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林宣彦的「千年女优」与「太空漫游」,辉煌灿烂的天鹅之歌,壮烈契阔的漫长告别。所有标识性的元素皆集结于此,时刻奔赴巅峰的浪潮几乎能溺死。以中原中也诗歌为叙事章节的间隔与总结,充斥无数迷影梗,以影史流变为经,以日本近现代史为纬,编织出一首凄美泣血的挽歌。仍是反战主题,仍是年轻人的热血,仍是刻意的粗糙特效与浮夸的表演方式,挣脱文本与时空的束缚,在电影中体验生命延长与死亡延宕,体验爱与死的迷人或残酷——“电影是最先进的时光机”,穿越几重光影梦境,自由出入银幕,跌入共情的黑洞。反反复复的失去,来来回回的重生,听见了吗,“我一定要保护你”;月光下的大海,尾道的雨,濑户内海的细波,少女的哭泣,焚毁的胶片,最后一次放映,再见导演。 |
|
大林像是把自己无数可能拍成的、不可能拍成的电影点子全部压缩塞进了这部片中,但这次他选择以“神秘的老钢琴师”的角色出镜,背对着观众,只是独自弹着琴键…… |
|
#49th IFFR# Perspectives -The Tyger Burns。吵死了……而且这个概念不就是从今敏的[千年女优]来的么……迷影梗用多了也很烦。 |
|
總算等到《海邊電影院》——大林宣彦的《千年女優》,是戰爭史也是電影史,熟悉且鍾愛的少女亡魂、五毛特效依舊。戰火蹂躪、Noriko悲劇宿命,卻也相信著電影改變世界,而他認為告訴年輕人這些歷史,是他這一代人的責任。
可惜無法聽到大林宣彦親口談這部作品了,電影最後看到大林宣彦獨自彈琴的背影......大林宣彦還想拍下去,人生便已落幕......一起打開這電影藏寶盒吧,ぴかぴか✨ |
|
台詞、歌詞、旁白過飽和般地填滿的三小時,老實講是有些難以下嚥。中間睡著兩次(醒來時看到「會讓人睡著的電影,是部好電影。」這句所以又安心地睡去)電影史、日本史、人類暴行史信手捻來,再以一個千年女優的身影貫穿整部,作為生前最後一部片似乎一股腦地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恣意奔馳的程度接近東方高達的等級了(? |
|
是战争史,也是电影史。一部真人版《千年女优》。向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家、狂热的迷影分子、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中原中也迷弟以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大林宣彦敬礼。 |
|
3.5 交织电影史与战争史,太过直白了,《花筐》里那种缠绵凄切的梦幻气息几乎消散殆尽,但广岛一出现你就知道悲剧再也避无可避,失去的还要一次次再失去,任何时空只要战火在延烧谁都救不了希子。这时方理解选择中原中也诗句作线索的意义,疑虑暗影中那遍染污浊的忧伤,终究无可奈何地在薄暮中笼上黯淡。 |
|
看完这部电影,就会知道人为什么要拍电影,为什么要看电影。电影的历史是20世纪的历史,是罪孽、创伤与救赎的历史。大林宣彦用比此前更为疯魔泛化的蒙太奇,停驻、跳跃、反复回到“pika”,在对刺喉声、原子弹的亮光声与电影结束打板的同一拟声里揭露国家对群众的欺骗。如果说此前两部饱含血泪、有一种“遗作感”,那么这部真正的遗作却让人被对电影与未来的希望和感动包裹。电影替我们牢记,观看使我们行动。 |
|
电影本身虚构,但能演出真实;历史真实发生,但它常常撒谎。观众的肉体在故事之外,灵魂投入故事之中,这样走一遭,不见得能改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实际上就是改变不了,导演在全力唤醒人类但他很清醒,所以最后在不断轮回暗暗发笑的历史幽魂旁边留下一个落寞到荒凉的弹钢琴背影),至少该自己清楚乌云的存在。|和阿伦·雷乃一样,看的第一部大林宣彦就是他的遗作(广岛意外在此成为交汇点和注脚)。不知拍摄其时老爷子是否已冥冥中意识到时日无多,以这样一部作品作为遗言,令人敬佩。度过开场的适应期后,越看越进入和喜欢并感动。尽管会显得有些说教,可疾呼总有必要时。戏剧也是枪弹,子弹在弹钢琴。最后一次放映,最后一部电影,自由奔放任我出入漫游,银幕太空都是舞台,诉尽我心。|最爱弹珠倾洒满地那一幕。 |
|
#siff23#我喜欢最终以喷涌浓郁的情绪盖过理性论证的虚构,制造真实的战争体验;我喜欢通过穿越影像表里时空,将世间之所有女性的灵魂回归值得歌颂的少女的身体,如此一种最初的作者性的回归;我喜欢从故乡尾道出发,云游他人古里、孜孜不倦地思考着一切日本的时间空间,最终满载岁月的年轮回归尾道,如奥德赛一般的创作生涯;我喜欢从渐行渐远的挥手到背对观众的道别,喜欢醉人长梦般的人造风景,喜欢对想象力之能动性无保留的歌颂,喜欢来自坂道上俯瞰的视线,喜欢少女不再是少女那动人心魄又念念不舍的瞬间,喜欢原野、山峰、海滩……这大概就是我喜欢的大林宣彦监督了。 |
|
叙事手法骨骼清奇的反战电影,不同于《花筐》中有一条棱角分明的故事线,本作则是在以奇幻的名义玩耍自带穿梭系统加持欢快放飞自我----《日娱之穿越电影世界的懵懂菜鸟小队与锣鼓喧天反战奇侠短笛君与一生不羁爱自由和平斗士灭霸桑的邂逅深思录》。
“电影就是最前沿的时光机器。”
“历史充斥着纷争与混乱。”
“有些真实的悲剧和经历甚至比电影更加奇异。”
影片后半段尺度不断加大,鞭挞力度堪比韩国的那几部政治剧情片。
回顾历史,构建未来。电影改变不了过去,但是可以改变未来...... |
|
Cinéma(s) du histoire |
|
风格极其强烈,信息量巨大且冗杂,而我对这种风格完全吃不消,三个小时几乎完全走神如坐针毡,有一句台词大概在说“让人睡着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完全不能苟同。#百丽宫日影展 |
|
如果让你回到疫情前上海、北京、东京、柏林、纽约、悉尼、布拉格、威尼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电影院,你想对电影院说些什么?
我想说:一定有缘再见。 |
|
想要万分珍惜地将它摧毁,就像打散一束冰冷的花般。 反正总是有明天。 |
|
刚开始看感觉吵死了累死了,视觉图像、视觉文字、旁白、台词给的信息量太大了,一走神就已经打完一场仗过了三年战死两千人。可能历史上的战争就是这样,因为它过去了很久,它就有了和电影一样的观看方式,要有戏剧性才能留住观众。也有了和电影一样的速度,要快速叙事,要抓住重点播出。 |
|
大林宣彦这个名字不算如雷贯耳,却是我心中可以排进前五名的日本导演,痴迷那么多年,《海边电影院》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他的作品,还是遗作。在昆明滴水成冰的寒潮天气,一边看一边心潮澎湃,三小时倏忽而过,灯光亮起意犹未尽。片子几乎用尽了导演生平绝学,题材沉重悲怆,表达轻盈明快,创意执行一流,不愧是60年代成长的先锋电影人,80岁拍的片子依然敏锐超脱,带着当下年轻人不一定能玩好的实验风格,对电影的恋恋情深,对爱与和平的希冀,纯洁之情沛然感动;眼见尾道、福山、濑户内海这些一贯熟悉的外景,以及美少女幽灵,漫画式特摄效果,五彩斑斓的色彩,梦幻式的旁白,早逝诗人中原中也的诗句,浪漫活泼的少男少女……不愿意电影结束。尊敬的OB监督,你走后人间再也不会有人这样拍电影了,在天堂请你务必当导演,继续拍理想的电影! |
|
太实了也太吵了,该放飞的地方收敛,该留白的地方又整花活。 |
|
最后一次熊熊燃烧,是火,是光,是血,是晖,背对观众演奏的老者,在深情的道别,还是难舍的牵挂,一帧帧从不同的过去走来,大林映像逐渐丰满鲜活,汇成五味纷陈的夕阳下的波涛,黑夜终降临,彼此各有命中注定的无法逃脱,在电影中再会吧,那里有我们憧憬的理想和新生。 |
|
大林宣彦遗作,一部恍若神迹的电影,滚烫炽热,宏阔瑰丽,倾注了世间所有的爱与死。影片既轻盈诙谐又凝肃悲凉,贯穿的主题是如何逃离野蛮战争的残酷轮回,并藉由电影改变未来。这是极具艺术家天职责任感的作品,却不会过于说教——本为间离的风格手法竟让人渐入佳境,观影者仿佛也与稀里糊涂跳进戏中戏里的主人公们一道融入银幕,化为电影的一部分,犹如亲临成为常态的荒诞,亲历生之欢欣与死之哀惧,最终惊异地体悟到,在宿命的死灭中亦能升腾起超拔的浪漫诗意,于无尽的灾难里也可开掘出希望的林中小路。看似粗劣的抠像合成与不断变移乱入的人物+场景拼贴,都浸润着自由之气息,也是逃逸于沉重时代齿轮与酷烈战争机器的起舞姿态。中原和也的诗作摘句无比动人,也与大海、红日、黑雨、闪光相契合。多重告别后终迎来[2001]式婴孩重生。(9.5/10) |
|
essay film精神和B级片精神的结合!#siff2020 |
|
表现形式太丰富了,三个小时没有任何冷场的时刻,高速运转的时空与信息量巨大的台词融洽匹配,频繁出现的字幕卡,绿幕感明显的画面,没有让故事滑稽简陋,反而营造了魔幻荒诞的电影世界,让历史得以照进现实。在反战思想浓郁的前提下,把一腔迷影情怀源源不绝的抒发出来,作为遗作,可以称得上是再完美不过的句号。电影改变不了历史,但可以改变未来。 |
|
带入的东西太多,看的真心累。真不如千年女优干净利索。 |
|
它仍旧追逐着难以捉摸的少女幻影(留给印象的最后的美好光影)我们不再逃离:主动陷入影像/幻想-对抗消逝在时代里的「空间记忆」。在色彩背后翻转的虚假幻象,是最后的一次造梦,重复的话语掺杂了中原中也の匂い,也许是最后的迷恋。在恍惚的视线里打散时间本该停滞的位置,具象化的诗句中的你我相互凝视中,试图搅动着沉淀的思绪,抓住彼此的眷恋,耳畔边的呼喊与细语只能再次临摹着温热的怀抱,在无法改变的悲剧里缓慢地失去。庆幸的是他还在映画的光影中弹奏着乐章,只是再也看不到他背对着的面容... |
|
费劲找来的本季电影节里最无聊的电影,导演遗作,尾道老旧电影院的最后一出……
以为是风的电话那种结合现实的情怀片,结果,三小时,把历史,战争,名场面这些用简陋的方法串成大屏幕杂烩,真的啰嗦到失望 |
|
似乎說得通的史觀。 為了堅定主張和平主義,以及拚命向正在觀影的觀眾呼籲採取行動有所作為,而感動。 |
|
“人類の背後には、はや暗雲が密集している,多くの人はまだそのことに気が付かぬ。”一次又一次死去的希子,一次又一次失去的幸福,一次又一次蔓延的战火,一次又一次注定的悲剧。快乐与电影一样虚幻而遥远,而我们无数次在历史的阴影中,映画的光影里,希望他们有机会成真,甚至在幻想与现实的缝隙之间,得到永生。 |
|
之前看到《大龙套》还看到导演本人出镜,竟没想到接下来就看到他的作品了。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能说电影不好,形式上是觉得新奇的,而且这些镜头这么剪在一起竟然也蛮合理的。 |
|
中原中也迷弟大典。
前期的戏谑基调还算欢乐,但信息量巨大又杂乱不好进入,后半冲绳广岛一出现一切都悲剧路线了。
能让人舒服睡觉的电影,就是好电影。那我没睡着怎么办呢?
以自己选择恋人的心来推动和平! |
|
中间睡过去五次吧,偏偏本片还自我吐槽说让人睡觉的电影是好电影 |
|
不禁感叹:电影,果然永远有别具一格的形式。// 三个小时的密集信息轰炸,一度听得脑壳疼,但目不暇接的画面不知疲倦的跳跃,以一种奇幻荒诞的方式,用电影史书写了日本近代史;其实影片里急切想被呐喊出的中心思想并没那么难以言说——只是纵观日本近代战争,滥觞点即有天然的狭隘和不正当性,所以反映在日本人的电影观里,一方面在不拘艺术的无限探索,一方面又囿于理直气壮的正视反思;那权当一部导演拍给电影的情书留给自己的遗书来看待,龃龉嘈杂的东西且随它去。 |
|
❤️ |
|
眼花缭乱中落泪了 |
|
作为遗作,大林宣彦该很满足了吧!无论如何我是真的很满足了,乍看是升级版《花筐》,实则野心大到想要涵盖日本近现代史和整个日本电影史,角色轮替式地展演了重要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对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媒介以及国民性进行力度十足的批判。“对战争和和平的态度都是人云亦云”“要像对待自己选择的恋人那样热爱和平啊”,如此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令人感概感激感动。 |
|
导演的遗作。这些大导演心里非常清楚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是广岛出生的,美国扔原子弹的时候他7岁,不知道他的家人经历如何,也不知道他们在那之后的生活。本片的地点:满洲、冲绳、广岛都有狩猎,重要的是在对战争的反思。过去已经无法改变了,可对于未来我们还是有能力的。 |
|
沒有多喜歡,但確實卓然一家,在其規則內也有不簡單的一面。作為遺作,的確為大林宣彥能量炸屏的創作人生,做出十分恰當的收束。如果拍成動畫,會不會更喜歡呢? |
|
7.2/10 SIFF23rd 大林宣彦遗作,显然影像并未完全托住最后的过度表达欲,数次溢出。各类“五毛特效”的异色似乎和这次的主题不相称,未能展露出花筐一般的魔力。文本信息量过大,导致若观众没有较好的日本近代史基础的话,无法跟上前半段的节奏。大林献给电影的最后一封情书继续高歌反战情怀,卑身致歉的同时继续深揭创伤:Pika! 是闪光灯的记忆留存,也是原子弹爆炸的瞬间。演员阵容略显浮夸和草率,被文本量的负担压倒,个性存疑。大林玩弄着一切电影的把戏,回望一切电影史戏剧史历史,带着对未来童真的幻象,都留在了海边电影院。Salute, Obayashi-Sensei |
|
在巨幕全景声厅看这片子真的是…暴殄天物…浪费的不是片子…而是这个厅…很久没看过声音做得这么潦草让我生理难受的片子了…因为有清醒的预期,所以到不介意这个比angelababy五毛扣绿更差的“五円扣绿”(但真显得佳能c系列电影机画质如屎在),但这个混音啊…虽然知道日本有电影解说员这样的传统,但这片就像把所有人的配音对白(现场收对白的场次屈指可数)都混到一起…在全景厅听起来就像有十几个喇叭在不同方向同时播放一个单音轨音频…而且片子前半部分的对白内容就像是2对漫才组合同时在表演+互相吐槽…那个感觉真是无法形容…这个“沉浸式体验”可真太沉浸了,就像溺水一样…我一秒都无法入戏……如果不是大林宣彦的遗作,我可能都退场打一星了…其实就该回家看投影,观感应该好很多,可惜(枉费我还复习了下戍辰战争!) |
|
属于那种多了解一下导演会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的片子。大色块运用,审美非常和式,各种梗和致敬不一而足,天上闪电配着海上烟花,令人目眩神迷。舞台感十足,把沉浸式观影玩出花来,对战争的讽刺非常直白,算是日本近代史+电影史,个人不太喜欢但又有点着迷,感觉很矛盾。 |
|
对于日本史不太了解的话,看这个片还是有些进入难度,三小时的长度也让人颇有退意。打动我的是几个有关情感的片段,而底色无一例外都是悲惨的。女性在历史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牺牲与被践踏都是命定的吗?没有答案。 |
|
看过十几部反映二战题材的日本电影,总体来说,日本的所谓“反战”电影,其实并不是在“反战”,它们只是在“反战败”,潜台词都是当初如果没战败就好了。有些在讴歌战火中的战友情,兄弟情,基情燃烧。有些在展现日本本土被轰炸后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有些至今还在为军国主义者,战争狂人们歌功颂德。反映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日本电影我一部也没看到,如果谁看过请推荐一下。 |
|
紧凑的三小时串起电影史和战争史的大林宣彦遗作,剪辑切换之快犹如迅速翻阅连环画,更像是一幅流动的胶片。“如果有一天我们能重逢,就找一个雨天,在濑户内海结婚吧”。希望这种反战题材的电影能有更多的导演接力下去。【百老汇·东方新天地·东瀛日本新片展】(PS:顺便祝自己生日快乐) |
|
哀而不伤之外还有溢出来的浪漫和感动。 |
|
有生之年能拍出这样的作品,真的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值了。开头你以为在看一场闹剧,到最后你却发现,这不仅是导演一生的热爱,是日本战争史的简述,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他人生的缩影。最重要的是,这TM才叫给电影的情书!这才叫伤痕电影,这才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电影。(连续几天看的都是拍电影的电影,对比看一秒钟,真的差得不可思议) |
|
开始有点不适应,无法进入剧情,不过半小时后就完全融入到那个情境之中了,一场史诗,一场反思,也是一曲挽歌。 |
|
大林宣彦遗作。第一幕癫狂而炽烈,第二幕悲壮而浪漫。电影无法改写历史,但可以改变未来。|SIFF2020第18场 |
|
#BFA教学放映 除了放映事故还挺不错的,只看了前半场,后半场等后面再补上吧 |
|
遗作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色彩喜人 |
|
NO.14 “蓝光豪华纪念版的限定特典映像” 大林宣彦不会满足于拍一部真人版「千年女优」于是他将个人意识史+日本电影史+战争史+精神史高浓度压缩至这部遗作中 将虚构的摄影机对准战争 现时的人物插入历史 在虚构和真实、历史和记忆、过去和现在、悲痛和幽默之间自由穿行 面对战争中层层繁复的夺取、给予、奉献、又伤害的事物流转 大林宣彦并未成为一个坚贞的民族主义狂信者或失落幻灭的觉醒者 而他的任务是用未完成的舞台去保有绝对而私人的空间 用鬼孩/少女的阴性负向空间在战场上挤出自己的秘密花园 在他的舞台现场 电影和语言系统不再相互制约束缚 无法长大的小幽灵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
|
看之前做好了思想建设,跟《原野四十九日》很像,死者串联起生者,疯狂的叙事,拼贴式的画面,电影是咒语,将战争的话语解开又系上,中原中也的诗和影片相得益彰,影迷的反思与狂欢,绝顶奇妙的观影体验。感谢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