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 |
|
《阿布·莱拉》是一种复古的先锋主义,而这种“复古”并非是影片背景所设定的1990s以及很多人所提到的“林奇感”,而是属于1950s——1960s的末期现代主义——一种加缪—贝克特—格里耶式的影像,开场的长镜头犯罪场景作为记忆,成为创伤,作为神志不清者和excessive的男性私家侦探形象(moreover,a hollowed detective movie)进入沙漠,失联的荒诞理由,现实—梦境—回忆中的前两者在沙漠由地理空间转变为心理空间之后不再产生区分,在主体视角下,excessive的同伴变成了父亲在回忆中的扭曲模样,相对于那个救赎性的,尼采式的母亲,回忆在压迫性的沙漠剧场中不断闯入,将人生成为动物,又在摄影术(相对于“制造幻觉”的电影术)的直视下被唤醒,或是摧毁。 |
|
入围2019年戛纳影评人周的阿尔及利亚电影。梦境与现实、创伤和疗愈的主题算不上太新鲜,但拍得干净利落,节奏感特别好。兼有公路片和心理惊悚片(某些段落甚至有林奇感)的感觉,用大量的主观镜头、回忆和梦境展现S的心理图景(与阿尔及利亚沙漠的荒凉感甚为契合),而整个旅程也是一次自我救赎和成长。神秘的阿布·莱拉更像一个阿拉伯寓言,或麦高芬。 |
|
23rd SIFF缘分票大惊喜。开场犯罪调度惊艳到。后面也保持了戛纳的水准,如同教科书一般。难得看一部阿尔及利亚内战题材的电影,虽难免被人说像林奇,对于战争创伤的精神梦境描绘还是挺有特色的。人群扒车配合上音效,羊与豹的隐喻和身份错位,梦境中不同人物的混乱时空,值得4星。 |
|
#Cannes2019影评人周(2.5)有些荒诞、有些怪异,前面以屏住呼吸的枪战场面调度慢慢写实地进行着一场公路探寻,慢慢地幻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天马行空地不断变换,可谓叹为观止。(前边两个平行世界的剪辑和关联没那么突出) |
|
#72nd Cannes# 影评人周竞赛。被认为是安东尼奥尼的《扎布里斯基角》和大卫·林奇的《蓝丝绒》的一个混合体。看上去是个警匪公路片,但最后竟然是个《少年派》式的神经刀剧作。故事时间设置在阿尔及利亚内战的1994年,从两名警察对阿尔及利亚恐怖分子的追踪开始,进入了干旱、炎热的沙漠,同时进入了(精神处于异常状态的)警察S的内心幻觉;影片的后半段就在梦境和现实中来回切换。暴力场景,和剪辑方法比较有意思。 |
|
“精神的撕裂与断层”。属于那种会被影迷们所推崇的拥有复杂电影感的作者风格范畴,其实非常无聊空洞。看得我都要患梦境PTSD…注定两极的一部片。对场景空间的理解还是挺颠覆常规的,几处剪辑点巧妙替代了镜头调度的作用,尽管处理地很粗暴。“臆想”与“现实”的分割成为了叙事的主体,同时推进且同时发生,更同时在两个空间中发生反应。角色失去了角色的意义,用大段篇幅去还原心理创伤上堆砌的各种色彩印象。倒也不如把惊悚元素玩到底拍成一部完整的类型片,放弃经验带给创作者的影像直觉,这类题材局限性还是太强了,电影感塑造得再好也没法掩饰内容的乏味与情绪的晦涩。能提起兴趣的也就是在镜头向观众施压和冒犯的时刻。我看到的是无趣的自我溯源与戏剧隐喻,类同「安魂曲」。另外现在的公路片都开始向内寻找跃迁的机会了么?—23'SIFF |
|
够无聊的 |
|
2.5 |
|
警匪公路片混搭心理惊悚题材,剪辑出色,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切换的画面将主人公的创伤后遗症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半段沙漠的戏份犹如神来之笔,给这部反恐背景下的社会批判剧增添了一笔大卫·林奇般的诡谲诗意。 |
|
70/100,不反感这样的修辞方法,但有时候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像这样平行的二重空间没有做到紧密联结的话,这样的选择是否还有必要? |
|
要帮助路边翻车里的孩子吗,要拯救沙漠中浑身是血的男人吗,要救赎善意却罪行累累的羔羊吗?灵魂先变成骆驼变成狮子才变成人类,所以才有街头屠戮的恐怖分子,午夜杀童的错乱男人。这个国家是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蛇匍匐前行,豹喋血而动,人和野兽无异,锯足而走。恍然间,国家和个体都已被黑暗吞噬。 |
|
这个交叉叙述和各种暗喻真的挺有意思的。 |
|
当“恐怖”渗透进入精神世界,噩梦、幻觉与现实混杂成了极为复杂的嵌套结构—北非沙漠男性PTSD版《穆赫兰道》。值得一提的是声音做得非常出色,各种环境拟音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人物内心的代入感。两位男主角选角很成功,尤其是精神失常那位真是惹人怜爱… |
|
「人們說,這整個國家是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我不同意,我相信惡者有罪,善者無辜」、「有天,你會醒來,發現戰爭終了;但,你還有一隻腳身陷其中,我希望你能鼓起勇氣,鋸足而走,在你又挑起另一場戰爭之前。」這部就是每年坎城總有的那種隻獎未收的遺珠。 |
|
中间时刻梦魇不错 后面一泻千里 各种猜中且显得卖弄 尤其最后的人豹环轨互剪 |
|
上影节最惊喜,一部电影概括一个国家。 |
|
这特么是个什么无聊的电影,从头看到尾不知讲了个啥,也就阿尔及利亚的沙漠外景和缠着白头巾的柏柏尔人还稍微算是个看点。 |
|
阿尔及利亚电影,异域的风光,战后PTSD也同样是充斥着沙土血腥气味。从小善良的柔弱男主目睹了警察同伴被犯罪份子枪杀后精神失常,被反恐特警好友带去沙漠追凶。在住宿的酒店出现幻觉,把旅馆一家人幻想成吃同伴的羔羊从而全部砍死。影片的核心是善和恶的边界,善心也可能做恶事,映射了战争中都是牺牲者无辜者也是在做恶。音效做得相当好,枪声仿佛直接穿屏而出。 |
|
镜头的摆放、运动包括停顿,模糊并打乱了时空顺序,非常有辨识度。尾声画面再次回到片头枪战的小巷,本该是后援的朋友诡异地变成了敌对方。孤零零矗立在荒漠里的水泥房子,灵魂与肉体转化的各种形态,以及主动丢弃或不自觉掩埋起来的武器,均以梦境与回忆交织而成的幻境来投射现实。兄弟与敌人,逃亡与追捕,时而更替时而重叠。 |
|
SIFF23 第14场,这场是我今年电影节15场中,观众中途退场最多的。阿尔及利亚内战的主题,残酷的一面都是侧面描绘。后面剧情越来越迷幻、惊悚……尺度越来越大,好多观众都走了。其实很多美剧都比这个暴力,但是电影院的强力空调加上音效,那还是比家里看电视刺激多了。没走的观众也在揉着自己冰凉的胳膊取暖。配乐风格如同耳鸣,如同警报,略有喧宾夺主,但是也够神经质。乍一看好像是反恐、然后发现是公路片、最后是混杂着原生家庭问题与PTSD问题魔幻现实风。幻觉和真实最后越来越模糊,看到最后似乎每个角色,每个观众都PTSD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吧。 |
|
在沙漠里,灵魂转化为狮子,统治沙漠,沿途毁灭一切。在暮色追赶灵魂。 |
|
PTSD的症候反应被融合在一个超现实的故事中,当影片的虚实与回忆不断切换的时,情感代入感非常强烈,也正是这样的设计,将这个国家的形式以及社会的现状体现的更加残酷与深刻。 |
|
是近期看过的梦境与现实融合得最好的电影,两者的界限模糊到若有若无,令人感觉无比真实,外加北非荒漠风光,十分迷人 格外想念,然而当下的我只能吃一吃名为“阿特拉斯耸耸肩”的雪糕来怀念。。。 |
|
【3.0】 |
|
阿尔及利亚公路片。观感诡异,画风全程沉闷晦涩。影片引入大量政治隐喻,恐怖主义成为国家从内部崩坏的象征。有趣之处是呈现了一位遭受PTSD警察的混乱梦境,漫漫沙漠之旅原来是挚友帮助他寻求疗愈的过程。@SIFF第二场 |
|
阿尔及利亚内战的1994年,从两名警察对阿尔及利亚恐怖分子的追踪开始,进入了干旱、炎热的沙漠,同时进入了(精神处于异常状态的)警察S的内心幻觉;影片的后半段就在梦境和现实中来回切换。 |
|
2/5 |
|
有意思,需要再看更多理解二人的关系和身份。现实与梦境的结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暴力非常大胆,让人印象深刻。 |
|
【3.5】不反感这样的修辞方法,但有时候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像这样平行的二重空间没有做到紧密联结的话,这样的选择是否还有必要? |
|
看得很过瘾,惊悚迷幻,梦境与现实的多重交织只为了反映阿尔及利亚内战的混乱和恐惧 |
|
叙事手法,剪辑风格有别于其他类型片,想象力丰富。 |
|
一開始的街道上的長鏡頭我還以為會像杜琪峰的片那樣,結果後面全猜錯了。但在講兄弟情倒是沒錯。對這個故事完全提不起一絲興趣。畫面似在鏡頭運動練習。進入夢境的運鏡提示量足夠且音效沒有驚嚇給個好評之外,完全感受不到一絲情緒抑或情感。到最後結尾的兩段V.O.感覺是在瘋狂的圓場。 |
|
好像唯一可看的就是中间一段梦境 |
|
#72th戛纳 |
|
是好电影,但是累了…开篇看到William Blake就知道累是必然的… |
|
战争PTSD,梦境与现实的转场做的不错,很多红蓝光与声效的运用,增加了代入感。有精神疾病的那位警察长得好像老一点的加菲。 |
|
7.一开始不知道原因,慢慢揭示,直到最后才和最开始的镜头衔接上,说明了原因,得有耐心看到最后。从个人创伤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层面的精神病状态,这种升华因为有前面大段铺垫显得水到渠成。大段大段梦境加精神异常的场景精彩,挑动观感体验。 |
|
梦里不知 |
|
#72nd Cannes#影评人周 幻觉与现实交错的沙漠之旅 创伤之后的混乱心境 有种林奇味道 |
|
荒漠和现实城市,其实还是关于自身的内观。可是关于尼采的小故事,出现的很奇怪。 |
|
像重感冒吃药后一个噩梦接着一个噩梦,梦境交替的时候你看到了自以为是的真实,拿起利刀挥向童年留下的梦魇。但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这只是铸就了另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永不黎明的噩梦和悲剧。 |
|
2020siff-5 今年最佳 剧情上除了“阿布”杀人那段为什么大家都没听到声音有点剧情bug之外都很好 各种隐喻 互文 拍摄上更不用说了 超赞的 音效配合得超级棒 “是我的错,我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把别人随意丢在路边” “我以为所有人都能承担他们所能(要?)承担的责任” “有一天你醒来会突然发现战争已经结束,但你还有一只脚在战争泥潭里挣扎,希望到时候你有勇气,据足而行” |
|
不是我的口味 |
|
学林奇没学好 |
|
两处暴力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是s在内心用车门挤压杀死Lotfi,二是Lotfi面对羊啃食s的尸身,愤怒屠戮了羊,而后证明是其癔症发作。
节奏令人难以忍受。精神回溯和现实的追凶之旅之间的过渡交融处理的过于松弛。 |
|
解构的是所谓必须杀戮的男性气质 警官羊羔本就一体 沙漠里从没有恐怖分子 狮子或还可以变回孩童 完成得相当精细 3.5 |
|
Un récit de policier visualisé en oscillant la réalité et les rêves/illusions. Le délicieux paysage du désert algérien se marie bien avec l'état psycholigique des héros, tous concoctés par une photographie aussi onirique que l'histoire elle-même. |
|
电影是一场梦,观众却知道他在电影院里#SIFF2020# |
|
花了两小时看他们在做梦,又想有悬念又要表达政治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