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格曼这部电影的镜头有种恋物的特质,很多时候在一场戏的开始,都是由对准道具的特写镜头来引入角色,不仅如此,角色在镜头中也经常被置于道具之后,这种恋物特质是将道具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以及它们能激发出的情愫投射到角色身上,剧作结构上是两个女人各自经历的一段毁灭两性关系,是巧妙的互文 |
|
果然老搭档,《恋爱课程》中的一家三口继续出演,乱了的情分别有趣味。女人绮梦一场,想着软语,想着良物,梦碎一地,却又立起。伯格曼邪笑着打了下小脸,又扶住了下巴。都自由而鲜活。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这次真是好绅士好适意,又是一个让人觉得年纪上来了也不用惧怕且不能含糊的好榜样。 |
|
豆瓣標了一個別名《女人的夢》,挺有味的,不知是否源於和片中台詞的對應?「妳不用奢想我的丈夫會離開我,他已經老的無法再作一次戀愛的夢!」 |
|
青年间带着的小cute的爱情,
生活在狼的世界中的用金钱换来的闪过的偶然的爱情之光,
爱的越深,累得越重,又想过平静生活,又希望得到感情,
得到金钱的男人;无理的深爱着他,明白这一切只是虚幻,
知道他迟早离开,却祈求满足小小的可能,冷眼看世界的,
理性与情感中挣扎的女人;之间的爱 |
|
伯格曼真是精准……两个女人的故事是互文关系,虽然其间关系有点生搬硬套,但是细节和逻辑都做得很不错。舞台感很强,两场撕逼大战不知比XXX高到哪里去了,尤其是第二场,撕得那叫一个精彩…… |
|
非常好的女性电影。开场不久的那段夜晚的火车戏,蒙太奇外化着达尔贝克内心的冲突与挣扎,高反差下对于雨点的展现更是有着惊人的魔力,加上一些叠化和以黑暗作为场景剪接过渡的梦幻般的融合,让观者在一个失魂女人出神的理想中开启这段冲破梦境的现实旅程,拍摄手法上也是由形式的动荡归于现实的平静。然而,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挥之不去的一个镜头却不是关于两位女性,而是那个由哈里特视角望去的、在窗后面无表情直立良久的男人。 |
|
短短两三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让人觉得如此悠久长远,这都得益于伯格曼精细的镜头设计,非常擅长将时间空间化处理。内心的回忆与纠缠,都与现实当中的细节相互交织,不断往前行驶的列车,能够让人感受到多年前的痛苦,大量叠化的使用,也保持了时间跳跃的流畅度。苏珊娜在喧闹的餐厅打电话,演技甚好,慌张所导致的向内收缩的能量,形成了只属于她一人的磁场。两名遇到爱情难题的女子,一个对旧爱恋恋不忘,一个对新欢满怀期待,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有另外的女人闯入这一短暂塑造出来的情感空间。所谓的爱,都只是黄粱一梦,人世间的事总不会那么完美,可以学着到最后让爱像过眼云烟般消散。 |
|
并不觉得像是喜剧,而是伦理剧。干净的黑白影像,流淌的时间里关系的博弈和变化。爱是一时一地的欢愉还是长久的绑定与习惯,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阶级,都呈现不同的面相。现代社会人与人相爱不仅困难,而且危险。 |
|
Le rêve se transforme en cauchemar et la désillusion amène un retour cruel à la réalité. Film mineur d’une linéarité simple sous forme de deux fils narrateurs dans un noir et blanc soigné. L’inoubliable séquence du train constitue 1 des plus belles scènes chez Bergm |
|
当女性介入他人的婚姻关系中成为「小三」,究竟是牺牲品还是诱惑者,故事中两个性格迥然的女性浑然不觉自己不过是两性关系中的一种度量衡,而最后不约而同始乱终弃的男性们隐藏在镜头之后。游乐场过山车鬼屋的场景呈现出一个不多见顽皮又隐藏心机的伯格曼。 |
|
"自1918年之后,我就没看过电影了。" |
|
伯格曼的通俗剧仍旧值得一看。1.现实中的大多数婚姻看似和谐,实则都是依赖其他东西勉强维系,而非男女初识时纯粹真切的甜蜜意志。故事里两位性格对立的女性(苏珊娜事业有成,却在爱情面前自论卑贱,巴望亨里克的青睐。而工作不顺的多丽丝在与男友帕勒争吵后,因贪婪结识富有的老绅士奥托,试图将感情和年青作为交换物质的砝码)都以婚姻的介入者身份成为他人两性关系的度量衡,最后幻灭于男性怯懦的始乱终弃。以两位女性各自经历的短暂春梦呈现自我心灵的觉醒,构成巧妙互文。2.投映心理作用的镜子和橱窗。3.《恋爱课程》(三口之家)的演员重组。 |
|
黑白影像重度痴迷患者 |
|
两段露水情缘,新欢的初遇邂逅,旧爱的久别重逢,短暂美梦之后马上被原配撞破。一趟旅行出发归来,仿佛又回到原点。下一次是否又要掉入绮梦陷阱呢,尚未可知。 |
|
3.5. 两个职业女性哈~ 可笑的闹剧就是停不了 |
|
3+++ 这两段幻灭的爱恋 以及回到繁忙但愉快的工作 细节拿捏得很好 我在六十年后身受同样苦难以及看低之后的欢乐 笑。 |
|
我擦我觉得这部片太好看了,服装很到位看的很养眼,灯光是伯格曼的黑白片一如既往的阴暗风格。台词听起来很舒服,有种法国新浪潮的爱情片味道。艳遇时那种发展迅速突如其来的快感和冷静下来之后的忧郁悲伤有着鲜明的对比。演员表现非常好,哈里特安德森那时候真年轻! |
|
高冷的北欧人,就连女儿撕老爹、大婆撕小三的狗血场面,都是一副理智到冷酷的态度。伯格曼的通俗剧也非常精彩,把男人的轻浮懦弱和女人的自欺欺人拍得明明白白。(不过说古纳尔长得丑的台词是认真的吗?) |
|
跟Fellini似乎有種玄妙的溝通 |
|
Ingmar Bergman’s Cinema|Bergman strolling into his prime. 可對讀《如沐愛河》。 |
|
8.5;反反復複 |
|
第二场对峙戏后半段有些崩 整体来说也是 Doris 比起 Susanne 更立体一些 除此之外双线进展俱佳 更不用提夜间火车和白天游乐场的影像心理描摹 p.s. 伯格曼自己这遛狗的男房客错肩而过还行 |
|
简直太好看了,如此简单的两个故事竟然可以拍得那么美且引人入胜。苏珊娜在车厢犹豫并打开窗户的绝望感掌握得很棒,都可以算作影史名场面之一了吧。原配妻子也是演得淡淡的,却有一股狠劲儿。有钱老头是伯格曼御用了,但之前没发现他那么帅!大家喜欢的那些daddy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非要说实话,比起看他拍宗教类型的精神分析片(当然,也非常伟大),我还是更爱看他的爱情喜剧。 |
|
伯格曼早期作品 一开始看起来很古典 镜头反复间都是别人的样子 到结尾才出现典型的伯格曼风格。故事还是有点意思 一日间几个人的交错 |
|
还不错,只是看一遍后没看明白. |
|
开场无声的六分钟+1。夜晚火车戏,蒙太奇组接外化人物动荡不安的心境。游乐园中,蒙太奇组接“鬼车”中的恐怖道具与人物人脸特写。继续生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 |
|
碟就一直卡一直卡,都看得没心情了。好不容易买到了伯格曼的碟,怎么这样啊摔! |
|
这是谁写的简介,还女性梦想、痛苦呢,这根本就是两个女人的yy。一个希望不劳而获就能拥有华服珠宝、高贵生活;一个做小三还理直气壮。片中的编辑还不如模特。小模特俗,但至少不否认自己的贪念俗欲。而女编辑一边瞧不起只知享乐的人,另一边自己为了独享爱情不惜破坏别人的家庭。还好最后她们都醒了。 |
|
原来早就看过这部片子,伯格曼早期的作品了,买了就是凑个全,其实意思不大。 |
|
7.7 两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和另外两个女人,眼见他楼塌了几场。开头蒙太奇频繁,但整体依然是伯格曼的干净简洁,火车戏和几段对谈戏都很好,太爱伯格曼镜头下的人面了。 |
|
伯格曼再次在影片里设计表面男性强势,实际女性主导的感情关系。无论家缠万贯的富老头,对感情的态度也敌不过女儿的蛮横,对付出感情得到陪伴的渴望也只能止步于那一巴掌而不敢逾越,还是一无是处的破产男,被捉奸之后而仓皇逃走,渴望爱情也只是不逾越体面。反观两位女主,都在美梦破碎后重新选择出口,反衬出两位男主的狼狈不堪。 |
|
4.0 短小精緻。雨夜列車外的雨拍得好漂亮,許多玻璃反光鏡頭有趣(一會兒像恐怖片一會兒像懸疑片)珠寶店買珍珠項鍊那段還帶著一絲危險和涼意,多鏡頭出現鏡子或女性照鏡子。幾場正面衝突也好,太太當著老公的面彷彿在撕情人,但句句都在刀在老公光禿的腦袋上也是絕。伯格曼的作品總是哪哪透著一股冷酷,看待男女感情總是那麼直接及現實。 |
|
两个女人的寻梦之旅,然而她们的的梦想都破灭了。伯格曼以极为精湛的技巧和对艺术的把握,把两个奇遇合而为一,建构了一次幻想破灭、走向觉醒的旅行。《女人的梦》是一部关于虚假倒影的破灭和消亡的电影,但它同时也是对能够孕育真理、在启示中迎接真理的女人们的真诚礼赞。 |
|
很好看啊,伯格曼的剧情片是真的好看,女儿和妻子的两番话也是犀利,把老男人和中年男人黑得体无完肤,最后的结局非常透气,对女性的赞歌。 |
|
幻想的美好无从拥有,非得逼迫真实露出獠牙才甘心放下。 |
|
女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你对她火热时她距你于千里,你推开他时,她又向你扑来.一切似乎根本和爱情无关,只像两个同极的磁铁推来推去,吸引力只会出现在其中一人背身离开的时候. |
|
看完这片对这个导演终于心服 |
|
不错 ,一直找不到哪里有下载,其实- -优酷就有得看了。。。。。 |
|
饰演年轻模特的哈里特·安德森也是“不良少女莫妮卡”,很有灵气,带点叛逆的气质。故事实在无法代入,伯格曼导演为啥会选择从女性视角讲出轨呢?此处需要更多补充资料阅读。视听上,游乐园那段挺有趣的,中年男人在恐怖屋里,一组蒙太奇很妙地把男人跟那些牛鬼蛇神放在一起,仿佛同类;男人花心但身体受不住,实在好笑。在回顾展里被分为“成人喜剧”。另外豆瓣简介里说的,“失焦的模糊”蛮准确的,中间部分两条女人的故事线分的太开了。【CC伯格曼回顾展-开幕夜-008】 |
|
角色与场景都设计得小巧而工整,细品之下还是相互对应的。两段不伦恋都以幻灭收场,但伴随而来的是女性的觉醒,真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80 |
|
Bergman no.18
又一部冷门佳片。即便同样是名利场里衣裳鬓影的主题,伯格曼另辟蹊径的视角和冷峻厌世的风格仍旧超然于30-50年代好莱坞的甜腻流俗。女性视角再次贯穿全片,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面对不同的人生议题,不说教不批判也不提供任何的解决方案。可惜的是这次的字幕不够给力,Suzanne和Henrik妻子对峙的场面里一定漏掉了不少精妙台词。 |
|
更像小品的一部,记录了50年代职业女性在工作、爱情与自我之间的抉择,影片在结构设计上不是特别讲究,但在表意还是很明确。伯格曼回应了50年代女性独立的进步思想,并以此写出了两条当时反常规的女性人物线:“捞女”未必没有“情”,被丈夫背叛的妻子面对情人未必会嫉妒,两条人物线最终走向是:恋爱不如工作。但伯格曼对这个结论还是怀疑的,并施以了更多讨论空间:是两名女性对爱情的完全失望打开了这条独立的道路,可同样是“独立”,未经审视和自省的“独立”依然是站不住脚的,是可疑的,因而结尾当模特的男友又一次投出橄榄枝,模特立刻重回“爱的怀抱”,用小聪明要回的工作与“失而复得”的爱情其实同构,这就是她理想中“完美的人生”。可当苏珊娜接到情人的求和信时,最终选择了不再回头,这两条路今天依然是经常被混淆,但其实各走各的。 |
|
相当好看 不过我感觉两段“绮梦”之间的关联/互文是比较勉强的 |
|
莫名想到了The Devils wears Prada? |
|
20130309 @ home |
|
随手播放的电影 竟然是英格玛伯格曼的片子。那个时代的美人 丰盈 貌美,让人原谅了她的纯真与愚蠢 多情和柔软。 |
|
好无聊。。。前面的视听真挺不错的 光影声音设计 中间越演越无聊 好像伯格曼总是这样 有一个不错的概念 然后拙劣地实践 就导致没什么意思 |
|
露水情缘,春梦一场,所以谈什么恋爱呢、玩什么暧昧呢。做大女人、独美、搞事业才是王道!
说不上是爱情片,更像是女性视角的两性伦理片。其实无论是职场还是爱情,女性基本都是被动和弱势的一方。 |
|
伯格曼早期的焦虑打上了柔光滤镜,女性的低喃也变成了法式新浪潮的无可奈何,没有后来北欧的决绝和丝丝冷酷。苏珊娜和多丽丝又是互为镜像的姐妹花,犹如假面。女人有时候的爱,不过就是需要怀抱那只旧泰迪熊才能入睡,没有什么为什么。她根本就可以轻而易举看清自己需要什么。最后十五分钟的对话非常精彩,他不和你走,不是因为他还爱我,只是因为他累了,没有力气重新开始。好奇一个问题,如果是两男一女的反向模式,那么崩塌的本质问题又会变成什么。反正不会是累了,女人不会累,只会灰心。 |
|
伯格曼电影里视觉比较缺设计感的一部,查了下发现摄影师不是Sven Nykvist也不是Gunnar Fischer。伯格曼电影独有的空间限定性在后半段转入内景才稍微有点感觉(主要还是剧本),压制角色的视觉风格也没有体现。比较特殊的是有几段没有对白只有声效的段落,倒是让这部有了更少戏剧、更多(通俗)电影的感觉,也算是多样性的一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