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集就这么胖么!今日糖分收入过量,我的教练在提刀来的路上。 |
|
严重审美疲劳了吧,解说词尤其疲劳,该换个风格了。 |
|
陈晓卿料到第一集就讲甜食,咸党肯定会喊腻。竟然搬出苦瓜压轴,实在是高!话说开拍前我还投过简历,石沉大海(是我不配 |
|
《风味人间》第二集讲螃蟹,食物的故事又回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套路上:挪威的渔民下了好几次网都只蟹未收,忧心忡忡去更远的地方捕蟹;马里兰的徒弟做出来的蟹肉太老了,过不了师傅的关;韩国的老妈带着女儿做酱蟹要传承这个300年的手艺;宁波的母亲过年用海盐腌蟹等儿女回乡;还有佤族的父亲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去山涧里摸蟹。每个食事的最后都是上全家福对着镜头说我的菜棒棒哒。文怕重复,陈晓卿你却重复了三遍了,你看看人家《人生一串》和《水果传》啊 |
|
这个真的不能饿的时候看,会想撞墙的!大晚上的不能看啊,那些个显微摄影的镜头简直就是折磨死个人啊! |
|
陈晓卿坐镇果然不同凡响。《风味人间 第二季》的立意,已经开始寻找五味的起源了。以动作片的思路拍美食片,看得非常过瘾。个中高手,都是江湖中人。 |
|
光看小哥哥我就血糖飙升了! |
|
第一集看完戒糖计划彻底失败了,我现在吃啥都想放糖,还有好想尝一尝鸡头米是什么味道 |
|
延续了第一季在美食之上的文化和暖意。各地采风是基本操作,微观和慢镜是对食物的基本尊重,神仙级的文案,加之如此纯正的旁白,顺带就蹿出了听者的口水。人是大地的主人,又是肠胃的奴隶,更是深夜的毒者。9 |
|
晚上一个人看得饿到落泪。感觉没吃过这些东西这辈子白活了。 |
|
旁白,文案简直绝了!这么美的画面能闻出美味来!太赏心悦目啦 |
|
来了!最懂吃的人,他又出手了! |
|
甜蜜缥缈录,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记,颗粒苍穹传,鸡肉风味说,根茎春秋志,香肠万象集!《风味人间2》的8大主题都深得我心!本美食爱好者一定能坚持到最后一期! |
|
其实很多苦的食物里也会有甜味,苦瓜就是一种。广东人喜欢把苦瓜叫做凉瓜,炎炎夏日来一碗凉瓜排骨汤,口舌生津,清热消暑。 |
|
三更半夜不要看,不然越看越饿,看完又自己弄了点夜宵,真的很耽误我减肥。 |
|
“熟悉的味道”:不管相隔千万里,食物能体现人类作为共同体的默契。画面里有风味,音乐里有人间。 |
|
看到土耳其的果仁蜜饼,立刻激动起来。前年去到土耳其,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这道甜点,酥香胜过千层拿破仑!! |
|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为一部下饭纪录片它可太厉害了,看它能多吃两碗饭。肉片在筷尖颤动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它在口腔内融化,印象里千颂伊爱吃的酱油螃蟹,蟹黄、酱油拌上米饭……我的妈呀谁还要减肥啊!过足了口腹之欲再说吧! |
|
吃是人生一大快事。坐标北方,婆家江苏,看这个纪录片有种嫁对人了的感觉,, 哈哈哈哈哈哈 (旅游一定要去广东、土耳其!) |
|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折不扣的吃货,而且酷爱甜食哈哈哈,这一期节目简直深得我心,那些神仙甜食,再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太吸引人了。 |
|
太治愈了,比五郎还治愈。把第一季又翻煲了一遍,又把《风味原产地》看了,吃吃喝喝也好,胸无大志也好,能自洽就好。 |
|
看完了最新一集后,总结了下,这应该叫川粤浙人间。 |
|
陈晓卿出品,必属佳品。每次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敢看一集,但看着看着总会觉得手里的炸鸡、烤串、冒菜、炒米线顿时就不香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甜蜜缥缈录、酱料四海谈、颗粒苍穹传、根茎春秋志,每一集的名字都起得很有意境,和每一道菜肴都衬得相得益彰。真正的把美食纪录片拍成了一件艺术品,看人间烟火、看万物蓬勃、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了。风味选得好、菜做得也棒、文案写得也很传神,第7集《香肠万象集》里有一段是这样讲的:「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适时按节的享受一番,人们匆匆小聚、再会。」也有另一段这样讲的:「古老的地方总是时光交错,而人们在其中的某一点上开始新的一页。」 |
|
入口总是苦的,回味起来越是甘。先苦后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好的美食纪录片总会在不经意之处发人深省。 |
|
旁白太矫情了。 |
|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胃肠的奴隶。- Y.A.冈察洛夫 「俄罗斯」—— 在决定看《风味人间 第一季》之时,偶然发现第二季刚好也开播了,真巧,真巧!—— “猎蜜”段落联想到《奇幻森林》以及同时提名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国际影片《蜂蜜之地》。—— 第三集 酱料四海谈-泉州沙茶面结尾→莫兰花:他能坚持多久我就跟着他,他说明天不做就不做了。& 第八集 根茎春秋志-泉州姜母鸭结束→想起那年川的执着,让我得以吃过姜母鸭。—— 全季全部看完。-2020.12.15 |
|
这一碗甜烧白实力劝退,看着就觉得…嗯,没法吃。太太太油太甜了,蒸熟了还要撒把白糖(可能干体力活的可以,但一碗下去别的东西肯定也吃不下了)。风味人间和舌尖中国的菜基本就这样的,拍得贼好看,吃起来未必。 |
|
出字幕过五秒再念一遍太傻了 |
|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是食物的奴隶”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刚看了第一集开头,已经想下单买蜂巢蜜了。 |
|
文本太水。 |
|
全面精致 唯独与其他国家的衔接略显怪异 还是一种从东方视角出发的大国宣传片之感 可能要拍足够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吧… |
|
看着这些土耳其小伙擀面皮,一层又一层,薄而有韧劲,可以想象成品肯定十分酥脆,好想去试一试这个巴克拉瓦 |
|
拍的是人间烟火,却不见一点烟火气。 |
|
没有宴饮的人生,如同没有旅店的漫漫长路。——德谟克利特(希腊) |
|
忘标注了,有一阵吃饭的时候喜欢边吃边看,后来放弃了,感觉这样做对自己有些残忍 |
|
太好看了,时隔两年和美食的再次约会。第二季根本没让我失望!太好看了,水准非常高。所以说,这世上啊还是只有美食不可辜负,爱了,下一集还要等好几天,哎呀sad。p.s.土耳其小哥的睫毛真的可以。 |
|
看的时候觉得我们真的要珍惜食物,因为制作它的过程真的很繁琐,消耗厨师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啊。 |
|
向来觉得美食纪录片里的引用,形式大过作用。但汪曾祺那句话出现的时候,竟然还是有所触动。“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又想起一个搞黄色的典故,唐明皇夸杨太真的乳房是“软温新剥鸡头肉”。以前总搞不懂,今天看了那QQ弹弹的果仁,算是悟道了。 |
|
不管是美食方面还是文化习俗等方面,中西方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糖的妙用,也各有各的技巧,但我觉得中西方有个共同点是对于每一道食物都很认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吃到那么多美食吧! |
|
感觉得到主创的真诚,是真的很认真在拍纪录片了。每一集都是一场视觉盛宴呀,摄影、镜头、旁白,都结合的那么完美,好喜欢! |
|
只有撑到爆炸才敢看的纪录片...陈晓卿导演,我真的不想更胖了😂 |
|
美食片秒变旅游片。 |
|
李立宏老师为纪录片注入了灵魂。 |
|
熟悉的味道,还是保持着舌尖上中国的初心,探寻味蕾上的跳跃体会人世间的风土人情,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缘,妙不可言,感谢第二季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回归了,让焦虑的灵魂能停歇下来感受人间风味。 |
|
第一集,以“甜”来做串线,但是故事却讲得很凌乱。甜本身限制住了食材种类,可看性不高,故事又讲得不好,总体记忆点很少。接下来不会是五味吧…… |
|
烧猪店店主的故事好动人,平淡却透着长情,可能是单身父亲扶养女儿到高考的故事,当女儿看榜出来的时候,父亲有耐心的安慰女儿,特别扣之前说的苦味食物回甘的主题,喜欢。 |
|
中国记录片整体水准一定是落后于欧美的,但中国记录片同样也有绝不可替代的部分。陈晓卿体最牛之处在于,融合了影视艺术先驱的欧美拍摄美学和中国农耕文明中的朴质文化,从而使得观感舒展大气,有着贴近于地面、融化于内心的雅致自然。
但这种自然,依然只存在于人与物,至于人与人的自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下很难有如韩国《街头美食斗士》节目化的、真人秀化的记录片,依然做不好,依然要体会。 |
|
没想到被杂碎这一集圈粉,卤鹅,鮟鱇鱼肝,猪蹄镶肉,酒糟猪蹄。一个美食片,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就够了。文案绝赞,浪花灿开,雪又还原成水。顺便吐槽一下腾讯APP,能让手机变卡十倍。 |
|
比第一季还好看 |
|
甜至心头,鲜过重洋,酱香百家,杂碎千味,鸡身万珍……从“人间”走入“世间”,“探究相同食材的不同做法、不同食材的相同做法、不同做法的相似味道”,引经据典,文学性极强,大谈食材之上的文化传统,而之后《风味人间 第三季》几乎选择了与本季完全相反的方向,从“世间”又回到了“人间”,探寻食材之下的人文背景,缓步走入人的内心。两相对照,隐含着全球新冠疫情对影像制作的限制与叙事策略的更改。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