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本很好 但是谈论柯本并不好 |
|
大荧幕观影效果真的非常爽,修复过的演唱会片段高清得让我忘记了那是一个被我彻底错过的年代。 |
|
泪点太多。纪录片穿插用动画以及笔记涂鸦形式呈现,节奏把握太好。 |
|
纪录片为何总是这么屌…人生永远比剧本精彩 |
|
科尼和柯特他妈贡献了如此珍贵的影像素材,再次教育我们要想以后能有个说得过去的个人传记片,还是得多多自拍啊。其实科尼那些家庭素材,以前也曾在诸如“柯本性生活录影带”之类的色情网站流传,只是纪录片导演有本事把它剪为预兆柯本悲剧命运和终结X世代的漂亮节奏。加上自己逛过西雅图,这片完美了 |
|
柯本被他的童年胃疼和媒体毁了,因此才能成为传奇才能一直站在巅峰。 |
|
本届柏林,我经历的第一场观众过载、零人退场放映终于在最后一天到来,散场已是半夜1点,可见柯本魅力之大。关于他的纪录片有好几部,这个史料很详实,从刚出生到去世前的录像都有,少年时代啊,此人一生都维持在颜值和才气的巅峰...亲朋好友采访,动画填补情节,笔记和涂鸦做成暴走风小动画 |
|
看的难受。如果他当时能挺过去,现在老了也许会做很多更棒的冷静的音乐,可是这种假设不存在 |
|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不同 |
|
科本不那么痛苦的时候,简直和他小时候一模一样的,根本就没变,永远都是个孩子 |
|
片中的那些蒙太奇场景简直就是视觉艺术,而且最后的收尾很出人意料,也是童年毁一生的名人故事,才发现科特·柯本的颜值竟然这么逆天。 |
|
这是最好的一天,因为再也没有明天 |
|
Stoned in blissful oblivion |
|
在好莱坞Arclight的Dome看首演。音效太棒。两个小时大家都在不断地擦眼泪。电影之后的Q&A导演也感动得语无轮次。Kurt的录音和笔记是这部记录片的重要原素。导演将这两者运用得十分完美。 |
|
“你不知道你帅过布拉德皮特” Kurt的sensitive fragile 笑起来cute都是让人心疼的,从他的blue eyes里看到的是他的一生。 |
|
一点钟出来到家到现在都没有睡…从kurt1~3岁生日开始,到小Frances生日,再回到3岁生日小kurt对着镜头飞吻的画面,简直戳心戳肺…有家人采访,Courtney贡献了很多他们的生活录像,可是我还是对她喜欢不起来……kurt的笔记配上音乐节奏表现成动画,只有音频资料的配上了制作精良的动画,总体很赞 |
|
原始资料丰富,形式上也够用心,这就够了。至于说有些散乱,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能给柯本的一生做个脉络清晰,主题明确的总结呢。 |
|
今早外教John给了我一个u盘,他说里面是他看过的kurt的纪录片,“希望你不要一直爱涅槃” 他像个老流氓一样笑着对我讲 |
|
27岁好心痛,这个天才和他的痛苦彼此依存,你又想他停止在哪里呢? |
|
“……我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于是我又醉又嗨地走到铁轨上躺下,在胸口和腿上放了两个大石块,等待11点的火车。火车越来越近,直到从我身边的那条轨道开过,而不是从我身上碾过。卧轨的事吓得我决心努力恢复我的生活,举重和数学似乎有些起色,我也变得不那么躁郁了。但我还是没有任何朋友,因为我讨厌所有这些虚伪的人。” |
|
史上长得最好看的摇滚明星,说到底Kurt cobain 的悲剧80%都是他的父母造成的。他们太不负责任了~看后很气愤。 |
|
美人你好! |
|
2h的纪录片,泪流满面,就像看了一场明知是be结局的电影,见证了一个人逐步走向毁灭的过程。
第一次听说nirvana的时候还小,seasons in the sun应该算是听的第一首他们的歌,颓颓的,丧丧的,很喜欢,和西城唱的仿佛是两首完全不同的歌,一度沉迷柯本的嗓音,慢慢在听了一些歌的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他的经历。
如果说不靠谱父母的离异是对他的一次背叛,那么不靠谱父母的各自再婚就是对他的二次背叛,从小一直流离在父母及各自的新家庭里没人管,典型的社会边缘人,一直敏感又缺乏安全感,后面自己组建新家庭了,有女儿了,好不容易短暂快乐了一段时间,又有突然爆红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他胃痛加剧,最后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这短暂却灿烂的一生…哎睡前不宜看这个 |
|
烂番茄98%,个人观感是即使大屏幕也看不下去。炫目,丰富,大开眼界,颜值爆表,与此同时loud, exploitive, commercial, manipulated, biased, phony。这部影片简直是Curt Cobain本人所讨厌的一切媒体的集合。 |
|
@ RichMix Great film to go through his life with an artistic eye. Highly recommended. |
|
Tell me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
|
我这辈子看过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
|
“我发现他们都想我去死
这样就能创作一个经典的摇滚故事”
坐在我旁边那个大叔哭了
他是不是也有一段为涅槃疯狂的回忆 |
|
A- |
|
最好带着主观感情去看的片子 我却写不出感想 而且我觉得我好像再也不想评论kurt其人其事了 oh kurt |
|
既有珍贵的私人影像,又有动画形式,各种蒙太奇,拍的真的太好了,情感也到位,我反正是看哭了。 |
|
柯本的私人世界都快被挖干了没什么新的大惊喜(比心心疼小天使,最让人惊讶的是courtney都这把年纪了还一副“我其实想过出轨fuck me”的朋克范也是挺不容易(最后我他妈还是要和评论区撕撕逼,听你的电台司令去别在这哔哔行不行稚趣你全家90年代有比科本更会写漂亮吉他旋律和bassline的songwriter么 |
|
尼玛导演你太不要脸了。 |
|
#BFI #SoundandVision 中规中矩,情怀确实太拉分…剪的还挺不错,对手稿的编辑和录音的影像化加工挺好,最后的不插电还是心塞…尤其是最后一曲《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结合他老婆的采访……唉 |
|
跟科特柯本沾边的一切都毋庸置疑??? |
|
有内容也有音乐 @2016-06-29 09:51:53 |
|
so much pain;第一段动画抽的Winston;“我的声音是从胃里发出来的”;《SLTS》女声钢琴版;“他说我们是西恩·潘和麦当娜之后最hot的摇滚情侣”;他唱的《And I Love Her》有高浓度死亡气息;《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The finest day I've ever had was when tomorrow never came.” |
|
对这部纪录片有可能的指责最终大概也会淹没在片尾声嘶力竭的A denial里,毕竟全片真的只是如题所言烦恼的“蒙太奇”,而主角是这样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能靠得更近的人物。想必导演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拍得这么混乱而私密吧,整个看下来竟有一种微妙的背叛感。 |
|
心痛啊…… |
|
Scala&Kolacny Brothers唱Smells like teen spirit那段實在神迷。沒有回憶的想念。奇怪。Kurt Cobain那邊的,到底是誰。那原先活著的他如今死了/那原先活著的我們如今垂死﹣《荒原》。我痛恨自己,我但願死去﹣Kurt Cobain。並且終於明白,死去的人,無需幫助,活著的人,無法拯救。 |
|
不敢苟同用大量蒙太奇来运作一部纪录片,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一场2小时的摇滚传奇炮制。快速拼贴的镜头,肆意串联的能指,以不容置否的姿态定义柯本,语不惊人死不休。似乎柯本是一本已经被他们看穿的书,然后挑些精彩的段落解说分享,加长版的《5分钟带你看完xxx》 |
|
没法说 |
|
采访的真实性很难评判,但碎片式的纪录却是真实的。看完此片其实更关心的是Frances的未来,发现她现在活出了自己而不是自己父母的样子感到无比欣慰... |
|
实在是不行啊这制作 毫无技巧的堆砌来堆砌去 最恨这种误解 毫无推动力也没个中心 也不见得导演对涅槃有什么思考过程 不然整个纪录片形式也不会这么“不涅槃” 全是媒体介质 支撑我看下去的只有歌了 歌不错 那么这只能满足些符号粉丝吧 p.s.1.不是粉丝 2.即使有再多原因 科特这样的价值观依然无半点认可 |
|
极速燃烧的人生 |
|
Kurt Cobain is beautiful。对柯本其实并不感冒,看他的歌词觉得有些无感,看完这部片,开始终于有些理解他了,当初学吉他的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一个劲的谈他,我听遍了涅槃也只能感受到他那万分之一的痛楚。 |
|
迫于presentation选的电影 但Cobain本人看到这部电影可能会直接注射来保持冷静或再次自杀吧 |
|
就是一个挣脱不了童年阴影的忧郁孩子,想要找出口,却除了摇滚之外找不到任何有益的途径。太可怜。我心中最帅摇滚男子。 |
|
周日夜 |
|
I will make myself miserable to love you.(心脏脆弱的人不要看这个T_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