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看都不过时的科幻片 |
|
第五元素原来是爱,make love,make peace。吕克·贝松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细节够精彩,人物够喜感,尤其太空歌剧实在是太赞了!另外,很萌那个空中小饭店。BTW,这是贝松写的第一个剧本,16岁时。 |
|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不太想承认这算科幻片,但是我愈加感觉,这片子是神作……
关于《第五元素》,印象呗儿深。起码是三四年前,在电影频道看的。瞅见加里奥德曼那鬊鸟二五仔的倒霉头型,还尼玛扣了半片塑料(可能是从塑料瓶上剪下来的),我就呗儿你妈想骂街。心里话儿:玩儿呢弟弟,介都嘛倒霉玩意儿?哪你妈有这样的科幻片?还吕克贝松呢,吕克呗儿紧也没用啊,幼稚鬼,哼唧。
如今再看,很打脸。《第五元素》是真朋克,充斥着种种非主流的亚文化。或该称为“科幻喜剧”?反正就是拿全宇宙开玩笑。同年的《黑衣人》好像也是走的这路子诶……
关键这还是人家16岁写的剧本……
所以人家的确是幼稚鬼啊……也正式因为这份幼稚,让电影中对于“爱”“战争”这类严肃话题的反思不显突兀,而是画龙点睛。
真朋克,自风流。 |
|
竟然是老吕16岁时写的,还是第一次写剧本,无语了 |
|
红发神人的美丽酮体,蓝色歌姬的天籁之音,让孩子的我久久难忘! |
|
那段歌剧太经典 |
|
拜读完戴锦华老师关于《第五元素》的结构主义与世俗神话批评,不由得感叹戴爷一针见血的敏锐洞察力。其指出好莱坞电影作为世俗神话的现代新兴变体,其文本结构通常属于两个功能序列的结合,其中第一序列为拯救世界的恢宏叙事,第二序列为个人自主意志的主体神话,即英雄的自我拯救。在现代逻辑与个体生命史中,好莱坞叙事中的英雄标识着某种男性生命的挫败与伤痛,其与布鲁斯一直以来的明星形象形成巧妙互文。而丽露这一形象作为救世主与传统女性的双重象征完美融入到影片的两个功能序列中,其既是唯一能解决宇宙危机的英雄,又是使科本获得自身认同和从挫败与放逐中获救的传统女性。就此而看,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是创造安抚美好的梦境。 |
|
笑死人了笑死人了,把科幻大片往B级片的思路拍,哈哈~ |
|
至今都是我最爱的科幻片。 |
|
外星人歌剧的音乐绝了. 别的实在还好 |
|
吕克贝松的幽默和悲观是需要注册的 |
|
会玩,骗我说这是影史著名的非典型烂片我也信。反过来看《超体》就不会觉得有意外了,实际上创作思维差不多,只不过越来越在意观众,才导致从烂得奇葩变成奇葩得烂。吕克·贝松的天赋还是显而易见的,把后期的表现形容为江郎才尽其实也并不准确,好奇一下今年的《星际特工》。 |
|
吕克·贝松代表作,风靡一时的科幻喜剧片。科幻很软很俗套,但大半时间都能让人捧腹大笑,视觉特效也可圈可点(尤其人体重组场景)。外卖船、外星女高音歌手和克里斯·塔克扮演的娘炮黑人主播特别有喜感。影片整体就像一锅乱炖,花式应有尽有但都点到即止。ps:结尾深蓝滤镜定格ml镜头亮眼。(8.3/10) |
|
100遍了还费什么话 |
|
重看,要说科幻片好不好看么,从来都和视效的先进与否没有必然关系,你看吕克·贝松在这里展现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由此带来的浑然天成的节奏感,真是劲爆,而那些制作上的粗糙感也带来了别样的趣味,就像那出外星歌剧般无法忘却;你再看他后来那部相当烧钱的《千星之城》,一言难尽。 |
|
这种片再没人拍得出来了 |
|
以为是科幻史诗结果是喜剧,真是太惊喜了!尽管特效还是不尽人意,但内容天马行空、美术屡出奇招,有对未来的设想,对宗教的思考和对媒体的揶揄。多样化的配乐也很出色,全程在等那段经典的太空歌剧响起。神是一个脆弱乃至有点神经质的女子,结尾对好莱坞式的爱拯救世界进行重构。米拉简直人间尤物啊。 |
|
吕克·贝松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并非是要为观众展现多么极具震撼的视觉效果,而是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法式电影的风格相结合,营造了一场不同于好莱坞的科幻童话,诚然这部作品有着剧情上的微瑕,但正如电影中那首经典的歌剧,这是一部令人回想起总能记忆犹新的吕式之作。 |
|
完全就是一场基于神话与宗教的直男式的自我意淫,科技元素基本上只体现在飞船飞车和外星生物上而已。所谓完美的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并不真正是莉露,而是来自一个异性恋白人男英雄的爱,拯救人类世界的关键并不在于第五元素而在于铁汉柔情,这到底是怎样自恋的男人才能写出来的故事…作为一个完美的第五元素莉露除了一场精彩的打戏,其余时间要么扮演天真单纯的少女要么等待他人的拯救,请问她到底完美在哪里?是她的身材还是美貌还是一头红发?最后的灵魂发问人类如此糟糕是否还需要被拯救,如此难以琢磨的难题居然被“爱情”解决了…很无语 |
|
想象力爆棚、娱乐感满分(立于影史不过时的关键),但是儿戏槽点多如牛毛,剧情发展相当俗套。对此片评价高低区别于是否强行稀里糊涂催眠自己所有的槽点也是好看的,恶趣味跟不跟得上以及能否接受烂尾🙃 |
|
吕克·贝松对传统科幻类型片的一次变奏,天马行空,细节迷人,各种元素杂糅。但抛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视听元素,重新分析文本,会发现核心故事依然是好莱坞式的世俗神话:落魄的英雄被迫卷入拯救世界的大计划,最终完成自我人格整合并抱得美人归;完美的第五元素即使英勇善战,是拯救人类的终究武器,说到底也不过是白人男性欲望投射的对象;大众偶像和总统的角色由黑人扮演,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导演对风起云涌的平权运动一种表层的附和。不过吕克·贝松自己也说过:“这是我最远离现实的影片,我想制作一部纯娱乐电影。” |
|
不知道是不是科幻看多了 基本没什么感觉 |
|
让人看着很舒服的一部电影,导演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风火水土四种元素很平凡,第五元素就是丽露和柯本的爱,导演太有才了;射手座的这个红发女子很招人喜欢;科幻了一下,让人很爽;里面满满的反讽、嘲弄,和对现实现实世界的批判,看着很有意思。 |
|
这片子能量太高,简直顶不住,唱歌那段看高潮了,全身颤抖。可爱、幽默、前卫,认真又平衡的片子,我可以忽略它的小俗套。参加活动看的,现场只有女生,真美好。爆米花、三明治、海盐可可饼、气泡水,都很美味,恰到好处💚 是啊,为什么人类创造这么多,却是为了毁灭?我们的奋斗,与追求美好与幸福,结局却往往遭遇毁灭。看完后走夜路,还有微凉的夏夜晚风平抚我被激起的情绪。合一。完美的这一永恒之时刻。有时,我很爱世界。常常,想炸地球。(爆米花还是自制咸口的……好吃 |
|
結局爛得我完全的清醒過來了 |
|
野心勃勃想看一部高分硬科幻,结果又被吕克.贝松骗了看一部爱情片。真•恋爱拯救世界。我就只有一个问题,女主要是没换成人类形态,还是钢铁机器人,会有人爱吗?地球会毁灭吗? |
|
法国人的电影,拯救世界的标准程序是:在离世界末日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找一个MM表白。 |
|
抛却所谓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此片基本上就是一部好莱坞流水线作品。类似的哲学主题和象征臆想无法挽救电影简单粗暴的故事推进。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吕克贝松和自己的固有风格渐行渐远,但回到电影本身,在其彻底向好莱坞靠拢前,本片依旧具有相当的娱乐性。 |
|
“为什么人类创造的东西总是用来毁灭?”第五元素原来就是“kiss&love”啊。虽然已经过去了25年,现在看无论是画面还是题材有些稚嫩与疲劳。但仍为身在艺术电影为王的法国,突破性拍商业科幻的吕克贝松所折服:震撼的太空歌剧、与当今娱乐吻合的主播、地球毁灭和丑陋的外星人。若有更多人性命运的哲学思索,maybe就是法国的斯皮尔伯格? |
|
虽然超爱Luc Besson,虽然超爱Bruce Willis,可对这部科幻片,始终不感冒。 |
|
还以为吕克贝松只会拍点艺术嘻嘻的电影。。。其中艳丽的色彩和外星人歌剧让人记忆深刻啊! |
|
记得,当初看了《第十放映室》关于《第五元素》的解说,让我很是期待能看到完整全片,后面终于第一次观影后,感觉还不错;然而,2011年在给女生朋友推荐本片时,反而觉得电影里的某些桥段有点造作,因而降低了些许好感~~~~~ |
|
在我心目中最震撼人心与科普未来世界的电影,哪怕是科幻片的大神卡梅隆与范霍文都没有这种极具艺术冲击力的真实感。事实也证明了,现在看里面出现的N多高科技与超前卫的城市系统细节,现实未来大有按照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在人文方面的讽刺与预见性,比如脑残追星,势利眼妈妈,牧师拯救世界,移动中餐小吃船等等,还有麦当劳,香奈儿等各大品牌植入,简直经典前卫到炸裂,进入2020年代,都没有出现一部科幻作品可以超越这部的地位。极乐空间可以勉强代表一下21世纪的未来世界宏观展望 |
|
那时候的贝松想象力丰富,幽默和科幻有一套。很多场景都值得称道,那个复古的歌剧片段,服装造型设计也是别具风格,有点尾田的意思。“你们杀人,破坏,为什么还要拯救你们?因为有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拯救,比如爱。” |
|
笑点集中,gary oldman的造型无力吐槽,年轻时候演了不少反派呀。外星diva的演唱太美了 |
|
好玩又好看,优秀的商业喜剧,期望不高于是相当满意。并不旨在传达科幻大片常有的哲思,单纯的软科幻搭配创意十足的幽默元素,塑造出可看性很强的未来感。剧情相当流畅有趣。Diva歌剧那段实在惊艳。其实故事更偏向奇幻,五个元素神马的好像中国古代小说,感觉很神奇但好看。 |
|
那段DIVA多么动人心魄啊! |
|
重温经典。出租车司机,神父,军火走私商,丑陋外星人等争相抢夺一个完美女性的故事。最后的终极武器我就不再吐槽了。各种小段子都是法国式的幽默,Ian Holm饰演的神父增色不少。整篇的基调给人一种不是拯救世界而是真的和美女去天堂度假偶尔出点小乱子的感觉。 |
|
这种加入高科技的天马行空的题材 如果拍的不好 或者是国内拍 就会变成富春山居图 刚开始还觉得电影铺垫和无厘头太多 会来不及收场 虽然结局俗套 但是想到这是导演16岁写的 就上升到四颗星吧 16岁那会儿我还在为政治愁成煞笔了呢 布鲁斯一出场 我和我爸都不约而同:又是他! |
|
无比欢乐的科幻武术片,特效效果也不错,剧情也好莱坞,演员也都是好莱坞大腕,但是就是充斥着的那种法式幽默让它看起来还是很像法国喜剧。PS:那个时候的乔沃维奇真是美好。 |
|
本片由奇葩角色所引动的情绪高潮,就像那位女歌手的魔幻高音,一波盖过一波。布鲁斯威利斯的空中的哥感觉很酷?那是你还没看到米拉的诞生。红头发和条纹装已然足够性感惹眼?直到狗爹亮相和一群猪头作起了军火生意。你以为吕克贝松的脑洞直径也就开到这里?抢戏界的第五元素克里斯塔克隆重登场! |
|
语录:时间并不重要,只有生命才重要。 |
|
吕老最娱乐的电影。年轻气盛的威利斯和平胸吕嫂,还有粗俗的某星人和唱出跨世纪旋律的蓝色歌姬迪娃。其实吕老最会拍的还是商业片,这点被众多小资影迷忽略了。 |
|
What a fantastical crew! Luc Besson teamed up with Jean-Paul Gauthier = really cool costumes |
|
米拉is perfect,二十二岁的米拉,你是无可取代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吕克贝松要拍星际特工这种小学生剧本,因为他二十年前就拍过一次了
个人英雄主义,爱,枪战,科幻,肥皂情节,好莱坞的第五元素 |
|
diva的歌声穿到我大脑中心某层,挠痒。其实我觉得leeloo很loli啊,他被w大叔呵护的感觉真的很好呢。虽然大熊当时在我旁边。可现在也没了的。最后觉得里面的音乐超赞了 |
|
《第五元素》推算来看,应该是吕克·贝松的第一部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这部电影真的像吕克贝松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思索而编造的一个童话故事。吕克贝松的希望和想要比我们那时候要具体和伟大,那是爱、是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 |
|
经典科幻。想当年看这个的时候我可是经历了很曲折的一个过程的。 |
|
3.5分。吕克贝松深谙娱乐观众之道,软科技+孤胆英雄+爱情+好莱坞式的幽默结合,顺手插入了部分看似崇高的反战主题,只可惜融合得有点拙劣,片头一段纯属多余,用旁白带过或许悬念更足。片子拍摄的中规中矩,结构上完整【如火柴一段】,音乐+打斗的一段蒙太奇也表现出色,希望好好赚钱去拍文艺片吧。 |
|
电影内容可能就一般,关键是给这个大蛋糕上面装饰点缀的都好棒啊!服装设计师是Jean-Paul Gaultier,前卫美学很符合科幻气质。黑人主持人雌雄同体,很搞笑,也很前卫。海豚音“啊儿~~~~”大概就是Diva Dance开始成为流行的,蓝色外星人歌姬真的惊艳。反派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这个电影里面还有Tricky的戏,吹泡泡三巨头之一。还有个八卦,女主角是导演吕克贝松前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