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很基本,没有提供实际大数据。以个例为主的纪录片都带有一点偏执和bias |
|
成分害人的冒牌化妆品,对人健康影响未知的电子烟,一边使儿童致命另一边侵蚀着宝贵森林的宜家“杀手”抽屉柜,污染着世界的塑料产品。看了这个,为人父母的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已经对我们的后代要继续生活下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我反正是看宜家那集一直在哭,看电子烟那集满脑子都在想到底怎样才能让我孩子以后多点判断力不去人云亦云人为亦为。人类算不算是地球的肿瘤?良性还是恶性,不知道。 |
|
每集想讲的内容太多让故事线有点分散,信息量不够集中。但议题都非常有意思。最后一集关于塑料的让我改变了很多想法,原来推广塑料瓶回收这个概念的是塑料厂商,他们发明了回收标志,让大家以为通过回收就可以解决塑料问题来提升消费者对塑料的接受程度。但他们标注的七种有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其实只有两三种是真的可以回收的,工厂也在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无法回收的塑料。至今全球只有7%的塑料被回收了,回收产业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和危害。
环保主义者对政府和大企业施压,觉得他们利润那么丰厚却每年只花一点点钱来关注塑料问题是短视的,但企业怎么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Pareto improvement。希望有更多的解决塑料问题的创新推动我们前进。 |
|
四集的通病都是太有雄心壮志,每个话题涉及的领域太多,导致有些观影人觉得是东拉西扯,但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这些互相关联但又各自为王的因素导致的,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系列对于意识的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将一个问题的产生根据消费链从源头到最终消费者都略有涉及。真受不了评论里一群因为提到中国就被冒犯到的人,中国在这些问题里本身就确实就涉及很深,塑料垃圾那一集难道就说的是美国好中国不好?中国为了环保拒收其他国家塑料垃圾是好事也被解读成给中国抹黑了?最高法院否决限塑的合法性就是说美国的好?这纪录片怕是白看了。 |
|
看了三集,过于冗长重复。缺乏核心。说宜家家具那集,主题是说小孩子对于家具使用安全问题,最后又扯到不环保,境外国家腐败问题相关的非法砍伐,木头来源和宜家财报值得质疑。。。写论文的功底都没达到啊 |
|
每个论题都是应当关注的,问题是每集都要带一波中华区节奏是怎么回事,这里不是要质疑材料的真伪性,可茫茫多的论题里为什么要特地选这几个呢,况且是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推出的片,难免让人浮想连篇 |
|
这是真正的“雪崩的那一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四个话题都是近几年最火的话题,里面最有教育意义的大概还是关于塑料的那一集了吧。除了衣橱那集,其他都不断提到中国,也是神了。 |
|
题材很有意思,拍得很不怎么样…每一集都在东拉西扯的,太发散了。家具那一集,前面一大段又是小家具商又是环保又是宜家创始人的,其实也就是个引入,和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看得我满头问号。 |
|
看了前两集 |
|
才看第一集,说实话,我不是很懂那些不看牌子瞎买一堆东西的女生....批判生产线和市场的同时,无脑的消费者真的是太多了。 |
|
每次消费的便利都有弊端,快速消费品的昂贵代价。资本主义晚期病症,有倾向但不是控诉型,给了大公司发言的机会,还是尽力在有限时间里,试图讲了相当复杂的问题,适合想了解这些问题的入门,拓宽思考范畴。 |
|
IKEA 脱粉 |
|
电子烟对青少年的毒害不浅,健康只是一方面,经济上的危害也很大 |
|
一共四集,分别讲化妆品,电子烟,柜子,塑料垃圾,竟然每个都能提到中/国(这个真的是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影响力,虽然很多时候感觉是不好的影响)。Netflix的纪录片最大的问题是东拉西扯,从一个点延伸无限的东西,然后再从十万八千里拐回来——哦,总分总吗?喜欢看纪录片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其他三个略有耳闻,真的从来没听说过juul电子烟,原来曾经这么风靡。另外juul的研发者两个斯坦福学生,口口声声说自己想让人戒烟,其实各种行为已经表明只是想赚钱(从年轻化的设计和广告看来根本就不是卖给成年人的(此处应有微笑脸 |
|
呵呵🙃 |
|
怎么说,的确cue了中国很多次,但多数情况下还算是有一定道理吧。也拓宽了一些知识面,比如关于烟草行业的转型,以及美国家具制造业的产品制造标准,再比如大石化公司与初期塑料回收运动之间的关系。有通性的一点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强势主导业内负责制定规章和监管的协会,以至于监管不力。
看完之后的最大感想是,早几年我可能还会愤慨,现在对人类下限之低已司空见惯。地球之癌就赶紧毁灭得了,人类不配。 |
|
马赛克毫无必要,1.盗版化妆品,有品牌出钱政府民间出力排查,然而不解决贫富差,永远有需求,受害者也永远是弱势群体 2.电子烟,美国市场作为普通商品自由宣传的代价是全覆盖青少年群体,英国选择折中方案,尼古丁代替烟草燃烧已知毒性,3.宜家柜子 资本在没有压力情况下的无序扩张 4. 塑料 潘多拉魔盒已打开,无法抑制源头,只能转嫁给终端,第三世界永远是全球的垃圾箱 |
|
论点基本都是老生常谈了。每集都有中国出场是什么原因?消费主义之恶,谁是无辜者,谁是受害者? |
|
这个片子很美国,非常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有些观点还是蛮荒谬的 |
|
最后一集挺震撼的…… |
|
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故作玄虚的staged stories。第一集讲化妆品假货,光讲中国制造假货化妆品(搞得像别人不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中国产的似的),来获得一种麦卡锡主义的颅内高潮;导演没有膝盖吗?不会用膝盖想想,从有造假货这个想法,到完整的生产出来,整个产业链有多长,制造商是利润最厚的吗?制造商难道知道你们美国傻妞到底流行什么化妆品?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是谁,我不相信任何脑子正常点的人想不出来,此片却并没有讨论。 |
|
「消费品隐含的代价」这个主题还不错,不过各种定性不定量,有些预设立场,这不叫纪录,这叫宣传 |
|
上一年看完这部纪录片,结合这几年很火的断舍离,我过去一年少买了很多东西,在Facebook marketplace买卖二手的东西,家里东西少了人也舒服点。 |
|
就…蛮肤浅无聊的 |
|
神马乱七八糟的乌苏思路! |
|
要保持一定量的这类纪录片,地球才有机会、人类文明才会走下去。 |
|
补标,艺考的时候看的,已经差不多忘干净了…… |
|
中国的假冒化妆品毁了我们美国姑娘的脸,瑞典的低价家具挤垮了我们美国的传统家具厂,砸死了我们美国的孩子,中国的电子烟让我们美国青少年尼古丁上瘾,我们美国好无辜的……夹带私货的纪录片很low哦(倒也没有说中国没问题的意思)~ |
|
特别棒特别批判,其中讲电子烟JUUL的部分信息量不少,让人想做一个以电子烟为主题的养成游戏。讲塑料的部分特别白左弱智,能明显看到政治体质的缺陷。 |
|
if there‘s no market? |
|
EP1“化妆品大骚乱”:各个方面都想涉及到,但都没有讲好,太过流于表面,并且要用牵强的方式串联起所有点。 |
|
家具这集还有点新意 |
|
看完很绝望 |
|
我服了,全看完了,完美体现出来美国人‘not my responsibility’的态度。我真的服了,什么不利因素都推到别人身上 |
|
每种东西走红的道路设计都是很精妙的,只是人类真的是地球的污染物啊。有点冗长,总体不错。 |
|
呵呵了,伪装成纪录片。
遇到外国路人就打码,中国人就不打码;看到商家在包快递就直接说是要卖假货到国外,且不说是不是假货,包个气泡垫就一定是要出口?找了一家眼睛店进去说原来商贩转移阵地了,镜头再切到一个拆迁的空店铺说这个假冒商肯定听到风声就走了,这是把观众当傻子喽?你证据呢?线索呢?纪录片不是悬疑片好嘛?展示完中国的假货生产车间之后再展示美国正品生产车间然后诋毁中国,牛啊!!控制变量法属实没学好。明明应该是中国的盗版工厂和中国的正版工厂进行比较,来说明假货的危害,结果导演这么一拍,直接暴露自己的内心了,就是想说中国全是假冒工厂,美国的才是正品工厂,干净又卫生。 |
|
美国315 |
|
做这个污染环境,做那个攫取资源。不看这个纪录片你很难真正理解白左这个词的含义。也难怪在美国打官司和金融那么发达。去工业化的决心有可能未必都是成本的原因,说不定包含一部分免责成本。哪有既要又要的好事?西方文化里面没有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吗?不懂儒家文化确实很难理解中庸的道理吧?对道德的完美追求和人性的不完美之间的冲突,是不是极右翼或者伪善的来源?P.S.刚看完这纪录片就看到雅诗兰黛旗下品牌在美检出高浓度致癌物的新闻,这是巧合还是现在的大数据新闻推送啊?其实我早就清楚,高价有时候就是买个安心。况且这种纪录片也好,什么期刊报道也罢,很多时候背后都有相关巨头赞助又不是什么秘密。就和佛教以生死恐动人一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太懂怎样利用恐惧赚钱了。 |
|
其实吧,所有的消费背后,都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 |
|
为什么第一集在那个商场里只对外国顾客打码啊?而且在中国只要看见你拿着摄像机谁还会跟你做生意啊?不过还是蛮有价值的,可是有头脑的人想想花10美元从小摊上买的化妆品会是真的吗? |
|
Boring |
|
千变万化的山寨化妆品,与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中国有关联,市场摆在那儿;三百万高中生爱好的电子烟,多达7000种口味供你选择,中国的烟民数量全球第一;砸碎小孩子的危险家具,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低成本的产物;塑料垃圾几百年也清理不完,中国购买了全球四分之三的垃圾进行再生产,王老板一个人又占了中国垃圾市场的四分之三,全因为人力成本低廉以及需求量大,2017年中国决定减少垃圾进口。四集纪录片,探讨当代全球市场的争议话题。 |
|
人类迟早被自己作死。哎。 |
|
一般 |
|
美国都给他左完了,自己鼓吹市场经济和自由资本,现在又出来要求强监管和道德良心,为什么不直接转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得了。propaganda 贸易保护差不多得了。怎么不问问自己下沉的中产阶级除了宜家和快消产品还能消费得起什么? |
|
快销廉价的东西long term总是在害人 |
|
- “最早最先站出来喊口号、搞运动做环保的人,其实是塑料生产公司本身,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 mindset,即把‘塑料生产公司应该对自己生产出的垃圾的回收负责’转换为‘所有人都应该对塑料垃圾的回收负责’”
- 前段时间正好在看一个宜家的鞋柜,虽然最后没下单但浏览在线说明时确实疑问“为什么提供了钉在墙上的 kit 和相关安装指导?看上去并没有必要?”,这个纪录片正好回答了这个疑问 it kills:“没有固定在墙上的抽屉鞋柜完全有可能在小朋友顽皮攀爬的时候倾倒造成死伤…” 纪录片里播放的那些倾倒压到小朋友的录像让人后怕… |
|
永远可以看到最新的纪录片 虽然8.8涨到9.8了 也值了! 我真的爱死淘宝了妈的 以前100一个月的日子现在想想 我愧为中国人 |
|
还行吧,动不动把china拿出来做典型什么的,老套路了。 |
|
制作精良,但是没输出观点,感觉没必要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