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是可以帮助女性的,女性没有什么不可能 |
|
比预期要好多嘛,拍好运动片不代表要把重心全然交给运动场面。“手上的茧子,不练吉他,就会很快消失”,吃到了未被允诺的雪糕,性别不应该成为优点或缺点。比起前半段的中规中矩,后半段几幕拍得有力道,也算是不错的落点。以及李俊赫好帅。 |
|
面对成为女职棒这成功率近似于零的理想,秀韧该放弃还是坚持?教练依据自己的失败经验,看似残忍却是好心。校方为了学校,看似是鼓励又像是伤害。前半部分和秀韧感同身受,追赶之路过于艰辛。后半程,有了教练的支持,仿佛信心倍增,结局就这样逆转了。梦想,看似不可能,不是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希望吗?电影一开始有种《4等》的感觉,棒球,游泳……一个是孩子本人,一个是家长,同样是失败的教练与追求梦想的当事人,可能励志体育电影都是这个套路吧。最后,徐木木真的挺帅啊。签约的时候,刘在明喊廉惠兰阿姨,忍不住想笑。 |
|
棒球片日常蝴蝶球救场,而且绝杀是配个速球也给我猜到。韩国的青春逆袭片搭配性别叙事显然更细腻,没有过多的鸡血,不卑不亢。 |
|
前辈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要成为传奇,而是成为后辈可以称之为榜样、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运动片来说没有跳出cliché,剧情挖掘也不够深入,但李珠英演戏还是蛮灵的。 |
|
中规中矩的励志片,为李珠英加星。李珠英有种全汝彬混合千禹熙的感觉,但又极具个人特色。 |
|
电影三星 因为李珠英加一星 中规中矩的作品 可是李珠英个人魅力太强了 12.03 siff |
|
努力——成功这样的设定外,还让我们看到了还有那么多努力却没有成功的人,失意的人生占据了普通人的大多数,这部电影很有诚意了。但李俊赫潦倒了也还那么帅啊不是吧! |
|
虽然慢,但我能赢,这就是我的优点。和性别无关。 |
|
青春真好。李珠英短发太可。首席和东仔又共演了,好感动。李演员演了个微胖?胡子拉渣的中年教练,还是好帅。 |
|
在漫长的平淡里,每位克制的女性微微发声都戳到了我。女性/体育/亚洲,无脑吹!!! |
|
举重若轻,没那么多鸡血,只有“我想打棒球”而已。 |
|
「我們是她父母,不應該像別人那樣勸她放棄,而是該幫助她。」講述熱愛棒球的女孩想盡辦法進入韓國職棒打球的故事,整體而言就是一部穩穩的商業電影,無功無過。倒是滿喜歡女孩雨與父母之間,由原先的緊張到後面的省思與和解,雖然佔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不過總歸還是提醒了我父母自省的必要,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如此重要。 |
|
题材有意思,但其实问题是很显而易见的:粗糙,无论是故事还是情绪过渡上。希望描写女性在男性优势运动中的探索和坚持,但无论是教练转而帮助训练,还是描写自身坚持的过程都显得有些粗糙肤浅。嘛,但至少题材有点意思,事情也讲清楚了,3星以下。 |
|
最后到不签约而止就好了,太励志了。母亲的角色没表现好,模棱两可。 |
|
中规中矩,李周映演得真好,希望未来戏路更宽
@cgv建大 |
|
很舒服,很入心扉,很喜欢 |
|
教练,我想打棒球 |
|
虽然没有那么多关于竞技的热血画面,但是把女性在体育项目中的困境都体现了出来,初中时候还是各个方面都强一些,高中就手也小了、力量也弱了,男性运动员占据性别的先天优势,说着女人的性别是天生的缺点,既得利益者的优越无处不在,选拔的时候一帮男的在那儿嘘,然后那唯一的女孩喊朱秀英加油,这里是最感动的,只有同性才会感同身受才会理解跟一帮男的去竞争有多难。这世界永远不会有性别平等,只希望多一些尊重。 |
|
选秀群众:才130球速好慢哦 但是打不到! 打不到!三振! |
|
看过《点球成金》,再看任何棒球题材的影片都有种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感觉。女主和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挖掘不够深,父母转变都相对突兀。情节设定略微俗套,没有拍大场面,腔调不错,女主灵 |
|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剧情、角色、拍摄手法等都中规中矩,优点在于作为女性视角的运动题材电影,能够去直面性别带来的身体素质差异,没有去过分渲染所谓不公平的感觉,没有去恶意刻画男性带来的压榨,而是专注于展现女主角在实现梦想过程中表现出的努力和勇气。 |
|
结构清晰、节奏明朗的主流电影。跑不掉煽情的情节,却依然能感受到感情的真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选角优秀,虽然都不是流量明星,或大热演员,却都是演技十分扎实的演员。虽然一些配角的情感转变略微僵硬,但在有限时间内的表现都很优秀。好像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那么就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吧。 |
|
跟一般的熱血向運動題材電影套路幾乎一致
不被承認到被某個人賞識最後實現成功的故事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整個故事流程都太流水綫
沒有足夠的閃光點去感受到燃起來的那一刻
同時出現的人物也沒法很好去支撐起整個追夢過程
就顯得有可以但是沒有其實也沒有問題的尷尬境地
比如爸爸媽媽的陰綫寫得這麽平淡真的很可惜
所以整個故事看起來就覺得非常無趣
反倒是主綫觀念我很喜歡
只要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最好
就一定會有贏的機會 |
|
3.0/5.缺了点火候未达佳章,落魄的教练+永不言弃的主角,比起片中展现的女性偏见段落,简单的一句“不弹吉他,你手上的茧很快就会消失”,以及片尾朋友路过看到的吉他🎸、终于吃上的冰激凌更令人动容。棒球少女后辈的榜样,还是想加一星鼓励一下,至少看得很舒服。 |
|
奶茶片(没啥特点但就是慰籍),世上有千万个故事大差不差,但你总想隔一段时间就看一看不同的故事里的人过得好不好,理想有没有实现。 |
|
“所有人都说,等我长大进了高中,就打不了棒球了。可是现在想来,那些话都是骗人的嘛。”“我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人生活成这样?你以为我一开始就是你妈妈吗?”“还不是因为[连]女孩都打不过。”“女性身份虽然是你的弱点…”…… 虽然讲的是打棒球,但能唤起所有女孩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必然经历过的PUA记忆。女主可爱,所有女性角色都可爱,妈妈这个角色写得最好,演得也好。“给我一两个月时间,我们努力凑齐七千万”那里,真是韩国特有的剧作神来一笔。anyway,女孩子们,加油啊!!! |
|
谁还不是从一个傻子变成一个有经验的傻子呢 |
|
教练说,有什么好担心的,96%的人都会自动放弃。是呀,能坚持下来这条路,该多难。 |
|
要做到比同性别更优秀,比同年龄段异性更优秀,比更有经验的异性更优秀,追梦的人生可以在以上任何一个节点选择中止,但别在尝试突破前先放弃了选择。了解自己的优势,敢于说不,也敢于说要。丨但说实话,剧本和选角过于魔幻了。 |
|
女主好飒,让我想到平手友梨奈。剧情嘛,是认真的?没有性别歧视,只是体质不同。相同项目,不同性别,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竞技体育,让郎平孙雯张怡宁去打男子职业,也只能泯然众人也。 |
|
★★★☆看的過程中在期待,看完也在反覆想著,如果最後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該多好,可以跳出固有勵志片的窠臼,對於堅持這件事的動因多一層思考,不是因為會成功而堅持,而是因為熱愛,她的失敗并不失敗,改變了母親的態度,贏得了男選手的尊重,激勵了好友繼續愛音樂,為喜歡棒球的學妹竪立了榜樣,這些遠比成功讓人動容多了。 |
|
姐姐虽然很帅但是拍得太平庸啦,看不下去。弃。 |
|
一直舍不得看这部电影,一是因为廉惠兰,她的部分太没有问题,二是因为这个题材往深了拍应该可以做到像《灿实也多福》那样的个性和精神完全的个人化却又普世的高度。前半部分是韩国这类电影的温吞水风格,什么都写到拍到了,但整个事件和人物会被吞没,我开始反感的是女主角训练蒙太奇中的一镜,她捡球碰到了头,这太幼稚和随便了,这就是电影的为了逻辑而泯灭了个性的一部分。不过这个电影粗糙看来有个不错的有点就是从写事(任务)非常平滑的过渡到了塑造人物,最后朱秀仁的形象抛弃了任务的立住(不管她打不打棒球,成不成为职棒)还是很厉害的,但是我还是要吐槽一下最后的镜头在球场拍写真式的妆感是怎么回事,每次镜头给到脸的特写时,我真的想说这个妆太精致了。 |
|
2.5。中规中矩吧,整个脉络就很轻易可以想象出来,包括性别议题。 |
|
21/10/2021 @ PREMIERE ELEMENTS。題材不錯,女主好看,但故事真的可以再挖掘得更深入一點。如果結局停在女主吃冰條那一幕會不會更好呢? |
|
性别非男,干啥都难。拍得有些表面但这样的女性题材越多越好 |
|
像是为女主角量身订做一般。 |
|
到处都是冷冷的感觉,节奏又慢,剪辑也弱,完全没有好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哪怕是我喜欢的体育励志类型 |
|
我好喜欢。成长的路上,我听了太多次“你是个女生,你不可以”,我想考公安大当个警察男生只要560分,女生却要620分,是我确实考不上的分数,只能遗憾的去干电影了,这tmd就是人生啊,充满歧视与遗憾。这部电影是真正的女性视角的电影,小细节太戳人了,喜欢得不得了。 |
|
女主很好 |
|
“我想打棒球。”
周秀仁选手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从小到大一心一意就是打棒球,眼睛里除了棒球什么也没有。仿佛也是习惯了,哪怕万人阻挡,谁挡我就绕过去,继续打棒球。
作为第一个打棒球的女孩子,所有人都想着她放弃,没有真心热爱,没有一股子傻劲儿很难想象如何坚持。
所幸,有人愿意守护这股傻劲儿,比起实现梦想的主人公,我更喜欢这些守护他人梦想的人,一路陪伴,帮她实现梦想,为她买装备(咦)。妈妈从一路不可理喻的阻拦,到听到6000万,以为是费用,犹豫再三说,家里没这么多钱,给我一个两月就能筹齐。这里看得我又哭又笑,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个无法成为的自己的救赎。
做什么也是辛苦,去做喜欢的事情吧。 |
|
重點放在性別抗爭上,煽情卻放在母女關係上,劇情推進較爲模式化,想起《百元之戀》真是棒啊。 |
|
好题材没有讲好,第一位打职业棒球的女性,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保证整出来一个头部商业巨制的体育传记片了,可惜棒球在东亚只在日韩流行和亲美历史文化有关。人物关系跟《4等》很像,但人家讲的是兴趣爱好与职业选择,而本片在女性主义个人抗争和为了梦想成全与牺牲之间摇摆不定……感觉是韩国片通病,明明故事焦点核心冲突在主角身上,作为女性不被体育界接受在男人堆里打球写进体育史,却非要写家庭和学校(教练)双方作用下的矛盾,想要均衡导致整个故事散掉,没有重点。 |
|
相比于一般的运动竞技类影片更为细腻,李珠英短发太好看了 |
|
热爱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走职业棒球运动员的道路很艰辛,女性更是难上加难。曾经很有天赋的教练深知这条路的苦痛,所以不愿意女孩走职业,但他看到女孩的天赋又不自觉地想要给她帮助。最后女孩终于如愿以偿签约了俱乐部,但这只是她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第一步。这类电影很多,最后应该失败才对,因为现实就是失败更多。虽然剧情不咋地,但女主太帅了。冬季的薄雾就像是我高三的那个冬天一样。 |
|
105.04 |
|
棒球少女的职业梦及最后的奋斗,围绕主人公的方方面面略俗套但胜在全面,小环境大环境、普遍性特殊性等等都有照顾,细节生动,表演也加分。 |
|
现实世界没实现的事儿,总让人有一种抽离感无法相信剧情 |
|
不惧性别、周遭眼光带给自己的枷锁,而是让自己成为那第一个。每每看到这种热血向的体育电影,都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无论故事上是多么的大同小异,又或者“underdog”逆袭的故事被讲了多少次。而且李珠英能以接近30岁的年龄去还原少女的状态、元气与叛逆,实在是太牛了,也为它带来了些许不同的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