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
|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
|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
|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
|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
|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
|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
|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
|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
|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
|
这是真正属于电影艺术的电影,用视听语言来无损伤地传递情感与思想,或许可称之为“状态电影”,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情节,但故事很完整,发生在一天一夜之间,死亡是个关键词,停掉的钟表、不断丧失的情调(包括不限于爱情)、百无聊赖的空虚感。某种角度来说是费里尼的反面,狂欢虚无,太伟大了。 |
|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
|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
|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
|
爱情如深夜的混浊不清,他与她在黑夜里走失,没有谁可以找到谁,背向而行。爱情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淡化消失。两个人,需要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来面对和戳穿事实。爱情的真相就是没有永恒。 |
|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
|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
|
那么美,那么独特。在夜晚,爱情,显得如此迷离。第二遍:如此迷人,深深沉潜,安东尼奥尼描摹现代人的爱情是最棒的。又看了一遍,夏天和夜晚,迷离的爱情被描摹得如此美,安东尼奥尼让人上瘾。 |
|
#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心理活动和状态如下:节奏好慢啊,有点困,在干什么呀?被什么动静吓醒了,被火箭吓醒了,party人好多呀,什么时候结束啊?他出轨了,还有多长时间啊?她没有出轨,party散了该完了吧,怎么还有啊?这个镜头适合ending,还演啊?最终对话主题来了,撕巴起来了,婚内强奸!终于结束了。 |
|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
|
工业文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侵蚀这一暗线主题贯穿始终,反复出现的飞机声、放火箭、建筑景观、火车、电等一系列工业元素合理的安置在影片的各角落。女主从大面积的白墙边走过,处于画面边缘位置这样的设计是由内而外的。在视听隐喻方面安东尼奥尼实在厉害,一切都由内而外的反映内心与精神,大妙!94分 |
|
重看。雨中跳游泳池,情书用作告别,大致道理是一样的,疯狂与哀伤之间的距离没有长过一夜。爱情的开始早已无从追溯,而结束也不过如此一夜。 |
|
婚性困境之下,莫罗与维蒂两位女主显然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前者拒绝外遇,后者拒当小三;主要男角之中,勤奋工作的病危好友具有真挚情感,宴会主人工业家具有主动强烈的企业文化意识。唯一的“反面角色”就是男主人公!直到最后似乎都无觉醒迹象,“谁写的?”……感觉安东尼奥尼并非故意要创造一种新型电影叙事。戛纳等访谈中他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当今这个世界,科技没有毛病,出了问题落伍于时代的是人!那么如何才能将所信奉这一理念准确付诸于电影表达呢?采用传统类型故事叙述肯定不行,因为它们总在讲述一个正向弧变逆势崛起的成功人士!安东需要截然相反的主人公们,他必须改变影片形式节奏与氛围,并使角色统统表现为冷漠消极机械(但要优雅漂亮),其周遭的环境,特别科技主宰下的以现代主义城市建筑为核心的生存环境,反而异样和谐优美。 |
|
#电影资料馆#让娜莫罗很棒,演出了风流文人的平凡妻子境遇,朴素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总被误解为没有思想。相比聪明漂亮女孩灵魂中不断消磨着面孔的精致空虚,她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更真挚动人。习惯受伤、哀悼、原谅,以后就不会痛苦吗?他依然会什么都忘记。 |
|
全片的气氛都沉闷、低迷,一如百无聊赖的长夜。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所有不可控制的与他人的亲密,所有你在我身边我却觉得无聊的时光,所有再次念起却不知出自何处的情书,都是因为我不再爱你了。这是一种怎样无能为力的绝望。即使你坐在我身旁,或是粗鲁的亲吻我,可这份消失的爱情将又进入下一个夜。 |
|
《夜》实是安氏六十年代三部曲中(相对而言)最枯燥的一部.垂死气氛中开场的前半部分展示了女性的观看――无疑来自罗西里尼-褒曼作品的探索:我们一再地看到Lidia游走,凝望,但影片却较少提供她的主观视点,重点乃是"她在看"以及"我们看着正在看的她";什么吸引了她的目光?事实上是世界的世界性(worldness of the world)――深焦镜头强烈地提示着这一点:同时极度清晰的前后景是绝对违反视觉规律的,但世界竟如此存在于影像中,它"太多"、"过分真实"了,以致触发了主人公的惊惧和探索.遗憾的是影片终究为这检视和呼告安排了一个可见的传统解释:Giovanni被塑造为与《奇遇》中的Sandro类似的人物,但探索者Lidia并不具备Claudia的力量,像她那样说出"我不认识你",然后推开他. |
|
“我感觉如同行尸走肉,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而你也不爱我了。” 多么迷人又丧气的电影...... #4K |
|
影片将迷局男女的情绪波动展现得唯美细腻,不愧是一代名导登堂入室的作品。爱情本身不存在问题,只是对其思辨存有重大误区。其实人类的聪明才智足以击破困局,但是懦弱毕竟需要谎言来麻醉维系,是以真相只有在美梦破灭时才若隐若现,而昙花一现的参悟时机又会遭遇选择性失明的尴尬际遇【10】 |
|
女人又在游荡,男人又在出轨,顺带狠狠黑了黑知识分子。最后三人室内戏的镜头调度太精彩了。人物不再枝蔓,情节被减到很少,甚至觉得可以被视为安东尼奥里的元叙事之一,关于爱的不可持续性。 |
|
依然是那熟悉的疏离感,安东尼奥尼电影里所有的人似乎都"犹在镜中",彼此关上了心灵的大门。开场便是著名的空镜头,孤独感跃然纸上,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之后更是让莫罗走遍城市的街道,没有一句台词却胜千言万语
空间构图是安东尼奥尼电影美学的集大成者,空镜头下的景物缺失了人的存在,如同人缺失了灵魂。通过解构人与物的联系产生强大的间离感,以此烘托电影的主题。
电影中比较出彩的还有封闭空间的运用,如窗户房间玻璃等等,把人物仿佛置身于精神世界的牢笼中,压抑,冰冷,毫无生气
电影展现了爱情在一天之中是如何消失的。在那一夜中,人们内心的空虚尽显无疑,雨中狂欢便是揭下文明外衣后的真面目,两人各寻新欢便是爱情消失的证据,好友的离世便是爱情见证的死亡
当她深情念完他曾写给她的情书,他却反问是谁写的时候,一切不言而喻
|
|
关于爱情,安东尼奥尼的态度实在太绝望了。或者说,观众根本还没勇气直面爱情的真相。——是的,直到今天,大多数导演也没能像他一样,把血淋淋的名为虚无的伤口一而再地撕裂。爱无法在生活中作为一种洁净的存在,只不过心底仍有炽烈的情欲纠缠。在至深的夜,神智恍惚、正大光明的背叛,天亮以后,依然无法得到解脱。今天终于把三部曲补完了,都属于初看极难受,越品越有余味的佳作,如火般幽微又灼痛。 |
|
安东尼奥尼从乏善可陈的一天里,看到了现代人的一生,看到了一片荒芜的现代文明。在这个夜晚,马斯楚安尼找到了新的工作和新的爱人,但他仿佛也看到了一切的终点。“当我试图沟通的时候,爱就消失了。”就好像那一场骤雨,无论你选择什么,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
|
构图充满了疏离感,米兰被切割成块块空间,所有的调情都如雨夜幻影,勾勒出中产爱情消亡的形状。感受到了安东尼奥尼的疲倦。 |
|
若即若离的张力将往昔与当下如丝般缠绕在一起,并描绘出心伤的未来图景于是夜汇聚成永恒;安东尼奥尼以迷离写就破碎的诗意。 |
|
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主题依然是沟通障碍和精神空虚。虽然影片在故事性上较弱,却犹如散文一般舒缓,看下来却又没有觉得像《奇遇》那般冗长。让娜·莫罗和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的组合目测是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演员阵容最强大的一次,也颇让人放心。影片的爵士风格配乐也很出彩。 |
|
1961,同年《意大利式离婚》上映,柏林墙筑起。《夜》所传递的不仅是永恒的人类存在主义困惑与焦虑,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战后人类的精神危机。让娜•莫罗漫步城市,兀然出现的飞机噪音、空袭警报、田间火箭……总是有一种不明觉厉的紧张感。漫步是《夜》母题性的动作,人物独自行走于城市景观中,行走本身就是质问,是交流,同时也是观看。它是人在世界中的自我确认,同时也是对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确认(摄影机的偶尔游荡于角色视野之外,同理《你妈妈也一样》)。行走同时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确认,让娜•莫罗穿过陈腐破败与现代冰冷并存的战后空间,孤寂地行走带来的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认识到自己是丈夫—如同知识是知识分子的反映—的反映,试图重建破败的亲密关系—哪怕是片刻的。炮火中古宅顷刻间灰飞烟灭,连建筑都无法信任不是吗? |
|
王家卫版的《东邪西毒》是最接近《夜》的一部杰作。因为华山论剑之于男人和如泣如诉之于女人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在《夜》里,能够《奇遇》爱情的只有男人,而女人于不可名状的黑暗中总也找不到出路。她们不是独自过着单身的生活,就是婚后过着寂寞的日子。上流社会的派对越是热闹,女主角就越是感到失落和无所适从。每个人都渴望从死亡的边缘体验到救赎。女人只能用眼泪表达痛苦和无助,而男人则可以付诸于行动。所以当陌生男子带着心事重重的女主角逃离无聊的秀场时,这位已婚女人临近枯竭的内心终于下了场大雨。但她最多也就和陌生人一起跳跳舞、兜兜风而已。影片真正的冲突发生在艺术与婚姻之间,因为爱情之于艺术创作和爱情之于婚姻生活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夹在二者之间的安氏对于这个道德难题似乎无解,而带着时间灰烬闯荡江湖的欧阳锋显然走得更远。 |
|
赶紧把签证续了去意大利才是正经事 |
|
5.28 ”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 始信安东尼奥尼配得上大师称谓。三重危机:1. 知识分子政治摇摆(阶层跨越 成功学 社会活动缺席)良心绝迹vs马斯楚安尼发烫变异 2. 感情婚姻花式衰变期(貌合神虚 不安定 衣香鬓影乱离) 3. 个人存在价值与沟通(消除孤独)自我审视与怀疑。构图。走位。爵士。 |
|
我和你站在婚姻里,以两颗枯树的距离 |
|
在拥挤人群和矗立都市的影像包围之中,人会陷入到一种无所依的困扰状态中。安东尼奥尼的空间是充满扩张性和侵蚀性的,犹如现代社会情境试图将人的情感剥离出去,琳琅满目的现代生活,是将物质享受发展到极致,而只剩下内心的荒芜。这种灵与肉的脱离,外部空间对于内心世界的排挤、压迫,形成人物一种极其矛盾的状态。安东尼奥尼的人物总在寻找着什么,虽然结果大多一无所获,但是这种寻找的情绪却始终蔓延在电影中。答案是不存在的,一如《奇遇》中失踪的女友,再如《等待戈多》中的戈多,都是现代人走不出的困境。 |
|
CC封面和最后屋内三人不稳定的站位切换,光构图和台词就够学习电影的研究了,还有表演。迷离的夜需要一场催情的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都很性感,但又都是性冷淡呐。北影节资料馆修复版。 |
|
安东尼奥尼逝世14周年纪念日观影。1.已对欢宴这种情节深感疲倦。相比后一半,前一小时有趣很多。尤其是莉迪亚的伟大行走。在与男主这个典型知识分子的婚姻里,她已只有独自漫游的余地。在城市中,在宴会上。没有目的。她只是执着地观看,却也始终无法逃脱被观看的命运。就像有好几场戏的前景,都放置了鸟笼。“你还不懂岁月的沉重,一切都是徒劳。”2.当然男主也筋疲力尽。知识分子固然虚伪自私,但总还是有同情心讲一点可怜的自尊。而这个阶层正无可挽回地只能沦为资本的门客。3. 结尾莉迪亚对男主求欢行为绝望的拒绝,为前半段女主求欢不成的情节括上右括弧。她为他读信,而他已忘记,这是他写给她的。一《夜》过去,该《蚀》的时刻了。前后两部曲无缝接续。4.老塔说,男女主最后的拥抱,像两个将溺死的人的拥抱。5.诺奖作家是夸西莫多哦 |
|
现代主义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有所不同,不再如德西卡等导演聚焦于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而是所谓“心理真实”。《夜》如同散文,如同迷宫、符号一般的城市建筑增强形式性的表现主义,更是迂回、疏离的内心世界的写照,激情已经完全褪去,感情貌合神离,直至结尾的“解冻” |
|
爱是种约束,它让我们互相误解。 |
|
不爱之后,他人的追求变成消遣。结尾她念起曾经的情书,他问“谁写的”,她说,你。热情褪去之后,爱情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因这种消亡的挑逗,两人又短暂燃起了爱欲。婚姻濒死前的回光返照。周围全是草坪,他们为什么要在沙地里求欢?周围全是可以燃起短暂激情的人,他们为什么还攀着彼此像溺水的人? |
|
海明威说了,看我这枪中的,你们一定是嫉妒我婚姻幸福、子孙满堂吧? |
|
一封过期的情书,男女主曾经那么相爱过,可情他们的婚姻失效了。 |
|
安东尼奥尼无法想说的就是爱情终将埋葬在婚姻中,结果啰里啰唆拖拖拉拉搞了120分钟,看到一半就在想这破电影咋还不结束还不结束,看到fine的时候真是长吁一口气的解放啊。 |
|
虽然都是表现都市中产的爱之无能,《蚀》中的莫妮卡维蒂和阿兰德龙毕竟青春逼人、未来无限,而《夜》则已经充斥着中年人的迟滞、黏腻和暧昧,主角夫妻甚至习惯了忍耐彼此的见异思迁。一日漫游,一夜大雨,日出以后,她直接宣告青春已死、爱情已死,但结尾的勉强补救似乎预示着,前方的忍耐仍没有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