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星半,以当下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准而言,这样的作品就已经是极为难得的杰作了。我们的影评人对那些一无是处破绽百出的烂片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对有点瑕疵的杰作总是百般挑剔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
|
绝对杰作!! |
|
陆川以貌似客观和独立的思考救赎了日本人 |
|
真想敲碎前面上热评的脑壳 从日本人视角来讲这一则故事怎么就是在给日本人正名了?怎么就是把中国人拍窝囊了?内心也太脆弱了 一共就那么几个主要人物 刘烨作为中国军人的慷慨就义 高圆圆饰演的姜老师作为一个弱女子却始终冲在保护难民的第一线 就连范伟这个德国人的秘书最后都选择保护中国军官一命换一命 可以说本片在表现民族气节上下的足够的笔墨 并且力度正好 并且本片通过一个有良知日本人去记录日本人的暴行 更加能够增强真实度与说服力 说陆川是日本导演的 我看是从小神剧看多了 |
|
人物性格、心理逻辑、故事连贯性、甚至南京城本身,在这部电影中,我都没有看到。陆川不应该试图去驾驭自己能力之外的题材。 |
|
为啥那么美的高圆圆居然没事儿?!里面居然还有日本慰安妇,比较少见,角川这样的日本兵也并不能让人对日本战犯测目同情!范伟秦岚演得小人物的悲惨让人震撼!历史不能忘! |
|
陆川把善恶是非的判断都推给观众,这种表面客观冷静的态度反而显示他的摇摆不定。拉贝秘书为了换取一张良民证和日军做了交易,透露难民营里还留有中国士兵的消息,最后把生的机会让给同事又表现得无比悲壮,真是莫名其妙。搭建出来的南京城没有任何南京的气息。 |
|
战争是全人类的悲剧,愿世界和平。 |
|
别叫南京南京了,叫角川角川吧。。。 |
|
看过十三钗想起标记这部了。片子有五大缺点:情节散、起伏欠、高潮俗、结尾乏力,且为渲染悲情很多地方都太刻意,也有四大优点:黑白造就伪纪录片感,包括祭师等的细节更强调了这点,刻意导致人物性格凸显,小豆子这个人物把全剧首尾成功收拢了,角川兄及数位女演员的演出很到位,没有刻意加重强暴描绘 |
|
生日【中关村美嘉】,荒腔走板。超越无极,不予评分。 |
|
“宁愿深刻同情,畅快痛恨,也不要模棱两可地冷静。”这部电影的问题不是如何看待历史,而是究竟有没有尊重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巨得不能再巨的寄托了深重民族情感的公器事件,个人的认知在此面前从来是渺小的,只有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导演才会跃跃于此,欲图博个功名。 |
|
这是一部用国难来做商业片噱头的无耻电影。陆川作为编剧和导演是失败的,对战争的反思由于其历史及价值观念的混乱而完全不可理喻。 |
|
“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陆川 电影结构上有点零散,依旧“救赎与希望”的主题,煽情伎俩也是套路。熟悉的史实,陆川做到了让人窒息。 |
|
这个题材以日本人视角为主不是惹起争议就是遭人唾骂,那点儿艺术追求全压在黑白摄影上了,可惜陆川你离大师还很远,剧本单薄靠煽情,明星演员一秒出戏,结尾收得可真一厢情愿又充满希望呵,国人看了会窝火,但其实更适合给日本人看 |
|
再气死30万您才满意? |
|
系上团总支召各班团委看的,才看到一半旁边一个07级的学姐就哭抽了 |
|
我觉得挺好的,从人性的冲突来看待这个事件。70多年过去了。不该只记得仇恨。该记得的是每个死亡背后的悲伤。这电影很凄美。 |
|
【B】整部片没一个像样的主线剧情,只能以日本军官来串联起故事。一定程度上沦为了"奇观赏"式影片,为了营造"奇观",将性和暴力放大,频繁的炫技,失了本心引人反感,战争格局也变小了。可又确实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段落,尤其音效很赞。对这片感觉,还挺矛盾的。另外高圆圆演技真差劲。 |
|
两次泪水,都是在打哈欠过后 |
|
我不知道角川为何要自杀,两个中国人为什么笑得那么灿烂………… |
|
通片的黑白色调让人在压抑的气氛中听导演讲他的故事,演员表演还是合格的,只是故事的厚重感总觉得欠缺了些。 |
|
比想象中差太多了,完全没有拍出一座城的感觉,视野太小了,而且剧情生硬、散乱,真的很失望 |
|
从此是陆川黑。(扫盲:拉贝的中国秘书没当过汉奸也没死,拉贝并没有丢下中国难民独自逃走,他本人的屋子藏了600名中国人免受日军杀害) |
|
陆川高高地站在了一个时代和道德的制高点,却同时也向更广的受众更明显地暴露出才能的严重亏欠。 |
|
恶心人的感人招牌,演技奇烂的高大全版人民英雄高圆圆,所有角色从头哭到尾,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买账陪他们哭,日本兵凭什么要在结尾自杀满足你们一厢情愿的人本善?拍日本人马屁也不用这么明显吧,令人发指的假惺惺,呸! |
|
陆川把善恶是非的判断都推给观众,这种表面客观冷静的态度反而显示他的摇摆不定。拉贝秘书为了换取一张良民证和日军做了交易,透露难民营里还留有中国士兵的消息,最后把生的机会让给同事又表现得无比悲壮,真是莫名其妙。搭建出来的南京城没有任何南京的气息。 |
|
难如看。 |
|
如果最后角川朝两个农民脑袋开枪,这片绝对就震撼了。不要指望敌人会饶了你,是多少年来中国人始终没学会的道理。 |
|
战斗场面是很写实,那些裸体尸体、断头悬挂、满目疮痍的画面确实挺震撼的。但人道主义又如此僵硬,拖拉极致,把主要的笔墨用在了无谓的地方。刘烨带领义士前去壮烈牺牲的时候我怎么感觉特假呢。大人们争先奔烈士就算了,小孩也有这觉悟?100多中国人都有这觉悟?7.3 |
|
铭记历史。影片剪辑不好,显得有些散乱,当然这有可能是导演要的效果。 |
|
思维混乱 |
|
没想到,拍得如此差。 |
|
沒有我預想的壓抑,而且暴力裸露都遠超總局尺度 |
|
陆川的心理问题,应尽早医治,以防病情延误。 |
|
垃圾,居然着重展现一个日本兵的纠结与良知。他们是侵略者,有良知就不可能漂洋过海来杀人。 |
|
活着比死去更艰难啊。有不少动人的片段却没有组成一部这个题材下足够动人的电影。实在太参差不齐。喜欢摄影+1 |
|
第一次在1500报看电影,第一次见识加映一场票依然供不应求,第一次见证全场广院学生肃穆地坐了两个多小时…… |
|
一部对南京这段屠杀历史客观评价的电影 |
|
呵……陆川太郎。 |
|
我不是僵尸粉,我打四星是因为我觉得真的很好看。这部电影里 我没有看到被曲解的所谓洗白日军,我只看到我应该如何妥善的保管对那个民族的仇恨。我看到的是铮铮铁骨的刘烨、身处红尘但却仁义的江一燕、慷慨赴死的范伟。枪没有打到你的身上,你没资格喊疼。你们是什么样的人 你们就会看到什么样的电影。 |
|
凡是认同这片子的,都是精日或者脑袋被驴踢成了十级震荡。陆川的价值观有严重问题,要追责广电那帮审核的官僚。战争片反思人性也该适可而止,别把圣母心意淫放之四海而皆准。日本鬼子可能在许多地方表现出人性觉醒和温情脉脉的一面,但绝不可能在南京!更不可能在1940年以前。那时候的日本人怼天怼地,还没挨过揍。 |
|
还记得是小学快结束的时候看的...题材处理上,比主流叙事稍显另类,有风格化的一面,不错。 |
|
中国人不能忘了请铭记于心 |
|
这电影记得当时上映票房很不好,所以带着主流媒体猛批中国人不爱国、不铭记历史。当时学校组织去看,在影院看得生无可恋,电影真的拍得很空洞,传递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在美化侵略行径,确定所谓的另一个视角不是在给日本官兵侵略者洗白吗?这种精日觉悟令人作呕,何况电影是真的烂。我现在想起电影当初捆绑爱国、指责普通观众的往事就想翻白眼,自己拍得烂打着爱国的名义就想逼观众买单,想得美!另外实在不知道爱的是哪个国。 |
|
我们带着义愤填膺的愤怒和用不完的对胜利的希望看过太多战争片.真正让人身临战争的感觉不是正应该是绝望和矛盾吗!(这片儿最聪明的地方就是用的黑白,加分不少。) |
|
沉重!! |
|
拍《寻枪》时,陆川是在努力的装牛。希望能达到真牛。
拍《可可西里》时,陆川是在努力的装牛逼。他已经很接近牛逼了。
现在,《南京!南京!》已经上映。
他说我就是牛逼啊!!!太牛逼了!!
我们明白了。他不是牛,也不是牛逼,更不是装牛逼。
他不用装,也很坦诚,没有装——
他就是个逼!! |
|
差强人意
|
|
人的肉体是如此脆弱和渺小,请不要相信你所相信的。陆川你是要告诉我们这个吗?可惜你离斯皮尔伯格还差些火候,尽力了,就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