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爱奇艺里发现了这部,相比较与印度之行浓墨重彩反思殖民和宗教的尘土中真相难寻、时空中史诗回荡,这部更着重于异域里女性视角的细腻感官和爱情的回响,也是James Ivory追溯几代家族故事、儿女情长风格的开端。 |
|
跨越50年的二代女性的印度故事,探寻与找寻,轮回与宿命,在英国殖民时代的末期,印度已经慢慢变得不再真实了,它的主体性在对抗着帝国的残存的荣耀,而在一个孤独的英国太太的情感历险中,超越身份与阶级的爱情,终究是镜花水月还是遗世传奇呢?新时代为了找到答案的女人又以她的“不伦之恋”对接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印度从遍布宝藏的殖民地变为了洗涤心灵的神奇之地,但它真的就改变了吗?英国人、土邦主,他们都失去了土地和头衔,但即使离开这里,他们还是和次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抗争与角力的又一个战场,但对于女人,这却是她自我寄托之地,男人的随波逐流与占有的游戏在女人的勇气与真情面前显得如此可笑,电影可惜的一点是对情感的酝酿笔墨较少,即使细节已经足够丰富,但最后给观众的情感冲击力还是弱了点 |
|
安静的时候还是很适合看Merchant Ivory 古典雅致的电影,这部放在在今天政治正确的眼光看来反而更显得坦诚一些。对印度贵族,殖民者的阴暗面毫不忌讳,也顺带对白人去东方找精神寄托讽刺了一笔,低调地放在一段浪漫故事背后倒也不显得刻意。Mubi同时放的“公主自传”铺垫了一些背景。 |
|
当种族话题遇上女性主义一切都发生变调和扭转。从男性殖民者的角度,白人妇女的子宫是他们的财产,从白人妇女的角度,子宫却是她的权力器官,为谁生孩子是她们最大的选择。奥利维亚打掉可能的混血小孩是殖民注定落败的缩影,是印度之行的结尾,而现代英国女性安从印度之行再出发,要把混血孩子生下来。 |
|
《艾曼纽1974》艾曼妞原是忠于丈夫的纯情妻子,跟外交官丈夫前往泰国后,变成一个放荡女人。这个不是,年轻的格列塔·斯卡奇只是移情别恋(王室)而已。奥斯卡影后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步其姨祖母后尘,甘当绿叶 |
|
这部电影伊沃里再一次曲高和寡。这个故事的哲理门槛并不难入,每个人都向往好生活。奥利维亚即便在观众看来是穿着精致,符合主流审美,生活体面的‘上流人’,只能说明伊沃里高明,她将一个自视甚高的美丽女人拍活了,她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人生,奥利维亚成功欺骗了观众,导致很多观众也这样认为,哇她一个出生于发达国家,金发碧眼的美女图什么嫁给印度人?迷雾之后,奥利维亚只是基层员工的妻子,她在英国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她回到英国不会再有成群的佣人,没有盛装出席的晚会。她唯一的价值和武器就是被印度人认可的‘美丽’,而她的孙女,连这种程美丽都没有。但是她们在印度可以得到更多的优待和瞩目。土邦王会政治失意,奥利维亚没想到也选择不想预见,即便晚景寂寞,对于那个特别的动荡时代,她在印度依旧过着佣人成群的优雅生活。 |
|
这个片子很惊喜,西方拍的印度电影那么多,但是印度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虚幻的背景板,但是这个导演真的拍出了印度独立之前山雨欲来的意味;这个在遥远的东方探索上一辈的命运的故事天生有一种史诗质感,两个女人的故事又编织得很好很平衡,更不用说两个女主的表演都非常的出色,以及两个女人气质的神似更是难得;感觉最贴切的评价就是导演拍出了只有书里才能写出来的情感;Chid在印度流浪灵魂没有得到净化最后灰溜溜地逃回美国还挺有喜感的 |
|
殖民地的白人女性故事,围绕性(被欲望与欲望、作为突破维多利亚女德禁忌的引诱、各自文化中对性的禁忌在跨文化环节被交换性的打破、、怀孕与堕胎)、父权传统的压抑(下流话与婚姻、男人们的莫名自信-都确信孩子是自己的)、猎奇的暗杀-帮派故事(血腥味的吸引与诱惑),总能以殖民地(此处为南亚)的「燥热」为借口 利用父权话语的隐晦倾向,殖民地作为对殖民母国的某种解脱路径。《隐之书》式的双线故事交错在当代这条线索上劲道不足,动力几乎完全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线。后者的女主是个迷人的角色 但被写得有点乏味。最后住进喜马拉雅高山的小屋像极了退休到瑞士的人。女主丈夫作为英属印度的地方官 其实可以更多点戏份,有点缅甸的奥威尔的意思,卷入殖民者与地方割据之复杂关系的女主 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在男人政治游戏中的「破坏份子」哈 |
|
怎么会爱上印度王子? |
|
less didactic, more sensible |
|
http://isohunt.com/torrent_details/36091207/?tab=summary |
|
D'après le roman Chaleur et poussière de Ruth Prawer Jhabvala.前日重看「one + one」de jlg |
|
【漁家傲】莫校君恩深或淺,輕鴻豈受恩縈絆。相樂知心皆後案,消息遠,春情早向龍庭蔓。白馬琵琶金撥桿,胡風定是長歆羨。比似明妃儂更幻,儂不管,投胡好為羞彊漢。 |
|
DVD-5补標再看 |
|
三点五 这女的和三个男的就缠不清好吗 |
|
一部对我观感冲击较大的电影,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两位英国女性在印度的经历,一个是英国殖民官员百无聊赖的妻子,一个是追寻祖辈秘密的独身女性,后者以沉浸的方式体验了前者的人生,包括接受印度习俗,和印度男性发生亲密关系。这个片子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来印度苦修的西方年轻人念咒文头头是道,本质上还是颓废堕落、色欲熏心(或许他们还抽大麻),比如印度传统医疗和西方医学的冲突,又比如土邦王公、印度强盗和英国官员之间的各种勾结、斡旋、复仇和震慑的关系。 |
|
一个女性视角但女性仍然作为从属物战利品的故事 放在殖民地更展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讲的很工整 老派电影的调调 |
|
一部接连几天断断续续才抽空看完的电影。十分古老。故事cliche. 我也不知在执着啥子。可能是这淡雅的名字,宁静的异国情调,五彩的画面,慢悠悠的叙事,气场奇异的印度王子和衣着好看的女主.......结尾比我想的悲惨:竟然...因此离婚堕胎还独自在印度生活了2、30年?!...印度王子也罢黜和死了..?!就像轻松的晴天突然转成了阴霾暗夜...... |
|
史上最最无聊的金棕榈提名! |
|
印度妇女的隐匿是有意的,沉默一如暗流涌动的英属印度政治,谁能想到数十年以后Mother India会举起章西公主的旗帜振臂高呼?然而独立后的印度,妇女依旧是高种姓男人的国族象征,后殖民消解英帝国影响的过程更是未必比几百年的殖民历史更轻松。五十年后曾经殖民者的后代重返这片土地,而印度母亲只是作为尘土飞扬的次大陆,或者奔腾不息的恒河、冰清玉洁的雪山,安静而隽永地注视着这一切。 |
|
最无聊金棕榈提名了吧。连我这种殖民地文化爱好者都无语那种。 |
|
2021043 两个时代的“转世”交织,从权力角逐的牺牲品至独立自主的真女性的成长之路。伊沃里太精致了,摄影质感与构图呈现是画作级别,配乐也是顶级。 |
|
被激情困住的女人么?Ivory就爱这种题材? |
|
好奇葩。剧情不能用理性解读。殖民地片因为政治与爱情的隐喻,总是大同小异,发挥余地不大,甚至有点无聊。比如歌剧《蝴蝶夫人》、小说《马来狂人》、电影《安娜与国王》,或者借殖民地环境自言自语的《走出非洲》《情人》,总是疯狂的爱情,疯狂的无趣。 |
|
剪辑有点儿乱,但我喜欢80年代电影的质感和blingbling |
|
Youtube At home instead of bfi southbank. |
|
长久的叙述,是平行时空里的救赎与遗憾罢了。 |
|
两星给服装和景色 |
|
印度/英国现代化。 |
|
抛开英国和印度殖民地的背景 就是一个俗到不能再俗的故事 配乐很有印度风情 |
|
一个看似描述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电影同时也可以是为殖民主义的幽灵在招魂。
当镜头细腻的扫过被精心布置的殖民地上流英国人社群的华美场景的时候,那个幽灵就复活了。
当印度王公和英国女主角作爱的时候还必须换上西装,导演暴露了他的小心眼。
我开始明白James Ivory 的老来俏,为什么他拍了二十年电影都不为人所知,却在八十年代流行起来,时势造英雄。在变革的六七十年代没人稀罕他这些殖民地遗老遗少的玩意,而进入八十年代,左倾的钟摆开始极速向右滑动,配合着撒切尔夫人的高歌猛进,James Ivory 也着手制作他那些逃避主义的华丽古装剧,以掩盖彼时英国社会因急剧私有化而引发的频繁的工人运动与铁娘子对他们的血腥镇压。
在James Ivory 飞黄腾达近旁的史实,则是肯洛奇的十年不能拍片。 |
|
I can’t stop thinking of brideshead revisited. The atmosphere is so similar. |
|
Ivory審美真的好,拍情感不行,拍風景一流。影片內核和印度之行有異曲同工之處,所用的象徵體系(在我看來)幾乎是同一套,英國與殖民地印度的關係,英國統治者和當地人的權力衝突,不用暴力或爭鬥場面來體現,更多以一種性別政治的視角,從白人女性的角度切入,並在微觀的生活細節中展現英國統治者的態度。在外部世界,英國人是掠奪當地資源的一方,但在內部,在情感與性關係的領域,兩者的征服關係卻反了過來。Olivia這樣的女性和她的激情,在她的同胞眼裡,和愛情基本無關,只是更凸顯了土邦王反叛顛覆的危險性,她是他報復英國的工具。20年代的Olivia依然需要男性來提供出走後的避難所,80年代的Anne已經可以自主選擇,一個人生下混血的孩子。時過境遷,性別、種族、國家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好似大不相同,但又似曾相識。 |
|
James Ivory作品里比较差的一部了 |
|
看了很多遍原著,无意中想起于是看了一遍电影。后者有许多改变,但重点都是对白人/西方人在殖民地统治的讽刺,他们自视甚高,自以为自己带去了文明,直到原著中独一无二的Olivia一句:“我们凭什么去改变他们的文化?而且还是那么古老的文明?”揭露了事实的真相。Olivia和Nawab的私奔在今天看来依旧令人震惊,但高傲的殖民者需要这样“叛逃”的角色来迫使他们清醒,印度和印度人是充满爱的,无论是高温还是漫天灰尘、音乐、艺术,还是卑微或者高傲的眼神,它们都会融化每一个真心想成为它的一部分的人。 |
|
漂亮的女主出轨那么丑的阿三,居然还是真爱,是被权利冲昏头脑了吗?异国风情挺棒的 |
|
没字幕喜欢女主del |
|
好爱ivory的片子质感,细致淡雅 |
|
加一星是知道了hijada,打开新世界。所以东南亚人妖都是南亚传过去的咯? |
|
这个反向东方主义…非常merchant ivory |
|
这种散漫的方式说一段重戏还是很赞的。片中时不时飘来的舒曼钢琴也都在点子上……很好! |
|
为了海报而看的电影之一。 |
|
服装太美了 |
|
一个很俗的故事 节奏缓慢 好在画面质感不错 |
|
带点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味儿 |
|
我还挺喜欢这个调调的 |
|
和印度之行有几分相似,但又更加含蓄自然。性别,种族,文化,阶级,这些矛盾混搭在一起,丰富了影片的内容层次。最大不足是女主与土帮主的感情线始终不太清晰,发展得似乎有点突然。也许双主线结构分散了情节焦点吧 |
|
我可太俗了,不懂olivia的选择 |
|
故事真美啊。女主真美真幸运啊 |
|
fascinating! Left so many questions unanswered, which I like. Merchant Ivory films always have the boldness and subtlety just abou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