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冷现实韩国篇,直接联想2012年《活着》俄罗斯版,差不多的调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釜山电影节看的,独立电影,导演朴正范,之前拍摄过《巫山日记》。彻骨的寒冷,活着,不容易,为了钱,为了生存。他,有一个兄弟,半傻不傻;他,有一个姐姐,很傻很傻。 |
|
韩国底层写照 |
|
这部电影很多画面直接把我小伙伴看笑了,故事情节发展也很没有记忆点。真的就很一般很一般 |
|
话太多 表演不到位 |
|
依然很喜歡 底層人物的冷門獨立片 一個梁益俊一個樸庭凡 一個粗獷直接 一個沉默堅韌 費盡力氣也只是想活著 一盞亮著的燈 就能是希望 看著在現實里徒然掙扎 沒法拉一把甚至連歎息的時間都沒有 是的啊 這就是活著啊 |
|
65/100 |
|
看看開頭砍樹就可以了 |
|
8.5/10生者强大,任何看似无果的事情只要建立了希望,就似乎可以实现。底层小人物在生活之中的徒劳挣扎,比《密阳》更阴冷,以至于冰冷的月光似乎都可以给予温暖。再一次佩服朴庭凡导演的视角,现如今低姿态已经成了文物。这个导演是宝贝,理应受到保护,请不要把他磨灭。 |
|
3.5 底层的生存法则或许就是互相剥削 |
|
开篇半小时不知所云!关机。 |
|
聚焦底层视角,充满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个导演可以持续关注。
ps.无语…本来就没过百的短评里好多都是进错门的,为啥没错进张艺谋版里去给个比釜山行2要好的评论。 |
|
恶人都活着,谁人不恶人。 |
|
很久没看到这么压抑,但又在结尾处莫名有一丁点儿松懈下来的片子。
因为刻意采用了纪实的拍摄手法,和很不商业的叙事、剪辑节奏,人物命运的真实感变得更强烈。在两个半小时还多的时间里,一直心疼河娜得不行,但她又有着一线幸运,因为舅舅政勋似乎努力令她摆脱着这样一个穷困卑微的原生家庭的宿命。现实和希望这两样,他都传达着。
塌了一半的破屋里传来口风琴断断续续的乐声,院子里篝火噼里啪啦,高挂的路灯一盏一盏从屋前慢慢亮起来。象征的都是温暖和信心的东西。背回的门框很沉,一路上脚步很慢。
政勋的世界太贫瘠,没有钱也装不下大道理。可是睡在帐篷里狗一样的人生,他又比很多人都活得更像一个人。 |
|
韩国电影界最有力的声音 |
|
朴导演应该是那种什么都舍不得剪掉,什么都想找地方塞进去的导演。 |
|
非典型-12/14/14 at BAM Rose Cinemas |
|
这世上当然有人是这副模样,但那与我的痛苦何干?
高度写实值得褒奖,但我看到的仍然更多是苦难的堆砌而非对社会结构与阴暗面的揭示。
事到如今,对这样的写实也见怪不怪了。 |
|
作者的使命感,是天赋的一部分。 |
|
极度写实,这是一部无产阶级电影,当财阀剥削地主,地主剥削农民,最底层失去了所有生产资料的时候,费尽力气也只是活着。朴庭凡赋予了底层阶层的悲悯,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
|
不值得浪费时间看 |
|
现实深刻。。 |
|
演技棒棒哒,题材棒棒哒,但是剧情实在是太主角光环了。 |
|
底层互相蚕食刻画深刻真实,门的意像就很十字架,象征底层为了生存所背负的罪 |
|
比釜山行2好. |
|
3.5。朴庭凡是真厉害,他总能毫不用力的把受尽困难的底层贫民精准演绎,他与其他同类大导都不一样,拍摄的题材换别人一定会戾气很重,他不属于李沧东的那种沉重,也没有张律的那些抽象,更没有主流大片的一堆煽情,甚至连台词都非常朴实,也正是这样,他可以观察到人与人情感温度的层次,人性的复杂面都是由细小的欲望构筑,当互相交汇之时,也并不是一定的是非对立或同流合污,它都与具体时空下的具体问题紧密联系,心态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美国归来的千金小姐,她可以悲悯也可以冷酷,天天催债的男主,他可以强拆他人房门,也可以诚意奉还,还有放生小鸟的小女孩,她可以在教堂朗诵圣歌时偷拿钱财,他们的行为有好坏之说,但人性层面又不好定性,正所谓“都是被逼的”,这句俗话当下已不能被成为救赎的理由,但现实却是这样。 |
|
活着的时候需要把门拆下来再用螺丝刀装上,把鸟关起来或者孵蛋然后再放出去和杀死。 |
|
上流阶级在豪宅里大谈“活着已经够累了,不想再忍受噪音”,农民们却早已注定活成噪音本身。从车里跳下去瘫软在水泥地上,在已经塌了一半的平房里做爱,趁教堂祷告还未结束偷拿走功德箱里的零钱,忍受乃至参与底层人为了生存被迫发生的互害游戏,一群人奔波操劳一个冬天只够工厂主成婚的嫁妆钱。这片肮脏而寒冷的恶土与浪漫、与“苦难创造辉煌”毫不沾边,甚至压根不会让你哭出来,它只会用最钝的刀一刀一刀凌迟你。 |
|
K260 |
|
只要是这个标题“活着”基本就是抑郁寡欢的,为什么活着。 |
|
不亚于中国版 |
|
一种耳膜被刺破的痛感,每分每秒都在被不同的声音“绑架”着,拳头入肉的声音,北风呼啸的声音,观影过程犹如一场漫长的凌迟仪式,阴鸷且不动声色的,将亮晶晶的刀片划过受虐者的身体,剜出道道殷红的血痕,肉片像纸一般飘落在地下,伴随着血腥与逐渐失去知觉。朴庭凡用始终不肯放下自己手中的凿子,总是在灰暗的角落里,沉默地寻找着生命的颤音,颤音在他的每一处表演里,矮小且结实的身体,但眼睛里有种反差极大的脆弱感,像老虎受了伤,用它那毛茸茸的爪子在独自抚慰自己的疮疤,孤独而坚忍,极富力量感。 |
|
7.5
丧,徒劳无助,困局,无解。 |
|
为了孵蛋打开窗户温度降低发霉豆饼。两个小时的故事应该戛然而止了吧。还没有。女友离开他去了首尔;找爸爸;妈妈跟明勋去了首尔,失踪;要回欠的钱;给妈妈点上一盏灯;……结尾是把拆下的门装回去。后四十分钟基本即是补前面落下的信息,填充。女孩祈祷,偷钱。为了活下去的表现力还不够。被男人遗弃而精神抑郁的姐姐的形象过于强烈,贯穿了始终。把其他生活的艰难消解掉了。大酱事件也是匆匆来去,看似占影片篇幅很长,但无所交代 |
|
没看进去,长度居然有165分钟……20220426 |
|
全靠情绪推进,故事聊胜于无,苦难的堆积没有意义,富人的批判清淡无着,男演员靠个人魅力支撑全片,姐姐贡献了全片最华彩的段落 |
|
写实感强,剧情深度不足 |
|
#FIFF26#无尽凛冽的漫漫寒冬、永远无法填满的经济漏洞、个人状态一个比一个糟糕的亲戚朋友……所有的糟糕全部压制在男主人公疲惫的肩膀上,寸步难行的分分秒秒和没有阳光的天气一起燃烧着他最后的斗志。他何曾不想反抗着一些?可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还不是只能亮起一盏盏微弱的灯继续做着无用的等待,还不是只能将曾经赌气卸下的门重新悄悄地装回。他也在努力地活着啊,可这样活着,与死去又有什么分别? |
|
故事的主人公们没有什么奇遇和特殊能力,遭遇着生活最普通也最艰难际遇,挣扎却不可逃离,似乎只有默默的挨着,活着。 |
|
恶人还活着 |
|
底层的无力。 |
|
所有悲惨都汇聚一身,很虐的电影。哭不出来,但心里难受。韩国电影的新类型。 |
|
阶级剥削,互相伤害,底层,比《茂山日记》好 |
|
7.5 |
|
Alive. |
|
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对自身阶层的反叛,朴庭凡虽尚未做到“反叛”,但这位江南出身的演员/导演已然将自己的电影与边缘群体绑定在一起,借一种不带任何煽情色彩的近乎纪录式的镜头语言,言说着那些一无所有的仅剩自尊以疗慰灵魂的难以言说的底层艰辛。我们看到,在没有退路的“活下去”的难题面前,弱势群体只得向比自己更弱的群体发难:劳动生产率不再的老年人、世俗意义上患精神疾病的女人,甚至是孵化期还未成形的小鸡……而这完全出自于一种生存本能而不关乎好与坏/善与恶的二元定义。如果非要做对比,在朴庭凡的影像里,他绝无上帝视角的审判,而是始终手持着一柄无比锋利的剑把伪善的世界划烂给你看,这柄剑可以是冷峻直白的长镜头,也可以是其他。 |
|
观感有点像《渺生一页》+《收件人不详》,朴庭凡应该是舍得不剪,最后成片反而不如前一部《茂山日记》有力。不过这样的视角和姿态,张艺谋、贾樟柯们现在是绝逼拍不出来的。 |
|
确实牛逼! |
|
虽然不喜欢这部片,但是朴庭凡真是有意思的人 |
|
2014 Tokyo FILM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