的快感。同时,剧本、扮演、信件与回忆的缠绵,模糊了虚实的边界。2.电影之于阿莫多瓦,正是取代了神父的尘世信仰,一如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影院中的自慰,以及看完黑色电影的自白:“感觉所有的电影都在说我们”。3.色彩运用:既有炽烈的红,又有幽冷的蓝(少时夜半二人与神父的厕所场景),而艳丽的片头则是标配。4.头像与人模的陈列室,呼应了戏里戏外的多重表演,亦令我忆及[吾栖之肤]。5.即将射门时与守门员的一见钟情;泳池二人戏性张力十足。6.剪报收集奇异死法作素材:冻死仍继续飞驰的摩托车手;拥抱住饥饿鳄鱼的女人。(8.5/10) |
|
C+/ 在《对她说》之后显得颇为平庸,尤其是后1/3叙事甚至有点有气无力?究其原因或许在于,在前2/3的嵌套结构中阿莫多瓦接近了他“戏中戏”概念的核心:一个人物如何扮演一个文本内层的“自己”,从而拷问电影叙事的意义,甚至以叙事本身为自我反诘的叙事动力。然而谜底开始破解之后,前半段螺旋般的结构被重新还原为迷乱得缺乏说服力的情欲,哪怕落到了“现实”中也失去了驱动力。影片前后也在质感上显示出不相匹配的落差。某种程度上依然可以看作一个在试图回溯“向后的时间”而进退失据的阿莫多瓦。 |
|
那小孩唱 moon river 也太灵了 ggb 我爱你!!! |
|
【B】剧本有三层混淆:①[拍摄自身经历],故事既是发生了的过去又是将实现的未来。②[改编真实事件],对事实的不忠实还原,模糊了现实虚构的界限,③[角色扮演] 极力成为他人的演员,无法成为另一个他,但也不再是原本的他。高光时刻是三层混淆逐步揭开时复杂又迷人的混乱,却难以收尾,不可避免的走低 |
|
我已经死了,心力交瘁。你也已经死了,在那间圣器室里。你以为你从此变得无所畏惧,只不过因为你那时便死了。失去了怕与爱,不就是一颗心的死去吗?其实还是要感谢有Juan,才有那一个时隔多年的凝望。男孩的moon river太美。 |
|
这电影看的我满头雾水~ |
|
导演一贯的叙事结构,如同小说一般转换场景、回忆和故事;即便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多年不见,即便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已经不复童年,但是少年时候的那段爱情却被我丝毫无差的保留下来了。 |
|
盖尔·加西亚,一个绝美的字符~~ |
|
后40分鐘才漸入佳境....不說真是不知,,燈具、攝影器材、打字機,愛慕杜華的三大收藏品.... |
|
重温。一段知音体式的四角关系。阴影或替身;梦魇或毒瘾;梦幻或泡影。堕落即是坦诚,隐藏的皆为罪。阿莫多瓦的电影中有一股风尘味,却不是脂粉气,而是万簇花丛中走过的绚烂与芳香。 |
|
音乐不错,摄影不错,戏中戏也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
|
很忧伤,很忧伤,里面童声唱moon river的时候,所有的罪恶,都被彻底原谅 |
|
觉得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找部Almodovar的电影看看。在他镜头里,无论是昏迷的植物人,被强行换皮加变性的直男,乱伦产物的女人,还有这部里背负罪业的男同性恋,都以一种无比饱满的生命热情活到了最后。这部片子的精致的剧本结构正是我一直以来想写东西想呈现的最终效果。 |
|
虚实戏中戏嵌套剧本解构。画幅、叠印、分裂,优雅奇妙的转场。算得上阿莫多瓦炫技之作。对照奥斯卡标配《聚焦》,周转于谎言、欲望、同性、异装、表演、犯罪的本片显然更玩得开。一段未了情,一封未完信,浸润着温柔的怜悯。 |
|
除了主角并非女人(当然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女人)以外,完全是最为典型的阿莫多瓦式作品。处处透着比影片色彩更加饱满的荒诞和欲望,弥漫着一股残酷而忧伤的味道。PS:结尾实在无法不让人产生这是一部自传电影的联想。 |
|
如果说之前看过的所有的阿莫多瓦的片子让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才能的话,这部[不良教育]简直可以让我爱上他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阿莫多瓦的自传性作品!他凭什么拥有这么动人的过去!!! |
|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 阿莫多瓦的戏中戏设置果然牛的很,那段“Moon river”的音乐真是醉人的美啊~ |
|
被冻僵死后仍飞驰两百公里的摩托车手、拥抱鳄鱼并被吞噬的女人、以及一个纯粹的演员。【9】 |
|
Almodóvar的戏中戏设置其实有趣又牛逼,不错的剧本,故事也说得挺精彩,视觉华丽,色彩丰富构图精巧。但不行,基片我是真看恶心了,所以还是不行。 |
|
黑色电影,再度出现电影的自反(通过屏幕宽高比变化):编剧/导演。罗生门?没有拍出来的杀人藏尸发展到了下一部《回归》,而下药的情节与《高跟鞋》如出一辙。阿尔莫多瓦的角色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自传?1977年,以及最后那张字幕板。 |
|
92m40s的三张海报揭示一切: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各怀鬼胎的谎言与背叛;让·雷诺阿《衣冠禽兽》——人心叵测的邪念与兽性;马塞尔·卡尔内《红杏出墙》——欲壑难填的病态与疯狂。孽力回馈,入木三分。(西班牙人名是真难记啊……每次都得倒带反复确认否则根本无法对应人物关系) |
|
短小精悍的片子包含了了N多的元素!神奇的阿莫多瓦。(其实是非常悲哀的电影。) |
|
戏中戏中戏,凌晨三点看这种嵌套差点晕了。以及男童合唱太好听,会催生迷恋爱慕之情的那种好听。连看几部阿莫多瓦之后特别想去西班牙,好奇这个性别混沌得如此自然的地方。 |
|
厉害啊,阿莫多瓦竟然从情节剧里玩儿了一把元文本,至于到底是闪前还是闪回,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到底是真人还是演员,到底是哥哥还是弟弟,都成为了不必要解释的幻梦!从技术角度来讲,这一部绝对可以算是集大成之作,但从情感力度来看,还是对她说更能触动人心。歌声一如既往曼妙无比。 |
|
15年前这部《不良教育》很适合和《痛苦与荣耀》对照来看,都是混淆了现实与电影,过去与现在,此角色和彼角色,不同的是前者更多迷幻与情欲,后者则是遗憾与回味多一些,可以说是青年版和老年版了。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巧妙却无炫技之嫌,那种氤氲往事不堪回首的氛围抓得太好。还有,费莱·马丁内斯太欲了,全片最无辜的人眼神却最杀人! |
|
鏡頭很有質感.色彩是那種我不知道怎麽形容但又很有特色的那種.導演敍事能力不錯.關於情感欲望的編織.但說實話,感覺力度弱了點. |
|
#北影节#重温,第一次在大银幕看阿莫多瓦的绚烂,当真美妙到饮泣。现实、电影、剧本的几重文本不断叠加,奇情套奇情,等到真相浮出水面时,那一阵阵波澜真把人撩得无心思凡。人生错愕如此之多,最是旧人见面不相识的那种唏嘘,疼得不知如何声张。盖尔·加西亚·贝纳尔也真是美好得不可方物。 |
|
“恩里克,我想我搞定了,”一个人再怎么改变,初恋的感觉不会变。胡安杀死伊格莱西奥的理由太牵强了。一个人千万不要迷迷糊糊的过日子,不然没准什么时候就成了野心家的垫脚石 |
|
Juan果真也就是Amores Perros和Babel里那位 佳作 特别是本身的故事就很棒外加上叙事风格 戏中戏 |
|
阿莫多瓦具有把一个有潜力的故事雏形讲得格外带劲的导演天才——始终对摄影机保持着巨大的热情,把控着光阴流转间的生命痕迹,似乎极其容易超越了大众认为极难超越的那道工匠与艺人的界线,又勤奋多产,且年纪越长越是渐入佳境,影史有阿氏,真是我等影迷的幸运啊。 |
|
第六部阿莫多瓦,几乎综合了其他几部全部的优点:以深凿爱欲纹理细节化狗血为奇情、以文本与现实之渗透将纯粹的戏剧化升格为自反奇观、以炽烈色彩予女性和边缘人物以上升为精神图腾的深刻关怀。此外,对童年时期那段明丽与黯然混迹、纯真与淫邪颉颃的爱与伤的精准描摹,如浅唱月亮河的夏日般令人心碎。 |
|
观感方面4星:阴暗的故事讲述得相当精彩,只是如此负能量的尔虞我诈还是未能大爱;但它给我蛮多惊喜(加1星):剧本戏中戏的环环相扣设计、还有关于真实经历改编可能呈现的样子(或者说是取舍问题的探讨,我最近刚好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他给他吹箫他竟然睡着而后被XX还不知道(笑死我了,哈哈)……-2016.03.10 —— 和那么多观众一起看那些男男情色戏时,有种别样的趣味。-2018.04.07 北京 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8号杜比影院厅) |
|
布局的很巧,情中有情,戏中有戏,计中有计,很喜欢前半段,那忧伤的moon river,在他们都不知到那些秘密的时候。还是更阿莫多瓦拍的女人 |
|
「一名婦女跳進鱷魚潭中,一大群鱷魚蜂擁而上。 婦女微笑的擁抱第一隻撲上來的鱷魚,感受身體被吞噬,卻連嘴都沒有張開過。」 |
|
阿莫多瓦最好的作品,从主观镜头看应该也有对自己的指涉。套中套夹杂戏中戏,复杂的文本但讲得极为清楚,最深时Ignacio这个名字和GGB的角色都至少有四个层次,片中的剧本和拍摄,不同人物读故事时的想象代入,演员的扮演者和冒充,实际的现在和小时候。不一样的Quizas和月亮河,北影节百老汇。 |
|
100522 重温阿莫多瓦丨(2006年首看感受 👉)一想到这是老阿的半自传 就莫名的心酸 加西亚让我大开眼界。丨果然和《欲望法则》《痛苦与荣耀》构成了完整自洽的三部曲,甚至可以说这三部是一部电影。知道他是老阿的半自传,但如今来看,另外一半的秘密可能我们作为影迷永远也无从知晓了——他本就是导演的私人历史,许不堪,许伤痛,但内心却更希望他在如今70多岁高龄能够不再背负着童年的黑暗,成为真正的“享乐主义”。电影本身的结构似套娃般,工整又凌乱,就像里面的导演恩里克,虽说曾经也是剧中人,却能够在成年后冷眼看着这一切,内心不再有一丝涟漪——电影没有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就是这么娓娓道来的层层剥茧的叙述了这么一个,甚至每个人POV都不甚相同的故事。只说事儿,不抒情。突然发现他真的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女性身上。 |
|
a .... movie...闷骚得厉害。不同于王家卫的感觉。这女性关怀的阿莫多瓦的这电影看的着实很别扭。。
|
|
第一时间用色彩抓住眼球,演员的表现力强大,阿莫多瓦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总让人对主人公产生各种好奇,例如影片里的E对I的好奇,于是剧情越深入,观影越来越有趣,越来越享受愉悦,结局到来时,巨大冲击人的心灵和思维,脑细胞在颅内飞快的运动跳跃,非常有意思。可爱的男孩,如今的隐君子,还是面前 |
|
3.5。阿莫多瓦不研究女性,转而研究男性了,然而是具有女性心理的男性。小男孩唱moon river,很动听。四个男人,三个故事,两真一假,穿插在一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
|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擦除 算不上越看越明白 像做梦一样像走迷宫一样像掉进无底洞一样 但最后都能明白 他太会讲故事了//双线并置和戏中戏在这里都只是非常恰当的方式//可能是同时对生活热爱与绝望的人才会拍出这样浓烈又悲伤的电影//“电影和记忆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影肯定是假的,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成的,而记忆分不出真假,它随时浮现在眼前。”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句来 |
|
不靠同性噱头取胜的严肃剧情片,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入微,没有绝对的好人,只有悲剧的宿命,而片名点明了教会学校这一罪恶的根源。绚烂的色彩对比,奔放的音乐,第一次领略阿尔莫多瓦的魅力。 |
|
同性爱,身份的互换,滥用的古典音乐,过于鲜艳的色彩,与《吾栖之肤》同一个故事内核。男人扮女人,视觉上的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