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是我到目前为止哭的最厉害的电影,每看必哭。我记得那个时候年纪很小,看后想要养一只荷兰猪,还跟别人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荷兰猪。每次到电影院看,我都哭的天昏地暗,不知道是不是年纪的原因,前两年又恰巧看到一次还是哭了。真的是很感人的电影。那时候很不喜欢电影里面的妈妈。想要一个那样的爷爷,我的爷爷从未给过我任何的关怀,对他的记忆只有每年过节的红包。 |
|
记得当时哭到快休克过去 |
|
小时候一个人看得瞎哭,最怕就是爷爷老 |
|
李丁老爷子仙逝了,想起这部电影。爷爷离开了,好难过 |
|
真的是从头哭到尾,我想,这大概是每一个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孩子都会被触动的故事。说真的,长大后逐渐冰冷又坚强,但是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的老去依然是内心最深的伤口。害怕自己长大他们老去,又害怕他们老去我还没能长大尽孝。希望他们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
印象最深的是李丁扮演的爷爷~很多年以前看的~看得直哭,~记不清楚电影的名字~今天竟在DOUBAN见到~ |
|
这个电影刚刚想起来,心里一下子好难过。 |
|
俺童年的童子泪阿 |
|
很纯粹和细腻的片子。这么多年,想到爷爷奶奶的去世,还是不能释怀。千万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本来看前半段还觉得评分虚高,后半段泪腺直接坏掉,真的是悲伤到呕吐。 |
|
对回国的妈妈评价:人生最高的素养是融入并参与他人的习惯,而非唯我独尊的自以为是,自私是一种极为失败的修养。妈妈的改变也正是因为有爱,因为爱而修正。
看到爷孙俩,边哭边看,最后泣不成声,久久不能收。爱是世界上最无价的感情,而如今的爱正在量化,这是悲哀的人类进化史。
想妈! |
|
小时候看哭了,现在还是一样 |
|
特别感人…… |
|
爷爷就是那个,新盖中盖!一片,顶过去五片,方便!妈妈像吴君如!还有,那个小萝莉是谁? |
|
荷兰猪 |
|
儿时看过一次,一直不敢再看第二次,这样心碎就只有一次. |
|
终于让我找到了!!!小学在央六看得我哭得泪流满面,很长一段时间人都沉浸在这部片子里了~~~那段时间天天专注于报纸的电视节目预告那一栏,只要看到央六要播这个片子,就一定能够要再看一次~~~时至今日,都没有哪部片子能让我有这么感动到心坎里去的亲情片了~~~ |
|
那时候还是个正常社会,尽管8*8才过三年,也没有票房压力,就拍一些自己想拍的东西,表达一下隔代人的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也不需要搞一些宏大叙事,抒发假大空的情怀。 |
|
90年代的儿童电影为什么都拍得这么好看这么走心!结尾哭成了傻逼,强烈的共鸣啊,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拉扯大的,隔辈的疼爱让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常在身旁而变得暗淡,有时候真的特别怀念上世界90年代,怀念小时候…… |
|
很早就看过 再看还是忍不住流泪 想到自己的爷爷 现在即便是中秋也不吃月饼 原因就是孩子时爷爷晚上带我们回家经常会买月饼给我们吃 后来就吃厌了 |
|
我的爷爷是个很坚强的人,他罹患糖尿病多年,挺过了一次癌症、多次并发症,每次我们都觉得这一次是不是要失去他了,但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我记得小时候,当我还是个幼儿,曾经坐在爷爷的二八大杠上去幼儿园,爷爷坚实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牢牢地环住我,就在自行车的叮当声中我们穿过了大街小巷……希望爷爷长命百岁。 |
|
孩子是萌点,爷爷是泪点;几度哽咽忍不住,泪飞顿作倾盆雨。 |
|
爷孙之间质朴的羁绊,成为了《天堂回信》最为动人的情愫,电影不仅用海外归来的妈妈为视角,巧妙的营造了剧情的矛盾张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着点,更用生死,渲染出那源于亲情的离别之痛,相信以作别人世的爷爷,会收到那晨晨封挂在风筝上的生日卡。 |
|
哎呀,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亲情。小学晚自习的时候老师播的。唉....我忘了我看的时候我爷爷死没死了,总之对放风筝的片段记忆犹新 |
|
给五星的都是怀旧情怀分……我突然注意到一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自有彩色电影以来在北京拍摄的电影,依年代和季节排序,分析一下北京的空气质量变迁…… |
|
爷爷告别的时候,孙子叫爷爷吃两片那段,眼泪就崩了。伤怀那两只荷兰猪,怀念李丁老爷子: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走路也有劲儿了。7.9 |
|
“新盖中盖高钙片,一片顶过去五片,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
|
三轮车,信,这两个意象今天看来有些“从前慢”的意思。那时信息时代还在远处踽踽而行,几未接触过电子的儿童有着充裕的时间与人做交流。而交流最多的,是疼爱他的爷爷。男人老了总像个孩子,就像是返璞归真,他们的交流与爱是卡通式的,漫画式的,足以让晨晨在成人以后带笑追忆的时候,落一滴愉悦又怅然的泪。童年时的离别大多是生别离与天人永隔。多年后我们会疑惑,那些人与事,果真曾有过吗?人世何其艰难,惟有爱最珍藏。 |
|
一句话翻来覆去重复十多遍,戏剧效果很强,都是套路啊。 |
|
资料馆在同时段另有一部排片《二子开店》,c6看过,另评分远低于这部,于是选了《天堂回信》。怎么说呢,程式化太重,晨晨的念白似乎只是执行端的输出,缺少由内心生发的感染力,如果说这是童星的弱点,妈妈角色的使用则完全暴露出导演的引导意图。剧情完全以暖意为核心,一切叙事皆服务于此,过于明显的斜坡让剧情可信度打了折扣,甚至(刻薄一点说)称为宣传片也不为过。李丁老爷子的发挥是戏骨级的中规中矩,脱鞋帽那一段的“啊”“哦”回味无穷,可也被剧情绑架为一个支点。称不上可惜,也远算不上经典。 |
|
慕名来看豆瓣Top250。确实蛮煽情,但电影观念和效果都不及「我们天上见」,主要原因是太强调剧作逻辑了,生活细节铺排得不够。父亲完全缺位,母亲又作得太概念。片尾爷爷明明不舒服了又不吃药这是诚心要死吗?好在祖孙两人表演一流,容易共情。主题大概是教育但为啥混进一封寄不到的台湾来信? |
|
还是好小的时候就看过这片,重看仍然蛮感动,老小孩与小小孩的祖孙情。比较有特点的是,小孩很多时候都不算表演,只是简单的执行或是记录,反而很真实,有生活的味道。 |
|
看一次哭一次。
怀念李丁爷爷。。。 |
|
“哭得喘不上气”“哭得死去活来”的字典旁边就该配这部电影。另:这部才真的是我们过去就是这样生活而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的戏。 |
|
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的祖孙情,隔阂的母子情。
小大人晨晨被爷爷带大,和爷爷相互依恋照顾。刷碗,骑脚踏三轮车载爷爷,放风筝,看电视,帮爷爷一起去送信,跑了12层楼结果送错了,爷爷生病住院,晨晨是户主来接他。爷爷一个装死的玩笑,却让晨晨带来难过。
妈妈从外国回来来接晨晨,刚出生几个月就没见过他。他们住进了妈妈的家里,妈妈对晨晨的的荷兰猪还有一些坏习惯感到不愉快,后来妈妈在打扫房间的时候,不小心把荷兰猪扔到了窗台外摔死了,晨晨非常难过。妈妈做披萨吃,要晨晨去学钢琴,学外语。
后来爷爷搬到了自己的老家,因为想他的老伙伴们,晨晨哭着喊着去找爷爷。爷爷过生日的时候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和朋友给他买生日卡,爷爷做了很多漂亮风筝,爷爷安息中和妈妈一起点了很多蜡烛。晨晨放风筝给爷爷,希望他在天堂能给他回信。 |
|
确实很感动,祖孙情,割舍不断的亲情。母亲的角色很到位,跟大多数现在的母亲一样,有点急躁,但仍不失为一位好母亲。老爷子稳打稳扎,把慈祥,和善体现的淋漓尽致。晨晨真的太棒了,儿童的淘气和天真,还有那股子机灵劲。 |
|
1.富家子弟看的,那时候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人家上的小学是海淀区幼儿园,北京市二环以内,那是什么人上的?
2.太煽情,为了煽情而煽情,小孩子哭就哭吧,还记得给爷爷说舌下含服一片?完全把小孩子大人话了。
3.从生下来就没看过妈妈,到看到妈妈第一眼一点不排斥?妈妈在车上亲孩子,孩子不反抗?瞎鸡巴扯好吗?不哭闹就不是小孩子。
总上,所有的哭戏都是煽情而煽情,比起《孙子从美国来》差太远。 |
|
故事简单,手法朴实,表演自然,情感真挚,一个老戏骨和一个小精灵撑起了一片天,连客串的赵子岳、刘仲元,一闪而过也让人难忘。优秀国产儿童片,80末90初北京中产家庭侧写,出国潮、特长班……肖雄出来后变成传统的父女观念冲突了。 |
|
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亲情,现在来看剧情稍显平淡。可能也是它的普通,更打动人… |
|
小胖子很有力气,很可爱;每天一起培养的感情,特别是幼童年,那是最真挚,最深刻的;国内外、长者与年轻父母的教育方式也突显不同 |
|
不喜欢强行煽情,故事太过工整和套路,情感升华的背后,是大量生活细节的缺失,演员的表演也显得用力和程式化,李丁演的很好,晨晨的台词太成熟,显得很做作很假。韩国有部电影《旧单车》,同样讲爷孙感情,明显更胜一筹。 |
|
娘啊~~十年前在电影频道看的时候,哭得我差点抽过去了。。。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这样的爷爷吧。。。。 |
|
童年回忆挺多的,但是拍得又假又滥情,主角小男孩简直太讨厌了 |
|
李丁爽朗的笑声很富有感染性啊~刘罗锅的老丈人~很懂事、孝顺爷爷的小孙子。可惜影片太慢,看片途中又看了几个短片、回复了一堆QQ,也没耽误。 |
|
1.小时候,我自己养了三只鹅,但它们长大免不了被屠杀的命运,记得母亲和伯母夺去他们生命的时候,我痛哭的同时还骂了伯母,所以荷兰猪一掉下楼,至死时,我泪流了;2.我猜中了爷爷的死,却猜不到他竟然是在梦中如此安详地离去,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结构和我预期的还是有偏差;3.一小朋友说他看得很伤心… |
|
1.状孙子之乖巧而近妖。2.两代人教育观念,生活观念不同。有能力的话主张父母多陪伴孩子。3.影片煽情太不克制。4.结尾过于浪漫,爷爷刚去世妈妈心平气和地插蜡烛,太可怕了。小孩子那么聪明,那么爱爷爷,最后放风筝却那么开心。 |
|
最心疼的小孩子的眼泪... |
|
售货员是马晓晴,比在顽主里瘦,脸尖了。94年会发声的生日卡居然要8块8,太贵了吧。感人的电影,泪点低甚入。 |
|
有一种电影叫老电影,有一种感动可以不矫情。Hold住。。。 |
|
王君正把一个极为平常的题材处理得流畅清新,影片有对爷孙真挚情感的赞颂,有对人与人心灵沟通的呼唤,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必然归宿的豁达而伤感的态度。“天堂,爷爷收”。剧本赋予母亲的角色比较弱,对代际隔阂、育儿方式的矛盾表现,讲述得过于太表面了 |
|
祖孙情电影如此容易打动中国观众,可见留守儿童与精神上的留守儿童是大多数国人的“成长经验”。童星演得很好,但配音有点出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