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一个老太太对生命和爱的理解与尊重… |
|
当然也是无法客观给分的 |
|
最后一课,最后一场,哭得不能自已,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最完满的就是可以好好的与你告别。 |
|
非常喜欢西方人看待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和态度,非常不喜欢华人影片中哭哭啼啼的阴郁氛围。那些一定要靠凄凄惨惨的气氛打动人心的贾樟柯,娄烨之流都极其令人反感,只有那些心理消极,有病无病都呻吟的群体才对其推崇备至。
是体面的选择在不能自理前离开,还是顽强的熬下去,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一人一世界。我想,换做是我,可能会找个老朋友做个约定,倘若有一天我的思想不由自己控制了,阿尔茨海默了,帮我结束这一切,但如果只是身体不好使了,还能躺着看屏幕,我希望能再看几部电影,尿不尿床我倒不大在乎,大抵还是舍不得死的。
9分 |
|
看电影了没 |
|
对法国电影有刻板印象的人可以看看这部片子。我把故事简述给妈妈,讲到结尾时情绪有一丝失控。。。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前定下死期,拒绝跟子女同住,反对留在医院等死,也不去养老院,坚持尊严死的老人了不起。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片中的女儿甚至协助妈妈开到了足够剂量的安眠药。老人说浑身疼,每块骨头都疼,女儿帮她洗澡,背着她上坡看沿途的风景,这些都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和外婆。除了女儿,老人的外孙、小时工保姆、邻居以及医院的男护士,皆是现实中少有的nice person。老人的女儿与男护士在夜晚的赛道尽情奔跑的画面有惊艳到我! |
|
东方西方对待死亡的方式、文化截然不同,可不管是哪一种无非都是子女最后的告别,与逝去之人无关。 |
|
从觉得自杀的人懦弱到接受,用了我好多年。生命来时不由我们选择,去时可能也是。这个92岁的人能选择有尊严的死去是她的福气。因长期不在家,对爷爷去世时遭受的对待耿耿于怀,觉得他可以更有尊严的离开,也许他早已没有选择的意识,也许谁都不敢轻易决定他人的生命如何结束,而选择了更大众的做法。 |
|
人生的最后一课是坦然面对生死,好好地告别。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她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她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
|
另一种《爱》,真人真事改编,讲92岁老太向家人不懈争取自主选择死亡的权利,非常感人,为电影节作结真好。女儿最交心,童年闪回催泪,孙子懂事儿子粗暴女婿漠然,情感刻画细致入微。处置好每个大小物件,面别心底最爱的人,最终被全家人谅解,从容不迫有尊严地离开。开头给了海尔数分钟免费植入啊噗 |
|
SIFF 后2/3的时间里 整个电影院充满低低的抽泣声 散场后的垃圾箱里全都是团团皱皱的纸巾。 |
|
最后一课是道别。这样的电影真是让人撕心裂肺地难过和流泪。 |
|
一部让我在电影院哭成狗的电影。电影厅内灯光重起的时候,好多人都在擦眼泪。本来就是一个争议十足的话题,所以电影的戏剧冲突非常清晰。有的地方总觉得有点像France2那种公益广告。不过总体真的很好。竟然没有什么人看,真是可惜。海尔插入广告,哈哈。还有看豆瓣小图总以为背上是个男的。。。 |
|
同样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母亲,同样与子女关系充满代沟隔阂,同样最后选择服毒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同样的给后人留下了最后一课,和《喜丧》一样是一部冷门佳片,但我觉得这一部更能称得上“喜丧”。 |
|
对于奶奶的选择我很理解。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有的人想要有尊严的死亡,我觉得不应该剥夺这样的权利。如果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要插上很多仪器,活得毫无质量可言,我希望到时候我能选择自己的死。 |
|
我们哭着来到
最好笑着离开 |
|
不能选择生
在生命已经没有质量的时候
希望能自由选择死亡
不要强迫那些该走的人留下 |
|
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我认为人是有权利选择自己在何时何地死亡的,像影片中的奶奶,她都已经九十多了,不愿再拖着日渐退化的身体痛苦的活着,甚至在浴室跌倒了,一个晚上都站不起来。我知道把“自己准备去死”这种事告诉家人,确实很令人难以接受,但她有权利,她儿子觉得她是不负责任,要为大家着想,我只能说凭什么呢,人总有一死,与其这样硬是生活着不知何时就会忽然离世,抛下其他人,不如在感受到的时候随心而动,像功夫熊猫里的龟仙人一样,把一切打理好,就可以安心走了。死亡这件事是人类乃至动物天生的恐惧,不愿提起,不愿思索,而能够坦然面对这种生理性死亡,大概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课吧,在最后的时光里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吗。BTW女儿特别好。 |
|
要如何体面的死去呢?我们这一生,其实都在经历失去,却难以学会如何正视亲人的死亡。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看似留住经历病痛的亲人是为他们好,可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好过罢了,见惯了那么多被疾病折磨得生不如死的人,却还是不能感同身受。电影感人至深,眼眶湿润,看似这些事情离我们还远,可死亡却总是不期而至,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令人心痛。 |
|
拍得真好。很温暖的电影。每个人的生死应该由自己决定。不是吗?如果我老了,感受不到幸福,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在等着天亮天黑,甚至成了家人的累赘,我可能也想选择安乐死。 |
|
看过 |
|
母亲在困在时间之前毅然的选择尊严的死去,当我母亲离开我的一瞬间,我在想人还在就好了,心里是个挂念,但是转念一想,母亲那样痛苦的躺着,我这真的是爱她吗? |
|
青岛海尔花钱做了软广告,却被矫情的法国老炮儿揶揄一番,算啥 |
|
母亲用自己的一生告诉她如何做一个独立自强的人 |
|
如何面对死亡 |
|
1.母亲有勇气去死,却没勇气让阻碍自己的儿子滚蛋;2.这种题材咱这不能拍,咱这必须和片里儿子一样“你得好好活下去,活得热血、活出精彩”;3.好喜欢里面的黑妹护工,乐观幽默善解人意,我老了也想要这种护工;4.好好地活、快快地亖,我老了必须把命握自己手里,谁阻碍我就带他一起亖哈哈;5.拍得有瑕疵也得打5星。 |
|
关于安乐死。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的死亡。“妈妈,我接受你的选择”,“我没有妈妈了”。母亲终将离我们而去,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课题。 |
|
又一部老年人自己选择生死的影片。想有尊严地离去,以及考虑亲人的感受,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影片主打亲情牌,让人感动,拍得也有趣,但似乎留给人思考的地方不多。 |
|
如何有尊严的离开 |
|
死亡被导演一笔带过了,当然了,死亡本身也是一瞬间的事。 |
|
有几个场景特别震撼: 1 幼时的女儿正跟母亲在草地玩耍 转眼母亲消失了 女儿到处寻找 看到一片墓地 2 母亲拿出红裙子 然后长大的女儿跟年轻时候的母亲共舞 那个场景特别美特别感动 3 女儿答应母亲的要求 晚上就梦到宪兵把母亲带到树林里枪决 而自己是其中一个行刑者 之后被吓醒 我们都无法接受至亲的离去 因为那是我们与死亡的唯一屏障 直到我们看到他们那么辛苦地与生活搏斗 依然败下阵来 我们接受他们应该有尊严地离去 |
|
有这样的电影 |
|
老年人题材,关爱老人,尊重生命的选择权 |
|
21“我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再见,妈妈!再见!”他说很喜欢,尊重爱的人的选择 |
|
面对死亡就是最后一课。
如何面对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最后一课。 |
|
非如此不可,wawa wawa。。。 |
|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家庭片。妈妈就是那个即使全身赤裸,只要女儿喜欢,她也会把身上最后一条项链毫不犹豫的双手奉给你的人。太细腻太温柔了。没有刻意煽情也让人泪流满面了。 |
|
央视播过!当时很纠结看不看,还是没看!现在还是想看看这题材电影!2020.12.7想看(看到穿尿布这个情节,想到《公视人生剧展:面容》。真实事件改编!在我看来全片都是平静的!这真的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的功课!3/5 |
|
这是最好的结束,家人伴侣只是一程一程相聚又别离,很多时刻只有自己,相比有家庭的牵绊,更早学会面对死亡会容易一些。 |
|
赖活真不如好死。 活得像个蔬菜插管抢救还真不如一了百了。 |
|
She's your mother. She's a little girl. Gave her some time. To let her say goodbye to her lovely life. |
|
有爱的教育,就有死亡的课程。能自主选择有尊严的死去,也是一件幸事。 |
|
第一次看这个题材的电影,非常非常好,一直以来对于死亡的选择是否有选择权尤其在我们国家是得不到正面讨论的,and临终关怀始终是临床上一个大问题,其实在两会上提出过安乐死的,而且几乎所有支持者都是医务工作者,可能是他们真的亲眼目睹过太多无法治愈也无法自主选择死去的残酷的现实吧。 |
|
我可能活不到92,但到我年迈体弱,感知时候到了的时候,我希望我也能够把一切整理好了,然后准备好了,让自己结束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结。回头看我的一生,嗯,活得自在不赖。 |
|
海尔电视机竟然还被翻译了出来,有儿子女儿赡养,走不动了,躺床上看电视也不错,非要寻死。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
|
不建议泪点低的人看 |
|
这也是一堂给我的课。 |
|
親情系我眼中永遠都系一切無法逾越的,啱睇無耐,眼淚就跟住流下,忍都忍唔住。而套戲俾到我最大嘅衝擊系「老比死更可怕, 愛是陪伴和理解」。其實一個人的可憐,好過在眾人的可憐眼光中離去,畢竟,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對於euthanasia我系持贊成嘅觀點,如果生命的長短不在掌握之內,選擇怎樣離去總可以隨個人意願吧?可解救正遭受著身體機能退化帶嚟嘅痛苦和無藥可救的病人,自主決定生死,以一個自己認為合適嘅時間做好告別,體面離去。好過以慘澹的面容和周身醫學喉管纏身、還沒有心理準備的突然離世。死亡,系每一個人嘅最後一課,但參透裹中卻不易。 |
|
从传递项链开始破防,老人肌肤的每一寸褶皱都让人动容。 |
|
我更喜欢《沉默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