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院线快引进吧,让中国的观众都开一下眼界,印度已经开始拍同志题材的商业爆米花喜剧片!因为印度修改了平权的法案,就有了这样一部平权主题的欢乐喜剧,闹腾的宝莱坞拍法,太闹腾了,落点在家人之间的理解和爱上,而且男主角帅的让人合不拢腿。 |
|
印度第一部主流同志商业片,个人感觉会载入史册。——与艺术性无关,而在于它真的敢把宝莱坞的各种套路、歌舞和节奏像踩点一样精准的嵌入同志平权这个大主题,用浮夸笑点和密集配乐堆出一部堪称同志贺岁片的神奇物种,中间还夹杂着对印度废除刑法第377条(同性恋罪)的历史回顾。异性恋印度观众看这片不会感到任何违和,反而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它的诉求。“调音师”男主太厉害了,演直则直演弯则弯,每块腹肌都散发着骚气,像一只极品骄傲的火烈鸟,我可以说我合不拢腿了吗~~~~~~ |
|
对比去年公映的Ek Ladki Ko Dekha Toh Aisa Laga,商业娱乐片,加之是宝莱坞电影的原因(它有非现实和次要角色填充故事的特点),更多关于家庭关系的启示,因此不可能太过于集中关于同性恋的故事,这也是在看片中就不禁思考的问题:同性之恋是否要考虑家庭种姓地位问题?是否还要遵守男女之间非婚前性行为的约定?只有火车一闪而过的吻戏已经是这个噱头的答案 |
|
连印度都有如此幽默又包容的电影,中国呢?
今年的同性婚姻法案又没搞头了吧!
说个笑话,《寻找罗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进院线的同志电影! |
|
同志电影需要商业化——因为只有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LGBT群体才能活在阳光下,我们才能获得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包容,群体权益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污名化才会越发无所遁形。 |
|
因为电影题材,所以即便冒着疫情还是拉着男朋友去看了电影,很惊讶影院里竟然座无虚席。虽然我们两个一个中国人一个孟加拉人都不懂印地语所以很难get到电影的一些笑点,并且感觉剧情有点拖沓,但还是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只有这种荒诞搞笑的情节才能把这个在印度仍然很有争议性的话题拍得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光是这种敢于把同性平权带入主流院线的精神的也值得给四星了。 |
|
还是挺好玩的,虽然有不少我没有get到但影院里印度人疯狂鼓掌的段子,Ayu也真的是很iconic,我觉得美国影坛现在也没像他那么iconic的男星,anyway希望印度越来越好! |
|
宝莱坞独特商业模式下的里程碑之作!纪念第一次在大荧幕看到印度男男接吻!放眼世界同影史,远有《鸟笼》,近有《爱你西蒙》,韩国也有《王的男人》《小姐》,它们不断在主流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打破认知屏障,推动平权的发展。PS:印度没有同性婚姻,依然可以做到尊重同性婚姻,此处@《合法伴侣》 |
|
想知道印度人怎么看待 |
|
与blued合作的印度第一部同志大电影 |
|
质量真不敢恭维,情节之俗套,逻辑之混乱,笑料之尴尬……真夸不出口。 |
|
虽然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很像流于表面的一次宣言,台词也浅显甚至有些过于直白。但考虑到这部电影出自印度,一个曾经把同性恋视为违法的国家,似乎瞬间让整部电影光芒万丈。那些搞笑的、夸张的、载歌载舞的宝莱坞特色,顺理成章的成就电影那个意义非凡且令人开心的内核。男一号的颜和身材,还有他可攻可受的模样,实在帅到让人无话可说。 |
|
印度都可以这么“明目张胆”地拍同性电影了,中国… |
|
三星半(身边坐的几乎都是印度人,虽然很多笑点不能像他们get到,看完都还是替他们感到欣慰 |
|
我们这一生中每一天都在做着斗争,与家人作斗争是最困难、最危险的一件事情。
我不是什么时候去决定做一个gay的,
I was born this way。
他们最后能在一起,我真的好开心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
印度LGBT里程碑式电影,真的很勇敢的讨论了同性恋在印度家庭、社会中的矛盾冲突,最后看到电视里正式宣布同性恋在印度不再违法后,我都不禁小小的感动了一下,歌舞编排的无比用心,我都想二刷。阿尤斯曼库拉纳也太帅了吧啊啊啊啊啊。 |
|
“谷歌上说同性恋不是病。”“你站在谷歌还是我们这边?”哈,我们面对的经典句式。在很多人想象中蛮荒的印度,最高法院修订了平权法案,明星愿意主演的同志爆米花喜剧已经可以票房长红,而我们依然连望洋兴叹都找不着方向。还是很喜欢印度电影,以及很多印度电影无来由的欢乐。“调音师”库拉纳魅力太强,哪怕是在一部应对强硬家长制的故事里,也一脸逢凶化吉相。别人的一场欢喜,也当是同乐一回。(1.某字幕组竟把关键的homophobia恐同翻译成同性恋。2.印度片看多了,发现了一堆老熟脸。3.有机会去印度参加个婚礼吧,我去过,超欢乐,哈哈哈) |
|
充满着全程抖S式的五彩斑斓的快乐与热烈,你感觉随时会有两只雄鸡跳出来尬舞到底。让人基情激昂,心花怒放。但人生啊,哪有这么容易。 |
|
用印度电影特有的方式,演绎史上第一部同志商业电影,这是跨时代的意义。影片从头至尾用两段荒诞的婚礼来承接整个故事,一是容易带入宝莱坞式合家欢歌舞+搞笑段子,二来对同性恋去罪化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无限期待,这样巧妙的结合贯穿整部电影。包括同志出柜后父母经历的几个阶段,性取向知识科普,恐同与深柜的挣扎,形式婚姻的骗局,同性伴侣的爱情,都用五彩斑斓欢快明亮的形式包裹其中,让争议主题巧妙的融入商业电影,打开了一扇珍贵的大门。印度同性恋去罪化比我们晚了二十年,一部宝莱坞电影却迎头赶上。 |
|
印度的民风民俗和电影土味操作,还是有很多神奇的东西。虽然电影本身仍旧处在LGBT口号化的阶段、以及跳不脱的主流商业片框架,腐朽是腐朽,但新鲜感还真是蛮强烈的。优势在于发挥了宝莱坞五彩斑斓的浓艳语法来包装这个bug奇多的故事,冲突和解决方式都浮夸风骚,一锅乱炖到撒开来欢脱闹腾的地步,反而是很可爱的。而这也与亚洲其他地区的LGBT电影在表达方式上拉开距离。 |
|
说实话,这片真论电影本身三星都勉强,笑点都捡到预告片里了,正片感觉看了一场超长的配乐编舞ted演讲。卡迪克一笑的时候腿直接软了,但盯着看一会就退烧;阿曼感觉从大街上拉来的,但有几个镜头感觉完全配得上卡迪克这个颜值。考虑这片的现实意义,打五星一点都不过分。法律怎么有尊严?当它守护人的价值和尊严时自然有尊严。2020以后中州不行了,天花板已经到顶了,接下来是天竺的时代。 |
|
里程碑式作品,男主演技爆炸。 |
|
恭喜LGBT主题正式进入印度主流电影~也恭喜印度最高法院废除article 377。“为什么你们的荷尔蒙就是爱情,我们的就是犯罪呢?”Ayushmann出演,必属佳品 |
|
印度的主流同性题材,在印度本土票房大卖,非常有象征意义 |
|
神TM欢乐的印度基佬片,两位男主的CP感还是很强的,不过剧情和配乐果然就像印度的公共交通...是不一样的烟火哈哈哈。真是想不到烙印都已经在电影院公映同性题材电影(此处省略一亿字。 |
|
两人拼命帮助直女私奔,等到自己摊上了却死都不提私奔,叽叽歪歪一大堆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没什么卵用的大道理到底想尴尬谁?印度又不是没有同志电影,每一部都自称首部同志题材也是活久见。对这种插科打诨消费同志群体的同志电影请捎带两位活在梦里没个正经视婚姻如儿戏的男主集体去世。 |
|
宝莱坞请多拍一些同志喜剧吧,很好笑啊!我倒是觉得塑造最成功的就是老爸这个角色了,“我们不是坏人,但也不是好人,只是普通人”,这句台词意味深长,一帮配角也很出彩! |
|
属于认真的无厘头烂片,卡迪克的情绪不衔接,配乐也配得太满。但是欣赏主创一步到位的创作理念,那边宣布合法,这边直接出柜,不搞同志自我认同那一套。那是,有时候就是太迁就那些老古董了,少数群体才活得那么累。此外,这字幕组咋回事?很多地方翻得不顺就算了,理解要赶时间,但是把homophobia恐同翻译成同性恋也未免太人才了啪? |
|
上一次看同类型的印影还是索娜姆的女同片《遇见女孩的感觉》
对比之下还是喜欢《遇》
男主父母对真爱一直念念不忘也是悲哀
女主还挺鸡贼的 哈哈哈哈哈哈
假意结婚 实则婚礼当天夹带私逃
总之 别放弃真爱 无论对方是谁 |
|
等红灯的那一幕太棒了 |
|
说教意图过强,然而看这样的电影会相信这个国家虽然还是很有多问题,但总会变好的。 |
|
80/100,1.印度同志去罪化后马上就来了这一部电影。中国去罪化已经比印度早了20年,但是对lgbt的影视依旧停留在《合法伴侣》这种层面上。2.电影维持宝莱坞一贯的摄制风格,插科打诨,商业片化,但是重要的剧情,出柜,同性知识科普等都拍的很好,最后两个男主角抱着爸爸骑车,真的很温馨。3.《调音师》男主角演技真的好,完全没有了调音师时候的阴郁气质。 |
|
3.5,印度家族包办婚姻和恋爱自由取向自由的对抗,加上印度法律的修改的事实,又非日常具有现实意义。有些地方吵的像是闹剧,一言不合开跳舞,想和印度人蹦迪~男主真的是太帅了,身材也很好!最近泰国耽美剧,越南同志电影,印度同志合家欢的高密度输出,亚洲各国各地都在超越天朝。 |
|
纯以喜剧风格在探讨同性之爱的大众接受性,是有其意义在的,不过过于欢乐的气氛下太像摆拍宣传片。Khurrana帅并娇羞着... |
|
我不敢贬低什么宝莱坞的土味歌舞和口号化的LGBT平权,我只是真的很羡慕印度仅仅只是通过了同性恋无罪化就可以推出这样的主流商业电影。一种设想:也许需要异性恋们多生育,同性恋才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我们的主流媒体之中。 |
|
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刑法》第377条无效,同性恋性行为不再被视为犯罪行为。我们为爱奔跑着,就像莱拉去追逐朱丽叶,就像玛吉努去追逐罗密欧。我们需要解除心中的束缚,才能跟爱人在一起,在那之前,我们会一直奔跑着,为了我们的爱。 |
|
好看~有印度文化風情的同志電影,涉及的議題也包括父母的包辦婚姻問題,還有家庭矛盾等。 |
|
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远远高过电影本身。我这是补去年的课了。PS:我喜欢印度人的载歌载舞 |
|
真热闹,真喜庆!咱们要超越这效果只有在春晚让赵本山演恐同老父亲,让沈腾演gay发表反歧视宣言了。我也想当着所有亲戚面跟男朋友接吻呀。 |
|
电影的剧本真的是不太行,但它的进步意义太让人欣慰和激动了,而且同性吻戏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甚至还包含了同性黄色笑话。这部上映在印度主流院线的同性喜剧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并非刻意地对某两个邻国糟糕的LGBT权益保护环境进行的一次绝佳讽刺。 |
|
想不到印度的宝莱坞比好莱坞抢先一步,打造出第一个大银幕LGBT的超级英雄,其意义绝不亚于《Love, Simon》,喜剧效果很在线,尤其男主父母突然开始互翻旧账,各思旧情人,以及后期男主母开始准备推男主父下水扮无知主妇等情节都很有趣,同时各种台词也都很到位,看看这才是喜剧应有的水准 |
|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感觉的电影了,单纯作为电影来说不算出色,也是意义大于剧情,但是电影表达的情感非常打动人心,LGBT这样严肃的话题用这种笑中有泪的方式表达,大众接受度会高很多,印度电影又走在前面了。 |
|
徐峥啊,你的《囧》系列要真没什么拍的,可以多看看这些印度电影借鉴借鉴,只要你敢拍,我们就敢买票看。 |
|
更多的像兄弟啦,不像爱人 |
|
风格怪异,情感失真,这样的题材还是应该严肃些吧。 |
|
这质量也太可怕了吧,印度电影为什么总会给我一种很土的感觉?这片子艳丽的色彩我懂,但真的太土太土了,这不是题材不题材的问题,这是品味和审美问题。(也不能绝对说是它的或者我的)。3/10 |
|
#拍给父母看的商业(gay)片
抛开同性主角,这就是一出最俗套的宝莱坞闹剧,作为合家欢的喜剧,我有时甚至嫌它歌舞不够多。最开始带着鄙夷来看,因为角色脸谱化矛盾喜剧化,不可能谈论什么深度的社会议题。可就是这么俗套的电影,还把我看哭了,一是警察闹婚礼,另一个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 |
|
有点尬,有点暖,重要的是人家敢面对 |
|
看到最后,感觉《真雄起》某种程度上可以当做印度的法律宣传片(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刚推翻了刑法第377条,宣告印度的同性性行为合法化)。—— 卡蒂克·辛格:他们熟悉罗密欧朱丽叶等爱情故事,但我们(同性)的爱,对他们却很陌生,他们不会理解,对于他们不理解的,他们就想将其扼杀。不用担心,这是我们的战斗,我们将为自己而战。—— 电影的剧情编排真是让我猜不透、摸不着,没看到完都不晓得接下来发展过程会是怎样?围绕着喜剧内核而设计的故事情节比较闹腾浮夸,但部分段落也挺现实,不过整体还是美好欢乐的走向(结尾的车站送别戏挺理想化/过于温馨),而且还顺带了探讨/普及了“同性恋”的性向问题,这样的商业片值得点赞。 |
|
6.1,因为“首部印度院线喜剧同影”的噱头而口碑严重过誉的中庸之作——人物肤浅而混乱,硬得要死的故事转折直接玩尬的上瘾了。简单来说,就是你们比白磷还低的沸点到底在燃什么啊?PS:妈妈的演员一看年轻时就美艳不可说,毕竟年纪上来了却还能那么妩媚动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