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这确是现实中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故事,那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一边是以需要创作灵感为理由到处寻花问柳的花心萨特,一边是在备受冷落的处境中用出轨报复来捍卫平等独立的波伏娃...难道只要有了相互坦诚的遮羞布就可以掩盖纵欲和滥情的荒谬? |
|
萨特与波伏娃一直在用背叛的方式来确认对方的忠贞。就像邪教中的父神与母神,四处捕猎年轻美丽的情人宰杀在祭坛上,以鲜血唤起对方的激情。他们都深知再无人有那样强大的灵魂来与自己匹配,只有彼此才是白头偕老的soulmate。果然,他们做到了。 |
|
波伏娃太美了。知道对情人和这家咖啡馆都是高一时候的事。花神里的爱情,空气里都萦绕存在与虚无,知道了七年,向往了七年。才子萨特这个情感上的混账,蹉跎了波伏娃的岁月,却冷冷以为当soul mate就能对得起情人的一切。不过萨特说的,没有波伏娃就没有萨特,没有萨特就没波伏娃倒是中肯的。 |
|
平等吗?萨特随心所欲的和别的女人结婚,却以“不可分离的另一半”为理由阻止西蒙娜嫁给她四十一岁时相爱的另一个男人,而这个争取独立自由的女权主义先锋每每为这样的软语相胁所牵绊。在这部电影里只看到了一个被萨特在精神上绑架的披着独立外衣的西蒙娜。 |
|
跳脫出婚姻與丈夫的約束,卻墜入了另一個無形的枷鎖,波伏娃終歸是女性。用出軌來捍衛兩性的平等,其實她的心緊緊的依附於薩特的任性中。對於這種實驗性的平等爭取,無疑是蒼白的。若不想依附於男人就應該具有男性的自私,而可悲的是女人的意識裡沒有完全的自私~她的“第二性”才是最好的反擊~ |
|
西蒙娜以为自己可以接受开放式的情侣关系,但又无法将情感和理智分门别类。她每次选择跟别人发生关系都是在得知萨特跟别人发生关系之后。她并没有输给女性独立的浪潮,输给的只是自己的感情和对于自己无法控制感情的自责。在她一步步走向更爱萨特的过程中,在自己女权主义的驱使下,越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
|
活生生把波伏娃拍成了一个怨妇,你大爷的! |
|
萨特这样不凡的头脑娶的也是大俗女,波伏娃这样独立的灵魂也摆脱不了小女人的情怀。定义真的自己,到底是该看我们所做的选择,还是那些我们不能选择的? |
|
现实中的萨特身高153,脸油光,嘴歪,一只眼瞎,性能力一般,想想都倒胃口。且对她外面乱搞从来不吃醋。请问这是哪门子爱情? 爱是嫉妒,爱是独占欲。open relationship就是no relationship or friendship,不是么 |
|
‘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
|
“在文学里,我们可以做任何事。” “我们之间没有婚姻,也没有分离。” |
|
在这个版本的叙事里,显然波伏娃更愿做萨特定制的波伏娃,在一种不自觉的同谋关系中,被自己参与设计和定义的“伟大”绑架终生、骑虎难下。果然任何主义都值得警惕,它让我们一不小心便画地为牢,成为阶下永远的囚徒,不再听从内心真正的呼喊。萨特强大的洗脑术堪比巫术,两人之间哪有爱情?不过是战友同壕的利益使然。 |
|
一直觉得波伏瓦的一生都在赌气,跟沉闷不幸的童年赌气,跟虚伪自大的男权赌气,跟软弱迂腐的女人们赌气。她太聪明,什么都能洞察到底,却最终还是困在了自己的矛盾里。她一边坚毅地贯彻着自己的女权准则,一边又在心里渴望忠贞又世俗的爱情,她就这么拧巴着过了一生。她能写出《第二性》,真是伟大。 |
|
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似乎不是欲望,甚至于不是精神或者是思想,而是一种更为永恒的东西,类似于一种存在的质地,他们是同样的。只是仍然代价惨重,受尽煎熬。也许是担心与世俗靠的太近会伤害这样一种联系,但是实在不能够确定。不能够离开,正如同不能放弃自己。 |
|
婚姻是信仰的约束,心甘情愿的束缚,高于任何存在主义的个体追求。
小女子敢爱敢恨就行了,少提什么女权主义,矫枉过正的人生多半是痛苦的。 |
|
反正就是千万不要爱上聪明但又长成歪瓜裂枣的男人。长得难看又蠢的,安分;长得好看又聪明的,魅力;难看但聪明的,绝对不靠谱。又自卑,又觉得自己很腻害,其结果就是自我膨胀。自卑更可能会导致自我膨胀,一个总是有饥饿感的人更容易暴饮暴食。反而是不要觉得好看又聪明的抓不住,他们自信,所以还是相对善良的,而且他们还往往清高,不兴将就。自身够硬的话,就要找最好的,比如加缪。 |
|
要做个独立女人真自虐。 |
|
萨特男人师表,喜新从不厌旧;波娃女性楷模,吃醋决不嫌酸。 |
|
当Simone见过Sartre的美国情人后,画面留下模糊的背影。影片中的Sartre确实让人感到恶心,但却是他促成了Simone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刺激。与其说Simone是Sartre的终生伴侣,不如说Sartre始终支持着Simone开展女权运动。 |
|
真正让女人成为男人附庸的并不是婚姻,而是爱与取的束缚,这对男女来说是一样的。 |
|
作为一个对这对狗男女素无好感的没文化的屌丝硬生生被最后一幕感动了.这就是一个基佬导演心中的波伏娃吗?她的情人说,我要走了,然后回过头望向她.她犹豫的看着他,最终选择留下来,和萨特坐在一起,留下那张给后世的合影.她放弃了唯一一次做个"普通女人"的机会,选择了她要的"伟大". |
|
反正是,不管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女性都不会是赢家。 |
|
萨特是个好作家,但不是个好情人... |
|
仅就这部的剧情来说,萨特绑架了波伏娃的感情同时成就了她,而她一生都疲于跨越萨特给她不断升高的栏架。最后字幕说波伏娃和萨特一起合葬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地,手上戴着奥尔格林送她的银戒指,她在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之外,还是保留着女人的自然天性。并不是她不想嫁给萨特,而是萨特不曾求婚。 |
|
世界上存在两种爱情,一种是普通人的,一种是波伏娃与萨特。soulmate和存在主义的部分太弱了,尽是他们的那点八卦了。 |
|
传统妇女通过筑巢持家获得安全感,女权主义者则经营事业编织荣誉光环囤积,她们总会本能性地被那个能够在她们事业道路上掌握主导权的男人所牵制,久而演变成潜意识依赖性,最凶猛的爱欲也很难动摇这种感情需要在女人心中所占的地位。PS看萨特的男演员很顺眼 女主角也是 她长得像SKins里的Kaya |
|
波伏娃也当过驴。怎么避免当驴?自信自爱,认识人性,有情爱以外的爱好。萨特和波伏娃事业都那么成功,全片却重点着墨于情情爱爱,感觉有点点LOW. |
|
Anna Mouglalis演过波伏瓦、香奈儿...好吧,一个想成为女神的女演员...我觉得这个萨特比较适合演喜剧,并且如果要突出电影标题中的amants,完全可以就萨特波伏瓦以及Nelson Algren之间的著名三角来写啊,这样相信更吸引人一些 |
|
萨特说,没有波伏娃就没有萨特,没有萨特就没波伏娃,这句倒是中肯的。他们之间同频率的智力电波是牵绊波伏娃的顽石,以至于她在41岁时爱上的唯一想结婚的男人,被理想而放弃了。在和萨特合葬的时候,波伏娃手上带着的正是奥尔格林送她的银戒指。ps 女主还饰演了coco. |
|
影片写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让-保罗•萨特跟他的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情感历程与生平故事。影片在104分钟里,把人物生平最关键最紧要的节点如实而有序地叙述出来,简洁与紧凑地安排、转换主要情节,显出编导处理传记片剧情的艺术功力。 |
|
唉。不公平。不公平。但名为嫉妒的痛苦会不会是我们隐蔽的畸形快感。为了撇除社会传统的干扰,为了对抗我们的动物性倦怠。 神仙眷侣不值得羡慕,真. 永恒的是魔鬼眷侣。 |
|
模式化,脸谱化,鸡肋之作。 |
|
像在复习她的传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722970/ 女主很美,除了声音过于低沉显得比实际年龄老。演女学生Lumi的也是熟脸。萨特=好奇贪婪任性恃才傲物的孩子。演加缪的太丑。配乐大部分是爵士乐 |
|
原来Simone de Beauvoir和Sartre还有这么一段纠缠史...fascinating Beauvoir and her feminism。=] |
|
剧情进展的跟密集的台词一样快,但是差不多说明白事儿了。单单只说波伏娃,精神属性忒强大了,就这么着都能写出第二性,超人,非人。萨特在这片儿里够可憎的,不过男人从来也就是这样了,啥都占全了还得便宜卖乖。女人想独立?先挣够钱再缩吧~ |
|
歧视女性与女性反抗是全人类史上永不妥协的主题~场景和《后窗》比那种美感还是有些欠缺,人物形象感也不甚清晰,好在主题明确,剧中有些小台词也可圈可点………婚姻、爱、性与男女之间的关系,矛盾又纠结~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精神掘起意识到今天也永远不为过时……… |
|
明白了萨特投身革命是怎么回事了,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
|
导演是有多讨厌萨特,强烈偏向性的故事,就使得萨特与波伏娃之间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丑陋的游戏,毫无柔情和灵魂之交。他说着要给她自由,却以自由之名囚禁了她。几十年的故事压缩的太厉害,仿佛服用了过多致幻剂,默认别人知道导演隐藏在脑海中的部分。配乐的甜美与故事的残酷,矛盾得好像自嘲 |
|
《成为波伏瓦》看到一半,找来这部电影看,越来越觉得这些年轻的情人们只不过是他们维系爱情的祭品罢了。萨特对波伏瓦说:“我们之间的是本质的爱,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体验偶然的爱”,在我看来波伏娃的那些“偶然的爱”更像是赌气,电影里拍得更拧巴了。自由是不平等的,这段感情里萨特和波伏娃的爱也是不平等的。 |
|
当存在成为一种主义,便没了自由,也没了存在,除非存在的目的只是一种坚守,而最终都会跌入虚无。 |
|
一部电影,怎么可能处理得了这个题材?也只能蜻蜓点水、水上浮萍。萨特与波伏娃约定他们的“必要爱情”允许相互出轨的“偶然爱情”发生,彼此还得遵守“透明化原则”。波伏娃后来有过这样的思考:“萨特和我,我们曾经过于野心勃勃;我们曾想体验‘偶然爱情’;但我们却一直稀里糊涂地回避了一个问题:第三者怎样才能适应我们的模式呢?” |
|
毛爷爷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看来这位女士这流氓耍的有点轰动了。有时候不喜欢看现在的年轻人写的书,就是觉得那些用美丽词藻堆积起来,又用华丽外表包装的文字真的很难到达一个人的灵魂,也许有些能到心灵吧~~~~当文字成为跨时代的精神,成为人类史的里程碑,那才是真的文字。 |
|
求高清版本。。。这个萨特太帅了。。。o(︶︿︶)o 唉算了 电影就这样 视觉成立了 一切就成立了 |
|
终其一生他们都无法摆脱对方,始终缠绕在各自的生命里。 |
|
唏嘘 你和他合葬在一起 手上戴的却是别人的戒指 |
|
何必要这样拍他们 |
|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正常了,没有挑战,这让我们的才华枯竭。”所以,萨特和波伏娃创造了“偶然爱情论”,一边研究存在主义,一边把两性生活过得一团糟。他俩真是人间的一对怪咖。 |
|
最令我讨厌的一部法国电影,我只给女主角偶尔的眼神一颗星,其他地方惨不忍睹。 |
|
#Cinématique# 对于从昨天早晨到现在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我而言,isn't it romantic?Why should I quake? |
|
从开始看我就一直在吐,看完居然把肠子吐出来了,头晕目眩之下,我努力定睛一看,肠子折叠盘绕成了两个字——“《恶心》”,恍惚中发现,肠子一端是萨特的脸,一端是波伏娃的脸,他们变换着我看不懂的表情,张着嘴好像在唱歌,痛苦的表情却又在模仿圣歌的唱法,我趴下来想听听唱了什么,隐约听见“虚无,自由,伟大”,不断重复着,蠕动着,做出很多特别的充满诱惑力的造型,恐惧不已的我到处寻找剪刀,希望把肠子剪断,可是那扭曲蠕动的样子把我吓退了,到现在也缓不过来,因为把肠子塞回去会恶心,不塞回去也会恶心,导致我继续陷入深渊一样的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