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部电影最好的评价只是演员的时候,这部电影无疑也是失败的 |
|
片子本身就那样吧,但莎莉·霍金斯的表演太吸引人了,成为全片唯一看点。 |
|
3.5 Sally Hawkins就是那个我们亏欠了她好多个影后的女演员 |
|
霍金斯行云流水的演技是有魔力的,真真假假的世界随她而去,声音,气味,把情绪烘得绚烂丰盈。诠释的是精神分裂症状态,却真真应了一句“正常太无聊”。但Jane的遭遇本身,就是一片突然遭到霜降的田地,再也找不回曾经盎然的色彩。抠下的墙纸,剪断的电话线,堵上的洞,把爱情降临时旁若无人的喜悦衬得好苍白。童话配色的电影,七零八落也存了些如幻似真的美好,假如下半段一如既往地流利婉转,该多饱满。@ 合生汇,#北影节#。(哼唱《I Will Survive》时,想起走出情绪病后开演唱会的Sammi,唱的正是这段铿锵。) |
|
破罐也得摔得响一些 |
|
#38/LFF, 35毫米全球首映,很风格化的电影,看出91年生编导确实很有才,但让我无法舒服地加入到影厅中不断掀起的笑声中去,因为感觉一直在幽默和取笑边界中危险来回,让人有所保留,更喜欢后半部基调沉重的时候。
映后环节有观众问是否考虑下一部作品中编导同时还出演,导演回复:“那太难了,而且人们不再需要伍迪艾伦了”,引起笑声后又博得了掌声,让我很诧异(想喊:“我就很想要!”)台上出演两部伍迪作品,通过《蓝色茉莉》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沙莉·霍金斯很尴尬地笑。这让我更加怀疑片中笑点并不全是出于善意的幽默,而是(也许不是故意)有些消费和取笑精神疾病患者。
五星全部给于沙莉的表演,导演态度扣一星。 |
|
【北京电影节展映】全片最大且唯一的亮点就是莎莉·霍金斯扮演的饱受精神分裂与电击疗法后遗症折磨、被家人冷眼相待,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孤独度日的女主角。在每一场戏里的镜头里,莎莉·霍金斯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每一句台词,都深刻地蕴含着女主角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无可置疑的卓越表演。掩盖了不少剧情上的缺点。歌手的背叛离开、家庭关系的好转、女主与幻听做切割的果断决绝都没能交代清楚缘由,缺乏水到渠成的自然。混乱频繁的闪回剪辑也并无章法可言 |
|
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将一个精神病人演得如此到位,令人惊叹!因为她的诠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演员的责任与关注,爱与怜悯——对弱势和需要关注的人。 |
|
一系列关于心理与催眠的广播在影片开场之前将观众投入催眠状态,作为一种压迫性的超我,同时暗示着Film as a therapy。《永恒美人》充满着摄影机快速的Zoom in 或Zoom Out,将日常转化为惊悚性的精神空间,莎莉·霍金斯病态的低语使我们分享着精神的不可忍受性,如同伍尔夫笔调之下重写的《呼喊与细语》,另一方面又因家庭场景减至相当可怖的速率而相当大卫·林奇,残酷的荒诞作为宇宙的回应,以银幕之外观众的笑声作为绝望的宣判。
某种程度上,影片弗洛伊德式地反对作为对抗的精神分裂,母亲必然在一个浓郁色彩的房间之中被弑杀,这些因素将精神分裂引导到一种无害的程度,作为一部女性的,镜像俄狄浦斯的悲剧建构,令影片终结于罐头般的天蓝色之中是精神分析的胜利。 |
|
精神分裂症将真实的世界稀释扭曲,在这里欢乐简单,残酷加倍。莎莉·霍金斯真是个优秀的演员。 |
|
【**剧透**】开头有说抑郁什么的,我咋看咋都应该是精神分裂啊!嗯,果然是的。。这个精神分裂视角比较接近我的想象,不好看也是有道理的,本来精神分裂病人的世界就是没啥好看的,倒是病因和剪断电话线的“痊愈”感觉是不是有点简单化,当然我也不知道精神分裂是不是能治好,或者说暂时脱离。。她这种情况放在外面很危险了,所以我不喜欢结尾捉奸,好像要证明她也不都是幻觉,问题在于她某些幻觉真的会致命,比如对她可怜的小外甥。。想骂NHS把这种病人放在外面,然后想到这边估计很多这种程度的都在外面,太可怕了。。大DT演个不知道是不是病理性的神经病,俩人在一起还挺甜的,乐队的歌太好笑。。另,我是真的get不到Billie Piper,世界上有很多人我不喜欢但是我能get到别人喜欢,她我是真的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无法get到,无法成为精神英国人了 |
|
BJIFF. 形式先行,故事后至。构图和调色真是爱了,还有几首bgm也与主角的心情恰的一批。但是,霍金斯演得越好,就越凸显这个本子有多浅薄,至于那些超现实片段,完全是前人玩剩下的把戏。 |
|
正常太无聊,姐姐一疯就是二十年,找不出比SallyHawkins更适合演精分中年少女的演员,把I AM BLUE写在脸上 |
|
北影节第一部,完全是被莎莉霍金斯吸引并带入的,影片的氛围与节奏,非常喜欢。(前排有位观众不停地看手机,影片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他在豆瓣写短评,根据时间推断出是哪一条,意思是不行,一般,你都没细看哎……) |
|
I’m in my oils. 想起之前发病也扣墙纸 因为一直看见墙有东西在鼓动 连天花板都像是在呼吸 不停迸射出黑色小毛虫满身爬 吃药很难受跳着时间线在活 那段时间完全没有一段完整的记忆 把一个月量的药全部冲到下水道 this movie takes me right back to that time... |
|
就有如坐针毡,有心情愉悦,有压抑难捱,有先锋意识,有精彩表演,也有故事拉垮,但总的来说不boring,挺好的。2020总算还是赶上了北影。 |
|
力-2020.08.27.18:59:超现实的拍摄手法和莎莉·霍金斯无可挑剔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这部《永恒美人》应该能入选我的年度十佳。I will follow you…🎵—— 2020.09.20:中午看完《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第12期后,给力打电话聊了一个半多小时,过程中又提及这部她喜爱的《永恒美人》,于是终于找来观影。纵使莎莉·霍金斯贡献了不错的神经质演技,不够引我入胜的故事剧情还是没能让我也喜欢上这部电影。 |
|
today could be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s the world that's sick, it's the life that's shit, and I need to wake up, NOW, being normal is boring, don't be normal, be YOURSELF, I will fllow you by Ricky Nelson, |
|
2020BJIFF NO.3 整整95分钟如坐针毡 紧皱的眉头就没舒展开过 导演用如手术刀般精准的高速推拉镜头、「穆赫兰道」式剪辑和细化到窃窃私语都悉数呈现的音效 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大型精神病人心理沉浸式体验 就问奥斯卡什么时候把欠我苏苏的影后颁给她!!! |
|
“正常的世界,有时候也很无聊吧”。但也不仅限于这个台词。新片里,算很喜欢的了。 |
|
打击她的曾经是不守约的爱情 后来是父母的偏心 医院的残忍疗法 而后是姐妹的背叛 周遭的白眼 痛苦围绕着她打转...
她很抑郁 但她也想好好活着
她渴望从一个个洞里解脱?还是窥探?隐藏?但终究是逃避 因为她很纠结
自己不是正常人的认知 令她很痛苦
后来她发现人在生活中 大致都会出现问题 她不正常又怎样?也许比所谓“正常人”更能感受到快乐和好心情
好感全给女主的精湛演技 |
|
【长春电影节展映】配乐不错,摄影尤其配色非常抓眼,莎丽霍金斯的精湛演技对这个癫狂的角色诠释很到位,中途有个女生嚎啕大哭吓到我了。 |
|
精神病好表现,连贯的文本却不好写,这一部不只一个精神病,它又缺乏一个传统故事上的主线,导致一度呈现段落状,这个人的变化是观看的人抓不住的,最后往猎奇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因为没有一处地方你可以代入性的去理解,这也让我思考,是否因为主角人物性质的不同区别了这个创作的思路。影片有一个留白的问题,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目的,那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在母亲逝世的一场戏中出现了两幅画,一副是蓝裙金色长发的美人肖像,我理解为那是母亲心中的女儿的完美形象,三个女儿似乎都不曾有,逝世后镜头的正面墙上则是医生最初询问的那股男人提着行李在海边的画,就更加的引人遐想,毕竟这是一个十足的女性电影,“完美女性”又变成“男性”,想来确实好像要说些什么,这幅画后来进入了每个人物的落幕,有点强调形式化,又有点带有讽刺的安全感。 |
|
歌曲是好听,但也不能在剧情中毫无克制的放完整首,来秀歌单、还是拍MV?执行超过想法,未能共鸣,反而一惊一乍。在这种略抖机灵的讲述中,所有演员都为之变成了失控尬演…莎丽·霍金斯特有的神叨气质,在这一部里彻底变成了神经病,可恨之人也无可爱之处。 |
|
I’m in my oils |
|
Sally Hawkins的表演让人感到疼痛而战栗,此外无其他了 |
|
7/10.精神病人的世界里充满创伤和绝望,这是一个既悲伤又可怜的故事。为莎莉霍金斯加1分,完全是影后级别的演出。 |
|
视角完全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所感来展现 莎莉霍金斯的可爱和怪诞让一切艰难残酷的挣扎都少了一丝悲伤 谁说正常才是美的呢 |
|
意识流式剪辑转场了简直 |
|
这个世界如果太正常确实很Boring。女主角演得很好,就是剧情还不够有趣。 |
|
原来是潜水艇男孩的第二长片,还要再历练 |
|
导演才华过人,镜头语言精致,叙事风格能调动观众情绪,沙粒的表演更是无懈可击。 |
|
莎莉·霍金斯这次的表演莫名让我想起《莫娣》。不过这部电影的水平比《莫娣》差远了。一个年轻时被未婚夫抛弃后精神分裂的女人的故事。吃药治疗时浑浑噩噩,不吃药的时候却热闹非凡,幻听和幻觉成为陪伴她的“人”。这个被命运作弄的可怜女人几乎被现实社会抛弃。也有机会遇到爱情,但爱转瞬即逝。剧情乏善可陈,全靠莎莉·霍金斯演技在撑着,希望她不要成为“非正常人类”专业户。 |
|
因为预告和题材被吸引,结果电影像主角一样患了精神分裂症,疯疯癫癫,乱七八糟[doge] |
|
没有快乐这种东西 只是不那么抑郁而已 |
|
剧情乏善可陈 全靠萨莉霍金斯一人的演技撑着 |
|
另类《莫娣》,一直被困在过去,并反复被伤害,是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影片停留在莎莉霍金斯的标志性笑容,也算是最后的温柔。 |
|
潜水艇里的小男孩都开始导演了。演员都是好演员,无奈故事碎片化,故弄玄虚甚至歇斯底里,好的演技也撑不起来。sally Hawkins的角色强烈怀疑是由远大前程里的老太来的灵感 |
|
想到很多抑郁的时刻。演得很真实。剧情比较平。细节很多。颜色好看。 |
|
“Submarine”男主(91年)自編自導的,找來當年演他媽的Sally Hawkins來演精神分裂// “I’m in my oils” |
|
爱情受伤没有什么能完全治愈,除了展开下一段感情 |
|
觉得这种电影凌乱疯癫看不进去的人是得有多无聊呀。 |
|
sally hawkins又演了什么五维度童话故事啊 |
|
创作者的虚假和自私几乎不加掩饰 对少数人群的关注几乎等同于榨取其剩余价值 全世界都一样 不仅仅是贾樟柯 |
|
导演是我们Craig小哥啊!(2020年了我竟然都还在心心念念《红橡树》TT)完全搞不懂,为什么每次都要给Sally安排些病恹恹的角色,甚至演到现在真人都有日益变颓的趋势(即使她每次都能呈上极为稳定和水准之上的发挥,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来自观众对角色的注意力或是同情心)。整个片子对精神疾病的剖析全面而又真挚,时而是脆弱灵魂所遭遇的来自家庭不堪一击的创伤整理,时而又是两个”怪人“互相治愈爱上的别样故事,但这种丰富却没有对叙事进程有太多帮助。很多时候陷入了散漫,又难以继续下去的尴尬境地;或许更为出彩的是整个颗粒感十足的成片以及暖色调与冷冰冰人生故事的对撞…不过今年他才29岁,未来会有更多进步的❥ |
|
莎莉.霍金斯真是演非正常人类的一把好手,从外形到诠释都无懈可击,以至于可以撑起一个内容俗套然而段位很高的脚本,三姐妹的戏借鉴了《呼喊与细语》的名场面,真当巧得不能再巧。 |
|
喜欢简的小房子 |
|
个人很喜欢剪辑的整体感觉,过去现在,想象现实,清醒疯癫,相当的破碎抽离,狠狠抽打这个病了的世界的同时,也抽打抽打这个世界的人,彻彻底底的悲剧,不知道为啥被打上了喜剧的标签🏷️ |
|
承认吧,我不需要快乐,然后,我快乐了。 |
|
哦Sally!最后那句“it’s boring”,从俏皮到害羞最后释然的转换,神演技!枯黄憔悴的发梢,涣散躲闪的眼神,惨白突兀的指关节,怎么搞的全是戏!蓝色好衬你!中间跳舞和捂脸那段超可爱,五岁莎本莎!💙 导演:I knew Sally and I wrote the script for her. I knew that I couldn't do the movie without her. Seeing Sally come on set for the first day in character, it blew my mind and I just feel very lucky. You just have to make sure the camera is recor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