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资料馆第二场,请的tina liu做映后谈,主要从服装及布景角度做了分析,结论1:承前,为火星布景的art director alexandra exter 的设计灵感很可能来自1800-1900日本主义浮世绘时期的女性造型(与火星女王的头饰妆容无比契合),比1920s art deco对欧洲艺术的影响要更早 2.启后,影响了60s 的space age fashion 及2010的跨科技、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的服装设计师,包括创新材质、具未来感的几何线条、3d打印等技术应用 |
|
结果没有火星,没有Aelita,什么都没有,只有被用锤子像打地鼠一样打着的火星士兵…P.S. 只想说英文版和俄文版时间差好大…一个80min,一个113min… |
|
董永上火星救下思凡的嫦娥 领导外星人民闹革命获自由 却原来是白日一梦,最后烧图纸回归老婆孩子热炕头。。。火星人都是圈圈块块的未来主义。。。 |
|
火星女王和侍女的造型真是先锋,有art deco的色彩但比deco早了十几年。19世纪末欧洲symbolism的缪斯已经具有类似的造型,尤其是歌剧院的海报设计,或许有一些这方面的灵感。火星幻想部分烟幕弹一扔无关革命立刻火起让人突兀到心里全是“啊?啊啊?”此后一直到塔可夫斯基的solaris,苏联的太空幻想一直都很绚烂。剧中男主可能是妄想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完全表露出了暴力倾向,枪打歪了那也是打了,妻子居然以圣母宽恕罪人的姿态原谅了他。你可以说它展示出了苏联这个社会的多方位矛盾性,妻子的圣母心和宽恕是传统基督东正教的思想,飞向火星是科技追求,火星女王是超然幻想,火星上人类搞的是无神论的共产革命,火星女神以自由引导人民的女神姿态支持革命,各种难以自洽。第一部苏联科幻也许不巧预示了后来的崩坏。 |
|
未來主義,機械美學,無產者勝利的狂喜...社會各階層的表現...敘事結構有趣.如此說來,真有點諷刺. |
|
#25SIFF @大光明,观影时被本片奇特妖孽的走向给惊了:三角恋→枪击案抓捕→地球一男人和火星一女人双向奔赴了!!→镰刀布尔什维克!(观众席骚动了)→强行凹成大团圆结局,鄙人事先没做过功课,诚心是来观摩前苏联第一部科幻片来的,结果是各个吸睛元素样样来,类型模式太挤,从剧情上说来也许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科幻片吧哈哈纯粹是幻想,不过百岁电影里已经出现了寻找挑战引力的物质、宇宙飞船设计图、飞行器发射、从宇宙看地球渐行渐远的镜头当然很科幻了,很明显电影诞生初期,为了票房为了吸引观众已经卷得厉害了,苦心可嘉;即便是到了火星也不忘无产阶级的初心所在,赞了赞了 |
|
后座两位女生笑点全程,不停噗嗤,对于我来说,除了火星苏维埃的滑稽能让人心中呵呵一下,相反的它并不是一部在现今能让人觉得舒适的电影。荷尔蒙过度充沛、无能的男性和被动接受自己命运的女性,演绎的明明是一出悲剧。即使归咎于梦境,有了善终,但只是用一丝安慰来勉强弥合已撕裂的现实。
和《火星之旅》相反,火星女王则是对乌托邦对外输出的幻想。人啊,要么痛恨自己的不完美而期待外力拯救,却又会被自认完美的先进理想所支配,陷入集体疯狂和自我膨涨,这种唯一性的自我造神使得人们自以为可以改造整个世界。
梦境和最后真相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应该属于很有想法和超前,即使现在眼光来看,仍然值得加分。
|
|
个人第10000部看过标记电影,距今正好100年前的前苏联科幻作品,也是苏联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作品,比大都会还早了4年。现在的眼光去看里面每个人的妆造看起来都像在看诺斯费拉图的吸血鬼一样,而火星人更像是舞台剧演员身上套了层塑料壳就上来了。故事性上科幻含量一般,甚至科幻性还不如无产阶级政治含量高,更多的是作为历史材料学习百多年前世界上人们的生活。 |
|
我们现在面对火星再也无法拥有这么浪漫的想象了 |
|
苏联第一部科幻电影。服化道和场景设计是厉害的,启发《大都会》并不意外。但这狗血三角恋+南柯一梦剧情也太low了,一半以上的剧情和火星女王毫无关系……用锤头打造出镰刀+“建设火星苏维埃社会主义”的时候全场爆笑。 |
|
看完简直不能相信是1924年的片,平行空间,交叉叙事,科幻,人性和伦理的挖掘,两性关系探索,机械美学,无产阶级革命,社会结构剖析,回归主旋律等等,再加上宏大壮美场景,未来主义服装⋯⋯今天的大部分片在此片面前都能被秒成渣渣,80年过去,除了技术,好多人还在玩前人剩下的,并沾沾自喜着。 |
|
7。革命闹到火星去,主题不得太偏离 |
|
只看了海报的我以为是个科幻动画片。。结果是个地球生活不如意而上火星搞革命的春梦片。。人物关系略无聊,但设定还挺有趣的,火星的几何图形造型也挺美的,演员也挺好看的。。propaganda是挺好笑的,但电影院一下子笑成那样也是挺膈应的。。另,鉴于我的俄语阅读水平在能读懂的情况下也只来得及看第一个词,所以只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地球上很多人互相称呼“вы(您)”,而火星上所有人对女王都称呼“ты(你)”(没来得及注意火星第二人称单数有没有用вы的),不知道是个啥讲究。。 |
|
即兴配乐好棒!「土包子大开眼界脸」男主略像本命。故事情节集科幻伦理革命谍战主旋律侦探悬疑凶杀于一身,太猎奇了我脑子又不够用了! |
|
AELITA,你的密码我已经破译。和《大都会》一个级别的电影,配合大皇宫今年的MONUMENTA特别放映,和卡巴科夫的未来主义艺术放在一起非常合适,配乐的乐团非常棒,令人感觉不到他们的单独存在,仿佛与电影是一体。放映后是俄式餐点,之后再去大皇宫看夜场展览。完美的苏俄之夜,感觉一夜回到解放前。 |
|
很有意思的是幻想中的火星观测仪,看到的影像是受限于影史发展的影像,更像是一种无心插柳的后设。接吻影像也让人怀疑是否在致敬爱迪生的《The Kiss》。结尾锤子锤出镰刀居然用了倒放,不知道是妥协于拍摄技术,还是导演在这部越看越红的电影里夹带私货 |
|
科幻的内容和同期的《大都会》是不能比的,本身的政治宣传水准也不够高,有些呆板,反倒是对早期苏联社会和生活的刻画在今天看来更有趣。 |
|
普罗塔扎诺夫以俄国结构主义的技法对火星人的场景进行了展示,而实际要表现的内容,是在火星这个虚构的“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另外一片战场上,展开另一次苏维埃革命。场景设计富有魅力,服装非常有前卫感。 |
|
只要有奴役和压迫,火星也不是什么好球!就在火星即将加入苏联时男主梦醒,想起克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困难比征服太空要紧。看到一友邻说这是保尔娶了冬妮娅的科幻版哈哈哈哈哈哈 |
|
嘿我也以为是动画片,不知道为啥会有这样的印象。1924年的默片,通过旁白和简单的几句字幕式台词就能把故事讲得有头有尾,还挺妙的,而且仔细一想隔了一百年我们现在看的电影不也还是在讲多重宇宙,就觉得世界又闭环了。抛开一些很苏联的桥段(比如跑到火星上引导革命,掏出锤子和镰刀,“革命没有奴隶主的份儿!”)不提,剧中有些男性的桥段还挺典的,一股老中味儿,所以讲俄罗斯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算东雅哦…… |
|
找的资源应该是美版DVD(KL),花里胡哨的大杂烩故事,无语x10。除了“火星”的美学设计外,其他部分看着都是煎熬。上影节没看上也不觉得很亏了= = |
|
着实离谱,史上第一标题党,打着科幻电影的名头把我骗进电影院承受了两个小时酷刑。看了一些类似社会主义蛀虫必将承受苏维埃法律铁拳,独裁者统治阶级无法发起社会主义革命,屠龙勇士终将成为恶龙,男男女女最终都要回归家庭之类的红色主旋律糅合小故事。亮点大概是火星上的服装设计。 |
|
本片火星着装持续出现在设计学院大学生的极简/环保/未来/赛博朋克秀展上(不是)。
小三的事情,非要浪漫地用心灵感应、“用地球人亲吻的方式亲我”包装一下。《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爱情观和本片一样文艺俗套又渣,属于看时可以看,看完有点恶心、越想越不对劲。一旦没察觉到不对,被潜移默化地洗脑,会默许伴侣只要最后回到我身边就好的观念。
维克多那条线直接砍掉对影片没有任何影响。故事没讲清楚,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细碎,编剧应该穿越到几十年后写电视剧。
Aelita(女王)
lkhoshka(仆人)
戈尔(守护)
Gor(建造)
图斯库博(统治)
洛杉矶(工程师)
娜塔莎(妻子)
古谢夫(士兵)
玛莎(护士)
斯皮里多诺夫(其同事)
Victor Karlovich Erlikh
叶莲娜(妻子)
巴甫洛夫(糖) |
|
为什么我觉得好无聊 无聊到我想快进
火星的布景是表现主义风格吧 但为什么大都会比它有趣的多 虽然不认同大都会传递的思想意识 但大都会至少是软性意识形态传播 这部就是套了科幻皮 甚至只是借助了外太空的地域 换成欧亚非美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可以成立的共产主义宣传教化片 不如流浪你球科幻
|
|
革命军人个个要老婆,你一个我一个,哪有那么多?!飞向火星抢老婆,跑的慢的只剩老太婆 |
|
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下载的了 |
|
SIFF2023.叙事很跳脱,废戏也不少.整部作品以男主工程师Los和妻子Natasha狗血的感情纠纷为主线,在男主因愤恨妻子出轨枪杀妻子后被迫出逃,火星历险一线才在近80分钟姗姗来迟.火星女王艾莉塔的人物塑造很有趣,她出于不知名的原因爱着男主,男主从她身上看到妻子的影子.之后火星奴隶爆发革命,女王终于露出奴隶主的两面派嘴脸,男主又大义将其杀死.片中对阶级立场的强调很突出,存在以负面形象出场的官吏,又带着对“旧社会”的嘲讽.结尾将一切归为男主的幻想,片头“乱码”悬念揭示.男主烧掉火星图纸,重新回到妻子身边,点出“丢掉幻想,回到实践”的主旨,勉强回到了主旋律上,但有种命题作文的生硬感.全片的四不像美学有些乏善可陈. |
|
哈哈哈他们真解放了全宇宙 (机械主义是想说socialism反人性?第一反应是最后十分钟闹革命简直救了全片,但仔细想一想从一开始就有各种社会阶层的比较,占小便宜的官员,偷偷摸摸的high society ball 只有我觉得要传达的political信息不confusing么?) |
|
仅有美术上的亮点:火星场景具有充满线条感的浓郁未来主义风格,但苏联部分的情节主线陈腐无聊。最后显然出于讨好上级的考虑,把火星人斗争演成简陋的解放寓言,还义正言辞地扬言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投入国家建设。 |
|
本届SIFF个人最佳,火星女王艾莉塔,和1918年冲上火星搞爱与和平的傻白甜丹麦人不一样,1924年在地球乱搞的苏联人灌着伏特加用管风琴奏着20世纪先锋音乐去教火星奴隶用锤子打造镰刀。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这片再叠一层buff! |
|
1. 中国人看这部片子 应该是苦笑
2. 只有我们能懂的很多东西 中国和苏联 真是兄弟
3. 共产主义说不定真的在火星上可行
4. 完美的反映了现实,感觉作者是预言家,在这个100年后的今天犹有现实意义 |
|
【大光明】本届siff第一部,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不仅是科幻,还杂糅了现实主义,略带推理,政治宣传意味等等。火星部分的美学设计相当出彩,非常未来主义。剧情上有点难以概括,像南柯一梦的感觉……7分,剧情上科幻性其实不强,更多是美学设计和历史意义。P.S:大光明这个音乐放的感觉耳朵要炸了,本来配乐就很先锋…… |
|
1924年,相当成熟的类型混织:软科幻、悬疑罪案、社会批判、家庭伦理、革命激情。浪漫!泱泱大梦苏维埃,欲将火星作火联。火星女王三乳房,侦探小兵闹腾忙。升天乏术玩倒退,四海共襄大解放。女主造型前卫,和风混搭立体主义~ |
|
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折服了 |
|
只有个科幻的噱头,毫无科学理论的气质,甚至那存在于想象中的天地,说是“外星”都不如说是传统神话或民间故事中的“天宫”。本质上是个花式样板戏。 |
|
被字幕卡不停打断眼都看瞎了 剪辑太琐碎纯粹是一种叙述主语的切换式剪法 过于语言(句法)中心 修复版斯老师的配乐很赞 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火星场景挺有趣 似乎人人都是几何学大师 火星人发现另一个世界-地球 其实就是苏联 奴隶制度火星与社会主义苏联 爱上地球人的火星女王 地球模型 建设苏维埃火星! |
|
片子涉及的内容太多,等我慢慢细说!这片火星部分表现主义风格的布景和群架戏份激发了科幻大作大都会;三角恋引发向外太空逃离激发了月里嫦娥!这片看下来你会发现包罗万象!有女主拒绝走后门的反腐情节,还有女主爱慕虚荣?为了散心?跟别有用心男的参加上流社会。别有用心男投机倒把善于钻营,一个前朝养尊处优的贵族,在新社会还能身居要职!为了骗住处,跟老婆伪装成兄妹!男主因为嫉妒恼羞成怒杀妻后选择逃离,还有一个别人看不上的私家侦探,他的判断十分正确,很早就锁定了男主,他去火星甚至要求国王发批捕证给他。还有个爱搞活动男兵,在火星来了一段战舰波将金号演讲,煽动火星士兵反对国王统治。公主居然支持gm,但多疑的男主还是摔死了他!最后,男主回归现实,发现杀妻去火星都是脑洞?然后回家和女主重归于好并且把好友的飞船设计图烧了 |
|
大開眼界,比大都會更早的科幻電影,無論在故事的設定,敘事的結構,視覺上的前瞻性等等也有很利害的表現, 在對未來的環境佈置與角色造型方面,我想應該影響了不少後世的科幻電影,即使是在敍事層面方面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火星人窺看地球人的視角設定,火星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的影射與植入式宣示,樓梯上女主與反派的影子折射,還有火星的實存舆男主幻想的糾結憶想),而劉天蘭在影後談分享時裝與這電影的關係和資料也令人印象深刻--平衡敘事,虛實模糊(土星的情景-男主的幻想), 結尾反轉(外星密碼只是廣告)。 |
|
#SIFF2023 #10 火星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 |
|
一个疑神疑鬼的布尔什维克的春秋大梦:质疑妻子的忠贞、质疑社会的变革,直到他向着妻子击发了手枪,再逃上离开地球的飞船,飞向遥远太空中的火星;他和朋友们把大字报贴在了宇宙,把罢工和武斗教给了火星人,也把苏维埃的精神和图腾传到了那里,在一场混乱的全民武斗后,不过是复刻了当年沙皇尼古拉的悲剧罢了;电影《火星女王艾莉塔》作为苏联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在造型设计上前沿先锋,为《大都会》的诞生抛砖引玉。在文宣部还没有“占领意识形态高地”这种概念的一百年前,就颇有“太空红灯记”的雏形了。火星是红的,旗帜是红的,工人们的血,也是红的。 |
|
看之前听过这是讲述一队地球人来到专制政体的火星,解放火星奴隶的故事。结果看下来完全是另一个故事嘛,也算错综复杂——或者说乱七八糟。三对夫妻加一个旧贵族和所谓侦探,加一个梦境里的火星……无数次在提示十月革命~看的111min版本,画质不好,放弃了听音乐,加了1.5倍看了…太扯了。 |
|
4+ #SIFF2023 “精神的回忆与各各他”。对女性角色的处理比较糟糕,对其行动逻辑的描绘往往诉诸抽象的个人品性,于是作品至少在社会分析层面错失了真正“普遍性”的一度,而这与全片的基调相悖。 |
|
垃圾得不可原谅 |
|
24年的苏联就有如此大作了,简直惊为天人!(大概是我阅片量还是太少吧……) |
|
火星女王仨乳房,我就喜欢未来主义! |
|
铺垫了一个多小时 原来这是一部空想输出革命片 火星女王爱上了地球人 苏联工程师坚持梦想不畏艰难险阻成功登陆火星 最终在苏联工程师的影响下 女王发动革命 结束了火星数千年的奴隶制 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火星联盟中组成了工人大家庭…… |
|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臭最长的默片,虽然精神十足的看下去了(也许是因为椅子太硬了),但整个影片其剧情之长剧情之乱。。。让我真的很无语。。。这种啥类型的电影都沾点边儿的混血儿让我笑的很苦涩。。。再加上老师谎报军情说只有67分钟(老师你好坏你好坏哦)。。我去。。我去。。睡了。。 |
|
相比于几年后的《月里嫦娥》,《火星女王》的幻想性与科学性都过分贫瘠,值得赞扬的还是影片试图串联的属于世界性的情绪(爱的嫉妒)与号召全宇宙人民解放的思想,当然在本片中这般意图太过明显,使得影片的科幻性几乎退化为奇幻。 |
|
改革春风吹外星,火星女王三乳房,未来已成过去式,一切曾充满希望 |
|
运镜美指无一不精。男主相当迷人(虽然略苦逼瘦弱,但再瘦弱的男人大概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随手公主抱)。剧情发展永远先于你的想像力一步,而且紧凑,低头再抬头便错失重要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