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看到传说中的《血色清晨》了。这是一部有着奇怪质感的电影,冷冽粗粝野气十足,精准到没有毫厘偏废,随着视点和叙事角度的切换,以为是又一个再版精装《罗生门》,它却给了你最残酷写实的环形结尾,让我以为它就发生在我的童年,村子中央唯一发生过的凶杀案,每每想起阴霾未散,不禁一身鸡皮疙瘩。 |
|
摄影极佳,声音处理超烂。 |
|
改编马尔克思《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将现实的无奈荒诞链至中国的落后愚昧问题,又某种程度上进行解构。生存法则完成审判,看客心理执行死刑。非线性叙事,第三者旁白,仪式感或生动性镜头。李少红说最后惊心的旁观者群像是片场现实存在,血红色调也是胶片搁置而成,天作矣@MOMA交流 |
|
这部电影是现实主义的,跟李少红后来的那些电视剧很不一样,但是在一些与李红杏有关的段落中已经能看到表现主义的影子。这像是一部社会学研究的电影,最好玩的东西就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性话语:关于性的道德、关于性的表达无处不在,但是没有人会明确地说出来,因此才形成矛盾冲突和匪夷所思的结局。 |
|
真心是部NB的电影。戴爷的解读和胡子的八卦加起来差不多说尽了。如今被各种侦破题材的美剧规训了的观众(比如我)再去看仍有“悬念”(虽然很坑爹!)和未解之谜(这才是NB的)。叙事结构甚赞。少红老师有此片和《大明宫词》足矣。#2400 |
|
可以清楚地看到《公民凯恩》和《罗生门》对第五代导演群体的深刻影响,至少从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和戚健的《天狗》中可窥一二。通过对不同村民的走访还原这起谋杀案的始末,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闪回的运用极其流畅。导演不动声色的批判,悲剧性的根源直指农村文化的愚昧落后,以及对于女性的压抑。 |
|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以调查员的画外音增强真实感,以众人的询问构成故事。如拼图一般,渐渐拼成整个事件。结尾的围观无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是如今,都能找到相似的内容 |
|
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也是愚昧对文明的虐杀。 |
|
8/10。且不论[心迷宫]从中汲取了多少养分,却有着神似的悬念前置、上帝视角,窥视每个人稀薄的好意和鸡贼之心,仍是第五代导演借暴民现象展现男权人治之类异端的农村题材。李少红准确把握住原著“都不相信谋杀真实性而期待由他人告状”的集体失声,结尾血案发生的调度段落镜头时而客观时而主观很出彩。 @2016-03-06 22:26:05 |
|
MOMA+见面会。很爱,期待数码修正版。大家刚从学院出来的时候都是好的,走着走着就变“懒”了。 |
|
竟是改编马尔克斯的小说,倒是十分的“中国特色”。此片村民一如鲁迅笔下的人性种种,令人可怖的愚昧无知,本质上就是儒家夫权社会封闭环境下强大的性保守造就的一场荒诞悲剧。结构上几处闪回倒叙的罗生门视角段落推进以增强故事渲染,倒也是导演李少红的用心处。92年的如此卓越的现实主义力作,现在就这样的题材也是拍不出来的。8.2 |
|
摄影很强。叙事非常缓慢沉静,使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意义。 |
|
表面上是部犯罪片,实质上是部女性电影,农民的愚昧封建麻木,杀死了明光,溺毙了红杏。男权残害女性,女性扼杀同类,荒蛮世界,延续至今,只是明暗深浅有别。2011年7月标记想看,6年之后终于看了,强势入选个人“最期待的十大国片蓝光(修复版)”系列。 |
|
一片儿处女膜引发的血案。 |
|
突然想起多年前看过的这部电影,一查居然是李少红拍的。李少红早年拍过不少我喜欢的电影啊。 |
|
还挺牛逼的。又无聊地考证了下:根据广播里的农历日期、星期和新闻,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在1980年。 |
|
孔琳早期演的几部片基本已经看完,没红到巩、章那个程度真是可惜。 |
|
看原著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中国特色,没想到早有这片子啊,融合的还不错吧就是情节太拖了。 |
|
今天是我8年来目睹北京最大的雨,于是我跋山涉水、排山倒海来看李少红的这部电影。20110724@万国moma百老汇,居然看到贾樟柯。 |
|
在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风暴过后,处于风暴中心的两个人却从悲剧中逃逸出来,重新握住了命运中幸福的可能;但在改编之后的《血色清晨》中,没有人能够拥有超越世俗的力量,悲剧死死地钉在这个贫困的山区中,罪恶在窃窃私语和沉默讳言中滋长,年轻人在天亮前死去。电影叙事非常精彩。 |
|
1.改编得挺好,很具有本土特色,一点也不突兀;2.落后观念的罪。 |
|
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马尔克斯的故事在中国也有肥沃的土壤。还没被资本裹挟的李少红,拍了一出让人心悸的乡村悲剧。它的荒诞性和环形结构,不能不使我想到心迷宫。但本片没有一点黑色幽默,更为厚重和沉痛,刺破社会愚昧本质的同时,兼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
|
外国小说本土化的最佳改编。故事是对对鲁迅笔下的那种愚昧人性的最佳剖析。可惜时至今日,这种愚昧依旧以各种形式发生着…… |
|
李少红成名作。1.南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式现实主义的一次成功融合。2.以罗生门式多视角+时空交错方式叙事,全知旁白补叙。3.不仅是对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震撼呈现,还对现代文明有所批判(如张强国的金钱逻辑,结尾颓败寺庙的文物化)。4.审问时的几处声画错位别有韵味。5.遇害慢镜略俗套。(8.5/10) |
|
3.5。年代感强,改编版权费给了吗。 |
|
很难得 外国的小说作品能够被完全用在中国农村的背景下 有风格的电影 很犀利的触觉 结局令人震惊 |
|
农村娶媳妇难,妇女没地位,愚昧狭隘的追求c女,要脸面杀人、人言可畏投河自杀。这里没有爱情,只有传宗接代。关于剧情的揣测,听风就是雨的未婚妻,传话也传不好的两个娃娃,红杏也是,到底什么原因也不讲清楚,整部电影老师表现的很正人君子,我感觉他和红杏没有关系,只是红杏单恋而已。 |
|
久闻大名终得一见 |
|
精彩全在最後的10幾分鐘! |
|
李少红早年的作品,比较朴实,演员表演也不造作,故事内容一般,兴趣不大 |
|
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力荐这样的中国电影 |
|
有质感的好电影 |
|
三十载村庄秘辛犹历历在目。 |
|
运镜十分厉害,结构也不是花头。有黏稠的沉重感。 |
|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一缕文明之光被蛮荒愚昧屠杀。情节很简单所以显得篇幅有点长,但瑕不掩瑜。是个恐怖片啊 |
|
导、演、摄、美等各方面都优秀的一部不过时的现实主义作品。黑暗的仅有的一束光明必将被黑暗吞噬,但它开启了打破黑暗的一个窗口。 |
|
放到现在都依然凛冽! |
|
值得翻拍…… |
|
这么好的片子怎么就被埋没了呢?!静水深流的现实主义力作啊! |
|
甩现在的电影n条街,拍得很认真,演员们也很尽责,都演得很好。有股现在没有的气势。 |
|
剧情简介不准确。有场戏设计得挺棒:平娃哥俩磨刀,去吃早餐,大婶听说他俩要杀李明光,便拿出好酒款待,借机去报信,可中途却让女孩代劳,又意外变成她弟传纸条,然后纸条变成纸飞机误入猪槽,却被老奶奶喂猪给“淹没”,……宿命感好强!村里人竟然能眼睁睁看着杀人事件发生,真是不可思议! |
|
杀人游戏 |
|
青年女导演李少红的影片《血色清晨》取材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科斯的原著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这部影片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坛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事实上,马尔科斯的故事仅仅为李少红提供了一个借口,一个别致而独特的事件依托来重现并改写80年代“文明与愚昧”的经典命题。 |
|
改编自马尔克斯的《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本土化非常成功。这可能是中国第一部非线性叙事的电影。简单的故事,高级的叙事手法。先交代故事的结局,然后借村民的口述不断利用碎片化的闪回插叙来丰富整个故事。而且插叙也没有按照时间线的顺序叙事,当观众看完整部电影才可以在脑子里拼出完整的剧情。结尾也非常震撼有力。这么好的电影当年只上映了很短时间就被召回,实在是可惜。当年看过的观众应该会很震撼吧,毕竟那时候很难看到《公民凯恩》。同时这部影片的立意也非常棒,非常锋利的讽刺了当时农村的愚昧封建麻木。年轻的李少红也太有想法太有能力了,只是可惜没有坚持下来,后来跑去拍电视剧后就没有最初的锋利。片中的演员也非常出色,尤其村长,在喝粥吃鸡蛋时太生活化了。前半小时有些无聊。8.3分。(没字幕看着太吃力了。) |
|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
|
一场事先张扬、众目睽睽的谋杀案,也许和某年的某事真的有几分形似吧 |
|
前半部有90年代电影的那种拖沓,但后面太屌了。写实拍中国农村的电影,十有八九是恐怖片。 |
|
真实但刻意,表面上似乎合理化的改编,实则非常粗糙,因为环境特殊,这个本身的特殊性遮蔽了许多不足。红杏的角色从表演到编写都十分灾难,你说这部电影先进,但这个角色无比落后,因为她得要有用,这就是这部电影看上去有点偷懒的地方了,因为同样是拍山村,艺谋导演是人性的流动,而这部电影是人性只是合理。罗生门的故事有一个难度是在于极易显露导演与编剧的操控,这部电影里向村民问话一场戏,即暴露出来,这也是我觉得真实但刻意之处。电影开场的景,和我最早读的山村小学几乎一模一样,那里流传着令人恐惧的故事。 |
|
改编自马尔克斯的<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结尾的爆发令人窒息 血腥的不是凶手而是一群群看客... |
|
改得挺牛逼,结尾充满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