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莉莉安》的眼界里,繁华绝不是美国的标签,荒凉才是。影片将这种荒芜而悲凉的空虚感的源头指向了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资源稀缺和物质过剩,这也是为什么女主角能够依赖各种废弃建筑、以及各类垃圾食品维持生存并以陌生人、流浪者抑或旁观者的身份穿越美国的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饿不死人但却可以令人娱乐至死的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不属于这里的游客对这片土地没有任何情感,故而这个俄罗斯女战士对于自身的遭遇也不打算发表任何看法。我们看到,她与这个到处贩卖欲望和制造需求的《消费社会》时刻保持着距离——她的信念只有一个:回家。这一最为本能和自然的举动反而更能衬托出美国本土居民对于「家乡」的态度:密集的广播与演讲听上去如此矛盾而分裂。倘若作为一种武器,那么源自这个国家内部的各种不同声音远比旅行者身上的那把水果刀更具威胁。 |
|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逐与流浪,一边看一边疯狂截图,第一次看如此特别的公路电影,横穿美利坚,沿途的奇川异景,城市与乡村,田野与湖泊,海岸与森林,破铜烂铁,就地取衣,像野生动物那样觅食,天啊,好像体验一把这样的流浪。 |
|
用野生动物的视角去接近人类居住的城市应该会很恐怖。结尾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躺在冰面上静静地结束就是妥妥的五星!准备流浪的,严重社交功能障碍的,拒绝沟通的,绝望又不求助的,想在荒漠草原山间小路里把自己走死的,来吧 |
|
一次非常奇特的观影体验。故事接近0分,受到上世纪试图从纽约回到俄罗斯的Lillian启发的故事被置换到时间线较近的当代,人际互动、电子工具、行为逻辑通通缺乏更多着墨解释,仿佛只是强行赶着她上路。但堪比Nat Geo大片的极致摄影,从城市到郊外,从陆地到海岸,捕捉了角色所经之处所拥有的各种山川地貌和人文景象,完全可作为成熟的旅行纪录作品进行鉴赏。这种反差个性十足,但还是过于冗长乏味了。 |
|
一言不合就回家。 |
|
#31stTrieste#主竞赛。戛纳双周→塞萨洛尼基→的里雅斯特。尤里西塞德尔制片。(一开始以为是个雷不过看了看也没那么差嘛)一查导演是纪录片出身怪不得拍得那么像纪录片……片子似与瓦尔达[天涯沦落女]有对话关系,但整体而言是部绝对的存在主义电影,不去尝试理解和解释女主角为何要走这点还是不错的。故事原型是从纽约走回俄罗斯路上失踪的俄裔女孩,不过片子拍得也不算现实主义,较真就没法看了。导演纪录片的敏感让她捕捉了诸如美国锈带之类凋敝的小镇,老年人等等(一度我以为这是影片的主题)。后来神转折到失踪女性,又差点转到环保片我也是惊呆了。不过结尾的传说-捕鲸-洋娃娃的处理,我相当喜欢。 |
|
2.9分 |
|
一个不需要任何帮助的流浪女孩,从纽约步行到俄罗斯,镜头聚焦在生活吃喝住行上、自然风光、人文邂逅。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也通过她的视野反映了许多当今世界的周遭。btw,最后鲸鱼身上一块一块被割下来真的很惊悚! |
|
跟着莉莉安一直往西边走,地图上的白令海峡无法抵达,在那即将到达的对面是没有人影的冰川与要把人活埋的冰水,故事就这样结束。她无言地走过很多路,碰到坏人,警察,好人,窥见陌生人的生活,走过每一个旷达的天地。 |
|
公路版“荒野生存” |
|
将一桩百年前的真实事件搬到了今天,注入了新的内容,不过同样表现的是怪异而孤独的人生。主女角穿越了整个北美,一直行走在路上,最后不知所终。借由她的旅程,观众也看到了北美的壮丽景致。 |
|
喜欢 |
|
由东向西,一路向北,走出美利坚,走向俄罗斯。美利坚之壮美,无须任何渲染,纪实足够。 |
|
戳在我xp上的電影。徒步流浪,穿越國家。大自然和鄉村,犯罪和危險。居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當然也比較無意外的失蹤了。「玉米生吃什麼味道啊不硬嗎」不同的鄉村,不同的電台。無甚故事性,挺像個紀錄片。沾灑了點美國某些鄉鎮敘事。最後那一段捕鯨,第一次看。 @2022-08-22 23:34:36 @2022-10-13 19:05:36 |
|
后20分钟处理棒 |
|
“献给试图从纽约走到俄罗斯的过程中失踪的莉莉安·阿玲。”
主角无对白,重心落在穿越的流浪和对陌生国度和美幻大自然的空寂诡异迷情上,在冰湖上对家乡的执着望目转为海洋的生存寓言,悲凉! |
|
看后无言 |
|
对景物的展示无不和人有关联,但其实一个人也没有 |
|
主角真屌,一句话没说就演完了全片…也因此观看中极其容易走神,冷峻调子加恐怖片的配乐和运镜中穿越了美国的历史迷雾,真人对话和旁白语音也加重了压抑的情绪,很反类型的公路片。 |
|
6.5/10 |
|
想做一件赫尔佐格可能会做的事,将事件原型延后一百年,用一个向外发散的视角审视《天涯沦落女》,但电影对人物和其周围环境互动的呈现让人实在分不清这究竟应该算是一部观察纪录片,还是只是一次《冰山的阴影》式刻奇。 |
|
震惊了,这不就是《捕鲸男孩》的前传吗!不仅“捕鲸”情节直接相连,两位主角的故事和路线也高度对应:男孩从过去走向未来,女孩从春天走向冬天。 |
|
整体的清冽冷峻颇似凯莉·莱卡特,二者的立场则导向了不同视角的论述。人类文明瑰丽璀璨地卷舒于天地之间,过剩欲望促成富足后的浪费,后遗症或许还包含谵妄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阳光难以企及的阴霾里尚有生命的迹象,怀抱着愚公移山的痴梦踽踽独行。两种截然不同的际遇应该如同平行线永无交集,但却偏偏在灯塔之国的现实里共存。其间几许辛酸,唯有咽下血泪的人自知。泪之路上的那场雨,与结尾躺在冰面仰视漫天飞雪,镜头仿佛也流下了泪水。莉莉安的孤苦是如此遥远且陌生,隔着荧幕的你我万难再靠近半分。 |
|
3.5 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莫名其妙的。如果女主最后走到了俄罗斯我会更喜欢这部电影,反正很多地方都很理想化,那改编的彻底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
|
有点奇怪但可以理解 将被城市规训的人还原成生活于自然中的动物 从城市出发穿过荒野 走走停停全然不需要解释 |
|
Lilian Alling,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女人,她试图徒步从纽约一路向西走回俄罗斯老家,期间一言不发,叙述通过广播和路人的对话完成,信息量反而不小,妙的是,作为观众,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此前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如此坚毅和果敢,以及,和其他所有的地球上的女人一样,生活的如此艰难。 |
|
一部不用每一秒都全神贯注,但依然被每一分钟震撼的电影。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路片,徒步横穿美利坚,这是何等的勇敢。 |
|
用纪录片方式拍摄的剧情片。电影展现的是女主从纽约横穿美国,通过阿拉斯加,打算穿越白令海峡到俄罗斯的故事。女主完全没有台词,只有其他角色有台词。电影改编自上世纪初的真实事件,原型人物后来失踪,于是导演安排角色离白令海峡一步之遥时失败。电影可以说是一部美国乡村风情公路片,不仅有自然风貌的展示,也有乡土文化的表述。女主失败后,电影突然换了一个画风,很像一年后的电影《捕鲸男孩》的部分剧情。 |
|
女主几乎规避了一切交流的可能性,只是在稀疏的声画符号之间游走,其人不仅是无影神偷,而且还能在没有身份证明的情况下获得警长大叔贴心保暖外衣一件,也是绝了。建议导演出版同人摄影集,也许比片子卖得还要更好。 |
|
纪录式的反类型公路电影,路的尽头只是消逝。 |
|
横穿美利坚,别问为什么。
BTW美国各地的标语牌真是太有意思了。 |
|
一个人的行走,
与人无交流的行走。
不知道为什么? |
|
野性的赛车,爱国的宣讲,广袤的玉米地,数次洒落一地的糖果和冰块,都象征着对生存资源最原始的占有与浪费。
乱涂的口红,两腿间的西瓜,以及粘上头发的娃娃,暗示了女性生于天地间的本能诉求。
最后的捕鲸环节看似与主线无关,实则为压轴明喻,道出自然规律的真实模样。拖拉机上抛撒的糖果和海滩上分尸过后的鲸鱼残骸,其实是一回事儿。
推进得很自然,信息量也很大,对细节的把握浑然天成,很多镜头难以分辨是真的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一点不觉得闷,反倒觉得没看够。 |
|
85%海很喜欢你。 |
|
五个人带着设备上路拍,一个女人不说话,沿途想要啥就拿啥。 |
|
Docufiction,他者视角的美国。当代的美国不需要煽情,只需要真实的纪录! |
|
女主全片没有一句台词。流浪者的孤独形象想到了「天涯沦落女」,由沉默到死亡。
(最后杀鲸鱼那段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杀鲸鱼,看不了一点TT) |
|
自由美利坚,担惊受怕每一天。有些好奇在途中找到一个假婴儿为伴,是出于孤独还是母性呢? |
|
最后,她还是失踪了。 |
|
#72nd Cannes#导演双周 返乡之旅 亦是穿越纪录 沉默 放逐 荒凉 破败 结尾[捕鲸男孩] |
|
第一遍看了个开头嫌闷,没有对话没有字幕,只有镜头对着女主,不知道啥意思。上豆瓣知道剧情再看,竟然一路为她担心安全,操心吃喝拉撒诸般闲事,看着季节、风景和她外貌衣服的变幻,觉得不错。如果真有个人沿着这条路走,一路或打工或搭便车很可行,像她那样完全不和外界接触、不储备食物,全凭运气靠偷、拿、摘,完全徒步,真的能走多远? |
|
每次进超市都可以空手套白狼,白飘屡屡成功,确实厉害。 |
|
穿越美国,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
|
这才是真正的《走遍美国》,it takes an outsider to make such a film!很特别的主人公形象,毫不试图解读其意图和性格,仿佛这个人物就是摄影机在影片中的具象化,也是给了影片的纪录一个动机。摄影太绝了,但是在特别具有穿透力的配乐烘托下,整部影片的气质实在是太阴森了…配乐师也是导演兼任的,🐂🍺 |
|
长得像三姐妹里那个劣种.. |
|
牛逼的女主不需要台词!这部片子的剧情差不多就是社恐人士的顶配模式了! |
|
0531 前日重看「Nina Wu」Square René Viviani, quelqu'un m'a dit qu'elle est triste. |
|
极致的视听是可以不闷的。看着极光等死;天气预报;季节;食物;行李的重量; |
|
拍得真像美国自然风光宣传片,纪录片风格,摒弃了叙事和对话,沉闷又冗长 |
|
在离这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滩
孤独的人她就在海上,撑着船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