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猫和老鼠》得是抄了多少巴斯特·基顿的短片。 |
|
强力胶水、活动楼梯、骷髅人和通往天堂的阶梯(三个镜头)——通往地狱的滑梯(黄色—红色)。特写镜头 |
|
胶水和鬼屋两段太经典了。
同事的屁股被粘住了,就朝他的屁股倒开水。
太烫了?我把你敲晕就感觉不到烫了。
群魔乱舞,掏出口哨当交警。
用转盘实现“鬼打墙”。
从天堂掉到地狱。 |
|
有梅里爱风格 |
|
鬼魂交警及结尾天堂滑梯的呼应大好评。 |
|
如果不是要演其他剧情,巴斯特基顿可以在楼梯上上下下几百回合。
最后天堂的楼梯与地狱的滑梯真的太好笑了哈哈! |
|
掷果缘里的桥段原来也不是首创 |
|
晚上用蓝色表示。胶水和楼梯桥段太经典了 |
|
原来猫和老鼠天堂楼梯那段是学的这个 |
|
胶水和活动楼梯。Buster is a bank clerk. Overturned glue gets everything, mostly the money, stuck to everything else. When robbers show up he can't "stick 'em up" because his hands are stuck in his pockets. The robbers' hideout is a haunted house designed to scare off police. |
|
基顿三宝:结婚,火车,装置艺术。 |
|
:) |
|
(7/10)又译《豪宅》。人物特点不突出,鬼屋本身倒挺有意思。 |
|
7.28 “天堂到地狱”片段太赞 |
|
虽然剧情没什么意思但情节设置还算跌宕起伏,细节丰富:黑天外景和开灯内景有区别、奔跑时刻意凸显摄影机的存在、开门钟裤子口袋等小物件都用得很有喜感,而且一开始就对楼梯有铺垫没想到多处用到。胶水也是被用过无数次的小道具仍然能让基顿玩出花。肢体的灵活度没得说。各种鬼也好玩有梅里埃的范儿。 |
|
原来《猫和老鼠》里很是符合我想象的天堂阶梯来源于此! |
|
无数后来者创作的源泉。 |
|
这部有点乱啊,道具也耍的有点刻意;不过最后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戏算是扣了题。 |
|
哈哈,搞笑的恐怖片。上帝也玩楼梯把戏 |
|
后半段还是很High的,尤其天堂-地狱那段,但是有些料用得太多次了( 比如那个楼梯),其实看着有点Boring。 |
|
后半部分很精彩! |
|
3.5。银行打工人被误解成偷窃银行财产的小偷,于是逃往一个闹鬼房屋(实际是一堆盗贼的藏身之所,为了吓跑别人假扮的)然后阴差阳错地帮警察端了这个盗贼窝点自证清白。影片整体上还是有不少蛮不错的笑点,不过基本全集中在后段11分钟左右的鬼屋段落(主要是男主各种因疑似灵异现象而惊慌失措),前段对我来说笑点一般。另外影片末尾从天堂到地狱的楼梯/滑梯在当时来说设计地挺有创意。 |
|
3星半,较之其他作品,这一部弱了些 |
|
那时候的基顿是个好演员,但还不算个好导演。 |
|
前半段银行劫案和后半段鬼屋的剧情有点割裂,但是鬼屋里的光怪陆离设计确实挺让人惊奇的,一段比一段更惊悚,甚至有超自然的设定,已经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最后天国的滑梯桥段几乎是猜到了,但没想到还能直达地狱,真有你的基顿。 |
|
三星半 |
|
6。鬼屋。 |
|
@2021-04-24 20:53:42 |
|
基顿的肢体表演实在一绝 |
|
还没到最好的基顿。 |
|
室内机关设置加上反复call back,基顿惯用的双线并行最终圆满大结局,天才的节奏控制 |
|
The Electric House + The High Sign。前半部Glued,后半部才Haunted |
|
这个整体上就差点意思了……除了手杖充当临时衣帽架,和那个前面铺了太多哏以至于往基顿上走的时候就猜到一定会有天堂大滑板,谁曾想又继续旋滑到了地狱?哈哈 |
|
keaton比抢银行的破坏力还大。。。两个骷髅哥好带感~ |
|
小津的早期的轻喜剧的人物身体的机械反复产生的喜剧效果,是不是来源于基顿? |
|
好一锅大乱炖,《鬼屋》是1921年上映的,江户川乱步的《人间椅子》1925年发表于『苦楽』,乱步有没有可能看过这部喜剧…… |
|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
|
强大的万能胶、楼梯滑梯、鬼屋道具、天堂与地狱~ |
|
前10分钟胶水混战,后10分钟鬼屋乱斗,细节有趣,空间利用和几组人错进错出的走位调度都超厉害了,整体稍有点乱。 |
|
从天堂掉到地狱,哈哈 |
|
1.胶水黏住了美元;2.通往天堂的楼梯变成了滑梯。 |
|
三星半,后半段精彩。 |
|
没看过《浮士德》,但里面Mephisto的样子和《虎口脱险》里的都一样。又,在《猫儿上天堂》与《布鲁托的审判日》中,汤姆/布鲁托做梦死后不能升向天堂,滑往地狱的镜头应该是从这里来的。后来《魔法咪路咪路》中的《鬼屋历险记》也是从这里来的。 |
|
这两个梗快被基顿玩坏了,但是很好笑。不同场景(屋外天黑,屋内有灯)用不同的色调,结尾天堂地狱的桥段对后来电影的启发。 |
|
鬼屋部分明晃晃的《玛格丽特与大师》即视感。20年代的短片都好已过长的铺垫展开故事,好在铺垫也是动人的。主人公梦中从天堂到地狱的机关设计太惊艳了,无法忘记啊!我发现基顿的片子人物更加像“机关本关”,灵活性机动性像上了发条一样顺滑。 |
|
能在一部短片裡玩出這麼多鬼馬行空奇思妙想的花招,鬼屋里簡直是“見鬼”哈哈哈哈哈 |
|
欢迎来到基顿主题乐园,先进旋转房屋旋转船,再坐天堂地狱滑滑梯,如果还有半条命存在,就有机会参加基顿铁人七项,新娘为爱冲冲冲~ |
|
基顿怎么能又帅又好笑!鬼屋里的手动装盘设计,可以发展为室内跑步机~ |
|
胶水大战和软硬台阶,的升华版本。舞台的一段,观众的气性可真大 |
|
人偶复活、最后的梦境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