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这么低可能是因为大家讨厌美国佬四处侵略发动战争吧,平心而论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没有瞎矫情,而且贵在真实:子弹会打完、机枪会坏掉、通讯会阻断、伤员救不回来。奥兰多布鲁姆在战争片里总是那个非战斗减员。 |
|
据点选址不合理,且不设外围警戒线,攻得很凌乱,守得很狼狈。注定只好多发奖章来追认止痛了。 |
|
看海报像一部碟市烂片,但是事实上是《拆弹部队》之后最好的现代战争片之一,既有《锅盖头》的那种群戏和对于战争的思考,又有《美国狙击手》那样极具临场感的战争动作戏,导演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大片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几段战争戏长镜头尤其让人难忘。 |
|
片尾插入的几个前亲历者访谈以及制作特辑片段,结合影片,能看出导演尽量贴近事实高度还原的一种真诚。这类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通常不容易拍到尽善尽美,毕竟还原现实往往比较枯燥和零碎。授与同一个作战单位且在生军人达两枚荣誉勋章,五十年内首次,阿富汗反恐太难。再加上平庸的陆军策划和管理,导致该惨剧。对于这部真诚之作,豆瓣打分过低。BTW,Netflix2018年的八集纪录片《荣誉勋章》里第二集,就是还原了这部电影的背景。 |
|
太惨了,美国派兵去阿富汗到底为了啥啊 |
|
把基地建在这个位置的也是个天才了 |
|
节奏气氛俱佳。 |
|
美帝犯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主义,政治上的右倾孤立主义,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手法笨拙了点,场面还是挺好看的。 |
|
看得出来经费不多,但是细节很用心,稳扎稳打 |
|
自《拯救大兵瑞恩》后,制造临场感的手持摄影几乎垄断了战争片。而无人机跟拍长镜头在本片这种小股部队作战题材里不仅很好串联起各个人物,也为观众建立起了良好的空间感,也许会成为未来战争片的新潮流 |
|
竟然让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自己演自己,非常真实。最后老兵访谈做的也不错。
整部电影值得观赏。
最后啰嗦一句,那个黑人指挥官真是数贱合一:投鼠忌器,优柔寡断,贪生怕死,还喜欢讲political correctness。 |
|
8.0/10 分。初看,导演剪辑版蓝光。看到了奥兰多·布鲁姆,看了好几眼才认出来。。。真实感强。节奏也不错。看到烧屎烧尿啥的,实在是无语。。。不管你骂也好叫也好,现代战争片,还是好莱坞强。。。最后有访谈。片中有演员是当时事件的老兵自己演自己。 |
|
先来单人像,再来群像,先是百无聊赖的松散,再来血肉横飞的紧张,拍得还不错。 |
|
十九年前把自己摔成重伤的奥兰多布鲁姆这次终于把自己摔嗝屁了。 |
|
真实战场的体现,感觉完全可以给PLA做学习观摩,美军的个人战斗和组织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老兵,需要重点打击 |
|
也不知道这些曾在阿富汗抛头颅洒热血的美军当下看到重返阿富汗的塔利班作何感想 |
|
1.右派电影。2.片头没有好莱坞大厂logo。3.奥兰多这次又“坠落”了。4.伊斯特伍德儿子主演,右派电影实锤+1。5.每来一个军官就否定上一个军官的承诺,官僚体制也是激化地缘政治的导火索。最后来的是黑人军官,也是最苟的。右派电影+2。6.村民来讹钱、开打前又都跑了,你不知道该说他们坏还是精。7.总的来说拍得非常写实,前半段政治剧,后半段当然战争片了。可以当做美军在阿富汗困局的纪录片来看。 |
|
舍去了全部非战地的内容,笔墨着重在最后撤离前的突袭上确实是最合逻辑的选择,但也难免会牺牲人物塑造,如果是部更长的迷你剧大概也会很不错。看了电影才意识到我的想象力还是太有限了,知道是山谷,但视觉上直观看到望不到顶的峭壁依旧震撼。真实士兵的参与度对这类影片确实重要,尤其是开头的台词和人物互动,非常地道让人快速入戏,最后结尾的访谈也很有价值。 |
|
战斗场面不长也不够激烈,优点是第一视角比较真实。最奇特的是机枪都在无防护的地方,敌人还常打不中,作为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觉得这个营地从选址到防御建立都太TM的奇葩漏洞百出了。只能感叹美军单兵作战的强大和塔利班的弱鸡。 |
|
真实事件和原著中的主人公、荣誉勋章获得者泰·卡特协助了本片的拍摄。为营造真实感,在视觉上刻意模仿战地纪录片,特别是分镜设计,以期加强观众与故事和角色的联系。主创解释长镜头处理,不希望普通战争电影惯用的快速剪辑手法,打断战场的“临场呼吸感”。“我需要退伍军人。”导演拉里 (陆军老兵,西点毕业,以防空炮兵军官身份服役了四年,服役期间拉里就开始兼职当电影记者和影评人)多次强调这一点,美军退伍军人撑起了着部电影班底的半边天。与CBS《海豹突击队》一样,从制片到服化道再到群演,有大量的老兵。导演不仅启用了有军事背景的主演,甚至还请回了数名参加了基廷之战的陆军老兵,担当顾问或直接扮演自己。军事顾问团队还有海军的海豹老兵和陆军的游骑兵老兵加盟。影片中的阿富汗场景实际上是在保加利亚取景拍摄的。 |
|
奥兰多布鲁姆上一次在摩加迪沙从黑鹰上摔个半残,这次在阿富汗又摔山崖?是被诅咒了吗?虽然不是什么神作,但也不难看。 |
|
只有主观视角的故事,着眼在溃败的整个过程,因此看上去更像是若干段场景还原,细节和表演都颇过硬。“明天就把这个地方炸飞”,倒是颇为讽刺。 |
|
整体是憋屈的一场战役,后一个小时完美! |
|
TCCC橋段好評, 當天兩位拉脫維亞士官參與了戰鬥, SVD是拉脫維亞人和美軍換來M4投入近戰驅敵的結果. 卡特事實上也沒像片頭那麼楞頭, 陸戰隊時期就已經具備PMI資歷, 戰鬥後那隻枕睡的EBR也是現實中他實際用過的配置. |
|
这个基地的选址太好了,主打一个不易守,还难攻!早就应该炸掉!五一长假想找部好电影看,真他妈难! |
|
又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平庸电影,原事件真兵执导加1星 |
|
写实题材,完全不偏不倚的观点呈现,当然还有平铺直叙的叙事。战场环境效果做的不错,但论调度别说黑鹰坠落了,连勇者行动都不如,过多的中近景特写和跟拍,突出角色紧张状态,却忽略了战场宏观局势的呈现,大部分时间给人一种错觉这帮美国兵是在跟空气打仗,听个响就完了。PS,奥兰多·布罗姆客串了一个军官,开卡车从山上翻了下去,大概致敬了自己当年《黑鹰坠落》里从飞机上掉下去的名场面。 |
|
战争片可能是我阅片的短板,真的没有好感,尤其这种话唠式的小成本格局,更是如坐针毡,两个小时在我这儿真是又臭又长… |
|
疫情期间上映那么多战争片,这是要暗示啥?这片还是美式主旋律,炫耀,臭屁!政治正确加无趣!唯一佩服的两枚荣誉勋章给的有道理,真正的英勇行为,美军的勋章制度值得学习。 |
|
这碟市电影一般的海报确实太拉胯了点。 |
|
作为小成本的战争片,整体发挥相当出色。前半部分很好地交代了营地日常、士兵、士官与军官的关系、军官的指挥风格、部队与当地村民的复杂关系,一点不缺乏戏剧性,后半部分全是作战,长镜头跟拍令现场感极佳,叙事角度多变但脉络清晰,最优秀的部分是角色的情绪表现,既不特别煽情,也没故意克制,火候十分了得。救助伤员的士兵亡命奔跑,三面的高山坡上是B1投弹的巨大烟幕和轰鸣,还是参战的士兵说得好,这一刻,地狱之门和天堂之门在同一地方打开。 |
|
手持摄影的运用,藏于暗处的恐惧和基于第一视角的展开,有点像此前《生死之墙》带来的卓越互动效果,后半段的枪战吵到耳鸣但也足够沉浸。除此之外,在叙事方面的繁重和“场面/情节”上的失衡略微影响了它的表达。当时政背景被导演特意调到最弱的时候,它更多关于绝处逢生的无畏,也算是一种简单干净的处理了。 |
|
Glad they're on our side. |
|
这摄影师惨过娄烨那位 |
|
环营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险,望之畏然而深忧者,塔利班也!(以下摘借齐泽克评拆弹部队):“这部电影基本没有去探讨美国人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而是将镜头焦点对准了面临危险甚至死亡的普通士兵在日常执勤闲暇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影片以一种伪纪录片风格……对于战场服役过程中的内心恐惧和创伤震撼的刻画,表面上似乎让《拆弹部队》与那部将韦恩刻画成美军人道主义者的“著名”的《绿色贝雷帽》有了明显区隔。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拆弹部队的这种表现战争荒谬性的简约现实主义呈现,实际目的还是要模糊并最终让人们接受他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和贝雷帽里的主人公并无二致。片中的意识形态虽然隐蔽,却更强烈:去到那里吧,与我们的孩子们在一起。感受他们恐惧和痛苦,而不是去质疑他们所做的一切!” |
|
基廷前哨战斗。拍得实在很一般,就用黑人上尉连厕所都不干上来影射陆军领导失利?塔利班能调动这么多高机和迫击炮去打基廷前哨才是问题好吧。 |
|
驻阿美军的操蛋日常,整备训练,收买人心,防冷枪,还差点被塔利班一锅端,最后索性炸光基地走人了事。美国阿富汗政策失败的缩影。 |
|
导演后半段犹如卖拷贝灵魂附体,把前半段看得昏昏沉沉的我一下子给炸精神了。不过实打实的战争场面拍得还不错,有点身临其境那味儿了~ |
|
The.Outpost.2020.1080p.AMZN.WEB-DL.DDP5.1.H.264-NTG |
|
塔利班每人尿一泡,都能把男神们淹死。 |
|
死绝之地,伤亡惨重,群众关系、统战工作不是这样搞的~ |
|
美军的强大真是可怕,尤其是空中优势下的火力压制。美军美元都是美帝霸权的体现,地球第一强国。 |
|
美国战争片,模式过于老套,总是表现为美军基地被围攻,美军士兵是多么英勇!前一小时通篇累赘絮叨,后面表现战争场面!故事没有反思和态度,剧情单薄杂乱,又是跪舔美式主义的形式! |
|
卡姆戴什的八佰,雷声大雨点小,同样浪费了绝好的题材,导演所在的军人立场,无非也只体现为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等空洞口号,战役惨痛损失所暴露出种种至上而下的决策问题,却引申不出任何对当权者的质问与抨击,台前幕后,秀再多勋章也是枉然 |
|
建基地的人也是个人才,这个地形就是被别人围着打啊,塔利班可以在山上对美军基地的所有设施一览无遗。 |
|
后半段惨烈至极 从头打到尾 接受医生治疗的小哥崩溃那段演的太好了 仔细一看 是x战警第一战里的音波 再仔细一看 又是今年的戛纳影帝 slay的没话说 |
|
乱七八糟的电影,恰恰反映了美军在阿富汗乱七八糟的状态,那些明显不合理的阵地设置,充斥着官僚主义臭味的内部体系,敌我难分的犬牙交错,就和片子本身七零八落的剪辑,堪堪忍受的翻译还有支离破碎的镜头切换,真的是一对儿绝配啊 |
|
兵家死地建哨所之泣血攻防战,拍的很写实,很有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的感觉;给下半场40分钟的“使命召唤”+1星。非常有诚意的小成本战争片。 |
|
不是特别出彩 |
|
不太懂战争,但这个基地位置是必须要选在这么个「坑」里吗,难怪片子开头就说「来的都得死」。枪林弹雨用第一视角表现挺共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