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妙的态度,似有反思,实则讴歌,日本人始终走不出这种情结。尤其是松林宗惠这样当年当过兵的和尚。 |
|
话说撸起袖子干,这才是真的撸起袖子干 |
|
吊如联合舰队,也因为决策者的无知狂妄而覆没,更何况… |
|
甲午战后初崛起,造舰备军太平洋。瞒天巧袭珍珠港,转折之役在中途。樱花陨落山本丧,大和倾覆海魂亡。 |
|
要说的事情太多,弄成纪录片了。1/2 鹤翔的沉没,终局大和的沉没,凸显了一个意思:都是自觉自愿采用的自杀式行动,让整部片子弥漫着武士殉节的意味,但绝不去谈那节是什么。山本的几部传记电影也是这意思:不情愿地参与战争。那到底谁在使劲推动战事,仅仅是陆军大本营吗 |
|
需要多了解些当时的历史才会更好欣赏这片子,总体完成不错,虽蜻蜓点水但整体顺畅。看过三船演的山本五十六,再看这部电影的山本,就觉得太没光彩了。 |
|
最近连看几部日本二战片,看山本换着演员死了一次又一次,几乎有点喜感了。这部不错,场面上用了心,不是拿史料画面搭配特写来充数的,战舰模型做得细节精良,有威慑感,有趣的是片中有个主要角色也精通做模型。 |
|
如果从日本视角来看,这无疑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的巨著。但是从被伤害的中国人视角来看,只能说,日本人从未真正反思过战争,他们反思的只是为什么会战败。所以赌国运、下克上,不过都是这种迷思的产物罢了。 |
|
指望一部电影说清楚联合舰队的一生,技术难度比较大,进而会显得这个也说那个也说,但是哪个也没有说清楚。至于日本人的战争态度,从来都没有变过,迟早还得有那么一天做个了断。 |
|
我想,我应该补补战史。 |
|
海战比陆战残忍 |
|
篇幅的原因,叙述还是匆匆忙忙。(补记) |
|
缺乏主线,太散 |
|
混乱中立 毫无反思的反战败电影 |
|
丹波哲郎才是本片最出彩的角色,永岛敏行也还不错。古手川祐子当年很漂亮。 |
|
差点忘了这部,当年被大和号逼真度震撼 |
|
【古手川祐子已有片源】 |
|
整部片子太散。最后大和舰爆炸的镜头震撼! |
|
1981年的电影《联合舰队》,开篇这样说道,大海曾封锁日本,大海又让日本打开国门,日本于明治和大正时期迅速现代化,实行军国主义以应对外国势力,此为联合舰队诞生的背景,并在甲午、日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日本海军成为英美之后的海上第三霸权。随着昭和时代的来临,藉由武力扩张的野心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
|
1.处理的不如《日本最后一天》好,可能是我看的清晰度不够,翻译的也很差,有一度对那几个感情线青年男女之间的关系都搞的非常迷茫,套路也比较传统,没有惊喜。 |
|
应该算当年的大片,PPT式展现了1940-1945海军舰队的兴衰荣辱。 |
|
感受不到拍这片有什么必要,日本都战败了一回,还要再演一遍吗?编年史意义重大而已。因为中井贵一看,但觉得古手川祐子真好看。当然这么多特摄和爆炸还是爽的,难怪票房很不错,仅此而已。 |
|
剧情自珍珠港一直讲到大和号沉没,便很难有什么重点(对莱特湾海战的关注或许是个亮点,因此后未再出现可等量齐观的影视作品),小人物的故事也几乎没起到什么“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乡家弟弟娶兄嫂的桥段实在过于鬼扯,关键还在最短时间里给老爹整出了个孙子,简直有违常理)。可以把这部里所表现的大和号沉没与〈男人们的大和〉做一个对比,显然80年代时至少还保留了些许批判性,着力去凸显参谋制定大和出击计划的不负责任以及水兵丧命的无意义,而这些残存的批判视角到了〈男人们的大和〉里就都被歌颂水兵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主旋律”消解掉了。 |
|
还行吧 |
|
虽然我理解联合舰队是由各个阶层的人组成的,并且关联着无数日本不同的家庭,但是既然拿了联合舰队作为片名,片子里的上层的戏还是少了一些吧。而讲述普通士兵经历的戏份真的很无聊,充斥着沉浸在自我陶醉里的悲壮感,完全回避了日本军国主义对自己和他国造成的灾难。哪怕联合海军在后期已经成为了一个草台班子,影片还是全力给联合舰队上下都加上了皇国精英生活精致的滤镜。或许相比于反思战争,这个片子想表达的其实是怀念曾经搞出过这么大个舰队的感觉吧。唯一有点反战的意思的是小泽的那句:从三国同盟时期您就说别无选择,现在害搁这别无选择呢?把时间往前拨,从甲午战争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别无选择。这只是军国主义分子绑架整个国家为自己牟利的借口而已。而诸多角色不断拿皇国来自我催眠,就是军国主义分子,他们留下的孩子被称为孽种都不为过。 |
|
古手川佑子气质拔群啊 |
|
音乐,摄影,布光,算是此类东宝类型片的极致了 |
|
七生报国,一生招核 |
|
战争场面全用的模型特摄~ |
|
144分钟的太平洋战争走马观花,从偷袭珍珠港到大和沉没,重要的节点一个没落,一个也没说清楚,全是一笔带过。唯独最后特攻战浓墨重彩,想煽情也没煽起来。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估计看得云里雾里,连人物都认不全;了解的,又觉得没什么营养。 |
|
模型特效的质感虽然没通篇CG来得震撼,但总让模型爱好者有强烈亲切感和占有欲。 |
|
松林宗惠之前都在拍喜剧,积攒多年的情怀,一次全部输出了。 |
|
202001 |
|
英日同盟就够了,大东亚共荣就是作死 |
|
发动战争之借口
“如果日本接受了美国的要求。日本将会灭亡,如果日本对抗美国,日本可能会灭亡,我们希望籍由外交折冲解决问题,惟有不幸的,若被迫发动战争,吾人必须奋战”
轻启战端容易,想结束就难了。
这一切始于“别无选择”,这一切终于“别无选择”。
山本的几部传记电影也是这意思:不情愿地参与战争。那到底谁在使劲推动战事,仅仅是陆军大本营吗 |
|
模型做的非常棒,有一些颇有先锋感的剪辑,但对武士道神话几乎没有任何批判,显得非常过时。 |
|
年代感特有的“大片”特征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反思歌颂怀旧缺一不可。突出集体的坚定与个体的悲壮,战败事实也不妨渲染血性及献身的帝国式英勇。大和号战舰的命运又一次被影片展现。全片唯一的光亮,或许只剩对历史节点与重大事件的忠实强调。至于那些低劣的所谓特效,真是敷衍得很。 |
|
《男人们的大和号》的远古版本,特效看起来和《虎虎虎》没得比,但也有可取之处。
丹波哲郎和古手川佑子是两个最出彩的角色,其他人几乎一带而过。 |
|
故事剧情有点冗长且琐碎,个人情感冲突相对于比战争叙述和衔接要流畅一点,想看军史的这部剧并无多大价值。 |
|
典型的军国主义作品 反战败而不是反战 对莱特湾突进转向耿耿于怀 |
|
古手川佑子漂亮啊
栗林中将就是个蠢材啊……
|
|
昭和男儿的悲歌
选角跟历史原型比起来过于昭和男儿了 |
|
看过,绝对看过 |
|
立意非常正,大和号必须死,新日本才能诞生。七分太低了。特别适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看。 |
|
小泽治三郎如果在41年指挥那几场战役可能还有些胜算,44年老美有了预警雷达他那一套完全不好使了。最后小田切父子两一个陪大和号沉了一个接着去神风,其实是以伊藤整一和伊藤睿父子为原型的。话说那两兄弟是真有意思,完全是把阳子当生育工具了,最后的结局强行给他们家留后啊。全片都在展示后期日本这艘破船是如何牺牲炮灰的。 |
|
原来这就是特摄,了解了。纯种反战败片子,像是一个痛悔刚刚押错了宝的赌徒。从珍珠港一路狂奔到大和沉没,也太仓促。莱特湾海战只拍了小泽诱敌,大失所望。 |
|
虽说有一定的反思,但后半段洋溢着浓烈滴悲壮气息,感觉煽得有点过。有几处的处理一股子舞台风。。。大和爆炸这像尼玛吃了颗核弹似的,还让三架零式围着火柱转几圈,要不要这么戏剧化呀。。。不过整体来说,这片拍得还可以。尤其对于纪录与剧情双段式的叙事拿捏适中,两者融合得挺好的。ps:扮演少尉的演员有点小帅哇,ijn军服真吼看ԅ(¯ㅂ¯ԅ) |
|
始于迫不得已,终于迫不得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作如是观。泡沫经济时期的霓虹,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调。 |
|
松林宗惠还不如从莱特湾开始讲起,让故事更集中点。这片和以往相似题材不同之处是给了小泽治三郎、伊藤整一、草鹿龙之介、和宇垣缠等二流人物一个亮相的机会 |
|
很本土化的展示。中间娃娃兵那段很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