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lmes 明明只有85分钟,却无聊得像好几个小时。群像多线,历史现实映照,real time手法,局限空间与时间,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走路长镜头(真的太低级了),剧作和技术上的意图都过于明显,毫无引人入胜和令人回味之处。 |
|
剧作确实不错,基本是个real time film,用两种颇为知识分子的“话语”(辩论、台词)把这个故事的政治历史线提出来(当然着实地说教),同时又明白无误地把社会主义遗产的今日状态通过酒店空间本身(如奥林匹克餐具)和人物(三十年,工运传统)呈现出来。可惜长镜头太笨,访谈那条线又牵强。 |
|
典型柏林审美 看一部等于看一百部的festival movie @SIFF |
|
意外!竟然好看!群体意识今昔对照,一边是值得怀疑的论点,一边罢工事件,由对一名要员的安保进行交叉,“欧洲酒店”瞬即成为微缩欧罗巴。这种对照所需要的各色人物齐备,故事及表演都很出色,但女领班的戏份多过了作用,试展开定性分析的姿态让它略像故作深沉。改成舞台剧也会很好。三星半。 |
|
就依托酒店讲故事这件事来说,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差太多··· |
|
3.5 剧本初衷有非常好的立意和结构,一座酒店从上到下形形色色的各阶级各民族的群戏,映射出了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民族纷争,一个法国人的政治表演则讽刺了欧盟的局外人身份。可惜导演功力不足,高潮戏张力不足,气力尽泄。 |
|
剧本很好,野心太大,多线叙事,楼顶那条线看得我一脸懵逼,因为知识浅薄,罢工那条线也拍的乱七八糟。。。 可惜这样的一个故事了 |
|
3.5。三条线勾勒出酒店明里暗里的全貌,还带出了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局势,最后交汇得有点意思。安排的不错,就是结尾太仓促了…可能也是导演的意图?戛然而止来个意犹未尽?台词剧本不错,觉得高潮差点事儿…略心塞 |
|
今天赶了两场电影,一场都没看全,醉醉的。 |
|
欧洲火药桶历史、民族、宗教冲突满是疮痍至今仍扯不清,由纪念节目娓娓道来,酒店折射当下欧洲内部的僵局与分裂,欧盟都是花架子的演员,欧债危机下经理努力维持运营,下层剥削下艰难求存,各自都有理各自都有或结构性或琐碎的负担,神经崩到最紧一触即发。但窗外那穿白袍的外来者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
|
6.0。挺紮實的核心議題被大量無用的炫技長鏡頭所遮蔽。 |
|
费迪南大公反杀普林西普 |
|
萨拉热窝事件的噱头有点大了,本质上只是类似《撞车》一般种族政治冲突罗列,虎头蛇尾,大量的长镜头跟拍伤神,群戏看着很没劲。 |
|
萨拉热窝大酒店。 |
|
民族矛盾与社会冲突的死结,百年来问题只是被强权所掩盖,此人之肉彼人之毒而且连鸡汤都不留。 |
|
这电影这评分虚低太多了吧,还有人拿布达佩斯大酒店做比较,问题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 |
|
#2016siff#可以装一年逼 |
|
“欧盟高官”浮夸讲辞直指巴尔干动乱之源,道友保安老婆坚持要买名贵沙发,罢工头目被逐个清除排辈分轮到老妈,酒店老板失民心借暴力渐崩溃,一夜情员工啃老懦弱掉头跑,“刺杀费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要活到今天,他会杀掉谁?”“这个时代已不存在改变世界的浪漫死亡。” |
|
历史与当下,人如蝼蚁。当一切失控,戛然而止。 |
|
一个社会的微缩景观 |
|
女领班的戏份多过了作用 |
|
剧作基础好,特别微观社会以小见大,太适合当范文来讲了。 |
|
感觉略有些散 |
|
《死于萨拉热窝》欧洲火药桶历史、民族、宗教冲突,欧盟盛会,罢工,访谈辩论,监视器下的演讲……
确实有些笨拙的跟拍长镜头…… |
|
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是全片最大的价值点所在。然而稍嫌流于表面。 |
|
地下的娱乐场,员工的工作间,酒店大堂,天台的采播台在暴力事件一百年后的这个时刻集中,暴力与焦躁情绪共同促生末尾的意外。介绍女前台的附属关系与交代罢工事件的调度长镜头漂亮。局限于历史的匮乏与语言的障碍,理解停滞在人物行动的表层。 |
|
没劲。通篇长篇大论还有莫名其妙的噪音。 |
|
的确没有看懂,快速的对话下还来不及看字幕,更不提背后的历史文化了 |
|
非常有意思,颇为喜欢。波黑、塞尔维亚什么的民族关系不太懂,所以那段吵架看着还挺爽,要是观众很懂,也许会觉得那段过于直接和肤浅吧?不过想法很有意思,东欧导演总是有一些充满灵气的构思和概念。 |
|
6.5,本是个不错的故事,但废话太多,结局太仓促 |
|
群众总是被不明真相... |
|
跟片 |
|
电影本身还是不错的,就是厌倦了它过多又无意义的长镜头。85分钟还塞了那么多说教,不容易啊。 |
|
萨拉热窝这个曾经的世界大战火药桶 从未停息过争斗与流血 从内到外 无休无止 是人类史上最惨痛的一块象征地 本片编导将一座外表光鲜 内里腐坏的大酒店比作早已不存在的斯拉夫联邦 顶层知识分子做口舌之争 高层监视所有人 还沉浸在1984年萨拉热窝奥运会带来的荣光中 但实际却连电费也付不出 下层正酝酿一场罢工 而地下室却是一个黄赌毒泛滥的黑帮 他们之间的互动几乎都对应着这个“国家” 是过于真实的命题作文了 一切还是走向绝望的终点 顶层从无解的历史责任归咎吵到意识形态之争 却“下不去”感受底层的疾苦 高层与黑帮勾结 权力的腐败昭然若揭 下层利益错节根本拧不成一股绳 最后又是无意义的自己人杀了自己人 曾经的刺客成为牺牲品 成为欧盟讲稿中的修饰 相比导演成名作《无主之地》 本片愤怒有余 手法却远不及 直给的作品都算不上佳作 只能佐证急迫 |
|
巴尔干民族的百年冲突,现代欧盟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的困局,想在一部不到九十分钟的电影中表现出来太难了。酒店的隐喻不慎明晰,阶级也被加入讨论的视野,但剧情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 |
|
本来对那个区域完全不了解后来认识了塞尔维亚的好盆友...在她五年的科普下..整个片子看下来竟然完全没有障碍...所有地域彼此争端以及死穴...看来必须要去一趟了.还有想念好吃的burek TAT 小伙伴在贝尔格莱德做中餐搞中国movie night 我也只能加油catch up啦 |
|
3.5,腾讯79分钟版本,结局仓促、不明,完成或者未完成。 |
|
全てが迫られたらもうムリ |
|
挺有想法的 |
|
创意和想法都不错,但感觉镜头不好,前边没有把人一下来抓过来的感觉,也可能是和文本本身较复杂有关:夹杂历史文本,电影里存在四个文本,调遣了三个现代时空和一个历史时空,而整个电影高潮却是在一瞬间爆发,层层镶嵌。通过访谈和辩论来搁置萨拉热窝导火索的历史伦理和判断依据,又跟随个人叙事和情感交流想要消除种族之间的矛盾,调整弥合 但很可惜最终却因为信任问题凋零失败;酒店罢工线也是同样的:一百年前爆发在欧洲的那场战争所蕴含着的本质问题在当下的历史时空再次上演,工人阶级依旧并未享有正当的权益,而杂糅在工人阶级和剥削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小资阶级立场不太坚定,因而也在电影末尾造成了一次冲突。最精彩的是结尾吧,一场从头就知道的罢工行动最终被终止,但掌握酒店的资产阶级依旧面临着财产被毁灭的命运,历史总是如此相似又讽刺 |
|
對我來說太遠。 |
|
可以说结尾干净利落,也可以说结尾泄了气。 |
|
重复的镜头语言好多余、反复走路我好烦躁。 |
|
上影节第一场,下了飞机拿着箱子来看。比预想中精彩多了。 |
|
剧本真好。全市最好的酒店里隐藏了各个阶级,本来和平纪念的外表又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一个酒店成为一个缩影。但是因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知道更深刻的背景了,一个半小时也看的昏昏欲睡。 |
|
想法非常有意思。语言有点障碍。缺乏波黑战争的背景知识啊。继续努力读书 |
|
去萨拉之前稍读了些历史,支持女主持观点。片中的人老是走来走去,浪费时间 |
|
特地设置人物点题... |
|
3.5. 严重缺乏背景知识导致观感打折扣,说教意味比较浓,感觉还没有完全铺开就已经结束 |
|
着实没咋看懂… |