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舅的爱好奇怪,他会趁火车开之前给女朋友买衣服和鸭货,可是却在她怀孕之后对冬冬说绝对不要奢望从自己家里拿走一分钱。寒子的爱也很奇怪,她抱着妹妹冲出火车轨道,因为替妹妹上树而摔倒流产,可是俩人没有最后一面,道别的话也一句都没有,打着那把伞头也没回地往前走了。外公的爱好奇怪,他拿着棒槌追着小舅打,可是却私底下做了很多事情,走了半天去看小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脸上依旧挂着若无其事的表情。冬冬的假期里看见了好多奇怪的爱,那些人总是做一些和自己的爱不太一样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了,冬冬会和一起玩过的小伙伴告别,他一次也没有给留了电话的那个小伙伴打电话,也许夏天过去之后,一起玩乌龟赛跑的小伙伴们也就这样消失在假期中了。 |
|
好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个疯子,包括我也是,真是奇怪的记忆深刻,无忧无虑的假期后面还有一条满是忧虑的副线。依然是生活的细节与童年的回忆。 |
|
哥哥和妹妹的两种视角:哥哥看到人与家庭的牵扯,从不会问好到主动告别,学会与体制和睦共处;妹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遥远,和寒子同属于族群的边缘人,可以彼此帮扶,却宁愿相忘江湖。成人世界像夏日树荫里透出的光,多多少少投射到儿童的生命里,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天气晴了我也去铜锣转转。 |
|
系统地看了侯孝贤的电影,觉得他是一个抒情散文家,他的电影有独特风格。然而,他真正厚重的作品,大概只有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吧。侯孝贤电影整体思想水准,是远逊于杨德昌的。 |
|
仲夏的乡村,粘人的妹妹,生病的母亲。冬冬的故事像极了〔龙猫〕。不同的是,〔冬冬〕是以一种孩子的视角去体察生活。顽皮与烦恼间,淡淡的烟火气,软化着人心。100分钟的电影,一段冬冬的假期,一声再见,无比的留念。不是离别的离别,妹妹的那一声“寒子”,道出了多少温暖啊!欸,鼻子酸了~ |
|
《冬冬的假期》对于我是治愈系作品。任何时候都温暖如初。"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确立,整个拍电影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会拍电影,因为你有这个童年。"记得有次廖桑跟我聊侯导,说他怀念白羊座青春活力的侯导:“他现在越来越处女座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明白为什么。朱天文是侯孝贤的镇定剂 |
|
前一秒冬冬应承小舅要保守秘密,下一个镜头直接切到外公电话报案,侯导少有的黑色幽默。孩童的世界观里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不顾虑后果。 PS:大概是侯导剪接得最多的一次,借冬冬的叙述和视觉,在继《童年往事》之后又畅游一次回忆之旅 |
|
记忆唤起。算是杨德昌+侯孝贤的双重气质合体作。 |
|
乡村之于我并不是欢愉之所,但也是童年的模糊背景。同样是面对不解风情的大人,面对充满秘密的世界,同样是短暂的探亲和漫长的回家的路,同样如东东所说:“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我都记不住了。”早已埋伏下莫名的隐忧。 |
|
冬冬下车走到路边向远处小河里的伙伴挥手说再见 看上去很美的尾声竟然不能再想下去 一旦再见伙伴已变成小舅和小舅的朋友们 |
|
此类片你拿它没辙,再不羁的人也很难对它说不。 |
|
七月不是观影天,片中鸣蝉室外流火,一边吹电扇一边看完,片中鸣蝉犹噪耳边 |
|
犹记得杨德昌《一一》里的那个小男孩,虽然他的存在和安排对主线的故事并无甚影响,但是把整个大人的世界穿针引线,结尾葬礼上的一封信叫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掩面而泣。到了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更加直抒胸臆,透过小孩的视角辐射大人的世界,外公眼里不成气候的小舅,未婚先孕的小舅女友,妈妈的手术,外公的神秘和严厉,全都融进了冬冬写给妈妈的信里。这个夏天无疑给冬冬的童年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白色的长筒袜、跟屁虫的妹妹,爬树、乌龟赛跑、戏水、偷麻雀,目睹偷盗、处处洋溢着欢脱的稚气和童趣。最揪心的一幕是妹妹绊倒在铁轨,被麻癫救下一命,即使是一只小鸟的死,也足以让妹妹伤心到落泪。愿天真无邪的冬冬和妹妹永远不要长大。 |
|
杰作。想到了《城南旧事》,清新动人,孩子眼中龌龊的成人世界。【电影资料馆】 |
|
想起我的童年哎,夏天都会去姥姥家,姥姥对我们很好,尿床了也不会挨打,白天家里孩子多,到晚上姥姥会把藏着的甜瓜拿给我们吃,我们那里把甜瓜叫“甜半夜”,我还问我吃两个是不是就能甜一夜;直到现在每年夏天都会去;我哥哥也是这样嫌弃我,男生出去玩女生不要跟。 |
|
如只是表现童年视角与成人世界的对撞何必下乡,台北没有成人世界吗?其实从题材上说类型感较清晰,就像那部七零年代英伦的天下儿女心,可统称为一种“蓄意的怀旧电影”:父母灾病蓄意职缺,子女被迫下乡暂住,乡下对于城里,姥爷对于父母,就算一种旧,给予他们全新的感悟历练。本片来说,侯导的风格节奏不急不徐娓娓道来让人较比受用,可剧中若干情节设定仍具有较明显的戏剧性与意图感,比如砸头和救轨……寒子救婷婷那段是怎么拍的?三星半 |
|
十一二岁的孩子猛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鲜体验和陌生情感时,用力张大眼睛试图去理解和体悟的状态,实在有种朴拙谦卑的力量,与后世的同类电影要么生怕不够萌不够幽默,要么像《囧男孩》虽有灵动细节,始终还是人为地涂抹一层糖果色彩不同,致使本片无法超越的是观察角度,而非技巧 |
|
没有去过姥姥家度过假期;没有妹妹;有的是那群一起玩耍的伙伴和那一个个夏日里的知了的鸣叫声。童年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我们却在懵懵懂懂中度过,在懵懵懂懂中成长和遗忘。 |
|
悠悠漫漫的夏天,戏水、抓乌龟、粘蜻蜓的童年。心事懵懵懂懂,成长来得突如其然。 给朱天文+侯孝贤的组合点赞~ |
|
国产儿童片的典范,侯孝贤的《城南旧事》。叙事愈发散淡,功力越见深厚。那里的时光过得慢,但每天都发生好多事情。不像《童年往事》具有那么旁观的态度和博大的情怀,《冬冬的假期》是两个孩子对这个世界懵懂而深刻的一瞥。成长就在那时候悄然发生了,然后我们要与夏天,与记忆中的童年挥手作别。 |
|
【2】厉害,自成的语法显得非常强悍又充满力量,并且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形成了两重相反的呈现。(镜头和文本的组织形式充满新鲜的力量。如果说《无间行者》是用镜头组织传达意识形态的电影,冬冬假期的组织的本身和组织的传达,几乎是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双重相反的呈现。张力教科书。) |
|
朱家姐妹和侯孝贤,吴念真,杨德昌几乎把光复后的台湾连成了一幅五彩的图景。看到了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看到了另一番中国的样貌,看到了双生花般的世界。
夏天,疯狂生长,疯狂泯灭的季节。 |
|
侯孝贤先生以及杨德昌、胡金铨被公认为华语电影的圣三位一体。他的作品,没有防御,无限地富于人性,合理的愤怒,一年比一年坚固,一年比一年不可替代、无可匹敌、令人心碎、经典。 |
|
这片子浑然天成的像是从那片土地上生长出来一样,又带着连根拔起的残酷感。成人和孩子的世界里各有各的不可参透,融合在一起,终变成楚界分明的不可侵犯。彼时,锚着股劲儿的侯导即便闲散,也挡不住他的锋芒毕露。 |
|
4.5朱天文说侯孝贤这里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电影风格,的确和早期相比,这部电影里的景深镜头,门框构图的大量使用非常像《悲情城市》了,这部在乡土情怀下笼罩着淡淡的伤感,成人世界的无奈和童年的天真都是时间的魔法,破败的小镇似乎还与世隔绝,但火车和台北就像是某种改变将至的暗示 |
|
看似平静抒情的长镜头下其实满是暗流涌动。一场手术,两次意外怀孕(含蓄的性表达),一次险些丧命的交通事故,一场行窃行凶案。还有一次流产。内容十足戏剧化。但是镜头语言表达:大多中,远景固定镜头以外,无一特写,晃动镜头仅一次。 |
|
3.2/5.0 我认为呈现“假期”的首要问题是要辨清它和所谓“旅行”的关系。后者通过《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被我们明白是一种“遗失之(关于无尽)的遗失”。而前者,重要的是作者需要去提供(暗示)一个预备,一个围绕“花落”的预备。这完全是时序带来的不可抗,日月交替的流速间隐藏着一种致眩的催眠术。我们想在这特殊时期做一些“very wrong”的事(已然是形成错觉的证明),但我们又能预知明天依然是一场still rehersal。不似《蓝色大门》结尾自然流淌的夏末,这部电影在部分“越界”强度的表现中使得它更像“冬冬的假期经历”而非“冬冬的假期”。 |
|
1.侯孝贤第五部长片,介于[风柜来的人]与[童年往事]之间,恬淡质朴与含蓄蕴藉的气调一如既往,零碎片段与留白省略也是贯穿生涯的结构策略,对画外空间及画外音的运用亦娴熟自如,但彼时在运镜调度上与中后期作品差异显著,部分低机位镜头确有小津之影,但长镜较少,固定机位也不多,甚至有多处摇移或类主观镜头。2.在侯导作品序列中,属于戏剧化较强(甚或偶有“狗血”之感)的,将一系列事件凝缩在短短一暑假中,孩童观成人,以两次告别与成长仪式构成首尾。3.毕业演讲的模式化煽情鸡汤,令我兀自忆及岩井俊二[你好,之华]那段真切动人的反鸡汤。4.冬冬书信旁白贯穿,“以后再告诉你们好了,今天心情不好,就此搁笔”让人会心一笑。5.前后景呼啸而过的火车&台球室,都是侯导的签名。6.乌龟与遥控车,娃娃打针,抓鸟捕虫。7.庇护者寒子。(8.5/10) |
|
小小乡间里几乎已囊括了人生的诸桩大事,但孩子的眼里只有夏天与玩伴。疯子常常和孩童的纯真相联系,但她最后都没有回头。外公和小舅的形象很可爱,应该说全片都是夏日的清新自然,回忆的甜蜜与些许感伤。台湾风景真好!!! |
|
婷婷是边缘的,从和外公外婆见面时外婆敷衍地摸头到跟着哥哥时的驱逐,甚至于明明也是她的假期,但片名也是仅属于冬冬的。她在乡下少有说的几句话,是和冬冬说的,但她在乡下唯一感受到的暖意,是来自疯女人的。疯女人会疯疯癫癫地走路,挎着挎篮打着破破的伞乱逛,但她会毫不犹豫救下摔在铁轨即将被火车碾过的婷婷,会轻柔地背起她送到门口。她是唯一认真对待婷婷的那只濒临死亡的小鸟的人。她智力低下,但她会为它悲痛地哭,会知道小鸟也是孩子,于是她爬上树,想送它回家,却也因此丢掉了自己的孩子。
寒子,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没有了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你看着婷婷抱着兔子睡在你身边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你听见婷婷大叫着你的名字却头也不回地走着时,你又是什么感受呢。婷婷,你们会再见面吗? |
|
童年时有段日子会占据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冬冬的假期》是侯导第一次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固定机位来拍摄,类似于一种慢慢发现看世界的方法,比如他童年时小学旁有棵芒果树,夏天时爬树上去吃芒果,但吃得专注,因为怕被抓,午休时会有人骑单车过,嘎吱嘎吱,这是在吃的时候的细节,还会感觉到树在摇,感觉到风,感觉到蝉声,是那么专注,所以会感觉到那一刻周围是凝结的——凝结是情感的放大,电影里的时间就是这个东西造成的。譬如要透露情绪,情绪也是如此处理的,有点慢动作的意味。电影里癫麻(客家话:疯子)来时,冬冬在树上,他看周遭,看风吹过稻田,这是空镜,但并不为了介绍环境或推进剧情。虽然是“空”,但有一种气息、一种意思在那里。有人说这与小津的意思差不多,但侯导那时没有借鉴过,却都将镜头对准生活本身,表象隐藏着暗流。 |
|
开头的毕业典礼就开始铺垫离别愁绪,所谓成长,不过就是与众多过路人的匆匆道别。刚上火车不久,就能够看出来大人很难去体会小孩的感受,反倒是小孩会有更多的同理心,去为大人的处境考虑。遥控车大战乌龟,相当于城市与乡村两种观念的对抗,二者的交换,不仅表现出冬冬对乡土气息的好奇,同时还暗示了他家其实非常有钱。杨丽音扮演的女疯子十分生动,妹妹与她的感情冥冥之中还跟《城南旧事》的母题有些相似,疯子其实并不疯,他们只是在深受打击之后,对世间的痛楚更为敏感。侯孝贤的构图也很有意思。昌民老爸得知碧云怀孕之后追击昌民,用一个镜头将其逼至前景两棵树所形成的缝隙之中。两人的婚礼与另外一对新人相比,衣着也显得更为随意,突出家里人对这桩婚事的不重视。 |
|
看乌龟赛跑,在夏日奔跑;沿着河堤走,敲着锣鼓寻,搅了放牛少年的美梦,乱了四散而去的飞鸟;窗外的蝉声不绝于耳,铁轨的火车呼啸而过;小舅的婚礼草草举行,妈妈的病症渐渐好转。哦,还有那个天真善良却被抛弃的寒子。外公讲了一大堆话但我都听不懂,就像这个假期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却都不记得了。 |
|
男人发疯抢劫、杀人,女人失智被强暴、受孕。电影里,大家眼中的疯女人颠麻,救过婷婷一命,又为了完成婷婷的心愿,而跌下树受伤昏迷。外公为了医治颠麻,而不得不放弃去台北看望同样陷入昏迷,正在经历生死关头的妈妈。外婆对此颇有怨言。但最后颠麻和妈妈都挺过来了。电影就是在呈现这样幽深晦涩的人类命运时,显得尤为动人。 |
|
看冬冬的假期里有我童年的诸多记忆,最难忘的还是一群人在河里洗澡,单纯的快乐。个体经验对于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至少从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里能够看到自身的经验,孩童的视角给予电影一种纯真的乡土情调,加上爷爷辈与青年的小舅,当然还有存在感极强的寒子,都构成童年(过去)记忆的一个窗口。台湾新电影的一个重要取材便是个体经验,是侯孝贤对童年元素的串联,他乡的假期与告别的衷情,这是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经验。唉,想念我的童年。 |
|
侯孝贤早期名作,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一整个夏天经历的种种,既短暂亦漫长,大量的静止镜头(包括室内戏)颇有小津风格,最喜欢的角色是那个女疯子。 |
|
外景是全景、远景、大远景构图的长镜头贯穿呈现台湾乡野的淳朴清新,有股诗意,室内构图用到了很多的窗口视角,平视视角有小津安二郞的样子,画面就是在诉说成长,叙事主要是以两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是天真也是童年的胡闹更是对成人暗黑社会一角的懵懂和未知。现在看这片子,觉得构图太考究了。朱天文编剧,这是侯孝贤的散文诗,然而配乐竟是杨德昌!8.4 |
|
假期好长又好短,等待传递妈妈消息的电话时,一分一秒都好长,坐上回台北的汽车时,几十天又似乎在无意中迅速溜走了。一个假期,我们都长大了好多。 |
|
20190717 重刷对侯孝贤的空镜又有了新的感受,每每转到都有时间静止的奇妙体验。这回一定要去铜锣看看冬冬的假期。// 20160918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他们或者是严厉的外公,或者是奇怪的疯子,或者是不能说的秘密。侯孝贤从冬冬的视角窥视着成人世界的一切,就此搁笔不能更妙。 |
|
太温柔了,即使不露声色书写了几处犀利的死亡阴影,我还是直呼太温柔了——纯粹生活的提炼,不染世俗的凝华,小孩子以童真的单纯交换世界的单纯,所念所感所行都自然的不饰丝毫雕琢,唤起银幕前复杂的大人们几分羞愧几分赧然,和几分未泯的良善。 |
|
再现了每个人似曾相识的童年往事和人们在那个年代所具备的美好品质,朱天文的记忆碎片在侯孝贤的散文诗里娓娓道来。于是我们看到了游戏、被提醒要远离的疯女人、小团体、年龄小又做“矜持”被孤立的小妹妹、似懂非懂的成人世界与在“红蜻蜓”里道别的的场景。一、三代间的故事。 |
|
#重看#4.5;阒寂夏日午后漫长得无边无际,暑期时光因为地理位置从城市迁到农村,视野的扩大而得以让时间产生了绵延,更生发出凝缩人生际遇之感,并通过山一程水一程的火车穿过画面而加强夜以继日川流不息的韵律(空镜的无限美好)——和天文的剧作真是完美的组合!
深谙远景之要义,关键的信息隐含在远远的观望,符合孩子从成人的只言片语中自行重塑的世界——于是满目苍翠的桃花源破碎,死亡、爱欲、贪婪齐齐涌进来,在远未参透生活的真相之前,我们都要历经跋涉,童年往事雕刻着我们的未来。
寒子和妹妹在河边一段最是感人,寒子捧起死鸟发出悲怆呜咽,镜头摇向上方的风中摇叶,啊这人生如此悲苦,所有已发生的怎么能忘,所有未知的又其去未知;经此一夏,或许冬冬也会像洋洋那般感叹“我觉得我也老了”,向朋友们告别,而他日再见又是何时。 |
|
婷婷因为哥哥不让她看男生游泳,就把哥哥的衣服扔了:冬冬不愿意妹妹跟着他,差点害得妹妹被火车撞死;婷婷为了一只死去的小鸟导致寒子流产!哪个小孩生下来就是天使?这才是教育的重要性,也是电影里外公教导冬冬那段话的主旨! |
|
淡淡的生活。真情。成长。也许我们年轻的时候看着世事的变化,从来都不曾了悟。后来经过大半生之后,再回复一下童年的故事,会发觉其实这大半生的道理,早在大半生之前就被说清了。感觉好像我回到乡下的假期。各种感觉都像我的感觉。生活就是这样,平淡的,又充满深情,又无能为力,只能任其行进。 |
|
8.5,自然美好的童年。疯子是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参照物 |
|
本来以为只是童年回忆,拍着拍着还拍出了生活的残酷和复杂,虽然是透过不太锐利的儿童视角。很喜欢妹妹和寒子那条线——被男孩子排挤的小女孩,被周围人不屑一顾的“疯子”,一同相拥取暖过,却连一句郑重的道别都没有。人生不就是常常缺一个郑重的道别么?谁说得准哪一次是最后一次? |
|
城南旧事...童年往事...菊次郎的夏天...呵!童年 |
|
台球室剥落的墙面、父子对峙时哐哐开过的火车、田野间被捕的麻雀、幼稚却一本正经的乌龟比赛。“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1984年的台湾能被以这样的形式保存下来,真好。 |
|
小朋友说台词还有点木,像贾樟柯《任逍遥》里背歌词,但侯的风格已成气象,融入了朱天文的经历(在她外公家拍的),妈妈生病就像《龙猫》,给定了一种离开中心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对陆岛的隐喻),只不过宫崎骏是异世界冒险,侯是本真的乡土(两者都弥漫着一种回望的乡愁),摄影机随火车进入新的透视,大远景里追逐或嬉戏的人,长焦里走不完的路,室内如图层般的隔门,隔出病人的躯体,也隔出大人的世界,兄妹在木地板上的滑地从正到侧,衬托出上楼如登台演出的外公,还有桌球房里侧的小舅夫妇、涵洞里的流氓、树下的癫麻——种种他人,以互看的姿态存在于天地,宽阔又亲密,让兄妹不经意间惊奇、呆住、追随(死鸟-寒子-母亲的求救),这种悠淡的愁思,非常微妙地处在天真与感伤之间,就像那句“就此搁笔”。杨德昌短短的客串就非常城市非常美国。 |
|
给我们班放的第三部电影,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部分真实的映射,岁月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