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登月的阴谋论不值一驳 |
|
好主旋律啊.... 我发现我忍受不了任何哪里的主旋律。不过在距离第一部星级迷航大电影开始前差不多五年的十年内,美国同志已经登月5次之多? |
|
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 |
|
挺详尽的NASA 50年官史回顾,但阿波罗15号实际上才是人类第一次驾驶月球车探月的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艺术品被带上月球的任务,可能出于小雕塑本属私自携带的违禁品,与机组事后种种丑闻事件的缘由,直接被第四集拿掉了跳过任务介绍,看来宇航员的八卦丑闻比几次航天灾难事故更令NASA难以启齿 |
|
由肯尼迪总统的那篇演讲: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而来。NASA五十年的神速发展放到六集的长度里实在太短,甚至连Apollo 1, Challenger和Cambodia的事故都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悲伤。宇航员及工作者的采访占了大部分篇幅,相比之下影像资料偏少。在肯尼迪的激励下,六十年代无疑是美国太空事业的黄金时代,难怪有人评价库布里克和克拉克1968年出产的2001那部作品时会说,当时的人们对于未来的航天工程太过于乐观,才产生了这部我们今天看来仍非常前卫的作品,然而创作者本身在当时却是带着巨大的期望。P.S.历史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而并非只有阿姆斯特朗的三人组 P.P.S.astronaut, 广义上的宇航员一词,cosmonaut则偏向于专指俄国宇航员 |
|
一部NASA史诗!从把人送上地球轨道到登月成功只用了8年,绝对是人类的伟大奇迹,阿波罗13号的成功返航则是一个工程奇迹。果然压力才是动力,基本上每次事故都是在技术成熟关注度下降后的懈怠下出现的。那种毫无功利的全民关注现在很难再有了吧。对这种宏大叙事毫无抵抗力,这才是真•诗和远方! |
|
当你看到他们上天,看到他们下坠;看到他们达成目标,看到他们功亏一篑;看到他们兴奋落泪,看到他们焦虑疲惫……你的心会毫无条件的臣服——这无关军事竞赛,无关冷战谍云,无关国籍人种,无关山水之隔。这是人类努力战胜自我艰难进步的缩影,伴随着助推器巨大的轰鸣,上上下下,好一个当代希绪弗斯! |
|
太感动了!登月部分看哭!致敬先驱们!!😭😭哪怕出发点只是冷战太空竞赛的政治任务 但nasa一帮子牛逼的理想主义者就是做到了呢!“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我们要继续前进 因为停止前进就意味着向太空投降”“to touch the face of god”同时也不禁感慨 美国真是已经过了他的黄金时代 看看现在这都是什么疯批总统啊 没文化没素质 还比不过演员出身的里根。就像b站上有灯塔国阿婆主说曾经他非常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现在却已经说不出口这种话 …… |
|
今天终于想起来把最后一集也看完了。说不清为什么,每次看到挑战者号的事故视频,明知道会看到发生什么,还是会抗拒,随后就是很长时间缓不过来的难过。人类面对宇宙时的渺小脆弱在那一刻无比清晰,世界不会因为对人类而言美好伟大的精神追求,去承诺什么符合我们期望的结局。但明知如此仍然不放弃尝试,也是人类捍卫自身尊严和存在最有意义(也许是唯一有意义)的决定。不是为了宇宙会怎样,而是为了作为人可以在这个宇宙中怎样。 |
|
60年代的美国人,那么科幻的日子,过瘾死了! |
|
一個目標明確的任務,儘管它的意義只停留在政治層面,對後人的鼓勵與啟發也是重要的。探索不能停止,否則生命該多無趣。 |
|
从一开始的落后于苏联 到深入打下基础 再到阿波罗们的登月 今天暂别月球为了到达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空做准备 并没有过于煽情的“大国情怀” 反而很现实的展现了很多琐碎的积累 当然还包括灾难和错误 respect |
|
美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想起了自己热爱理工科的初衷。
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 |
|
NASA大事件编年史。有细节,叙事利落、通俗易懂;有当事人的访谈,有第一手的感受和反应(当然也离不开古早影像资料的支持)。有此两项已弥足珍贵。对于航天迷入门非常友好。 |
|
看过《太空竞赛》仍不过瘾,NASA的历史同样惊心动魄。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国际空间站-哈勃望远镜,失败与成功,一次次的挑战人类极限,联想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相隔几百年人类真的实现了梦想,太不可思议了。感叹NASA保存了如此多的珍贵影像,粗糙的颗粒感真实又感人。 |
|
Discovery纪念NASA成立50周年的6集纪录片,纯粹从米帝的角度,使用大量NASA提供的珍贵影像资料,记录了人类(美国人)半个世纪来对外太空进行不懈探索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探险,既有第一次漫步太空的激动,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震撼,也有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扼腕悲痛,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不可错过 |
|
是也乎,( ̄▽ ̄) if we can dream it, we can do it!
好象这是 NASA 机仓大门上刻的名句....
不仅仅因为总统的大话, 也是 NASA 代表的人类好奇心, 经过持续努力人类可以作到什么地步, 这部记录片展现了科技发展的真实一面, 当然不科学的另外一面可以对比看看朝鲜战争的记录片, 解放军的精神核子弾一点儿也不比 NASA 差...可惜, NASA 能想办法持续吸引投资50年, 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象古代长城那样连续几百年来嗯哼了....为什么?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E41137sA |
|
We sail for exploration,we sail for discovery,we sail for sail,but we will not stop sailing for what we called risk and possible death,this is an astronaut‘s fate,and we are proud of it. p.s.土星五号,永远滴神! |
|
Best documentary ever! Hats off to NASA, who accomplished the greatest adventure and exploration of humans in the last 50 years! Even with the retirement of space shuttles, we as human, should never ever stop exploring. |
|
10年,从第一次载人进入太空到登陆月球。冷战时代近乎疯狂的举动,也是人类显示自己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年代。一群平均年龄26的年轻人,一群拿命下注的赌徒,那些不堪一击的设备。所有的看似不可能,构成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
|
第一集:先锋英雄
第二集:漫步太空
第三集:老鹰号登月
第四集:太空前哨站
第五集:冲天飞机
第六集:定居外太空 |
|
NASA 发展史。。。 |
|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人类就再没实现地球外的登陆 也许•••也许NASA真的有不想让我们知道的故事 |
|
不错的总结 & NASA在1960年代末一定是嗑药或者开外挂了…… |
|
画面绝对一流 但是核心美国价值观过于浓厚而有碍于其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同 |
|
抛开事实不谈,至少人家会讲故事,让平民有参与感。而不是连个火箭发射日期、航天员人选都当个秘密,保密到最后一刻。也许我们不需要知道任何细节,只要会欢呼歌颂就好了。。。显然我更喜欢去歌颂有细节的叙事。 |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远吗 |
|
这些影像真的怎么看也看不够的。才发现John Young老爷子酷到没边了~ |
|
50年前并不精美的胶片影像震撼哭了… 配乐很燃,SPACE题材爱好者看得很爽。在太空竞赛背景下,宇航员全是在赌命了。 |
|
神级记录片,强推! “In 1969, a group of astronauts changed the world.” 第一句就碉堡了! |
|
最值得赞赏的是,直述人们面对未知、不确定时会犯错误,会愤怒,会抱怨,会努力解决。而不是万众一心,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什么CCTV9翻译的片名完全省略了副标题the NASA missions |
|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美苏太空竞赛是人类嗑药史吧,远比现在的cyber科幻。 |
|
十三年后再看这纪录片,慨叹太空先驱的伟大,为航天飞机感到惋惜。最近十几年的猎鹰火箭、龙飞船和即将到来的SLS又将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历程。另外,可惜苏联/俄罗斯没有类似的高质量纪录片呢 |
|
人类的壮举,人类的希望!壮哉,NASA! |
|
纪录片频道,每周日下午的固定节目。 |
|
提前知晓了那些成功与失败再来看这些记录的影像,感觉又不一样了。 |
|
纪录片频道正在播~晚上 |
|
NASA回忆录,全程珍贵影像,也算让我看到了除第一登月以外几次登月,航天飞机诞生,两次事故过程原因。截止到航天飞机下岗(迭代)之前,结合现在马斯特接盘等等,总觉得这个时间线平行的国际事件比如冷战,911,疫情。国内意识形态,比如跃进,反帝,杨利伟,蛟龙天宫大锅,贸易战,疫情。再结合自己,挑战者爆炸,空间站对接,哥伦比亚号爆炸,不记事,小学,高中,都是些简讯的概念,我记得姚非拉梦里人有个百万美元,小时候那批人被问职业有宇航员,果珍饮品,欧米伽,长大后翻过头来看,如果把航天当作根主线视角而不是分支,其他物是人非,他却像个运动员一直在那里 |
|
NASA,人类宇宙探索的最前锋。2018年有幸参观过NASA休斯顿总部,隔窗可以看到当年的总控室,亲眼看到过横卧在仓库里的土星5号,也去过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还有,华盛顿的航天博物馆也有很多当年的退役的真设备。再看这部片子,甚至有点亲切熟悉的感觉。别以为我有什么特权或者特殊任务,所有这一切都对公众完全开放,我只是个对航天感兴趣的中国游客而已。尤其休斯顿总部,那就是个没有院墙的大公园,几十栋小房子,没有一座超过五层的大楼,甚至还在土星5号旁边养了几头奶牛!这么轻松开放的环境才会铸就卓越的成就。在北京生活了半辈子,从没进过航天总公司那道大门,也没去过西昌、酒泉任何基地。这也是有生之年系列吧,但估计希望不大。 |
|
为啥出事的老是航天飞机? |
|
When We Left Earth: The NASA Missions (2008) |
|
CCTV9的节目都很不错 |
|
美国人拍的纪录片总令人有这感觉:老子当年就很牛。片子用了很多以前的现场镜头,画面不精美。 |
|
水星计划 单人 双子星计划太空行走和对接 |
|
美国人:苏联人连冰箱都不会生产,他们怎么可能发射卫星到地球轨道,这怎么可能? |
|
伟大的国家! |
|
we are engineers, let's solve this thing! |
|
阿波罗计划训练事故牺牲了三位宇航员,挑战者号发射后一分多失事牺牲七位,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时牺牲了七位,永远纪念这十七位航天员。人类只有迈向太空才能更好地认识地球和自身,向NASA及美国公众政府致敬,登月、航天飞机、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这些都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卓越成就。 |
|
探索欲,好奇心,创造力
无人之境的亘古美梦
惊艳而又脆弱的蓝色星球
太空中的高速飞行宁静如水
地面上的逝者照片恍若隔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