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展现了设计名家的惊人想象力,一方面展现了压缩家具的无限潜力,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底层的人生百态,那种人性中底层的爱贪小便宜、自私、破罐破摔、赖皮耍混的世间冷暖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就冲着这样的素质,中国离小康社会真的很远! |
|
设计师太赞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些花费都是没收设计费的,而且天猫、立邦、苏宁、红星美凯龙以及节目组不知道提供了多少装修基金。如果个人找这种设计师,估计设计费都要几万。 |
|
第一季的败笔就是演播室环节,完全割裂了整个节目的风格统一性,而且请的嘉宾和专家也没什么实际的作用,3D模型的讲解不如第二季的电脑3D绘图,全方位展现及讲解,更让人直观理解。大部分都很好,不过这一季出了一个无良设计师廖开民,不止毁了一期节目,一所房子,还毁了一个老人的梦想。 |
|
loft的话可以借鉴,但是大多数人住的都是层高3米以内的普通楼房,毫无指导意义。而且这个装修费也是没有包含设计师和赞助材料的吧,有钱豪装当然怎样都行了。深度煽情很烦。 |
|
12平打造三室一厅一卫,50平超强豪宅,27平暗室变身亮堂四室两卫一厅,三层危房改造、二环四合院修旧如旧……番茄台实在太壕,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视频。看了这节目以后,坚定了我要买loft户型然后请个实力设计师的决心。以前以为《交换空间》的软装很厉害,原来是我没见过世面。 |
|
已被王平仲老师圈粉 |
|
能看出来学习了超级住宅改造王的套路,但又有自己的特色,诚意满满的水平制作。东方卫视在格调上还是甩芒果台几条街的。 |
|
有点儿日本小屋改造那个节目的味道,虽然都故事化了,但拍得挺有情怀。人活一世,精神层面之下,衣食住行是基础,有个干净明亮温暖的自己的小窝,总是踏实欢喜。有几期邻居不乐意的状态,也特别中国,我们总是要在乱七八糟的环境里,努力让自己过得好。看见别人高兴的样子,也觉得心里真高兴。 |
|
片子不错,废话太多,专业角度看国内室内市场仍旧空白。【等我回去报效祖国【不是 |
|
煽情略多……不过中国风格不就是煽情多吗……有几集改造的略难看,大体都还不错……不过我实在有点理解不能为什么祖孙3代肯住13平的小房子,小夫妻都有工作,一个还是舞美设计,这个丢上海不算底薪吧……上海房价太贵可以买远一点的地方啊,或者租昂,宁可生活得暗无天日……难道是学区房? |
|
好神奇,各种小房子,改变成为豪华大房子,不错不错,有钱任性嘛 |
|
装修房子前怎么没发现这档节目,太可惜了,要不家里应该会装修得更好,节目请的设计师都还不错,特别喜欢设计师沈雷、陈彬,特别沈雷对那三位母子真的太好,真的好用心~ |
|
部分弹幕和评论都够瞧的:南京路那个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一堆弹幕指手画脚这么好的地段怎么不租出去、怎么不开民宿、怎么不把房子卖了去郊区,也住过老市区这么小房子的表示生活真要是这么简单该多好;短评就是层高太高我不能借鉴差评,那全能住宅改造王基本都是木结构独栋可以给零分了对不对……10.12在看|2021.3.6城隍庙那集史南桥太厉害了,两家原本简直住了个“炮楼”。。。而且史南桥是七季看过的节目里唯一一个保留老建筑窗扇的。|2021.12.5听说城隍庙那家要拆迁了唉…… |
|
模仿日本《全能改造王》很成功。设计师各显神通,小市民人生百态。1,最喜欢的依次是史南桥、沈雷、王平仲、何永明。后面几期比较平淡广告植入也多,最奇葩最恶心的是廖开民。2,通风、采光、灯光、防水。修旧如旧。3,阁楼、钢结构、沙发床、地柜、移门。 |
|
虽然有几集软装吐的了,总体改造结构都挺棒的。 |
|
对于空间的利用设计真是达到极致,尊重人性和尊严的意义被提上无比的高度,有几期风格的确趋于酒店化,个性不够突出,西湖边北山路上那套纯白的设计惊艳到我了,嘉宾太败笔,砖家和明星都没啥想法,全靠主持人在那儿蹦跶撑着场面,泪点总是在走过大半个世纪的老人看着儿孙满堂的笑容里 |
|
虽然模仿了日本综艺全能改造王,看完第一季感触蛮多的。国内情况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要额外做的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1处理邻里关系。这是日本节目中很少遇到的。2和屋主沟通处理违建拆除。还有就是日本家庭原本的收纳储物以及收拾清洁都要比国内案例做得好得多得多。印象最深的是一对90后文艺小青年夫妇。养了三只猫在家开淘宝,卖的衣服上都是猫毛。不下厨厨房脏得一塌糊涂。特别特别脏预算低要求很高。弹幕很多人都说这是哪家淘宝店要躲一躲。自己生活的空间都这个鬼样子,这样的文艺也很尴尬 |
|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电视 |
|
无意在油管发现了这个节目,太赞了,不仅看到了设计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更重要是看到人文关怀,在逼仄的空间保留尊严和梦想 |
|
城隍庙中的风景;翻译家王志冲;武汉汉润里女儿嘬嘬;西湖断桥老宅 |
|
其实特别像环球时尚家居老在微博上分享的那些图。中国的真人秀到底还是在讲悲情故事啦,我估计节目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等着拆迁吧。13平米改造那个确实挺惊人的,不过里面的房子装修出来都太像样板房,深深怀疑里面的东西能扎实的用一年不 |
|
这个bgm永远也忘不了 |
|
唯一的缺点就是费用太没有参考价值了,设计费、金主赞助费的广告费、设计师手工制作费、节目组监工费等等都没算进去,现实中要想实现同样的装修效果,同样的房子起码翻倍价钱才能做到。现实中的装修公司,大部分是廖跑跑。 |
|
看过几期,不晓得是哪季。改造装修别人的家,有点意思。 |
|
第6集的上海翻译爷爷真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人。 |
|
这个时期还是照抄住宅改造王,内景演播室、房屋模型和嘉宾尬聊。印象最深刻的是史南桥老师改造的城隍庙那期。这一季的好处是业主角色都很鲜明,汉润里那个婆婆和妈妈之间的融洽让人羡慕。 |
|
以前看日本的全能改造王,很多房子几乎都是拆了在地基上重建,国内的这档节目,借鉴了日本的创意,但是更加偏重于国内住宅的特点,难度应该比日本更大。设计本身不评价,咱也不懂行,看个热闹,里面很多委托人的故事都挺暖的。除了北京5个儿子老太太那家,人设计师不但免费干活还倒贴了10万就很扯。 |
|
还需努力 |
|
设计师才是魔术家!就是设计费越来越贵啊~ |
|
看多了有点腻这种酒店风的小错层设计。。不过修旧如旧的概念还是好的。。极端挑剔人格总是能找到好多bug。。。我想我家就算只有10平米都要放下一张真正的床,而不是榻榻米。。 |
|
牛逼的那几个人,从第一季就开始牛逼。看完最新一季再回头看第一季,真是发现这个节目进步了好多,从那个年代的综艺节目类型里脱胎换骨出来了 |
|
《全能住宅改造王》? |
|
从第一季开始补,根本停不下来!!!设计师们都好棒啊,就是看了回访,有些人都没有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来居住,感觉浪费了这些灵感,唉 |
|
装修是好装修,设计也是好设计。就是这个节目设置吧,浓浓的九十年代风情,听见微博微信都出戏,完全想不到这是个2014年的节目。 |
|
回头看感觉能截图的设计好少啊 |
|
不禁想到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我喜欢看与家居有关的一切,《梦想改造家》让我看到设计师用巧思妙想化腐朽为神奇,我愿意称他们为真正的魔术师。修旧如旧,焕然一新,这种改造理念真的很棒。一档让人拍手称奇叫绝、感触良多的节目,非常喜欢。 |
|
番茄台的民生类节目还是很有功底的
节目理念很好
讲的是装修房子,但说的是一个个家庭
(一个没有房的人,关心着装修哈哈哈哈哈)
“螺丝壳里做道场”很多上海老房子的市区人都经历过的境遇
第一期的家庭情况如果真实,那还挺幸福的,一般这种情况大儿子和小儿子可以闹死,哪有那么大度的人啊
基本上把一个家改装成五星级酒店客房
第二期“阳光,你看”,父女感情好让人感动
翻译巨匠那期半路逃跑,真的没有责任意识,甩锅大王真的无语;后来的设计师王晨真的不错,很细心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有那么多人家,房子居住条件很艰难,希望未来能有所改善 |
|
演播厅完全是跳过的,主持人什么的都超烦的。好多设计师都是外冷内热那种太贴心了。 |
|
既看到大千中国的人生百态,也有如何适老化改造、螺蛳壳里做道场等实用知识,蛮好的。 |
|
看一集哭一集,但是并不想知道他们之后的生活(听说很多人住着住着又脏乱回去了),因为知道真正的改变不是来自于设计师而是住的人自身。 |
|
惊喜的节目 |
|
被感动到的设计,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至少能为身边的人设计理想居所。 |
|
被廖跑跑气死,毁了原本温馨的房子。 |
|
1.设计师的水平都很可以的,史南桥、赖旭东、沈雷、琚宾...除了姓廖的某位实在是没有道德,在公开的电视节目上做出这种落跑的行为太为可耻,就没考虑过后果吗?这还怎么在这行混啊,简直无语。
2.除了欣赏设计师的成果,看到更多的是他们的一种人文关怀,艺术永远脱离不了情感,对古建筑的保留、人性化的细节处理,甚至部分设计师还自掏腰包。
3.这里很突出的一点是邻里之间的纠纷,尤其王平仲那集,倚老卖老很恶心的嘴脸,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了。
4.一档房屋设计装修的节目,拍出了人间冷暖和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后者其实加分太多,感动。 |
|
15.8.14:被八组安利的,主持风格肥肠传统,不留神甚至会以为是电视购物广告,然而内容都好实在,比交换空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好看好看/18.5.3发现看完忘记改状态了…… |
|
看到验收房子业主的幸福感,真的会让人觉得做个好设计师是幸福的。 |
|
要命,竟然在一个装修节目里看真实的人间百态。之前很喜欢日本的全能改造王,但是到了本国的节目,代入感还是更为剧烈。 |
|
被廖跑跑恶心死了 毁掉了一期节目和一个家庭的梦想 |
|
梦想家 |
|
第一季一开始的时候用了嘉宾和室内演播室的模式,虽然也谈不上不好,但是觉得像找明星什么忆苦思甜这类的确实占了节目不少的时间。印象最深是的是其中两集,修补时间的家和零采光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