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星。奢华落寞心封闭,重逢至爱再相聚,默然化作有声戏,一车一房心甜蜜,子承父母擅马戏,重铸辉煌耗心力,纸醉金迷非本性,四海游乐合心意,天地悠悠任我去。 |
|
丰富灵动,美妙绝伦! |
|
“现在,我们突然!进入了!有声片时代!” |
|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再到电视时代,用影视媒介变化的串接表现时代的变迁,并且与主角的生活变化联系起来,非常妙。故意放大声效的滑稽感;各种露骨致敬,《大路》《鸭羹》《大独裁者》etc;极富有生活情趣,镜头也很漂亮。最后一幕的叠化镜头好美。181 |
|
父亲是个百万富翁,但是他并不开心,当他变成穷光蛋时却因为能跟爱的人在一起而开心。儿子一个人出门独闯,随着时代的变迁,儿子变得越来越有钱,也开始忙碌起来,城堡重新恢复以前的奢华时父母却不愿再留在这。最后一人一象走的真潇洒 |
|
看的不认真,看过留脚印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eCpAXaKds |
|
第二部,很动人的故事看了下皮埃尔·埃泰的平生后来也是不拍电影了回归了小丑马戏团,真是如戏的人生只有现场才能带给他快乐和生命。 |
|
前半部分简直神了,可以媲美任何喜剧大师,后半部分就不太喜欢了。 |
|
20101204 1700 Film Archive |
|
镜头的取舍很有学问。破产的富翁去找他的情人,只用倒车和前进的简单镜头就实现了效果,最后老两口不肯下车,甚至不用露脸,只是一个空车门!而一头大象代表了全部!如果是当代导演,肯定要加150个群众演员,再浪费30分钟的镜头。 |
|
Pierre Étaix的影片具备着鲜明的默片气质,技法也沿袭了默片时代的特点。有些场景为了达到喜剧效果,利用人物道具的移位与时机,但也会忽略逻辑,比如路上儿子开车自己借用路过车辆恰好回到自己车上,车距靠近太明显了。Étaix还是很怀旧的。 |
|
我说怎么那么布努埃尔,原来有Jean-Claude Carrière,这一周真是好开始。立马就爱上Pierre Étaix了~ 除了时间和科技,一切都有去有回,每个梗都有对应,连大象也回来找他了,最后一幕简直就是“白鬃野马-1953”!2015.9.1.忍不住再看一遍,居然觉得更好看了! |
|
父亲和儿子的演员是同一个人,其实他们的故事也能接起来:父亲住在古堡,不开心,离开城堡找马戏团的爱人和儿子;儿子长大重修城堡,不开心,离开城堡,去找马戏团的爱人和父母。 |
|
2012.12.23重看。Yoyo长大/电视出现之前,简直迷死人⋯⋯ |
|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330969828/ |
|
瞬间有种我已经快要忘记的幸福的滋味 |
|
1.塔蒂、基顿、卓别林、费里尼...2.前面30分钟的默片形式简直笑死人,超装逼的脱鞋段落、最炫富的丢狗段落...太有趣;3.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大象却在灯火阑珊处。 |
|
画面不错,节奏有些乱 |
|
喜剧噱头集外集。原来《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就是这部片啊。 |
|
top 100 nominee |
|
2016|01|02 avec spectacle de magie de Carmelo Cacciato et debat |
|
烤!鸭! #十佳预备# |
|
8.0 简洁、有意思,一股灵气。 |
|
重看片段补记。第一次看应该是2015年7-8月。
埃泰的个人趣味珍宝盒,不过脱鞋的镜头已经几乎是fetish了。 |
|
The history of comedy and circus. |
|
太超过了 |
|
原来《艺术家》里面那些声音出现的段落是从这里来的~ 片子虽然算不上是喜剧,但里面很多很多有意思的点啊,包括剪辑 |
|
前面一半默片精彩到爆,致敬了雅克塔蒂、卓别林、基顿、刘别谦、费里尼...... |
|
简直太爱了 |
|
极简,转场到家了,竟然是塔蒂的高足拍出来的。 |
|
可能是《艺术家》的雏形之一。埃泰是个颇为怀念过去的创作者,他在有声片和电视节目盛行的年代继续用「默片」形式来讲「马戏团」的故事,这两种娱乐形式在新时代都受到严重冲击,但他却在故事里安排「父子」相继投身于这一行业(埃泰同时饰演父亲和成年后的yoyo),传递出某种薪火相传的坚定,尽管结局的基调同样是悲伤的。而表现形式上也与这一时代潮流一致,前1/3的豪宅生活基本是默片的手法,瞎忙的仆人和物质充实内心空虚的富翁埃泰;中1/3则展现了少年yoyo的马戏团表演生涯(玛西娜的画像和八部半的字样致敬费里尼);后1/3则是成年yoyo逆流而上的无奈与落寞(德军段落致敬《大独裁者》?),但贯穿全片的是埃泰一如既往的趣味性与好品味。在豪华庄园两度出现的大象意象值得玩味,可能是对童趣或艺术理想的某种具象化。 |
|
B+ |
|
全片的画面强调一种整齐的对称感,细节上有些巧妙的娱乐思维,整个在讲述一个人生起落,繁华落寞交叠的生命经历。大城堡的声色犬马不如马戏团的天马行空。最后骑象入河有些凄凉。片子还是比较小众了,全下来收获不大。推荐- |
|
3.5。卓別林,基頓。默片時代到有聲時代。小丑與馬戲團,致敬八又二分之一,馬西娜的畫像!戲劇性來源於打破人們對於蒙太奇的期待,場景切換的想像力,冷面喜劇。更喜歡yoyo童年的部分,結尾說用一生重建記憶的城堡,不過是懷念那個乘坐大象發現未知城堡樂趣的童年時的自己 |
|
YOYO的故事仿佛就是电影的故事,电影的兴与衰就跟YOYO的经历一般,整部电影也充满了童真,皮埃尔埃泰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费里尼、卓别林他们的喜爱,藏巴诺和杰索米娜占场子那段太好玩了 |
|
谁谓我心忧?戏转人生莫淹留。从来浮云是富贵。悠悠,长恨欢喜自难求。 |
|
并不像《求爱者》那样成为一种异常轻松的喜剧,它承载了太多的“语言”。 |
|
其实我看的是<皮埃尔-埃泰作品全集>,但我最喜欢其中的这部YOYO,简单的故事,却令人向往,就像片中那旋律简单的音乐,总是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
|
马戏团浪漫,小丑也浪漫,最后,依然是大象来接走了yoyo。前段的脱鞋戏,情色满级。有费里尼有卓别林有塔蒂,完美 |
|
父亲逃脱的牢笼,却是儿子用半生去编织的美梦,从默片到有声再到电视时代,剧作丰富,镜头简洁,喜剧形式类似于雅克塔蒂,更多了几分独特的法式浪漫和优雅,献给费里尼,献给马克斯三兄弟,献给卓别林,献给巴斯特基顿,献给逝去的马戏团。 |
|
3.5。Etaix不擅長處理大一點的主題,雖然亮點還是很多,但實在有點駕馭不住。 |
|
2013/06/22 |
|
父亲绘制了梦想的形状,可孩子仍旧愿意和大象走。 |
|
尽管很多大导演都有着相似的“马戏团”情结,但是显然,这部影片在历史和媒介形式的流变当中,向杂耍艺术献上了最高的敬意。 |
|
补标。比较动人的维斯·安德森 |
|
节奏虽跳脱,形散神不散。小人物列传,细枝末节见谐趣。 |
|
大象与烤鸭 |
|
#第一部埃泰# 像是卓别林和费里尼的通力合作。结构很巧妙,父子二人平行又轮回的人生。整体基调轻盈优雅,但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刻。 |
|
埃泰的八部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