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这片子没得奥斯卡输给什么小糖人可以算是学院这几年最不可原谅的错误 |
|
“我们的胜利就是看着你们受苦。”看着历史资料中人们狂热的表情,你就能理解到这么多年以来巴以问题带来的何止是战争、恐怖主义以及杀戮,还有那种巨大民族仇恨掩盖下的精神麻痹。当大部分人接受保护某样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伤害别人的时候,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而这样的国家的未来又在哪里? |
|
是不是非得暴力相向才能解决巴以冲突?辛贝特的六任掌门人出镜反思这个问题,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打击恐怖活动就要忘掉道德,这样自身不就成了恐怖分子?和平不是通过战争手段取得的,而是建立在信任之上,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双方坐下来谈判。 |
|
要把6个人的访谈做到这个程度也不算容易...不过还是感觉干货少了点... |
|
今年的纪录片果然都非常不一般啊,这就是真人现身说法的猎杀本拉登什么的,当然这样仍旧换不来和平是很容易预料到的... |
|
还可以,谈话较多的纪录片。以色列、犹太人,确实彪悍。 |
|
今天面试之前去Film Forum放松心情选了这部,完全痛苦了。奥斯卡剧组果然不喜欢过于沉重的话题啊,对巴以状况一直不是很上心,但是很喜欢这部片子里反应的对恐怖主义的反思和对以色列未来的思考,虽然有时作者自己问问题介入对方的谈话让我觉得错过了一些可能是很有意思的想法。推荐和fog of war一起看 |
|
可以跟去年的另外一部关于巴以冲突的纪录片5 broken cameras对照着看,分别从冲突双方的角度来诠释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 |
|
以色列情报机构辛贝特六任掌门人的采访纪录片。从情报主管的角度,分析讨论了以巴悲剧的历史形成。拉宾被刺后,对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的反思,对自己人非法定居点的批判;就连60年代最激进的退休老江湖,也不得不承认,和谈是唯一出路。虽然残酷是这个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他们从来没有因此原谅过自己 |
|
信仰不同的神,不同的神要求建立不同的国,思想根源的分裂导致和平的无解。 |
|
可惜就可惜在这仅限于一个部门的反思... |
|
2013/02/25 背景音效好赞,气氛太棒了。让曾经冷面无情的大人物追忆历史,很容易就把战争与和平,敌与我的对立统一表现出来。就是小节式的结构看得有点不够过瘾,另外作为政治盲理解各种人物事件背景关系也有点困难。 |
|
几位以色列安全组织过往的头头现身揭秘工作细节,身处以巴冲突这趟浑水的尴尬位置,努力维持稳定却阻止不了冲突加深,最终无奈落幕。历史不为人知的侧面。 |
|
They used to be silent when their targets speaks out, while they are willing to talk, and feel uneasy at all even with success of each battle. |
|
Believing in peace, fighting for it with all means. |
|
叩问 |
|
作为纪录片的质量太棒了,政客说的话,听听就可以了,当作蓝本太夸张,本质上还是电影啊 |
|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果然是不存在的。。 |
|
VICTORY IS TO SEE YOU SUFFER. 沉闷冰冷的政治片,辛贝格的方方面面,不同阶段的领导人对相同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社会极度混乱的时期,生存能力不能保证存活,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个漠视道德准则的极权组织反倒是个平衡。我又深入理解了小丑关于chaos的理论。 |
|
看看一些历史镜头,很不错 |
|
不是很深入 |
|
内容还可以吧,辛贝特的几任领导的访谈加电脑制作的场景还原加历史纪录,主要看点还是在最后一部分,这说明片子做的不怎么样,访谈部分尺度还凑合,但也没谈出什么猛料,盛佳的字幕难得的做的不好,所以片子本身也许能及格,但是哪怕翻译有提升的空间,可访谈部分的臃肿无趣是改变不了的 |
|
我们赢了每一场战争,却输了整个战争。P.S. 这部纪录片的作者是带着自身很强烈的谴责姿态制作这部片子的,虽然很克制,但仍不时是逼问。 |
|
“一个统治着有着百万敌对人口的国家,有必要成为一个辛贝特国家。” |
|
“我们的胜利就是看着你们受苦”“我们赢得了每场战役,却输了这场战争”,以色列秘密安全组织“辛贝特”的6位前领导谈话,公布了许多未曾露面的真实影像资料,挺沉重震撼人心的一部纪录片,令人大开眼界,原来我们都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以色列。 |
|
一个大阿拉伯是西方北方和东方都不愿意看见的,并且还会一直分裂下去 |
|
工作,无关信仰 |
|
恐怖分子,还是自由战士?要看你站在哪里 |
|
无解 |
|
8分。精彩的纪录片。6位退休的以色列辛贝特首脑讲述巴以之间的恩怨故事。听得非常心酸,但又非常无奈。当对手把自己的目标从“胜利”变成“相互伤害”甚至“相互毁灭”的时候,武力就已经丧失了意义,结果就是陷入了一个伤害,报复,反报复的死循环,未来,在导演眼中,已经十分暗淡了。。。 |
|
我知道他们并不人道,然而我很赞同他们解决问题的哲学。 |
|
2014052 去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巴以冲突的无止境命题,从情报工作者的道德困境出发,揭露出隐藏在战争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
|
辛贝特审讯恐怖分子的手法,在天朝别说派出所,连乡镇计生办都早用上了。在这方面,天朝完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啊,完爆欧美各国。 |
|
只有施暴者才知道暴力的痛苦,才会触动,才会反思,才会努力消除暴力。我记得里面的一任辛贝特局长说:“当我老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左派。 |
|
恐怖主义是弱者针对强者无奈的反击。以色列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但是针对恐怖主义的威胁都差不多,以暴制暴,用恐怖主义来对付恐怖主义。 |
|
毕竟是从以色列的角度来拍的,很多立场不可尽信,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巴以双赢几乎已经没有可能,最后的结果是看谁先被彻底拖垮,这也许会持续很久很久 |
|
对于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不够了解影响了观影感觉。如果了解了会更好。 |
|
人物采访+视频片段穿插,有点深度行吗 |
|
A- |
|
借用斯皮尔伯格《慕尼黑》里面的一句台词:隶属摩萨德,负责执行复仇计划,有着较高道德标准的男主问他的上司“我们暗杀的每一个人都会被更凶残的人继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杀人”,他的上司回答他:“指甲剪了还会长,那你为什么还要剪”。 |
|
一个半小时,没有鲜花,没有温暖,只有阴暗的黑白色调,连死亡与反思都是沉重与迷茫的。最后一句话很深刻:我们赢得了每一场战斗,但是我们输掉了整个战争。深入的观察巴以冲突,你会发现这场宏大的悲剧是那么的无奈与无解,一个人说的好,在你眼中的恐怖分子在别人眼中就是自由斗士。 |
|
止戈为武。 |
|
巴以版的《战争迷雾》,政治暗杀在这些以色列特工眼里轻而易举,但纪录片想以此表达的,仍然是老话题——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也就是说,即便一国有一支随时手刃对手的超强队伍,也难以换来中东的长久稳定,以战止戈都是幻想。 |
|
没看懂,是我不够专心看么 |
|
6位退休的以色列辛贝特首脑讲述巴以之间的恩怨故事。片子里,一个巴勒斯坦人说看着你们受苦我们就已经胜利了。不禁让人唏嘘街头的公车爆炸,人肉炸弹,宗教组织。等等这一系列的恐怖活动都是为了什么。辛贝特这个组织隶属于总统,以保护政要为己任,受访人很有勇气说出背后的秘辛。 |
|
超越了“巴以冲突”概念,而是从一个国家机器的角度剖析为何有“防恐”这样的一个自相矛盾的防卫概念。采访牛在让组织的负责人出面发言,非常真实,非常有代表性。关于人性的拷问,亦是关于种族、国家、历史在911后世界恐怖主义蔓延现实的哲学思考。 |
|
“面对一吨炸药的时候,还考虑什么人伦道德?”……不过,对题材没什么兴趣,缺乏融入 |
|
所以说和平的基础是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我比你强大我干嘛要和平? |
|
定点清除引来恐怖袭击,成立。不这么做,就没有恐怖袭击,不成立。冤冤相报何时了。 |
|
开始反思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