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个人的一生也抵不过他的半辈子 |
|
从父亲的尸体上学习解刨学;最后死神来找他,他以为是推销员,一个尴尬的笑话。雕塑和画本身很震撼,让我从两方面感觉渺小——艺术家的(如果我可以如此自称)和人类的。 |
|
人们有时捧他上神坛,有时弃他如草芥。只有艺术是他永不失落的王国。甚至不忍心去看他衰老的眼睛,太清醒,又好天真。 |
|
所有狭隘的爱国主义都是愚蠢的。
作品有种特别的美感!!! |
|
非常欣赏老头一生的探索,最早是完全艺术的充满创造力的,然后找寻原生态的民族主义的,最后发现世界性的共同的人类学的。这样不顾别人的看法和眼光需要天才也需要勇气。最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一切历史的国家的灾难,才发现所有狭隘的爱国主义都是愚蠢的。 |
|
影1920:苏卡斯基·斯坦尼斯拉夫能搜索出来。豆瓣上查不到他的著作。偏执狂妄的天才,空间思维很好,自创文字,通过父亲尸体学会解剖,创作前都会思考想象。战后不再是民族主义者,雕塑上依旧喜欢使用万字符。后期将复活岛作为人类起源点作为研究课题。无论如何,其艺术作品风格独特,每一件作品都要讲一个故事。I put Rodin in one pocket and Michelangelo in the other and I walk toward the sun——Szukalski |
|
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看。苏卡尔斯基最让我觉得有意义的是他经过二战之后完全被颠覆的政治态度和对名族主义的态度。然而,这些转变却只留在了美国。在波兰,他仿佛被定格在了30年代,所以至今还被右翼分子所利用来宣传。
后来的复活岛和其他的研究我觉得都是无奈之举。撇开一切不说,他的雕塑是真特别 |
|
Szukalski可以说是20世纪最被忽视的真正的艺术家,其解读事物的方式非常灵活和独立(尤其是那尊The Struggle雕塑 竟然可以把一只手解读为质量和数量的对立) |
|
好传奇的一生 “I’m a patriot without a country” 特别喜欢他的笔迹 平面的字母可以写出三维的空间感 即使不懂也总觉得有某种意义跃然纸上 喜欢他在信纸边的插图 温柔细腻,和他硬朗大器带有神话图腾元素的雕塑对比,更觉得这个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能量。战争毁掉了他大部分的作品,是文明巨大的损失。希望有机会能在美术馆里近距离感受他的能量。 |
|
是的,他曾经犯过很大的错误,他曾发表过反犹太言论,也甚至把不欣赏他艺术的人划分为犹太人。在那个战争年代,很多犹太人受难。在累计2000个小时的视频素材里,苏卡斯基从未提及这段往事。只是后来当他说到“我们应该心胸开阔,包容所有民族,每个公民都是世界公民”时,他却哭了。二战期间,纳粹空军的炸弹炸毁了他的工作室,几乎战前所有的作品都成为灰烬。这像是某种生命的报复。他的一生是一场永恒的战斗,与所有不爱他的人战斗;他善良,他看得见苦难,所以他的艺术会让对号入座的人痛恨;他狂妄,他想重写人类起源;他怪诞,他解剖了最爱的父亲的尸骨,声称那是父亲留给他的一课;他失落,因为他被冻结在了某个尴尬的时代,源于过去,断了未来,没有人在意他的现在。 |
|
The edit point of little girl bombed by Nazis is extremely powerful. Rock Paper Scissors(the company edited the film). |
|
天才可能生来就知道自己是天才,所以从来不肯低下他智慧又固执的头。 |
|
太可爱的老头子!又是一个顶级有趣的灵魂,创作全靠天赋,研究全靠臆想,一个种族主义艺术家到无政府主义者的蜕变,他经历的时代都留有他的印记。【一路跑偏!天才作妖还真上头-哔哩哔哩】 https://b23.tv/JA4RpRN |
|
一个绝无仅有的人类艺术家的起起伏伏,看到最后泪流满面。强烈推荐。 |
|
作品及其惊艳。 |
|
苏卡斯基的传奇纪录片。大量footage使电影非常丰富,叙事的时间策略也延宕了个人经历中的悬念感。 |
|
进来吧,我有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关于历史。有的人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沉浸的样子真的很迷人。 |
|
艺术家苏卡尔斯基的一生,以代表作品为引子,引出了个人的痛苦、挣扎、荣耀以及最后的落寞。他的左口袋装着罗丹,右口袋装着米开朗琪罗,而每一个看过他艺术品的人,都会注目仰视。天才为之责任,而天才也照亮了黑暗时代的人们。 |
|
70年代初,小李子的爸爸(那时还没有小李子)偶然看到一本画册,爱不释手,花200刀重金买下。不久又在一家便利店看到一张海报,上面的蛇形签名正是画册的画家。一问店员,原来是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的作品。一拜访,奇人一枚;再拜访,带一些不入流的美国艺术界边缘人物频频拜访,却原来对方竟是波兰国宝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五年拍摄,上千小时素材,经纬密织,饱满呈现传主荣耀与罪过、天才与迷乱的一生。 |
|
生命是灵,生活是感,艺术是魂,生生不息。 |
|
很狂的艺术家,过的一辈子抵得上普通人几辈子。在三十年代的波兰是雕塑界的顶尖人物,曾狂热信仰民族主义,在经历战争、回到美国后终于拥有了世界公民的广阔视野,却又走上了另一条怪异的艺术之路。他竟然是在父亲的遗体上学习了解剖学,震撼。美国地下漫画界和Lowbrow艺术大佬们比如Robert Williams出镜让人惊喜。从片中第一次知道了波兰的卡廷森林惨案,目前还在震惊中。制作人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
N重震撼。一战时期“利用”自己父亲的尸体学肌理构造/解剖学;二战时期受邀后戏谑嘲讽希特勒;年过半百后,以40年时光重新梳理人类艺术史、自创严肃精密的文艺理论体系。(五年拍摄了上千小时素材—> 成片字字珠玑🐮♥️)雕塑作品Struggle和最后的绝响登峰造极,“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米开朗基罗在世”。 |
|
天哪。。。。 |
|
天才、狂人 |
|
真的算得上是一部狂人传记了…如此离经叛道的自负和想象力,造就了这自学成才的惊人创作力。年轻时极端的民族主义反犹太,到战争让他的所有作品被毁归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醒悟成了开放包容、接纳所有的世界主义者。但内心的理想与抱负过大,以致深陷荒谬无法自拔……最后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再怎么样你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且不说老爷子的艺术作品怎么样,纪录片本身讲故事的水准和同题材人物传记片《寻找vivian Maier》相比倒是差了点意思。 |
|
很酷的老头,传奇而激荡的一生。作品太牛逼,太惊艳。最后老人的骨灰撒到复活节岛看的人泪目了~!制片人小李子~!牛逼的纪录片~! |
|
编排的挺好 |
|
二战后逃至美国被埋没的波兰民族雕塑家苏卡斯基波澜壮阔的一生。 |
|
他的雕塑好特别啊,说不出的美,有种原型的力量感。加一星给制片人小李! |
|
想必天才都早就知道自己是天才,所以不会低头 |
|
我有三次发现自己是个傻逼,发现艺术(主要是一些图画和色彩);发现古典艺术轻视现代艺术;发现斯拉夫艺术。 |
|
真正的传奇。那场战争摧毁了苏考斯基,也重塑和改变了他。看史料素材里他的自述,能看到他的狂妄和自信,晚年的他依然思路清晰地令人发指,还有眼里闪烁着纯真的光啊。 |
|
天才的一生总是伴随着波澜壮阔。苏考斯基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天才,他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给他带了名声与财富,因为爱国主义,他的才能却让他饱尝被国家抛弃的痛苦。从苏考斯基名声大噪到被国家抛弃,再到爱人的逝去和身体的衰老一直到生病离世,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在创造文明,一些人在记录文明,而还有一些人在摧毁文明。 |
|
生在世界之中,但活在自己的世界观里。独特又自洽的怪人。 |
|
不听任何人
反对任何学术派艺术
自我产生的艺术思维很重要
通过观察 创造想法以及自己与观察物之间的联系
符号 爵士不被教导的音乐?
作品需要会说话 要有灵魂
思维结构不同 来自另一个时空
顽固且坚守
某些偏狭的观点 局限性
ego强 极度的自信 |
|
艺术家的想象力另一面是看上去反常的思维。看着他试图颠覆整个历史,让我想起蔡志忠后期对物理学的痴迷。 |
|
他才真正的值得拥有个人的博物馆吧!看了他的作品不是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天才!他根本就是天才!因为他的才华他真的非常有资格批评毕卡索为屁卡索,看完片子真的觉得这部片子太短了,想要网上搜索他的作品和想买他的书想去博物馆亲眼看他的作品!神啊! |
|
我遇到了好几个哲学教授的last name都以ski结尾 懒惰如我从来没去查过到底这些天天ski的人的ethnicity是啥 原来是polish!几个触动的点- 他在展示被炸掉的work只剩下来的photographs,glenn bray说从来不知道struggle那个work的另一个side长什么样,bray说那个沾了血的picture是what brought them together n what broke them apart,战中footage那个小女孩的一眼万年,作为一个forgotten 老年artist在被film时很珍惜那个机会。唉 |
|
2.7 老頭這人太奇妙,就是那種天生帶著charisma的人吧,比起他的雕塑更愛他的繪畫,細膩之余充滿自由感。但紀錄片本身太套路了(好幾個過場搞得跟連續劇特效片頭一樣讓人有想怒退的衝動),與其如此,更想看格倫給他拍的家庭式紀錄片。 |
|
天才与疯子,也就一线之隔。史料不够丰富,映像停留在桀骜不驯的张扬个性,与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上。 |
|
如果 Stanislav Szukalski,Francis Bacon,H.R. Giger,R.Crumb,Moebius...都活着并且在一起讨论真正的艺术以及如何灭杀现在的那些 “屁”,肯定会给世界增添更多纯艺术的光环。
“假如你想为这个世界创造新的事物,那就不要听任何人的话,你必须从手指里吸取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只能用自己的才智。” 被老师和专家洗脑操控的学院派一时半会醒不了。
“艺术不能是正经的,艺术必须是夸张的,就像人不断弯腰,直到脊椎断掉为止,我们必须把共同点夸张化。” |
|
"you have to be obsessed with something if you want to do it good" |
|
一个失落的世界,一个恍然大悟的后半生,注定了他的不凡,漩涡中心的复活岛也是他的归宿~ |
|
前20分钟的叙述方式让我忍不住猜想,如果世上没有Szukalski这个人,那些谈论他的人都是演员。导演用讲述者的身份为主角背书,试图让观众相信这是个傲人的天才,但对真正的证据——作品的拍摄却故弄玄虚。(难不成没拿到版权,不能拍个全貌不成,笑。)既然有200小时的记录,为什么不让他本人多说一点呢。天才的原话才是珍贵的素材。他的神态、逻辑都有可能给观众带来灵感,而不是听其他人的总结陈词。最有感触的是,Glenn和Szukalski之间的连接。格伦回忆发现Szukalski中风倒地的场景,他拿过哥白尼明信片说,This is the image that brougt us together and took us apart.老年的格伦看起来只是个白发的少年人,似乎继承了S身上的某部分。 |
|
看一半,没忍住来打五星来了!苏卡斯基不在20世纪的任何一个艺术潮流中。他疯狂的想象力自成一派!一个被人遗忘的艺术大师!他说毕加索和马蒂斯就是屁。他说自己是当世最伟大的艺术家! |
|
这位艺术家让人唏嘘的一生,从反犹到渴望世界大同,他经历了他自己的成长。没想到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波兰被纳粹占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迫害犹太人确实是欧洲人的共业。小李子伟大,出钱拍了这么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
|
Szukalski颤抖着说,我是个没有祖国的爱国者。不被波兰同仁理解,又遭美国人民拒斥,身份自我认同的恍惚和无奈,让他的雕塑艺术更加出神入化。所谓的“天才式”艺术家也就是如此吧,时人不认可,世人不理解,生人勿靠近,熟人一小撮,后世子女散,老伴无或逝,孤独伴终生。老爷子自创蛇形式语言,宣称自己为艺术雕塑第一人,狂妄之极更是自我理解之至,从始至终,他应该也不需要他人尤其是艺术批评家的认可,力波的流动和自然溢出的语言,全都在他的作品里了。 |
|
越到最后越难过,悲伤几乎无法抑制,大概艺术的本质就是终极的伤感,越是暴虐凶猛伟大的艺术越是如此 |
|
Glenn Bray在Szukalski离世50年后回忆起他仍然能在镜头前哽咽着说不出话,那个瞬间观众能感受到Szukalski戏剧性的艺术生涯中,略带悲剧色彩的一页。 |
|
在复活节岛安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