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是烂番茄评分最高的电影,但没看出比其他青春片高出的那一大截在哪…间接证明烂番茄已烂 |
|
罗南妹子太棒。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和女儿在试衣间的对话“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你”,“如果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
|
所有小镇女孩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
|
内心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触动。 |
|
全片里最有温度,行事最正常、最睿智、总是以善意出发的那个人,是与抑郁症抗争了十几年的父亲。讽刺吧?母亲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做起母亲来,却糟糕又笨拙,有张特别mean的嘴。至于女儿,这位伯德小姐,完美注释了本身并无多少敏感才华,却爱怼天怼地,跟整个世界闹别扭的中二期“傻白mean”。 |
|
可爱。简单明快,恰到好处。没把中二病真的拍成中二病,比较难得。涉及一点社会问题,处理方法潦草乐观,也很真实。“你从哪来?”“椒江。”“什么?”“杭州。”“哦,杭州是个好地方。” |
|
果然哪个学校都不要最后就只能来nyu了 |
|
因为亲缘母亲爱你,但她未必喜欢你。因为好奇你喜欢纽约,但或许更爱加州。在教会偷吃圣餐,也在男厕所结束初恋。会用喷水龙头快慰,也在男孩身上失去童贞。后来明白,那些微不足道的感受最穿透记忆,你开车穿梭在萨克拉门托的街道,你的眼睛变成她的。墙上被粉刷的名字,连同你的青春和爱都清晰起来。 |
|
轻快幽默,平淡真诚。罗南演了那么多“大”角色,回来演青春期少女能发挥的地方更多了,演得太棒了,搞笑却一点也不浮夸。非常有氛围的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觉得我的青春简直普通的就像屎。 |
|
over rated... |
|
很青春,很细腻,很真实,很感动,特别是母女关系的描写。非常自由的一部电影。尤其是,罗南妹子又美回来了。 |
|
即将来临的奥斯卡评奖季的热门影片。很平常的青春成长故事,但却做得哪哪都是对的!准确,恰当,舒服。不给满分仅是因为题材、内容对我这个老年观众来说,引不起多大共鸣及热爱。 |
|
气质上很像《弗兰西丝·哈》,本质上还是都市文艺小清新,只是将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人物放到了保守的小镇,女主角的叛逆青春很容易引人共鸣,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人物个性的真实。它讲的不是事件,更多的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亲情、爱情、友谊、性和故乡的认知。 |
|
一部电影集结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新生代演员也不容易啊,罗南妹子几乎全程素颜!以颠簸的母女关系为轴心,转动整个青春期生活。很轻、很温柔、很女性,让人联想到Juno和Frances Ha。等等...这片的导演是...厉害!! |
|
三星半。其实还是很套路的青春片,高中最后一年的那些狗血往事,Sacramento和UCDavis被黑出翔。整部影片都有一股自命不凡的中二气息,然而结尾的妥协与和解让影片跳脱了“叛逆青春”的类型,真正触及到了“成长”的意义。不过年轻演员转型的导演容易自恋的通病依然非常明显 |
|
虽然算新导演,但格蕾塔拍这种自传比重很大的少女成长、母女关系的主题已经算老手了,很多元素在弗兰里就有过的。故事算是波澜不惊,说的也都是美国高中生在上大学前一年前发生的寻常事(她的电影里好像女孩最后都要去纽约上大学),但处处都很细腻又不过分的温情都很好地描绘了“苦中有乐”的生活 |
|
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纽约逼仄的楼宇间才想起Sacramento的阳光,只有听见陌生教堂的唱诗班歌声才怀念教会学校生活,只有离开了家才知道爱着爸妈。矫情不一定是无病呻吟,有时只是无能为力。 |
|
抑郁的爹,躁狂的妈,满脑袋钉子的哥嫂,虚情假意的小钙,早泄的主唱,虚荣酗酒的主角。青春被狗吃了。 |
|
赫奇斯有能够吸睛抢戏的演员魅力。 |
|
Greta在自己最擅长的类型片里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导演首秀。这样简单温情的小品,在家人、爱情、和友谊之间周旋,却始终没有偏离成长这个棘手却永恒的问题。这部电影又好似一个珠宝盒,把最讨喜最会演戏的一帮年轻人囊括其中,让这部电影瞬间真切又充满活力。 |
|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东张西望,一无所长。可以说是《弗兰西斯哈》的前传了,你以为好逸恶劳的文艺青年从哪里来的,十八线小镇的爱与封闭,青春期的探索和失败,涅槃一样走过一遭成长,终于坦然接受自己的名字。在所有人面前丢脸,然后独自在暗处发光。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
|
想去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到了以后却会想家。 |
|
最喜欢的一幕是Christine离开萨克拉门托前把自己房间的墙壁涂白,好像这是一场告别童年和少女时期的仪式,真的长大了,要离开家了,抹掉了18岁前的所有荒唐事和回忆;然而,等到我们长大一点,才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青春更弥足珍贵。 |
|
网红电影,就像网红奶茶一样 |
|
该是今年最喜欢的青春片了吧!十分弗朗西斯哈,十分美国情人,罗南气质也极其相称,估计要拿一堆表演奖。加上海曼的Lucas还有甜茶坐镇,不好看都不行。 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ersion of me? 或许大家都曾感觉到环境/家庭是束缚自己羽翼的桎梏,然而成长不都是在年轻气盛的左冲右撞后习得的吗? |
|
好喜欢。前半部分笑死。让中国年轻人看美帝青春片大概永远会是种伤害。只能偷偷擦干因羡慕嫉妒而流的泪。 |
|
心比天高,好在命不比纸薄。拼命地想要离开闭塞的小地方,离开没见识的人群。近则伤,远则念。 |
|
如果Lady Bird出生在中国,可能就不叫Lady bird了,叫“我心飞翔”。 |
|
完美示範了那種缺乏內在思想支撐的假文藝,是如何一碰上一丁點真文青便立刻失語潰堤,打回滿腦子只剩崇拜與交溝的迷妹原型──伯德小姐和《伯德小姐》都是。 |
|
真心觉得这部很一般,感觉就是电影学院毕业生的作业。我同情女主的父母。觉得女主就是一熊孩子,身上糟点比闪光点多很多。另外今年很火的新人Timothée Chalamet也有一个小角色。他颜不出众,所以颜控的我爱不起来。 |
|
5.0/5.0 看完对着男朋友哭了一会儿 |
|
非常一般 |
|
丹尼是个好人,但他是gay。凯尔迷人又酷,但他渣又贱。妈妈爱lady bird,但好像不喜欢她。爸爸既爱又喜欢bird,但不和她说心里话。lady bird 爱自己的城市,但却感受不到。 |
|
真好看啊,小伤感,小叛逆,小体验,小情绪,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成长经验,从家庭到校园,懵懂恋爱到独立生活,一切行云流水,风轻云淡,却又暖意融融,《弗兰西丝·哈》之后没碰到这么好看的女孩电影了,又是一部清澈美好的高级小清新电影,每个点都拿捏得非常好,导演很厉害,西尔莎·罗南真漂亮 |
|
去纽约的路, 布鲁克林里的爱丽丝乘风破浪走了五千里,伯德小姐里的克里斯蒂娜掏心掏肺走了一整年。远方是为了离开而存在的。 |
|
去tahoe的路上路过sacramento,确实是平淡无奇的城市,比起三番,更别说纽约了。我跟她一样,不,有点心思的姑娘都和她一样,想去自由的地方,过自己定义的生活,但很快会发现,美好东西的背面总是有着碎屑与忧愁,世上没有完美的地方,而自己更是不完美。你爱上这张床,你走出这个地铁站,你还是你。 |
|
女版《少年时代》x 2017《布鲁克林》,标准范本的冲奥片,因此也没有太多惊喜。 |
|
1.大概我不止是不喜欢罗南,故事没有一个戳中我的桥段,无聊。2.甜茶这个无时不刻散发魅力的小妖精!罗南钓他令我嫉妒。3.我们缺乏一种体验,十八岁时凭ID卡买香烟和色情杂志。4.罗南和妈妈争吵的那段台词倒是很经典,你吃我的穿我的住我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 |
|
否认父母赠予的名字,拒绝上帝规训的声音,却在异乡圣歌的召唤下泪流不止。曾以为都市与小城的鸿沟是自由理想图景与一潭死水日常,实则名为叛逆的荷尔蒙在头脑中导演了荒诞独幕戏。成人之前,青春末尾的琐碎几乎囊括了所有女性成长蜕变难以启齿的隐痛与欢愉,新旧自我的交替没有戏剧性告别仪式,而鸟在恍如重生的记忆温习中涅槃。永恒之火焚尽一切稚拙伤痕,错误的恋人可以被墙漆覆盖,用变形咒掩饰脆弱的鸟儿注定要逃离此刻与当下,脱下羽衣变回女孩又生出候鸟归徙的渴望。举国伤痕尚未远逝,远东炮火丧钟临近,普世关怀的宏大伤痛那么广袤无垠却不及近在咫尺的渺小心碎能引发悲伤震核。母女缘分无法选择,被爱与自爱的高深谜题写满注解。不是自我意识过剩的无病呻吟,而是直视年少轻狂的忏悔陈词。我终于回到纽约,才开始想念萨克拉门托的夕阳与晚风。 |
|
个人心中近年来最好的同类型电影,罗南贡献了生涯最佳演技。剧本十分聪明,没有过度展开不该展开的故事,想要涉及的点都描写的恰到好处。在本来以为要结尾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故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多余,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画龙点睛,个人看来还算喜欢。#TIFF# |
|
看的时候觉得伯德小姐也太不可爱了吧,连甜茶在戏里演个渣男都比她有角色魅力,非常类似的角色对比06年的电影朱诺都是退步和弱化的。不过忍到结尾还是很感动,心智一般,天资一般,家境贫困又有逃离梦想的普通人,不就是这样艰难地撞开一扇门么。 |
|
格蕾塔成功的继承了诺亚的所有缺点:人物情感做作、矛盾渲染刻意、个性炫耀式的无意义宣泄,而诺亚见长的:精巧的戏与戏间过渡、潜意识感情铺垫、敏感的空间意识一点也没学到,也许格蕾塔心知肚明,所以在选材上很讨巧,利用政治性来保证观众群以维系商业回报,露怯倒是十分彻底 |
|
极好极好极好,美国十八线小县城成长片新高度,编剧亮点(虽然编剧本人演技坑爹),这片子在Sacramento看体验一定爆表。主观排序:鸟姐>壁花少年=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二十世纪女人>Boyhood |
|
实在是很喜欢,太喜欢罗南妹子了。Sacramento选的很妙,顺便表达下宗教观念和政治立场。总的来说,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传统青春片套路。人物都很讨喜,整个片子都很轻松幽默,但完全没点虚情假意。结尾煽情还是摸一把眼泪说了句娃儿你长大了… |
|
1.诚挚而丰盈的青春影像,饱含普通人的真实,尤其是对两代人间情感的刻画。2.在家时心总在家外,离家后方得归家,事物的本质显于事物的不在场,一如鸟小姐口中改回去的名字。3.试衣场景的争吵: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4.情绪性的剪辑与罗南细腻动人的表演,都足够引人回味。(9.0/10) |
|
可能是看了太多声嘶力竭和张牙舞爪的撕心裂肺;好久都没看过这么简单温暖的小人物小故事了,成长自有自己的欣喜和难过,没那么多歇斯底里,生活压力山大,但终究还是温暖圆润,我们总要兜兜转转,学会和长大的自己讲和#私心的年度最佳,看得心里暖和# |
|
如果不是罗南主演,评分要降一半。 |
|
把喜欢的人的名字小心翼翼写在墙角,然后狂喜,然后哭泣,然后抹掉,再换上另外一个人的。 |
|
蒂莫西·柴勒梅德: Call Me by Your Name. 西尔莎·罗南:Lady Bird. |
|
用诸多真诚堆砌出的模棱两可,就像刚离开Sacramento的ladybird一样依旧笼罩在不定的云里雾里。虽然最终有些失望,还是有不少片段透出让人足以移情的光泽来。但要说和Frances Ha比肩,真的差远,一个18岁的mentality到底能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