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斯科塞斯的荒诞喜剧,讲述了一个办公室文员下班后为追求一夜情而陷入一连串的巧合与麻烦之中无法脱身的故事。2.永远无法回家的保罗,令人想及布努埃尔电影中永远吃不成的饭与永远出不去的房间。3.影片节奏明快畅达,情节不仅透现着超现实笔调,还可当作精神分析与形而上学范本看待。4.纸质人型雕塑作为核心意象,喻指一种无能为力身不由己的被控制感,一如主人公最终被包入神情姿态酷似蒙克表现主义名作[呐喊]的雕塑中。5.颇有意味的象征式图景:对烧伤与疤痕的恐惧,进入夜店被强迫剃头的窘境,卫生间墙上鲨鱼咬住生殖器的涂鸦。6.结尾在早晨办公室中的逡巡长镜头,恍若一个恶作剧的孩子顽皮而灵动地奔跑。(8.5/10) |
|
1.从言情片变为惊悚片变为黑色幽默片,本片的流畅程度在马丁的作品中难得一见. 2.一晚上的时间,经历了从寻艳遇,遇怪咖,地铁涨价,掉钱,目击自杀,谋杀,偷窃,到被偷窃,被追杀,被剃头,从目击雕塑,目击偷雕塑,到自己被雕塑,还被雕塑送回办公室,主角是我看电影以来最憋最倒霉的人了. 3.盖里奇和宁浩同学在看吗 |
|
好看,精巧流畅的调度,干净漂亮的演员和画面处理,沿袭老马丁80年代的探索精神,神叨叨的神经质,冰冷冷的疏离感,迷迷糊糊的后现代的荒诞气息,无法摆脱的宿命色彩,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五星。 |
|
斯科塞斯的[下班后]是一部毫无意义的影片。它的荒诞与卡夫卡的大不一样,它的男主角并不是在与某个体系作战,而仅仅是陷入了一系列人为的巧合。他有太多的机会可以终结这场途径地狱的奥德赛,但最终却为了电影的缘故继续坠落。夜晚纽约的荒谬和他没有什么真正的联系,一边是他在漫无目的的作(一声),另一边是下班后的城市为了荒诞而荒诞。对抗这重命运的最佳办法就是关掉电影打个哈欠赶紧睡觉。 |
|
十分奇诡的悬疑惊悚黑色喜剧。一个上班族下班后邂逅了一个女子,然后就陷入一系列稀奇古怪离奇万分的事件中,拼命挣扎想逃离,却始终受到种种阻挠无法回到家里。衰到极点。剧本颇有实验CULT风。马丁斯科塞斯居然还拍这种非常CULT的荒诞惊悚怪片我真的猜不透你啊!!! |
|
斯科塞斯的戛纳最佳导演作。一抹歇斯底里喋喋不休的现代人群像写照。满载神秘气息和黑色幽默,用看似后现代拼贴的手段串联起来,实则又环环相扣遥相呼应。老马对节奏感的掌控非常到位,一开场就迈进脱线的状态,从头嗨到尾,让人欲罢不能。 |
|
上班族的生活真是闷到要出精神病,这可不,整天对着电脑,当然会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一些遐想。天黑之后他们会在自己的阁楼里做些什么匪夷所思的事呢?艳遇?激情创作?深夜聊人生?没想到一踏进这些浆糊连家都回不了了😂(其实就算用走的,快点走一个半小时肯定到家的)。影片一开始真是非常有趣,到了后面剧情没有什么发酵所以感觉略有些乏,但总体还是老马丁一众特别严肃大型劳民伤财电影里一股难得的轻松流啊~ 他该多拍纽约的故事才是。走出电影院已经很晚且正好在下雨,本来可以直接拐进电影里的各条街道来次真实的体验,但如今的Soho已经大不一样了 |
|
太疯狂,回不去的家仿若吃不到的饭;各种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激发观影者的焦躁情绪;不走常规的剧情发展,紧紧吸引观者,非常精彩。 |
|
1986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我认为剧本更加优秀,堪称斯科塞斯的夜游记。导演用一夜之间的荒诞事件串联了当代社会的怪象,对上班族的焦虑以及都市病对市民们的折磨用讽刺的手法展示,充满趣味的同时也具有警示意味。从公司大门出去后折腾一夜后又被丢在公司大门,这种宿命的循环耐人寻味。 |
|
纯感觉,纯速度的,《上海小姐》“哈哈镜”式的游乐园梦电影,SoHo的studio如好莱坞大片厂的替身,让主角奔跑在一个又一个“碟中谍”式的搬演与拷问中,斯昆梅克的剪辑如站在一个介于暴力与轻盈的中线上。 |
|
回不了家的人,荒诞得真开心啊! |
|
蓝光重刷。小职员的闹心一夜。看上去像艳遇的开场,很快在各色奇怪人物充满戏剧化的登场下,变得失去控制。纽约的夜晚,充斥着离魂客的孤寂,以及犯罪,但电影里的夜色带着荒诞的甜蜜气息,被当做罪犯的小职员到处逃窜,看见对面楼里的凶杀案时,第一反应“不会又赖我吧”,笑死。他丢失的20美元出现在纸雕塑上,而最后逃跑成功靠的是扮成纸雕和偷艺术品的雅贼,完成了前后呼应,晨光熹微之际他掉落在公司门前,冥冥之中社畜的命运已注定,可上班分明是份解脱(可能也是规范、刻板的保守主义生活的回归和确认,亨利米勒小说点燃的野性至此熄灭,悲剧),你能感到编导憋着一脸坏笑却又对纽约众生的柔情。斯科塞斯在80年前后拍了三四部私人化的纽约片,本片他用主观视角营造了几个一惊一乍的效果。扮演女雕塑家的费奥伦蒂诺算是惊鸿一瞥,有露点。 |
|
一部相对被忽视的马丁杰作,不看演职表对照不出里面有任何老马丁的痕迹,没有大牌明星。城市白领在纽约的穷街陋巷里一晚上经历的事,就像进了卡夫卡的小说,就像看《巴顿芬克》《大开眼界》时的那种感受,音乐用的很飚,歌剧间奏曲、乡村音乐、曼波,配乐的是霍华德·肖,柯南伯格的御用。. |
|
4.5,这部作品和库布里克的《杀手》的结构一起共同影响了后来人的黑色幽默电影,基本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一个想约炮的男人的一夜奇遇,误会和偶然不断出现,老马拍的节奏非常好,虽然没有玩结构,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诞无厘头却又很现实,但是到了后面所以线索又回到了一起,结尾的设置又收的恰到好处,拍案称奇。这主角真可怜,只是想回家而已。 |
|
#PrimeVideo #24876 下班后不投降的Dorothy。影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结合荒诞的剧情搭配《绿野仙踪》的结构展现了一幅由欲望画笔勾勒出的孤独与困苦纠缠的内心归家之旅。影片中男主在不同的公寓面对不同人的困苦,有着有讲不完的故事,响不停的电话,打不开的收银机,拿不到的钥匙,记不住的电话号码,躲不开的追踪和回不去的家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荒诞。开场就展现了男主在工作中的消极状态,表现出的当代人的面对物质生活的压力和精神层面的空虚,而这一夜的冒险就如同一次洗礼,让男主能找回到更加纯粹的生活方式,迎接他的将会是一个更加明确的生活状态。亨利·米勒创作的《北回归线》与影片互文。大量近景和特写,镜头运动偏慢,色彩光影很不错。配乐的歌词和呈现的内容都与影片的主题呼应。电子乐给我的感觉非常的阿基多, |
|
万万没想到中年老马还从各种严肃电影的磅礴海面上探出头来,吞吐了这样一口lsd(?),总之非常之阴间幽默妙趣横生。上班时行尸走肉part of the system,下班后百鬼夜行人人身处twilight zoom,每个异化的面孔都有一点熟悉的生活味命运味,所以更惊人。(真是好喜欢看老马拍纽约啊)(一开始以为是个男人为了get laid能做到什么程度的黑色电影)(偶尔看剧看电影到深夜走过soho和theater district的时候都在感叹纽约根本没有夜生活…现在一看大概是因为没有机缘撞上吧,也还好没有机缘,还好还好)(以及果然不止我觉得纽约的冰淇淋车非常阴间) |
|
四星半。渐入佳境,荒诞中夹带着惊悚,离奇中透露着合理,戏剧化文本的极佳典范,公司大门一关一开的同时成就了叙事的环形结构,而中段大量光怪陆离的戏谑情节则构成了这部电影最有趣的部分。马丁·斯科塞斯的老片真得压着箱底省着点瞧,不知道囤的这些未看清单里还有多少惊喜,想想就激动,啧。 |
|
钟孟宏应该好好观摩下这个片子。 |
|
8/10。主角万人迷啊每个大妈都想留他过夜,但却是史上最衰的约炮,对象先发了张好人卡,突然说自己曾被男友强暴、吸大麻这类事给吓得性趣全无,后面跟男妓求助差点失贞。斯科塞斯也会运用小细节改变情节走向,比如被风吹跑的钞票又回到纸雕上粘着拿不下来,出租车司机见到第一次欠费的主角拿了钱就跑。 @2016-07-08 22:00:15 |
|
4星半,似乎沿袭了《出租车司机》的模式,但是更为黑色幽默。更形如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或法国新浪潮电影,由一本《北回归线》引起的无法完成的“回家”与”猎艳“动机以及回到原点的环形结构。用金钱与报纸制作而成的石膏雕像暗指Paul以及每一个NewYorker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 |
|
【A-】大概是我见过最操蛋,也是最妖艳的一个夜晚了。不过讲真并未对老马能拍出这样一部荒诞离奇的作品表示惊讶,不如说在那个创作力达到顶峰的80s我反而希望他能处理的更加张狂。正如电影所言,这是一出发生在纽约深夜穷街陋巷里的好戏,是我们最熟悉的“平凡人被冤枉”的黑色惊悚片套路。镜头下纽约的街景将角色那种空虚迷离的状态完美填充,配乐明快、优雅,又伴随着些许魔幻气质,搭配以灵动的调度手段,让观影体验进一步升华。在形式上并未展现出过多繁杂之处,反而显得十分自如,这便是导演功力的最佳体现。至于剧本,简直就是各种“麦格芬”的大杂烩,在体制下空虚的人闯入未知世界,在无数场冲突后被异化成非人的艺术品,到了最后又重新被体制“归化”,将那层个性外壳彻底粉碎,只剩循环往复的生活,令人拍案叫绝。 |
|
剪辑太大胆,手起刀落摇曳自如,永远抢先于视觉惯性极速抽离。说不清从哪个镜头开始被彻底催眠,一场鬼打墙式的噩梦,人物被反复折叠展开,如更加欢脱的大卫林奇,浅笑媚眼与青面獠牙叠化幻影。 |
|
仅一晚的“脱轨”经历就让体面温和的男主开始偷窃并变得歇斯底里,生活在这些混乱中的“疯女人”在被拯救的幻想破灭后自杀。当不幸者被凝视时,ta最好是美丽的、无害的、不令人困扰的,如果ta有可怕的伤疤,那就不能被接受。本片贵在不审美化苦难、不定义创伤的情况下对制造“疯子”的复杂环境进行探讨,并极致地体现在了精巧的荒诞故事中 |
|
【5+】风格上还蛮实验的,预先制造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和发生条件,仅以最简易的结构与动能飞奔着、冲刺着,偶发事件不断插入,牵引人物进入下一段情节,自然而顺畅。常在运动尚未结束时剪辑,动作的惯性被带入下一个镜头,以保持连续不断的活力。收尾的运动镜头太妙,萨弗迪兄弟肯定超爱这片。 |
|
玩得太嗨,精巧的剧本,荒诞离奇,充满巧合与戏剧性,还有酒吧里的马丁·斯科塞斯。保罗:说来你可能不信,那一夜,我只是想简简单单回个家。 |
|
上东精英还是别轻易来Soho了。摄影竟然是Michael Ballhaus! |
|
7.2;影迷型導演在形式上做到這樣自如實屬不易,單就這一點來說昆汀還是差了一截 |
|
我的电影不是关于暴力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这是马丁重温《北回归线》时的感受,同时也是他对电影这门现代艺术所作出的直觉判断。纵观老马的作品序列,我们不难发现他时不时就会拍一部迷影电影来表达他对电影的爱。不同于《飞行家》的精密,也区别于《雨果》的纯粹,马丁早期这封写给电影的情书有着令人不安的《心理游戏》格式以及让人兴奋的摇滚迷幻成分。看似诡谲荒诞,实际上这场噩梦的缘起却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危机。由此可见,马丁当时作为小职员在大制片厂里“上班的日子”并不好过。电影是什么?没错,电影是商人不懂的艺术。在艺术家看来,电影就是《下班后》坐在咖啡馆里歌唱着《再见爱丽丝》的女郎,电影就是由各种碎片化灵感拼贴起来的那件雕塑,电影就是在众多类型当中成功摸索出自己的出路。我们知道,最终他和伍迪一样都成了艺术本尊。 |
|
妹想到老马还拍过这样诡异猎奇的cult黑幽小品。“无巧不成书”式环环相扣的滚雪球情节,每一步都抱着侥幸和逃避心理的男主越陷越深,从对烧伤疤痕的恐惧到厕所里鲨鱼咬住丁丁的涂鸦,莫名被剪的头发,撞伤的手臂,十面埋伏的老鼠夹,以至于最后被封印到“呐喊”雕塑中,一连串的意象都指向男主身陷被yan ge的恐惧,经历的四个女人也从欲望投射、神经质的依赖、突然的背叛到安慰的母性,而“回家”这一诉求也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不可抵达,梦魇一般的夜景好像漫画版的taxi driver,从扭曲疯癫的阁楼到烟雾缭绕的欲望街车,光怪陆离的酒吧,暴雨席卷的街道,“工厂大门”一开一闭仿佛一切只是场电影梦。 |
|
本片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6年独立精神将最佳导演奖 |
|
男主作为白领中产,但却在下班后寻求新鲜的过程中被不断剥去了自己的保护(也是中产的标签),剩下的是怀疑和猜忌,直到最后又回到工作回到白天回到社会,被剥夺的东西终将找回。新奇的一部马丁斯科塞斯,运动镜头和剪辑都很有意思,而且对于符号的使用可以反复看看。PS:男主不能回家的无力感和《资产阶级的审视魅力》里吃不上饭有点共通之处。 |
|
在影片结束半小时前,我都不同情男主,我甚至觉得马丁就是要拍出:脑子不灵光,性格又磨磨唧唧的人,最好别晚上出去瞎晃。 但到了最后半小时,不一样了,有病的不止男主一个人... 马丁显然是想说,这世界病得不轻。老马丁显然没想到,1985年那时,世界已经相对是正常了... |
|
i just wanted to leave my apartment, maybe meet a nice girl. and now i've got to die for it! |
|
4.5. 满分的第一幕应当是斯科塞斯所有作品中叙事外部性最突出的。更多的时候他执着于叙述必然,讨论既定的情境,其延展难免导向知觉的迟缓。而即使在这样一部充满未知牵引的电影中,尾声仍然是相对疲乏的。 |
|
难得对我胃口的斯科塞斯,满是愤懑的午夜衰男,哈哈哈。 |
|
整部片子讲的就是男主下班后的遭遇,由时间推动了一环接一环的事件,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立意,也没有很高的基调,靠创意与想象力支撑起了整部电影。男主在逃亡时配上电子乐特别带感,逃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公司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就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 |
|
有一天晚上,Paul发现自己变成了万人迷。镜头甩来甩去,Paul也被甩来甩去,但没有什么进阶、狂乱、淬火的压抑人格,从石膏模子的上班文员生活里shake出,相反,他被甩回了脑海浮现《乡间骑士》的班味辣鸡时间,美梦磨压榨干。 |
|
看预告的时候有一种梦回去年圣诞看Eyes Wide Shut的错觉,但其实不一样。尽管都是曼岛上出格的夜晚,都有着惊悚元素,但after hours的内核是黑色喜剧。整个故事在一点点堆叠惊悚的氛围,但却在最后一刻让观众释放了那种压力,真正在生理层面让观众体味了一把burst out laughing的感觉。至于Paul的故事,那确实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阴差阳错,越是折腾越是深陷泥潭的无序和意义的丧失。于他本人,无论是循规蹈矩的打工人日常,还是这脱轨的一夜疯狂,本质上都无法消弭的是根植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孤独感。 |
|
失控的现代病,无意义地推石头上山,出租车像冥界渡河船。一种绝对的和谐感,由即兴表演,快速剪辑,出格镜头设计,情绪配乐多维过剩能量造成的和谐感。《基督最后的诱惑》的反面,80年代8周800万完成。 |
|
黑帮外的马丁同样可以在一般生活的庸俗设定下,创造出神经质的黑色幽默魔幻风,多角色的镜头交替,逐步递进的大量混音与脚步加速(莫名的公路片)交叉叙事的层层更迭,凝缩作用下达到高潮,这就要看观众的接受能力了。2q |
|
《下班后鬼混一宿狂走两万步先后被四个女人一个男人捡回家的那些荒唐事,恐怖的是天亮了还得接着上班》十分浓郁的老登味儿,深夜的情境设定把一切相遇蒙上暧昧色彩,男主却逐渐被失控的局面逼疯,制造出反差搞笑效果。很不马丁的一部电影,由一系列荒诞、狗血、巧合、呼应组成,看完跟友人感叹原来盖里奇的鼻祖在这呢。忍不住想象要是宁浩拍个中国版的也会挺有意思,大家下班后各自精神状态美丽,夜越深人越疯 |
|
9.0 night and the city.动能无穷,一部近乎完美的奏鸣曲。// 8.3 重看降分,节奏依然美妙,但剧情的编排还是刻意了点,需要更多的随机来填充这茫茫的虚无。 |
|
无巧不成书的一晚,下班的终点是上班。天呐马丁·斯科塞斯还有这么可爱的时候,就像看到愁眉苦脸的卡夫卡突然笑了一下下~ |
|
很猎奇的故事和设定,倒是很新鲜。 |
|
CC4k修复,越到后面越妙系列,朝阳群众是斯皮尔伯格建议下加的,结尾也是老斯和德帕尔玛的建议才选定的,罗珊娜阿奎特神仙的年代可惜戏份不算多,重看才发现小鬼当家里的爸妈在这里就有同框戏 |
|
小文员没事瞎溜达,回不了家奇妙夜,失控的连锁反应的题材总是特别好玩。酒吧里放着Is That All There Is?的时候真是笑到要残疾了!开始和结尾的莫扎特大赞!http://www.xiami.com/song/1772946472今晚是莫西干之夜,你留着莫西干头你就可以进去。 |
|
重看减一星。后面黑色幽默,玩崩了,节奏感拉得挺乱的,老马自己恐怕也想补救,也补救不了了。让人想起奥利弗斯通同时期的作品。80年代应该是老马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这片看着很有才气,像是个青年导演拍的,但是糙了不少。 |
|
一部卡夫卡式的斯科塞斯电影。 |
|
奇妙的電影:一個巨大的迷宮,但觀者發現不需要尋找起點與出口。這一夜的構成有著夢魘的邏輯——注定無法醒來,必然遇上挫折與危險,由線索match起來的意識流。所有人物在Paul眼中都粗鄙、殘缺、危險、充滿不可預測性,徬彿時刻在挑戰其企圖維持的得體與道德。而可笑的是,他渴望逃離白日昏昏欲睡規則中的日常,卻又在真正荒野般的人群與黑夜中感到恐懼。 |
|
原来老马丁不仅能拍非常牛逼的黑帮片,也能拍这么牛逼的黑色幽默片,人物线索这么复杂,老马丁还处理得这么一气呵成,太牛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