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集,主持对着电子产品/保健品/车/家具/饮品毫无波动甚至咄咄逼人,第三集,看着星战的周边,主持:我能摸摸达斯维达吗嘤嘤嘤 |
|
现代社会的猎杀,就是大公司通过心理学手段,从情感的层面来控制人的行为,把生活剥削地只剩下消费,来从中牟利。 |
|
我觉得,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只是在思考如何从人们口袋里掏钱,而不是切实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一种悲哀 |
|
资本主义的三大毒药:性开放、成功学、消费主义。 |
|
读硕士的第一年,师姐告诉我,实验是做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看了这个我觉得,东西是买不完的,钱是自己的😂 |
|
集一计划报废,集二恐惧心理利用,集三儿童心理,马上要。移动支付也是这个思路。关于自我克制的。非常有用,值得再看。身处现在的消费狂潮里。 |
|
穷人的满足感来自消费,富人的满足感来自让穷人消费。 |
|
1.刻意将商品设计成易耗品提高换代的速度;利用虚荣感引导消费者盲目追新。2.制造恐惧和焦虑,贩卖虚假的希望。3.将购买行为非理性化、游戏化,不断刺激消费者分泌多巴胺。 |
|
对消费社会来说 这是禁片 |
|
消费主义盛行。要注意到商家操纵你购买的技巧,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让我们购买,我们购买是为了满足什么。也许意识到自己是为了满足什么,去寻找真正让自己满足的方式才是一步步远离物质主义的方法吧。 |
|
可能对那些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消费文化这个名词的人来说,片子里的内容可能很震惊吧……但是提升消费频次、贩卖焦虑和恐惧、影视片的后产品这些做法值得做纪录片吗?唯一讽刺的是,节目方站在道德方面审判那些商家,本身就是一个夺收视率的行为,又想当X子,又修了牌坊了。 |
|
主持人非常牛逼,逻辑滴水不漏,采访别人像是目的性看笑话,虽然不够百分百地客观,但聪明得让人着迷。 |
|
很好笑的是不断有弹幕说“这是一个有导向性的纪录片”。xswl纪录片不是用来搞导向性的难不成是讲故事的。 |
|
干货有限,能采访到一些牛人是亮点,但没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研究报告。 |
|
又名《富豪致富经》、《中产营销超级宝典》、《穷人是怎样炼成的》
无节制消费十宗罪:
1、计划报废,商品内置淘汰属性;
2、有序制造不满情绪;
3、技术进步丰富商品,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4、一次性消费文化,让产品失去社会价值,潮流意味着周期短暂;
5、技术无法革新,就改变产品外观,如颜色;
6、制造恐惧、焦虑和需求,危险/安全,健康/长寿,衰老/青春…给出解决方案;
7、消费者通常只能记住一个产品信息,但足够;
8、商家与权威机构/专家合作,降低或提高某项标准,让商品与标准符合;
9、粘性行为,攀比和竞争心理,游戏化营销;
10、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迟消费痛苦感,而满足和释放购物欲。
ps:对抗商家的即时满足,好方式是延迟满足、叩问自身、理性思考。
主持人与商家言语PK的场面太乐太炫 |
|
总结!一,计划报废:被迫不断买新的;二,恐惧心理:不买就会“死”,买了我就是最“屌的”;三,巨婴思维:信用卡在手,我想买就得马上买。 |
|
是部愿意一看再看的纪录片,揭露了各行各业的消费背后的机制,甚至是你很难想到的行业,都和陷阱/欺骗划上了等号,他们都非常了解人的思维以及知道如何引起恐惧,促成快乐,或者延迟心理痛苦,从而最终达到卖消费者东西的目的。 |
|
经常反思,保持警惕。 |
|
每个人都在被操纵,但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
|
“世界运行的本质就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奴役,消费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做不到完全逆流而上,只希望尽可能保持清醒。 |
|
从生产的生产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那天起,人类社会开始了从生产型社会像消费社会的转型。只需随便刷刷网页,就能看到时尚博主争先恐后地告诉你:要买最贵的东西才是对自己好。一旦你相信了这些鬼话,就会掉进一个个名为“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营销陷阱里,开始你大杀四方的消费人生,并在日后为雪花般纷至沓来的账单饱尝苦头。把消费者的白日梦包装一番,再重新贩卖给他们,不仅可以收获用户好感度,还能增加粘性。广告作为一种刺激购买行为的重要力量,广告也是造梦的一种,那些我们购买回来的、自己或许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也被广告和形形色色的流行媒体贴上了一些十分华美的标签,比如生活方式,比如品味,虚构了一种“更好的生活”的想象。 |
|
剁手党必看。。。 |
|
所谓健康的运动饮料,看似比小轿车安全的suv,降低胆固醇的药,抗老针,背后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看这些幕后推手在摄像机前狡辩挺有意思的。 |
|
用老奇的话说就是“新的犬儒主义是我充分知道一种邪恶的事实,然后,更充分地接受它。” 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确实是一坨屎,但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继续,“消费已经变成过一种义务。” |
|
一直同意影评里说的“管理好自己的媒介膳食,也是管理自己的消费”。其实片里为大公司辩护的一位律师说的“需要限制儿童摄入过多糖的是监护人”并不完全是诡辩,消费主义是双方都参与才会进行得下去的秀。如果政府如同大家长一样从生到死限制每一项消费,那就并不只是偏右人群的噩梦了。调控和规则在目前的文明程度下,只能对欺诈划清界限。成为更精明更有责任的消费者应是成年人的一种积极选择,分摊到社会负担中去的度是有限的。 |
|
3集太少不过也切中要害了。我就知道我自己灌打印机墨盒没错的。奸商想尽办法把墨盒做的不可拆封,比如封贴上有二维码,一旦撕开就识别不出来该墨盒。(然而我会小心翼翼地再粘回去)身处这个消费时代反抗总是力不从心。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花钱能节省时间吧:) |
|
不要相信广告,不要像个孩子,不要使用信用卡。 |
|
消费才能促进进步,消费才是第一生产力。简短篇幅看似揭露本质,实际仍然留于浅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活得依然不差(相比其他物种而言)。任何一种技术上的革新都是额外需求,但是习惯了方便的人们还回得到满足基本需求的从前吗?当然不可能。说到底,人类才是地球之癌,所有的人文关怀都是伪善。 |
|
第一集讲大商家们对于“计划性报废”的共谋,讲他们如何让人们的关注点从产品的实用性转变为产品的潮流性,而潮流是有周期的,所以人们会不断更新换代地消费;第二集讲商家如何制造焦虑、恐惧、需求,再贩卖给你解决方案;第三集最有意思,讲到如何让成年人像儿童一样消费,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无处不在的franchise,漫威星战迪士尼变形金刚,与其说他们是电影,不如说他们是产品广告,终端不是电影,而是他们所授权的一切产品,所以老马丁说漫威说的是对的,漫威虽然也在大银幕上放,但它的本质不是电影,是线上主题公园;第二点则是消费方式变得更便捷,信用卡、网络支付、物流的迅捷,都是推手。但主持人用清教徒式的道德观批评消费社会,看的就很浅了,消费社会的问题绝不止于此,是天罗地网式的陷阱,但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 |
|
我们是被消费主义荼毒的一代,也是被消费主义圈养的一代。 |
|
先把“消费行为”定义成一种意识形态,把自然人改造成消费者,然后树立“我就喜欢干卿何事”“每个人都有义务控制和照顾好自己,不需要社会大保姆“的观念后,用计划报废和有序制造不满情绪刺激隐形的强制消费(第一集):利用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制造常性焦虑促进主动消费(俗称交智商税,第二集);利用对嗜好品的狂热以及便捷使用信用卡造成对金钱的不正确幻觉鼓动冲动消费(第三集)。这三重境界,感觉花出去的钱也是逐步升级的。真是一部销售看了会沉默,消费者看了要流泪的好片子啊…… |
|
现代社会里,媒体成为定义必需品的上帝之手!为什么想买书架?因为电影电视剧中,书都是放在书架上。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发现书可以直接堆在地上,或者放在窗边,甚至是床上。
好的推销模式是创造一种文化,进而带动其周边的销售。例如begin again里面的耳机分流器,你和爱人一起分享同一首歌,如同电影里那样有趣温暖。
坏的推销模式:①夸大虚构故事来制造焦虑、恐惧,例如维生素水,护肤品。②通过计划报废使商品丧失使用价值,比如电池寿命从2500h降到1000h。③通过富含潮流的外表,绚烂的颜色来破坏已购买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社会价值。比如,富含潮流设计的宜家家居,手机颜色。
PS:信用卡和快捷支付通过推迟现金付款的痛苦,立即拥有商品的满足感,大大促进了即使消费文化的盛行。 |
|
消费确实是穷人能体会到的为数不多的快乐,但更是富人的无限商机啊。受益匪浅,以后钱更要想着花了。 |
|
商家尽所能制造虚假观念,以促进大众消费并不需要的商品。 |
|
商家通过【计划报废】刻意设计产品定期失能,通过【植入恐惧心理】使我们不断付费缓解焦虑,深研【儿童心理】让成年人失去理智。在卖家眼中这是一部营销科普作,在买家眼中这是令后背发凉的警示。 微妙的是,很多大V也是靠贩卖焦虑起家,焦虑和恐惧为他们带来关注度和知识付费。如果非得选一种方式来刺激大众付费,我更看得上那些贩卖快乐和希望的人。 |
|
第一集还有说服力,后两集让人为广告欢呼了 |
|
减少商品的使用周期增加消费者更快速度;恐惧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动机;利用儿童在消费中的影响边并将成年人也拉到儿童的等级。信用卡到网络消费一键购买,购买速度越快速人类越对它没感觉越能刺激增加购关。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需要才买,尽管知道还是会中招的,无论消费者如何认为庄家永远是赢家。 |
|
大多人以为自己活得清醒又自由,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人不过是资本奴隶,没有独立思考没有选择的权力,劳碌一生不过是为别人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
|
拍的还行吧,但是难道大多数事情不都是明摆着的么?而且主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太直接了,并不是对话,就是去批判的,有些话听着也过激了,因为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需求就是之前就存在,但得不到足够满足的,而新的商品的出现把这部分填补上了,并非一定是那么恶劣,该批评的只是过度的消费和煽动物欲,但这个片子却是选择性的来谈,却得出一种仿佛危机四伏的结论。我们确实得警惕和反思,但造假才是原罪,人类对新鲜事物的欲望不是。 |
|
其实现在的消费者不傻,明白是陷阱,就是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 |
|
很不错的,囫囵看完之后,感觉片子有些太短了,还有好多可以延展的地方。 |
|
极简主义者会梦到仿生羊吗 |
|
很有意思,在这个消费的时代,我们不停的消费,不停的赚钱,再不停的消费 |
|
会去看这部片的人通常不太容易被这些手段骗,但是这些手段有很大的麻痹性,我现在就在怀疑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以及美国的资本运作真的很可怕。
——
资本是无良的,不过我看这部明白了某马和某某马的区别。 |
|
以为会说的更深 |
|
真心觉得人类迟早会把自己作灭亡 |
|
看纪录片比书爽的地方就是会有很棒的语言攻击和煽动!还会专挑大公司干!ep01看完要学电工和修电脑了我的mac还等着我换键盘呢。 |
|
第一集计划性报废,可以涉及到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限,比如我们熟知的为什么苹果手机越来越不耐用,质量越来越不好。第二集利用恐惧心理,人类害怕衰老,害怕生病,医疗产业发现商业机会而设计出很多并无作用的药品。第三集如何利用儿童心理将卡通或者漫画人物的性格投射,再进行商业包装。此外还讲述了消费主义的崛起和背后的资本力量,这个很令人深思,联想到我买一件物品是我需要,还是我认为我需要,亦或者是商家植入了我应该拥有的概念。 最后使用信用卡为什么会超额消费,最重要的是在传统的现金体系中,任何支付都会感到痛苦,而信用卡延缓了这种痛苦,或者将这种痛苦暂时隐形,这样“无痛”,便大把消费。 |
|
我忽然意识到我妈喜欢巨车可能是有原因的。我还是太不了解她了(。PS. 大环境真的太傻逼了,搞的我每天心真的很累。宜家那段简直硬怼啊哈哈哈哈二台可爱☺️ |
|
主持人预设立场过强,选的三个点过于片面,质问的深度也很浅。作为一个奋斗在反消费主义一线的穷逼,对这片略有点失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