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蒂喜剧的幽默总是不求捧腹止于莞尔,且总在细微处闪现,稍不留意便极容易错过。本片前半段像是一直在为后面做铺垫,到后半段方始发力,“美国风格”的送信段落足以使人开怀。其实,片中邮差送信方式的变化何尝不是塔蒂喜剧手法上的变化,前面采用的是纯正的塔蒂法式幽默,后面采用的好莱坞式的搞笑。 |
|
其实挺好,不过还不是Tati的杰作... |
|
塔蒂能把电影拍出动画片的感觉真是妙人 |
|
餐馆主提前挪花防旗杆落,斗鸡眼锤子总歪左,小孩互相抱着往邮筒投信,美国的直升机先进送信,自行车打电话,切肉把鞋子包裹切了 |
|
7/10。含蓄谴责了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入侵,弗朗索瓦通过电话中吼出指令把两位美国大兵赶出乡间马路,骑自行车快速赶超赛车的段落都是一种美国式效率的戏谑。单调例行公事与狂欢鼓舞之间的对照涵盖了塔蒂所有作品,山羊吃电报、屠夫砍邮包、手拿神甫敲钟的绳被吊到半空、蜜蜂骚扰割草工等喜剧夸张浓烈。 @2016-05-01 01:44:22 |
|
早期的塔蒂还没有那种装置艺术的冰冷精美和动作僵硬仿佛机器的人物,只有对市井生活充满热情的观察和纯粹的欢乐。 |
|
《节日》诞生于一个新时代发轫的时间点,默片时代的杂耍和肢体喜剧早已不流行,二战更是以残忍地手段展现了现代技术有多大的摧毁力。塔蒂的长片处女作里便表现出感伤情怀。他的喜剧相较卓别林或基顿而言更依赖于工具,全片的笑点集中在邮递员和他周边日常但已显老派的工具之间的互动上。未来还未来临,他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所以与其说电影揶揄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发展,不如说它早已明白这一切不可避免,所以最后一次对这种单纯美好的小幸福进行缅怀。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多么伤感,穿着邮递员制服的小朋友还在一颠一颠地向前跑,镜头却在卡车上离他越来越远。 |
|
Most of talent are offenced...but Tati...he is tremendous lovely one. |
|
对眼工人,串房,变形单车,看了段“美国邮差”电影又在马戏团的调教后开始“美国式”的速度送信,甩邮包,急刹车,跟在货车后当个人工作室,骑车超过专业人士,高喊"速度速度",最后坠河;还是和老奶奶一起坐悠闲的马车回城有意思,暖暖的阳光,谐趣的配乐,很多的桥段都被后来的片子模仿致敬。 |
|
二战结束后没几年,人们实在太需要这种放松。而且提出了有趣的问题:要不要学习美国那样强调速度和效率呢? |
|
Let machines be machines. |
|
看塔蒂让人心情好上一整天!<3 |
|
乡村邮递员出场后,无比生动起来,各种和自己闹别扭的场面设计,塔蒂真是奇才!后期他的作品没几句台词,全靠画面,才是更极致的升级~评:4.5星 |
|
塔蒂的长片处女作,穿着小衣服、骑着自行车的瘦高男人很有趣,前后的对比 |
|
依然觉得节奏和连接很不爽,片子比较粗糙。看的彩色版,效果也不行。只是笑点有不少,展现出很好的想象力。 |
|
于洛前传1:乡间邮差 |
|
雅克塔蒂的乡村邮差受刺激之后的效率美国化以及比他后来的那些经典电影说了更多的法国话……那台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上怀疑骑着一个隐形人! |
|
邮递员塔蒂是堂吉柯德式的严肃和滑稽,悲哀和喜剧的综合体。区别于卓别林的田园牧歌人道主义关怀。单车表演一段,完全媲美于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中那一段无人摩托车驾驶。和《play time》的结尾一样,塔蒂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同时对电影放映的情节植入,也是相互呼应。 |
|
搞笑技术属于习得技艺,是不可能忘的,从《节日》到《玩乐时间》,塔蒂不是忘记、而是拒绝了那种世俗的搞笑技术,塔蒂不想做伟大的丑角,而想做伟大的现代喜剧“发现家”。 |
|
@法国文化中心,DVD |
|
雅克塔蒂像极了本科的一个同学。。。身高和动作都很像 |
|
#重看#《邮差学校》丰富延长版本,一辆自行车作为全片最重要的道具,制造出无数笑点,可见塔蒂天才的想象;声音繁复重叠,远近高低,宛如一出声部齐全的交响乐,空间感十足;牵羊老太如每一幕的报幕者,对全片的“散文诗”结构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对美式文化倾销全球的幽默嘲讽。 |
|
塔蒂第一部长片,可惜看的黑白版,看不出法国乡间明丽的色彩和国庆日的红白蓝国旗。巡展会来去几日,外来思潮不断冲击着本土秩序。卖蠢的滑稽戏不算高明,倒是反现代性寓于乐不简单,高喊速度速度,可“如果是好消息,等等又有什么关系” 。 |
|
人生不需要蛋逼和目标 |
|
如果不拍成彩色片该多好 |
|
【资料馆塔蒂展3/6】自行车桥段过于基顿!字幕过于灾难,敲的极不准翻译还很简略。此外开头写“此次放映为彩色版”,但其实还是黑白版,所以台本会不会是彩色版的? |
|
神奇自行车! |
|
对美国喜剧风格的一次尝试,细节处理不错,但并不好笑。 |
|
有点零散,摸索时期的雅克塔蒂 |
|
原来以为那开头15分钟干嘛的 原来是验证了塔蒂不来就没法看下去 |
|
没有其他作品的精致,但绝对绝对的令人捧腹,塔蒂的世界是个充满游戏、欢乐、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世界~ |
|
原本是以黑白片發行,但這次放映的是當初拍攝時因技術問題無法沖印的彩色版。類似默片風格,透過肢體動作、道具,運用空間和時間的設計製造出趣味效果,反正就是賈克大地的風格。他飾演的郵差角色,身體舞蹈般的律動感極具感染力,看完後似乎走路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
|
乡村邮差 |
|
处女作,他的作品几乎不用对白,只有各种自然的声响,加上凭演员的出色肢体动作和表演出彩。影片一如导演后来的作品,拿与周边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物作为主角,用意在于抨击物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协调,对文明的进步和制度化的生活是否能给人类带来便利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
|
了不起的邮差。 |
|
美国邮递员太屌了,我喜欢肌肉男邮递员叔叔,真是赏心悦目啊。 |
|
那么快去干嘛呢,总是被转移注意力多好 |
|
嘉年华的部分不那么有趣,反而美国邮差的电影给小镇邮差带来的快乐与哀愁才是故事的正题,这个时候的雅克塔蒂还很关注人物情绪。最精彩的内容确实都在《邮差学校》里了。 |
|
法国文化中心,黑白dcp。声音,叙述者,叙事的偏离(突然就玩儿了起来)和对称的结构(不知不觉又回来了),自行车赛,放电影的情节。ps.骑自行车真的很快乐的。 |
|
雅克·塔蒂的处女长片作品。1947年雅克·塔蒂用两台摄影机拍摄了这部影片,一台用彩色胶卷,另一台用的是黑白。后来校验室试验证明无法对彩色胶片进行加工。1949年这部影片作为黑白片发行,原来的彩色版本根据导演的意向重新制作。看的彩色版本,画质较差影响了观感,有机会再看一遍黑白版。 |
|
前半段蛮无聊的,后半段简直就是一部神奇的自行车! |
|
最有趣的段落几乎都来自那部16分钟短片《邮差学校》,扩充出的节日游艺会仅仅起到营造环境氛围的作用,和塔蒂饰演的邮差之间关系不大,配角的性格也都没有去塑造,近乎都是NPC路人。很多动物的大量出镜,似乎更确认了库斯图里卡与此的关联。
有三个版本:1949年原始版本87分钟纯黑白片,1960年局部上色(红白蓝)80分钟半黑白片,1995全彩色79分钟版本。 |
|
塔蒂才华初显,但尚未形成“于洛先生”时期的风格,还比较依赖台词,调度也相对稚嫩。全片可以如《玩乐时间》般分成两个大事件:从游乐(经由影像)过渡到内卷。后半段的骑车戏固然精彩,但还是带有太显在的基顿色彩。一个笨拙的、慢性子的人开始追求疯狂的效率,日后作品中对现代性的批判开始初露端倪。塔蒂电影的另一大特点是,他对主角(自己)“毫不在意”,而更在乎的是城镇上形形色色的人群,那些更加丰饶的形象带来了富足的情感。 |
|
"america-style" |
|
20090515 2150 IFC Palace |
|
贯穿始终的老太太不疾不徐地将窗户纸戳破。彩色实验——虽然没有看见,从他人的陈述中了解到其神奇艺术构想与实践。 |
|
86min B&W |
|
黑白彩色摄影机同时拍摄,结果彩色胶片洗出来报废不少(且掉色严重)。一小时多一点的讽美讽科技,完全塔蒂风格。 |
|
雅克·塔蒂系列影展@法国文化中心 |
|
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从旋转木马上一路渗透到了整个小镇,塔蒂带来守恒但又超越物理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