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
|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
|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
|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
|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
|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
|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
|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
|
香港电影没有了,但陈果的电影都还会在。我好喜欢那场戏,祥仔下学回到家叫阿嬷,跃上沙发,镜头已经切到一幅遗像了,那个给他讲了很多道理的人就是倏忽不见了。 |
|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
|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
|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
|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
|
小演员真好,尤其唱粤剧那段。一人撑起许多关系的展开,和大陆偷渡妹的友谊,和奶奶一辈的隔代亲情,对菲佣和亲妈的不同情感,与父亲、哥哥甚至电子玩具的关系,每一层都政治意味十足。一段孤独的香港童年,一个作为童年的香港(97之前)。运镜雕琢,可,“这个世界那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 |
|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
|
82/100 #香港影展2019# 旧的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来临了,香港是坏掉的电子鸡,”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香港制造》前传,细路祥与中秋在一个历史的路口进行了交接。对香港时代街头生活日常的还原展示是如纪录片一般的。 |
|
【百老汇香港影展】胶转数118分钟版(删减全部男主露点画面及警察带走小学生桥段)。一男一女,一港一陆。两个孩童视角加上祥哥的去世,折射出97前后香港新旧时代的交替。升旗敬少先队礼的荒诞一幕更加传递出陌生与局促。正如陈果所说,他不会隐喻,只有赤裸裸的明喻表达。二十年后,电子宠物与启德机场共同销声匿迹。但“单非双非”孩童问题以及“香港是我们的”争论更加严重。有些段落略冗长。三星半 |
|
8/10。小孩对污秽的兴趣极大,往纸杯里撒尿给混混喝下去表现出喜悦,趁混混看靓妹从楼上丢卫生棉条以慢镜的滑稽感。用身边细节刻画香港民生心态,学校教育认识五星红旗、行队礼等大陆观念和金钱至上的港民价值观、兄弟财产纠纷(不安现状)发生文化认同危机,追错警车后满脸委屈是成长中失去的最好注解。 @2016-10-01 23:24:37 |
|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
|
这是陈果“回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一次完美的收场。影片的最后巧妙地呼应了前两部。然而这一部不同于前两部,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情调来表现香港普通民众在回归前的精神风貌。里面的“细路祥”是谁?想必就是“香港城”吧。浓郁的怀旧气息,在破乱脏差的市井之中,人们寻找着一种触摸不到的归属感。 |
|
前半部好極,但是氣力不足撐到結尾好可惜....雖然主角變成細路,視野卻比前兩部來得開闊,改講真正的集體記憶...不過另一方面,又不及《香港製造》單純寄托世紀末情懷以及《去年煙花》發洩憤青情懷更集中、犀利。究竟主題在於九七或是粵劇祥?對比李小龍版《細路祥》更加畫蛇添足侮辱觀衆智慧來著....m |
|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
|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
|
陈果延续了在香港三部曲中对97前后普通人的关注,小男孩的视角展现了当时香港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与其他两部相比,本片戏剧矛盾被降到最低,一切都是安静平缓的,算是最朴实的一部了,其中最后一个追车和跳舞的场景都有很强的象征性和感染力。 |
|
透过孩子们的视角去看待97即将到来的港地。香港土著有三六九等各路货色,香港土著之外更有菲佣、大陆仔的非法居民。不断老去的港人,但还有孩子会看祥哥的戏剧,不曾忘记过去。基底悲凉的不可挽回的逝去,作者表达着无限的惋惜,时代却已经悄然改变。你看为非作歹的大伟都病了,可不是要变天了嘛。感叹导演将所有符号和象征都隐藏在每一个故事的细节里,悄然到让人察觉不到,所以即便你当作纯粹的儿童片来观赏也是很吸引人的。 |
|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
|
載有大偉救護車外,有香港製造的中秋和阿龍,車子裡有去年煙花那麼多的家賢,回歸三部曲從香港躁動的混亂、軍人身分卸下游移,不服輸的公平求安定,最終至崩潰槍擊的時空呼應(電視台集體播送、天空煙花無限綻放、今年與去年),到以懵懂孩童視角,回望留住大時代的單純變遷。李小龍的細路祥、阿嬤愛的新馬師曾、與阿芬美好的童年,已留在回歸前的1997。錯身而過的遺憾,昔日香港街景,老人踱步健康操,啟德機場飛機,外傭當家的母愛,象徵香港精神的茶餐廳凍檸茶,及尋找缺席哥哥欲從男孩蛻變的成長。踩著單車穿梭,攝影手持的掠過,捕捉即時性短暫,街拍路人的不經意,巷弄兩端的母女和父子,學習如何升降國旗,警察遣返高舉雙手的孩童。是錢將他們繫在一起,也因錢,回首這美好的1997。脫褲尿尿高唱一曲歌,經典片段。甜蜜蜜八月電子雞,嬤嬤舊香港 |
|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
|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
|
给电子鸡投食,向柠檬水撒尿,离家出走去看九龙的飞机,与阿芬游走在旺角赚取小费。大人们为了钱吵得面红耳赤,小孩子却为香港属于谁争执不休。大人们在往火里烧去相册,小孩子却能在阿嬷头七看见哥哥。难过时抱住离去的菲佣,呼唤阿嬷转头只剩遗像。童年在追错车的路上结束,夏天在变了道的香港终结。 |
|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
|
四星半//118-5mins//即便后半段节奏突然崩坏 但也保持了一种恰当的距离感 温温吞吞绵绵细细偶尔滚出一个热泡 喜欢得不得了啊//陈果的九七//意象被包裹得妥帖自然 观众完全能明白导演在说什么 我们看看笑笑 他也不说破 然后画外音在那个微妙的时间点明一切//“香港是我们的!”“是我的!”&“你是假的。”“真的!” |
|
hk回归三部曲之末,我向来是害怕看这一类电影的,它就像昏暗筒子楼里模糊的电视屏幕一样,三部曲里最平实也是戏剧冲突最弱的一部,祥仔的哥哥被是早产儿,因父亲的恶劣态度而离家,祥仔在逃离失败后,却得到了久违的父爱,哥哥和祥仔实则两面一体,暗喻香港的身份。最后一场追车戏,即将逝去的友情和衰败的过去他们一前一后,祥仔关于阿芬的记忆被彻底留在了运动着的街角,成长也没有终点,细路祥迷失在那辆救护车上。随后的三部曲宇宙,像蓝白红一样魔幻的组合到一起,感慨万千。 |
|
看看回归之前的香港,太有味道了。这里面真的大有文章。菲佣、外来黑户也是香港的一部分,不看《细路祥》并不算真的了解香港。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才是真正的香港电影。 |
|
这类描述真实生活周围人的故事的片子,其时非常打动人的.看完有种懵掉的感觉.每个人的生命怎样一步步走过,完全抓不住线索,但又确实发生了变化, 好的片子看完后,人为懵住 |
|
细路祥家的电视播放如今鲜人见闻的李小龙版《细路祥》。……我九岁的时候已经很懂事,我爸爸开餐厅是为了钱,我家里的菲佣是为了钱,我妈经常去麻将馆打麻将是为钱,连祥哥经常被人请上电视唱歌赈灾都是为钱,当然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很小就知道…钱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梦,一个理想,甚至一个将来。 |
|
市井生活平凡琐碎,97来临燥热不安。祥仔的视角,窥探现实百态。香港到底是谁的?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往昔的回忆摆脱不了这个变动的时代。尖锐又心酸的电影。“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 |
|
奶奶和新马师曾代表的老香港的离开,找寻哥哥的血脉认知的迷茫,香港和大陆越来越近,祥仔和阿芬却越来越远的反差,都在97年的回归之前集中爆发。感觉上比烟花要差一点,不够惨烈不够辛涩。不太爱这么吞吞吐吐的陈果。三星半。 |
|
依稀在片子中看见李灿森了。。这片就是陈果的片子~为了纪念永远的祥哥~老香港的街道拥堵不堪。。我只相信他们过得是这种日子。。要说感情,大陆和香港也许早就分开了~就好像祥仔追阿芬~错过却不是我的无知~童年该结束了~瞬间进入了不愿看到的未来。 |
|
97香港回归的大背景下,一个茶餐厅的平凡故事,小路祥站在石头上大喊一些很深刻的话语还伴随小便~!!说不出的诡异和辛酸~!!这段实在是太经典了!!不过不太明白用意..李灿森也诡异的街头一现~ |
|
九七回歸這一特定歷史因素的介入使得這個簡單的平民故事變得別有意味,孩子視角下的巷陌故事,細碎平淡的真實生活,那些討厭的人,那些可愛的人,唱越劇的阿祥哥,偷渡客,雨,這些童年的細節與意象,都隨著香港的回歸而一去不回。祥仔最後的奮起追趕,結果只是錯過,歲月流去,不管人的悲喜。 |
|
前三分之二我一直在想能把一个九岁小孩拍得如此猥琐流氓陈果真是个奇葩
最后三分之一大加分!看到宾妹要走祥仔抱着她哭的时候眼泪掉下来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歌词“故事何样美终极是分离”如果用在这个故事里 他们后来其实还是重逢了 只不过可能用了不一样的方式
但他们终究是会重逢的 |
|
感觉像少年陈冠希和少年杜鹃演了一部电影。 |
|
从这个时候开始,陈果的意识形态嘶吼已经开始,小女孩那句“香港是我们的”多么惊心结舌。前半段似水流年一样的城市过往,粤曲南音唐楼茶餐厅,那一份“原生态”市井是最宝贵的,后半段陡然波澜变故,97情结在陈果镜头下一直是令河流改道的巨石。结尾三部曲其他人纷纷入镜,港人在港地,日子总还是要过去下,此时的陈果是激流潜藏在水下,都还没有那么焦虑悲观。 |
|
影片收尾处,祥哥满头大汗打开救护车车门,远处家贤不耐烦的停车因为前方红灯亮起,人行道上的中秋和阿屏手挽着手,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环里面是陈果眼中的香港回归日,环外面是当时焦虑迷茫,新旧交替的香港。 |
|
市井生活,小孩视角。短暂的童年里曾经有过一段小小友谊,它在一场错误的追逐下结束了。 |
|
“在这条路上不单结束了我和祥仔的友谊,还结束了我们的童年。我永远记得在香港和祥仔一起的开心日子,但最可惜就是,我不可以在香港和他一起度过这个夏天。”
在与一个个熟悉的人送别后,送别了自己的童年,使我想起《城南旧事》。合伙送外卖赚钱的阿芬、一起看电视的祖母、电视里唱戏的祥哥、总想回家的菲佣、街上最坏的大伟,无论是好是坏,都停留在了一九九七年的夏天。 |
|
陈果 细路祥 香港电影 陳導又一經典, 姚月明先生油麻地街頭下身赤條條演唱已係影史經典, 姚生還出演陳果新片紅VAN文小姐的男友,經典再造.... |
|
香港制造锋芒过盛,烟花温吞矫造,细路祥终于近乎完美。对九七的记忆书写,通过孩童的视角兼有旁观者的疏离和亲历者的痛切。霓虹景观、电子游戏、现金小费、大众媒介构成香港旧唐楼的童年,随着一代人的逝去和一代人的缺席,一半记忆的消弭和一半记忆的不以为意,新的香港在历史的空白处默然成长。 |
|
不知道该说什么,所有人的生活都变了,童年一去不复返,一切都发生在回归期间,而回归又要这些稀松平常的事变得十分有意义。在时代的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总是微不足道,却也滴水藏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