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卡了 |
|
高雄電影節2018/11/4(日)16:10總館7樓 |
|
声音和美术及格。 |
|
你希望的表达衔接并不自然,展现的并不是什么铭心刻骨的爱情,元素过多,讲故事的手法很生硬。二星给女二Pink Floyd T恤吧... |
|
最吸睛的就是簡嫚書的妝髪和服裝變化 |
|
剧作有问题,感觉导演想融进去的主题太多了,导致很多情节没有铺垫,有些地方又太急躁。 |
|
雖然很討厭大量口白的電影。但愛上卡夫卡還可以。剪接有點爛。林強的配樂沒話說 |
|
冲着入围和编剧买的票,作为一个高分狂魔也必须承认:很久没有看到这么难看的台湾电影了!全程尴尬炎发作,剧作,表演,到视听语言系统没有一项及格,人物、故事和作者表达也完全不在线,净看女主换发型衣服了。没有生活经验做支撑我就不敢大言不惭去拍电影啊,也不知道这位二姐咋想的,心疼60块钱 |
|
典型的想要表达的实在是太多,只是最后都没有完成。双线并行,同时也让观感异常割裂。 |
|
倒也不至于太糟糕,但导演陈玉慧显然犯了一个新人导演的最大毛病:想说的太多还不好好说故事,还搞好多花俏东西来叙述,结果就是故事也不可信,角色崩坏,各方面都差强人意。亮点是魏海敏出演的神经质母亲。 |
|
飞机片,观感还是蛮愉快的,特别是电影前半段呈现了一种东亚在地文化与西方闯入式沟通失语的具象阐释,并在影像上给出了互文。相比而言结尾就比较胡闹了。 |
|
真的难看, |
|
一切想的都太理所当然了吧 硬生生把20分钟学生作品拍成100分钟 莫名飙车的浮夸 |
|
人物转变不可信。只喜欢外国女主对待感情的态度:实际,思辨。 |
|
虽然戏中的舞台剧更像框架而并未真的驱动或映射剧情,但舞台剧的元素还是浸淫在人物的日常生活里。OS暗示了女性视角,也暗示了女性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
|
真的…不知道怎么吐槽了。。。 |
|
最精彩的是简嫚书和林哲熹真的是现实中的前男女朋友。 |
|
音乐不错。。 |
|
作为荒诞剧但氛围却太生活,妆发、布景、构图,还有那个毫无焦急感的寻找简直……放在 90 年代我是接受的,夹在复古与前卫间左右不沾,不伦不类的不适感……剧本若是一开始就从打电话索要赎金赎回自己,再一层层揭露缘由,分别讲述女友、前女友、父母的故事,最后串联成完整时间线岂不更好。ED 全剧最佳。 |
|
想说得太多,什么也没说好 |
|
衔接的太差了..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剪辑的问题.. |
|
OOXX卡夫卡,比台北物語還難看。想寫荒謬的故事,讓整部電影都很荒謬。 |
|
21 巴黎女人 一见钟情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妈祖 儿子与父亲问题 两女一男三角关系 美好收场意味着有人黯然退场(烂片有烂片的看法 一边播放一边做自己的事) |
|
看不下去 |
|
7.6,siff第十二场。卡夫卡的情人们,又一惊喜之作。双线并进,最终于结尾交汇,线中某个人物最终的美好收场,都意味着另一人的黯然退场,卡式反宿命论。故事结构上似《克莱尔的相机》公路版,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卡夫卡思想的阐释不仅带有东方色彩,同时也对其赐予了变奏,华丽卸下,一丝不挂。 |
|
救命 一级工伤了 |
|
女主的整体造型都很喜欢 好看 |
|
上海电影节看的,全程尬,有史以来最难看的台湾电影,想表达的太多,但啥都表达不好,直到故事结束之前我都在期待导演用一条神秘的线把之前一些看似伏笔的东西都串起来,结果放到最后一秒发现我想多了,这些啥都不是。没有内涵的文艺片,一星送给男主角。 |
|
贡献上我的一星@2020.6.28 |
|
不成熟的剪輯毀了一個好故事,導演顯然不懂取捨的重要性,放了一堆刪了也不影響主線的段落讓劇情節奏整個大亂就算了,到底他媽誰決定讓簡嫚書的旁白填滿整部片的?本來還有點文藝味,這麼一搞跟那些爛大街的愛情糞片有什麼兩樣? |
|
很久没有看台湾电影了,听到台湾腔的时候感觉特别奇妙,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的台剧里的那些戏剧化、温馨、搞笑的镜头。电影本身没啥可说的,普普通通吧。 |
|
爱情这件事很难说,尤其是在分道扬镳之后才懂。这是一部两任女友共同寻找失踪男友的故事,不过电影以非常温柔的方式述说,没有两女间的争风相对,以两任和谐的“真心”为出发,透过寻人路上的阻碍反思自己对于爱情认知的心。而令人难过的是,有些爱只有在即时拆封的时候才不会错过,所以请不要把情书放在柜子里瞻仰,这样是不会幸福的。 |
|
Terrible. |
|
@2020-07-08 08:0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