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时代,年轻人迷惘,无奈,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没有爱欲,最可怕的是,他们丧失了愤怒的能力。 |
|
四星半。奇怪我就是喜欢看这种闷到犯困的电影。黑白、小语种、处女作、咖啡、一个人的一天流水账(其实剖析出来是好几段人生)。喜欢的元素都齐全了。枯燥但是对我有极高的治愈力。 |
|
邻居的余生将困在地下室里,老太的晚年将躺在按摩椅上,老头将在柏林的叹息中死去,今天将在没有咖啡时结束。驾照在别人的结论里失效,财富在银行的侵吞中清零,好友的才华在龙套中被挥霍,女孩的自尊在呻吟时被点醒。我会不会咽下无爱的肉丸,吸入麻痹的粉末,骑车经过满地碎渣,靠饮下烈酒了却此生? |
|
男孩数次想喝咖啡结果都未能如愿,一个个害怕孤独又拒绝靠近的心灵,百无聊赖又不去改变的生活,波澜四起而又平静。黑白摄影和慵懒爵士,情调和味道。 |
|
这电影可以叫“咖啡和香烟”,片子稚嫩了一点点,好在这本身是一个有话讲有共鸣的故事,年轻人的青春迷茫,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是谁,拒绝主动的容易得来的,想自主其实却又被动的生活。如果是一位更成熟出色的导演,这片子保不准可以是男版的【弗朗西丝·哈】。★★★ |
|
这种小丧片蛮合我的胃口,颓废,优雅,黑白影像,城市街道风貌,情节上没有大起大落,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铺陈开来,让我联想到了贾木许的《天堂陌影》。尼可在老奶奶的躺椅上不小心睡着,随后被叫醒与奶奶拥抱告别的情节意外地触动我,松弛,柔软,不设防,像个小孩,短暂地抛开一天的阴霾。尼可也许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状态,迷茫,敏感,困惑于存在的意义,与整个社会之间存在无法消弭的疏离感,但善良,有原则,这也是他很吸引我的地方。老头临死前讲的故事非常迷人,“不知何时我开始流泪。你来猜一下,为什么我会哭?因为我想,在这些碎玻璃渣上,我再也无法骑自行车了。”喜欢结局的处理,一组空镜头蒙太奇之后,天亮了,糟糕的一天过去了,尼可终于喝上了咖啡。 |
|
活着是件奇怪的事,不管你从胖丫头变成行为艺术表演者,挑战一切;还是你的老婆得了乳腺癌,从此你再没有了性福;还是天才或非天才的演员;你觉得别人都奇怪,最终发现自己才奇怪。碎片、活着、笑点。二战在当代人的表演和最黑暗的回忆中,在Sebald一般的图像中。听不懂的语言,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个母语 |
|
真是拍出了[甜蜜的生活]的味道,横扫2013德国学院奖。 |
|
我只是想喝一杯咖啡,然后却总是遇到喝酒的人。我需要一杯咖啡来提神醒脑,却总是遇到一群喝酒的年长者给我讲大道理,讲那些无人问津的历史。我漫无目的游走在柏林的角落,却总是与同龄人格格不入。有一天我突然对身边的人感到陌生,或许不是他们变了,而是我变了,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
|
这是一个关于喝咖啡的故事。味道很好 |
|
与这个世界不太匹配而每天都在艰难生活着的小人物们,还好有人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I don't understand people anymore.” 同样的语言并不是通向相互理解的大道。“那时的你还是水手眼中的一抹星光。” 柏林是下一个想要生活的城市。 |
|
我还不够文艺 |
|
2.5 不开心就去死好了,不要浪荡了,浪费大家时间。 |
|
幽默中透露着人生的无奈,好在最后对老头的关心体现了迷茫的人生的责任。★★★☆ |
|
谷子和鲻鱼里面还有挣扎,虽然近乎徒劳,这里是连挣扎都懒得费力气,陷入了虚无。太致郁了,说它是喜剧的人都是诈骗犯。 |
|
电影节第一场.说到贯穿首尾的爵士乐,和尾声之前干净利落的空镜头,的确勾引人联想起老头.然而这审慎,无助,空乏,隐忍,分明是城市献礼片和历史厨才控制得好的,与其他的其他毫无可比性.今年首部没有任何情绪泛滥的作品.Tom仍旧超少年气的,没有失望. |
|
假如德国电影都按照这种自由的思路来做,何至于总让人觉得都在套模板走亦步亦趋的路呢?[Oh Boy]是个太惊喜的存在,它做到了很多德国片没做到的一件事:气氛塑造。整片慵懒的叙事节奏被这种迷茫而逐渐坚定又不失幽默的步伐一步步带着,最后迎来了一个令人动容又发人深省的尾声,而且其内核十分牢固。 |
|
成长中的状态表达好精准。通往未来的路上,遇到未曾认识的过去,这就是当下的生活。黑白片好精彩,结尾的老人突然出现突然死去是神来之笔。四星半 |
|
《我们的父辈》→《希特勒的男孩》→ 汤姆·希林 →《啊,男孩》。——「迷茫青春,无所事事,且过且过,随遇而安。」现在的我有时也会羡慕那样的生活方式,没有因兴趣爱好累积一堆事情却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而没能快速完成,不会因追求梦想或人生意义等而身陷无能为力的烦恼甚至痛苦之中…… —— 曾经尴尬的火车动车往事在观影时回想起来却变成了有些荒诞可笑的回忆。 |
|
Interesting yet not impressive enough. 迷惘的人做无聊的事,油头少年平凡与不平凡交织的一天。论RP和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
|
类型贴个喜剧是有多黑···算是感同身受+1,新晋导演的拍摄手法,黑白底,无所事事的德国Boy在生活中不断的迷失。。迷失的来源不可能是清闲的日子,往往自己越忙才更焦虑,不知怎么搞的,总是在遭受周边人的质疑,但当回顾一下仔细考虑时,会发觉其实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问题 |
|
纪念我上了三个月课进了B1/B2班,纪念老板在我身上花的钱。纪念今晚的威士忌可乐,和我浪费的生命。 |
|
味道刚刚好的小片,不装逼也没刻意拔高,都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让人会心一笑又怅然所失。 |
|
这部德国导演的处女作不仅没有模仿无敌老头子成功,而且黑白色调用的有点没必要。查了下资料发现导演还蛮帅的。 |
|
观众选择奖的理由,是Schiling心不在焉的游魂态,实在太符合当代无可依托的全部年轻世代,结尾终究还是做了水晶之夜的遗孤。那一地玻璃渣中经过血火淬炼东西德分裂最后诉诸平庸生活滥觞后的无可名状,无可回避,无可诉说。那句“你是因为身材瘦小所以才酗酒吗”也太好笑了。 |
|
永远喝不到的咖啡,永远等不到的角色;肉丸统统倒入马桶,肥妹无法走出阴影,躺椅奶奶一个熊抱。辍学花几千欧元学费去思考人生,发现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那位再也听不懂家乡语言的水手说:“街上满地的玻璃渣子,再也骑不了单车了” |
|
黑白两色的柏林竟也能如此充满爵士情调。一位屡屡(六次)喝不到咖啡,穷困倒霉失意的大男孩,充实忙碌又浑浑噩噩的一天,犹如一出诗意流转的长镜头电影。希林小天使一颦一蹙的细微表情、迷茫眼神和倦容惹人着迷。Theo Trebs小鲜肉那个帅气可口呐!静谧和近乎静止的空镜头,映现出柏林这座城市别样极致的美。老奶奶聆听巴赫,司机嘴念《出租车司机》的台词滋味满腔,好想看片中的戏中戏。最后,他终于喝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若有所悟地开始崭新的一天。 |
|
伤感的喜剧,好笑的忧愁。总有人可以帮你点燃一支香烟,可我需要的只是那杯普通咖啡而已。开始,结束,新鲜的……旧的,请别这么快地离我而去。身边的世界从哪一天起出了错,我还在想,我在想。 |
|
8/10 看预告片期待太高+状态一般+没带眼镜,观影后略失望或者懵。又是柏林一日,黑白,迷惘的年轻人想喝一杯咖啡而不得,其间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年轻人本是衣食无忧靠父亲的钱无所事事地“思考”了两年,而他遭遇的人却有着各式生活不易的烙印。妻子做了乳房切除手术生活失控遂只能蜗居在地下室痛哭的新邻居、少女时期被嘲笑肥胖后减肥成功享受在地下小剧场表演实验剧的小学同学、素不相识的老者讲述一生重要的回忆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死去……这些都过于沉重。他驾照被扣、信用卡被停、地铁站被追票,也目睹了天才演员朋友的落魄、同毒贩奶奶安静的陪伴。沉重、戏谑、戏剧性(有点夸张)。原来不是个爱情故事。另一面柏林。五味杂陈的一天后终于以一杯简单的咖啡收尾。导演比男主还帅,女友是女主。七年之后拍了《Lara》。农历生日。08/04/2019 |
|
不五星我会去抱大腿么!!R2D2实在是笑点萌点全中= = |
|
没高潮 而且无聊 |
|
一个没喝成咖啡的柏林男孩的一天。遇见的每个人都是镜子,每一分钟都是“告别过去的仪式”,喜欢这个电影透出的孤独感(当然啦,黑白片嘛)。四星+一星(超冷静且感人的结尾时没有用钢琴配乐!) |
|
黑白咖啡 |
|
很不错的文艺小片,迷茫的柏林小年轻,看得我也想跟着喝杯咖啡,然后想想人生问题,呵呵。 |
|
#SIFF# 超短发条纹衫坐床上的前女友太[筋疲力尽]了 |
|
老早之前看的都忘了标记了,这个片子蛮好看的,处女作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稍微有点话痨但影响不大,也不是特别闷。 |
|
Un café s.v.p |
|
13.6.7标记的想看,直到今天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下午才真把它看完,不能感同身受更多。当他终于喝到一杯咖啡的时候,我却发现家里的咖啡都喝完了... |
|
倒霉的一天却能感悟一生。。。 |
|
飞机上看的,还行 |
|
希望这杯第二天清晨的咖啡能带给你温暖与安慰。 |
|
结尾处影像的处理真棒,情绪渐渐到位的感觉真完美。 |
|
闷死我了 |
|
爵士小调 黑白画面 文艺小咖 絮叨青春 |
|
我也羡慕可以随便退学在外面晃荡的生活。 |
|
是一个会让我中枪的悲伤男孩的故事。不过他的困惑与迷茫终归会解决,因为他是富二代。 |
|
好久没看过这么轻快又不沉闷的文艺片了 90分钟是文艺片最完美的时长了 |
|
我越来越分裂了 |
|
Oh Man, 我好像因为睡着了错过了精彩的点。黑白影像中的现代柏林还挺好玩的。 |
|
2013.6.20. 18:30 五角场万达 | Niko Fischer一直喝不到咖啡,等他总算喝到咖啡了,电影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