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拍的很不错,生活在牧区我很明白,这些拍出来的就是这边有的,就是有人这么生活,就是有人不在乎物质生活,就是穷的一逼,就是美的一逼,这些不是一个布景duang!duang!就出来的,你拼命赚钱奔波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就只有心里羡慕的份儿,展现特色并不觉得有什么错,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喷的。 |
|
我就停在那里,跋山涉水后等待。。不是我们没有信仰,只是我们不够虔诚。 |
|
一部纪录片不是你用几K极清或者请S.E.N.S做配乐水平就提升了,除了西藏,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惊喜,所以我的星星都给佳岁和次仁,对了对了,还有我家教主,好吧,看完加一颗星星,感谢辛苦拍摄的那些人,从今以后要善良,不要刻薄,攒人品+1 |
|
在拉萨呆了三年,对藏区的其他地方不甚了解,这个纪录片像是补课,每一集都有动人的点,没有刻意为之的偏冷内容,讲的都是真东西。叙事,摄影配乐都是高水准,配合4k制作的外景选择太棒,难得有这么高质量的国产纪录片,而且干干净净不带政治因素 |
|
很不错的涉藏纪录片,拍摄手法、节奏、故事性都控制得很好!中国的纪录片拍得越来越好了。冰川、雪山、草原、荒野,人文,好想念那片天空和土地,无可否认,影视人类学真的很吸引! |
|
“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才不会感到困惑与烦恼。”这片洗涤灵魂的净土始终是你我欲望清单里的排头兵,而这片土地的人和其他生命,同样让人着迷。 |
|
生命之伴,万物的共生;一方热土,馈赠的致意;高原之歌,心灵的传承;上善若水,一沙一坛城;大山儿女,菩萨行世间;高原相遇,因缘和合生。空气充满了信仰的味道,生命活成了诗歌的模样。 |
|
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才发现去过一次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在你心里生根(尽管在那儿时候一直喊条件太差了)。第三极的魅力,西藏给人的震撼,不仅来自气势磅礴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坚韧的生命的敬仰。 |
|
说山说水说自然,其实还是说人,人在自然中的各种生存以及情感,这就是人文,自然令人惊奇,而人文令人感动 |
|
拍的很好啊,感觉好辛苦
那里确实很美 |
|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担忧鹤远行的落泪、接回藏獒的烫鼻灰、吃着同一只羊肉的叫人生恨的狼群和被救起的狼崽、寻找一根鹰骨的父亲、人群欢声歌舞齐齐把石子敲打成光滑平地的打阿嘎、手牵手嘀咕拍摄奇怪又辛苦的双胞胎老人、牵着放生羊转经的老者,因为自己的健康召集全家来为这只羊的未来开家庭会议、一粒粒沙建起的坛城再顷刻灰飞烟灭回到原初、狼毒花根制纸、赛马、取蜜、制香、制药、一切都太好了…起初还在想假如这样的人这样的拍摄如果是策划在先的话就减分了,结果最后一集的相遇都给了答案。竟然看到执行制片和音乐监制上写着胡妈个,哦像收到了礼物…一个妙现象:《贡嘎》把红写进旁白反复强调,弹幕在厌烦,但这部全程平淡叙述,却有弹幕主动提到:汉人强大及支持令他们安居如此。别的不说,我曾在林芝得知每户每养一头藏香猪zf每年会补助5k。 |
|
已经死去很久了。但从今天下午开始,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只望着电脑这一方小小发光的屏幕,有许多个瞬间,就像是神明给我的棺材突然开了个缝,一个死魂灵通过这个缝,看见了生的世界。
已经不相信万物生灵很久了,已经失去感动和眼泪很久了,可是看到第六集的时候彻底哭了。我也好想鲜活的,用力的,燃烧的,活一场啊。 |
|
太多的记忆点:八十岁的双胞胎姐妹、喇嘛庙修行的年轻僧侣、牵羊转经的老人、草根造纸、鹰骨做笛、牛皮制船、崖壁摘蜂巢、赶羊过冰面、沙粒造坛城、收养狼仔、千里求獒、卖萌的旱獭、打瞌睡的猴子,还有甜茶馆、开耕节、磕长头、泡温泉、打阿嘎、转山、赛马、说唱、藏药、藏香、唐卡……感谢摄制组! |
|
其中很多镜头看到泪目,也许那群善良的良民才是人类最高的文明。 |
|
坛城最震撼,每次听许巍片尾曲,整个人好像入定一般。 |
|
这个分数太浮夸了,其实没那么好,但也不差,一般吧。里面有的故事显得很“水”,而且主题很分散,近乎碎片式的不表达,集数太少,让整个系列显得比较单薄。 |
|
导演真的很想拍电视剧,所以非得什么角度都要角色配合故事来一遍,何必呢。风景这么美,素材这么好,你不从头到尾植入那辆破车的烂广告起码表明你没思想但是你想努力拍好啊。风景太美了,导演们采集素材实在不知道尊重人,应该雇个对藏理解深点的顾问一起的,最多三星了。 |
|
非常壮观 |
|
人与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令人动容
那匹被放生的只认主人和融入人群中的羊;
那几只被遗忘却又被救起的昨夜还袭击羊群的狼的幼崽;
年事已高的两姐妹絮絮叨叨平静地在聊着拍摄和修行悟道;
西藏永远有不同的风景,关键你用什么心眼去看。
|
|
高原美景+风土人情构成的小故事,应该算国内纪录片的良心之作了。一颗星给高原 |
|
众生皆平等,万物皆有灵 |
|
我是看了第三极的书,里边图片很美,西藏的天空很蓝,哪儿是永远的朝圣之地,只要心怀敬畏之心,在哪里就是天堂。希望以后有机会去西藏。 |
|
万物有灵且美,应怀敬畏之心。 |
|
很美,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就有与生俱来的美。作为地质学者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可能还是经历数亿年的地层所诉说的故事。纪录片的配乐和某些镜头很棒,然而对于人文和自然的表现却没能让人满意,拍摄手法和人物刻画没有做到极致甚至有点没诚意。好的作品应该对得起制作团队的付出和设备、人和自然的美。 |
|
风景片吧 |
|
何必管那一片海,有多澎湃 |
|
第六集花絮比正片好看,看完怒打五星。故事弱主题不突出怎么了,能拍摄下这些本身就是前所未有,以后有的可能就没有了。不过还是挺想看看现在西藏,传统和现代思想技术的碰撞的。还有80岁在海边小房子修行几十年的奶奶,对导演说,你们拍电视好辛苦,还是我修行好~😂 |
|
看一集很惊艳,看多了就俗了。许巍的歌不错。 |
|
喜欢达娃和她的鹤,喜欢次旺老人和他的羊次仁。
最接近天的地方,山的顶点,水的源头。
大美西藏 |
|
曾经因 许巍 演唱的《第三极》而得知这部纪录片的存在,如今还是因为这首纪录片《第三极》主题曲而产生来看这部纪录片的想法。—— 西藏称为第三极,是因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国界线上,是地球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第一、第二高峰也在这里。而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西藏自治区就有5座。青藏高原和地球上的南、北极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气候寒冷,但是它也有自己高极的特点:那就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所以人们相对于南极和北极,把西藏高原称为世界第三极──高极。世界第三极有四个特点:海拔世界最高;气温与南北极同样寒冷;很多地方与南北极一样,渺无生命;温度日差较大。 |
|
西藏的动物都太太太太太萌了! |
|
画面很美。。 |
|
看完这部还有一部《极地》,感觉生活多了盼头哈哈哈。 |
|
真好啊 那么多没见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 |
|
央视纪录片,西藏,偏人文。虽然并没有深入藏区,但因为刚刚去过,不少场景的画面感还是很强的,莫名也能体会到一些片中所表达的生活或者是生命的状态,信仰和对自然敬畏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让人迷恋呢,也许我也留了一丢丢魂在那里了,嗯~~~~(找魂算个合理理由)。 |
|
风光太美,导演主观意识有点过剩,不过个人以为政治正确用在这个片子里并不反感,对大众来说,有滤镜的记录和有意识的价值观输出有时候比真实的记录有价值。 |
|
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一部纪录片,看得我老泪纵横😭😭😭 |
|
两年之内数次拿起想看,因种种理由一直都没有看完
我最喜欢第一集
还有坛城的部分
坛城真的让我觉得震撼
可以辛苦的拿起,可以轻松的放下,然后周而复始
我感觉我有点明白了,但还有些不明白
有一说一,纪录片景很多,但有些高开低走
第4.5集的叙事太散了,有些乱了,甚至还不如第6集花絮集
但我还是很谢谢这部纪录片,很美
旅人在哪里?
旅人想去第三极看看啊 |
|
前四集都很好,后面有些没耐心了 |
|
内容散乱,节奏过慢,信息量少。 |
|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西藏奉为洗涤心灵的圣地吧:总是会为藏民不懈与险恶环境搏斗的同时还能常怀朴实善良纯粹的心而感动! |
|
第三极还是可以看,好多镜头都是上层风光画。至于你要较真儿地去探究蕴藏隐秘而伟大的所在(真实的就更不要妄谈了),它还不及格。里面演员的技术也还是过硬。配音那谁的嗓门真的可以去除故作娴熟的姿态。 |
|
想去冈仁波齐转山的愿望更强烈了 |
|
我无意鼓吹西藏,喜欢看他们养羊养牛养小狗养小猪。 |
|
以充满关怀的视角展现独特的风景与人文。配乐尤其耐听。 |
|
坛城太漂亮了!那么辛苦的做出来被毁的时候我真的要哭出来了,我的心境太浮躁了,不能轻松的放下。 |
|
纯净 |
|
还有一本同名书籍 |
|
怎么分这么高。。。镜头平庸,切得飞快,跟过幻灯片似的。 |
|
何必管一片海有多澎湃,何必管那山岗它高在什么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