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露明真适合演这种让男人尽折腰的美人,在袁美云的惊慌失措、梅熹的沮丧不快面前,陆露明的表演波澜不惊,一股云淡风轻却久经世事的烟尘味。可惜四十年代就消陨了名声,现在更是很少有人知道。就电影而言,西方古典音乐的应用、室内装潢及服饰颜色的刻意反差、镜子影像的使用……都充满着摩登之气 |
|
85人放映厅2012.11.13.1:15pm 美琳(袁美云)和黎女士(陆露明)都很好的体现了何为“摩登”,黎女士的姿态举止富有风情且并不过于伤感,将一个爱女念女但又已是风尘老练的交际花形象演绎的很好。服饰、扇子等都很美,舞会时在花园中聊天也是典型的西式桥段。 |
|
从戏份上看,实际陆露明才是第一女主角,袁美云的戏份从三十多分钟之后才真正开始,海报和片头字幕都却都把袁美云写成领衔主演,只能说明当时袁美云更红。陆、袁两个同岁的人演母女,都是22岁,陆演亲妈的角色是显得年轻。陆露明发音吐字看着很费力,说得慢嘴型动得夸张,相较下袁美云的说话方式自然许多。
改编自王尔德剧作,原作写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贵妇手中的扇子是常用物件,而改编移植到三十年代民国的上海,明明不常用的扇子反而给放大夸张化,更突出的显示出来。 |
|
“曼红,我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 |
|
补.【1939年【剧情】少奶奶的扇子(李萍倩)-哔哩哔哩】 https://b23.tv/vws8BsX 初一暑假时看的。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
|
幼稚的女人啊,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被你们搞乱的。和04版《一个好女人》相比较就能看出王尔德故事的核心是什么,那种调侃的人物关系和微微的讽刺在任何国家和文化中都改不掉,而且这个故事尤其适合30年代摩登和传统交界的上海。但是说回来,没有了妙语连珠的英式笑话,本子还是失色了不少。 |
|
“她的人格你替她争,你也该替我争争人格。”“把自己心里生出来的真爱情不要,去找那些花钱买来的假爱情。”过去的台词真好玩 |
|
资料馆李萍倩诞辰120周年纪念影展“萍踪倩影”。王尔德的剧本确实厉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土化做得也相当不错。不过那个扇子嘛……那么大个儿的扇子就“毫无知觉”地掉在地上了,实在是有点好笑。其实这么说来扇子也是个有趣的麦格芬概念,也有些蛮希区柯克式的场面调度。 |
|
周冬雨有点像袁美云(美琳梅太太)= = |
|
这都是什么年代了,男人出轨,女人当然也可以。 |
|
少奶奶的扇子,是母亲怕女儿重蹈她的覆辙为女儿做的最后的牺牲。3.5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改编自王尔德文学作品,的确是一个不太中国、却又比较好地本土化了的故事。两位女主角陆露明、袁美云同是1917年生人,一样的年龄演母女,各有各的美。这民国味儿十足的配音,是我喜欢的老片儿味道,但黎女士感觉说台词说得咬牙切齿嚼腮帮子。措辞真客气,“黎女士”“梅太太梅少奶奶”。故事移植后的地点不明,人的精致与太太们的八卦像上海,但提到去北戴河和青岛度假又似在北方。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120周年纪念。片头有“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收藏 安徽电影制片厂1982年洗印”字样。同晚百子湾《费贞娥刺虎》。资料馆1号厅,约5成满。 |
|
改编王尔德小说,故事不符合当代逻辑。黎曼鸿本离家出走后成了交际花,在最后袁美琳掉扇子后,牺牲自己维护袁美琳的声誉,也维护他们的家庭完整。丈夫梅子平知道交际花黎曼鸿是妻子的亲生母亲,但两人还是有暧昧关系的。许多情节都在展示大胆的情感观念,但内核还是维护传统家庭的。服化道考究。中国电影资料馆,20220713。 |
|
看完25年刘别谦版后,又看了李萍倩39年版,这个属于是西方故事非常好的汉化实例!交代清楚了黎女士为何离家出走(30年代貌似很喜欢拍一小段前情故事,比如30年代版的雷雨也是拍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前情故事,岳父临终告知梅先生才对黎女士很大方,这样即使不了解原著的人,也会很容易接受这个故事!最惊艳的是黎女士那件一字肩黑色长裙太绝了,在配色方面,黎女士在生日趴上是黑色的,梅少奶奶则是白色的,俩人形成反差和对比。最后,黎女士认下扇子(这还是驼毛的,并在第二天交还给梅少奶奶,并拿走一张照片留念,有头有尾!易于观众接受消化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大概是那句曼红,熬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是不是来自这里啊!陆露明确实戏剧腔了,但是演戏太带感了,美得也张扬,把袁美云这样的大美女衬得好傻白甜无能为力! |
|
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把王尔德的喜剧改编为宿命感的悲剧,开头就交代身世让观众整部电影的视角就站在女主人公这里,时刻为捅破窗户纸的手指而紧张,也让牺牲变得更伟大。兼具娱乐性的同时不失深度。 |
|
王尔德的原作没有看过,刘别谦拍的版本也没看过,大概看了一下与刘别谦的版本有所改动,改的有合理的地方有不合理的地方,一个长袖善舞的女人会不理解女人的心思却引出不必要的误会,是不可理解的。但是结尾的牺牲又令人伤感,片中传达出的是永恒不变的女性地位与困局,同样的事情,丈夫做了顶多是议论,如果妻子做了就名誉尽毁,让人慨叹,这个世界对于女人始终是残酷的。刘琼那时候真是年轻啊。袁美云好看,陆露明的说话方式有点怪怪的。 |
|
服装和布景简直可以和国际接轨了,以及,女主角真漂亮!看得出很用心在改编,可惜功力实在不够,中间真的要睡着了…… |
|
把王尔德的剧本置于旧上海里也不显违和,民国的阔少小姐从穿着到念白都是那么时髦。台词很俏皮,但不如《太太万岁》,同样是女性悲剧,张爱玲好像更能把这种悲隐藏的更深,将宿命之果埋在现实讽刺之土里。(ps.我是真有些“半殖民文化迷恋”) |
|
曼红,我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虽然没来急看老版的但看过斯佳丽那个,中国版的也还行。 |
|
好看的轻喜剧,删掉了不少王尔德独特的机智台词,倒是意外突显了女主母亲的坚韧和辛酸,还挺感人的。女主超可爱,明知道是傻白甜还是忍不住喜欢。尤胖子是个意外,演员演技不错,角色也是非常讨喜的,他的执着就衬托出母亲原本中意的那位的脆弱,是不是真爱还要看行动。母亲最终和他结婚是上佳选择。另外,这是我看过的最漂亮的民国时装片,现在的服化道要好好学学呢!还有旧式普通话也很有趣,很多发音和现在区别很大。 |
|
还以为是头一回看陆露明的戏,原来之前看的压岁钱已经有参演了。
刘琼梅熹袁美云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实在没有多抢眼,美女如云的电影,摩登上海,白虹多次出镜,想起她也曾演过玩弄男人于股掌之间的女魔头,与陆露明初次见面就喜欢上她,请她作客,你们俩要不在一起吧!
结局陆露明的神情像极了阮玲玉,意难平的结局
刘琼时不时流露出悲愤伤心的表情,相比较刚刚看完的不了情,这个角色实在太难与他联系起来。
整部电影制作、剧本打磨、演员们塑造的角色、服饰妆容等等全是一流,舍不得睡觉一股劲的把它看完,李萍倩功力可见一斑!
|
|
母亲的隐忍也太憋屈了,一家人之间何必要揣着这么多误会。袁美云好美呀!不过为了美,女演员都牺牲好大,片场冷到演员念白都有哈气,陆露明还穿那么少…… |
|
对剧情没什么感触,表演更是一点也看不进去,纯粹是想见识一下老电影的氛围。不过服装真的很美,旗袍、洋装、西服,黎女士的黑色露肩晚礼服搭配大颗水晶项链优雅魅惑,美琳太太的泡泡纱大荷叶边睡裙天真烂漫。黑白电影里只能看出色彩明暗,服装搭配上也大有文章啊。 |
|
黎女士,你的扇子掉了,将整部电影呼应了起来。少奶奶的扇子最初是由从欧美留学归来的洪深导演了话剧,后来洪深到明星后,又拍了电影,话剧和电影在当时都红极一时。可惜,洪深版已经丢失,此版为李萍倩版,虽不知洪深版如何,但这一版妙趣横生。两个女人一台戏,袁美云和陆露明之间的缠斗戏看得很是过瘾。同时,我真的喜欢刘琼这个演员,自带喜感,有点詹姆斯斯图尔特式的表演风趣,用这样的演员无论拍什么电影,都会增色不少。这也是为什么李萍倩几乎每一部戏都用他的原因吧。此片的喜剧性更是集中在了刘琼身上。要是刘琼拍梅子平,肯定别有一番趣味。整个故事很完整,黎女士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内心戏十足。自古天下父母心,结局没有走入真相大白的结局,而是带着黎女士的爱情遗憾而谢幕,让电影别有惆怅。当然,和刘别谦版文化差异上就没有可比性。 |
|
把维多利亚时代的讽刺剧(猜的)变成了“半封建”时代的悲喜剧。袁美云真好看!陆露明的咬文吐字也别有一番百转千回的韵味。“你还没有堕落的资格、手段”狠厉害!男的不行! |
|
在江南分馆看得第一部,王尔德原著。母亲为成全女儿的爱情而违心的选择结婚对象(真的很荒唐),放在当下看也特别写实。总是用女性成全女性。 |
|
改编王尔德原著,大体情节一致。置换在中国对交际花的认知,加入悔改向上意志。全片都在情境之内,转辗于上层社会的交际,为突出周旋周全大局的女性,形象常见但不跨出情境较少见。袁美云的表演已去掉戏曲舞台出身的束缚,放开很多,情感传达到位。刘琼尽演痴情傻小子,想起《情天血泪》的金焰一样贡献土味情话。 |
|
当时有这样的调度和演员水平,确实不错,当然,和刘别谦珠玉在前有关。大舌头+方言很有趣 |
|
文质彬彬的子平实则为了不扬“家丑”,看似痴情的一飞一旦遭拒就展开女性羞辱,于是还算单纯的小胖子反倒像是最正面的男性角色的,实则还是图色。男人的局限是自大,女人的局限是自贬和孩子。改编的本子,台词虽不口语却有文学味,放在今天看竟更算大胆了,但“为了孩子总该做些牺牲”一出,还是像紧箍咒。 |
|
李萍倩的作品,总能在合理调度下看到不俗的群像表演。从台词到转场都有浓重的戏剧舞台感,不过两位女主角的衣饰打扮着实摩登,令这部孤岛时期的时装片笼罩于浮华却不虚飘的上流气氛。 |
|
李萍倩真是比不上同期的左派导演,缺一股灵气,只能感谢这个强悍的剧本,戏剧冲突狗血但无比细腻自然,看到最后陆露明自己说出昨天晚上把一切都毁了,真是怅然,只得叹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演员倒是真亮眼,陆露明风情万种,袁美云精致动人,跟娇小的外表不符,一张嘴就是京剧人。梅熹某个角度有点像金焰,怪不得能演表兄弟。不过呢,虽然剧本不错,还是觉得不够上乘,本来可以是一个对出走后的娜拉的讨论,结果最后又跑偏到因为出走后很难就要委屈自己继续跟丈夫相看两厌,就这思想觉悟怎么就成了左派扛把子了? |
|
你的扇子掉了。两次的对照意犹未尽。 |
|
我关照你,这个电影真好看,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幽默风趣,深刻睿智~母与女之间关系的探讨也耐人寻味~王尔德好,李萍倩也好~ |
|
新华出品,李萍倩导演,交际花宁愿黎曼鸿担心自己的身份对女儿名誉不好不敢相认,却被误会女儿误会是跟自己的丈夫有染,一气之下打算跟别人私奔,为了女儿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名誉和爱情,将西方故事很好移植到上海的摩登时代,对情感的处理也很克制,很好的作品 |
|
虽说交际花母亲为了保卫女儿的名节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但造成误会窘境的恰恰是她和女婿不避嫌的举止而引发的传言,换谁都会怀疑两人有私情。做女儿的也太好糊弄了,被感动之余就不去弄清楚传言的真假——丈夫的把柄,给钱之举到底是什么。不过该片的服饰妆容紧跟国际潮流,媲美同年代的英美电影。 |
|
梅先生和梅太太是幸福的新婚夫妇,老丈人突发疾病,命不久矣,向梅先生说出了一个秘密,梅太太的生母并没有死,早年抛夫弃女,现在是当红交际花黎女士。希望梅先生能守护好自己的女儿,不要让这样的母亲影响到女儿。黎女士通过别人的引荐参加了梅先生的舞会,梅先生和黎女士都愿意保守秘密,但黎女士想和女儿见见面。梅先生经常接济黎女士,流言四起,梅太太也对黎女士产生了怀疑和敌视。梅先生希望梅太太邀请黎女士参加梅太太的生日聚会,梅太太不情愿,梅先生自作主张。聚会上梅太太撞见黎女士和梅先生要钱,引起误会,梅太太留信决定与情人小刘私奔,去了刘住处,黎女士看到信,让胖子拖住梅先生,追到刘住处,说服梅太太回头,此时梅先生一行送小刘回家,两人藏屏风后,落下梅先生送的扇子被发现,黎女士只好挡在前面说自己拿错,梅太太偷偷溜回家。 |
|
抗战时代背景下的言情伦理片,看来那个年代的上海居民生活不错。故事的戏剧性非常强,若干处匠心独运的设计相当精彩,看完片后才知道是王尔德的故事。 |
|
这个片子以前居然看过,印象不太深。男主角真帅啊! |
|
2012.11.13,观摩课。 |
|
扇风,偏来扇南风;风凉,正教风波凉。 |
|
出差时在酒店看的。完美贴合这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母女的命运何其相似,陆露明在这部电影里施展万种风情,才是真正的女一号,袁美云人设看似好,实则寡淡得很。戏剧性十分突出,就是陈佩斯在《金牌喜剧班》中所说的那样,喜剧的魅力要达成一个反差,观众知道真相,而台上的人却不知,这样的反差是制造喜剧的重点。可是谁为母亲的身不由己出嫁而黯然神伤呢~ |
|
《少奶奶的扇子》
【第二代导演 李萍倩】
1.根据王尔德经典作品《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
2.不同于第二代的现实主义和戏剧化描写,《少》更偏向西方社会男女情长的手段演绎,充满了摩登气息
3.黎曼鸿这一角色,颠覆了对东方女性内敛含蓄性格的传统认知,经历过人生起落后的毒妇心肠,处世八面玲珑,做事干脆利索,人物形象十分立体且耐人寻味
台词:
“世上还有什么我不敢做的事”
“我就是周立群,周立群这个名字已经死了十八年了……各种生活的滋味儿,我都尝过了”
“哼,你这种人,算我看错你了,你跟那些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思想的女人完全一样,怕人家当面骂你,不怕人家背后骂你,明知道这是假面,臭面,还拼命地去要保守着,不想直截了当的把是非弄明白,你真是没有胆量,也太没有用了”
|
|
22.07.13 1号厅 3.5
|
|
丈夫与外面的女人有染尚且还能原谅,但自己与别的男人的误会却必须不能让丈夫知道。 |
|
“把自己心里生出来的真爱情不要,去找那些花钱买来的假爱情。”
“爱情是最难以保留,最容易消灭的东西。”
又是和交际花相关的电影,上海摩登性的体现。母亲兜兜转转还是为女儿做了牺牲。
爱情和孩子真的劝女人的两个法宝 |
|
三十年代的上海真时髦,每套旗袍和礼服都很美。节奏太慢,表演的年代感太强,咬牙切齿。俏皮话所剩无几,“爱情是最难保留、最容易消灭的东西”,嗐,来自妈妈的忠告。 |
|
电影初时代的表演,一步一步走,不去用嘴说,而是用心做。 |
|
这真的不是喜剧么 喜感好强 王尔德原著要读一下了 |
|
因为是话剧剧本改编,所以舞台剧的痕迹太明显。有些台词也不够合理。 |
|
陆露明就是美,但戏剧效果主要还是从人物的设置上出来的。 |
|
剧本还行,但是这个影像保存质量是真的低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